□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劉詩敏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近年來,白雲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厚植政治根基,強化主體責任意識,緊緊圍繞「組織建設、鄉村治理、富民興村、人居環境」四個「黨建+」狠抓工作落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白雲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基本實現了白雲區農村基層組織架構更優、農村發展活力更足、農村人居環境更美、富民鄉村產業更強,為廣州市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和表率做出了白雲貢獻。
三級書記齊抓鄉村振興
白雲農村基層組織架構更優、發展活力更足
去年7月,當稻穀飄香、清風送爽時,白雲區副區長張家炳與人和鎮鎮黨委書記鮑曉玲共同為秀水村「水稻開鐮慶豐年」 稻穗收割儀式和稻穗收割競賽活動開鑼啟動,給秀水村引來了一大波豐收觀光旅遊「流量」。
鮑曉玲介紹,該鎮上下始終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五個美麗」行動,全面推動人和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著力打造人和、村美、民富、水秀的宜業宜商宜居的航空特色鎮。
如同秀水村一樣,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員幹部扭成一股繩合力謀發展的現象在越來越多的白雲鄉村中湧現。這得益於2018年以來,白雲區先後推進領導掛點聯繫各村運作、創新考核制度做實做細基層治理以及實施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管理等多項工作,全面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
據悉,白雲「區、鎮、村」三級書記齊抓鄉村振興,成立以區委書記趙軍明為組長、區長蘇小澎為常務副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涵蓋60餘個成員單位,形成區委鄉村振興辦牽頭抓總、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白雲區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安排34位區領導掛點聯繫鄉村振興工作,同步出臺實施白雲區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辦法,做實做細相關工作,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推白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100個「美麗宜居村」建成
白雲鄉村人居環境更美、人們幸福感更高
「白雲區真的是越來越美,越來越好玩了。」吳先生一家從北京回粵度假,沿著家鄉「雲溪灣」美麗鄉村路賞秋,發現旅遊觀光、娛樂健身、瓜果採摘、親子遊玩項目應有盡有,不禁感嘆:「白雲鄉村的建設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也記得住鄉愁。」
走進白雲鄉村,農家小院,怡然自得,秀美鄉村,滿園景色,處處彰顯白雲區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截至目前,白雲納入考核的109個行政村100%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建成100個「美麗宜居村」、37個「特色精品村」,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建設成效得到省鄉村振興第三方評估組的充分肯定。
其中,大源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成功入選廣東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案例;大田村作為廣州市鄉村振興現場會召開地,得到市委領導「行動快、效果好、力度大」的高度評價。在2019年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白雲區獲評「優秀」等次,位列珠三角片區第三。
越來越美的鄉村環境,也吸引了大量城區居民前去旅遊觀光。在江高農耕文化節上,人們到葉邊村體驗割稻打穀曬豐收;當白雲豐收節開啟,人們到太和鎮頭陂村賞群山美景品太和燒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白雲大地上的美麗鄉村,環境優美,產業興旺,不斷提升村民們的幸福感。
41萬本股權證發出
白雲鄉村家底更實、村民分紅更高
生產發展、村民致富,讓村民過上美滿幸福的日子,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的關鍵。
白雲區農業農村局介紹,近年來,白雲區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推動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更加明確、集體經濟發展更有活力、經營管理更加規範、產權保護更加有效的治理體系。2019年起,該局大力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印發實施方案全力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目前,白雲區已完成全部193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登記賦碼工作,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共頒發股權證41萬本。
在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區率先完成的五龍崗村,廣大村民實現由「村民變股東」的重大轉變。村民劉智新說,作為「股東」,每年能參與村裡的利益分紅,家人都很開心。五龍崗村黨委書記林信明介紹,2019年4月章程順利通過表決,成為全區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推進進度最快的村,也儘早地讓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另外,白雲區在集體經濟組織資源、資產、資金管理方面下功夫,以「網際網路+」創新集體「三資」監管手段。白雲區在原「三資」平臺基礎上建立網上交易模塊,實現村社在線立項、鎮街即時審批,競投人可通過平臺及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競價。目前全區已成功進行網上交易86宗,交易總金額8067萬,提升率101.6%。
經過系列改革,白雲大量閒置的農村集體資產得以盤活,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據統計,2019年,白雲區農村集體收入96.99億元,村集體資產、經營性資產總額大幅度提高,成員股金分紅達7301.08元。
9000多畝新增土地規模化流轉
白雲土地流轉提質增效,富民鄉村產業更強
此外,白雲區探索多方共贏土地流轉「白雲模式」助農增收。2020年6月,白雲印發《白雲區關於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區供銷社服農助農優勢組建流轉服務平臺,負責本區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連片流轉。同年12月28日,白雲區江高鎮首宗超過千畝的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順利完成,流轉面積共1090.18畝,涉及農戶462戶。「原來家裡的幾畝地一直丟荒,現在流轉給大公司,既能收租,還能保持土壤肥力,我們村民都很支持。」江高鎮新樓村村民梁阿姨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據悉,該千畝流轉地塊將用於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數字農業創新中心等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集成應用,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改善當地農業技術裝備條件。同時項目規劃布局農業體驗觀光園、農業孵化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農業種苗基地等農業新業態,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帶動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村增美、農民增收。
自今年6月實施方案印發以來,該區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大力引進高質量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已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面積達9000畝。
「加速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可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豐富的土地載體,確保全區土地流轉提質增效。」 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白雲區將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實現土地流轉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全力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
白雲區現代都市農業「成績單」
「十三五」期間,白雲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在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農業實現逆勢增長,前三季度農業總產值47.23億元、增長9.9%;農民可支配收入達2.48萬元,同比增長7.3%;耕地資源面積8926公頃,佔廣州市耕地面積9.6%。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6.7萬人,佔全市從業人口的10.5%;農作物播種面積3.9萬公頃,佔全市18.62%,都市農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