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人富、產業興

2021-01-20 信息時報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劉詩敏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近年來,白雲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厚植政治根基,強化主體責任意識,緊緊圍繞「組織建設、鄉村治理、富民興村、人居環境」四個「黨建+」狠抓工作落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白雲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基本實現了白雲區農村基層組織架構更優、農村發展活力更足、農村人居環境更美、富民鄉村產業更強,為廣州市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和表率做出了白雲貢獻。

  

三級書記齊抓鄉村振興

  白雲農村基層組織架構更優、發展活力更足

  去年7月,當稻穀飄香、清風送爽時,白雲區副區長張家炳與人和鎮鎮黨委書記鮑曉玲共同為秀水村「水稻開鐮慶豐年」 稻穗收割儀式和稻穗收割競賽活動開鑼啟動,給秀水村引來了一大波豐收觀光旅遊「流量」。

  鮑曉玲介紹,該鎮上下始終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五個美麗」行動,全面推動人和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著力打造人和、村美、民富、水秀的宜業宜商宜居的航空特色鎮。

  如同秀水村一樣,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員幹部扭成一股繩合力謀發展的現象在越來越多的白雲鄉村中湧現。這得益於2018年以來,白雲區先後推進領導掛點聯繫各村運作、創新考核制度做實做細基層治理以及實施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管理等多項工作,全面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

  據悉,白雲「區、鎮、村」三級書記齊抓鄉村振興,成立以區委書記趙軍明為組長、區長蘇小澎為常務副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涵蓋60餘個成員單位,形成區委鄉村振興辦牽頭抓總、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白雲區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安排34位區領導掛點聯繫鄉村振興工作,同步出臺實施白雲區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辦法,做實做細相關工作,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推白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100個「美麗宜居村」建成

  白雲鄉村人居環境更美、人們幸福感更高

  「白雲區真的是越來越美,越來越好玩了。」吳先生一家從北京回粵度假,沿著家鄉「雲溪灣」美麗鄉村路賞秋,發現旅遊觀光、娛樂健身、瓜果採摘、親子遊玩項目應有盡有,不禁感嘆:「白雲鄉村的建設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也記得住鄉愁。」

  走進白雲鄉村,農家小院,怡然自得,秀美鄉村,滿園景色,處處彰顯白雲區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截至目前,白雲納入考核的109個行政村100%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建成100個「美麗宜居村」、37個「特色精品村」,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建設成效得到省鄉村振興第三方評估組的充分肯定。

  其中,大源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成功入選廣東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案例;大田村作為廣州市鄉村振興現場會召開地,得到市委領導「行動快、效果好、力度大」的高度評價。在2019年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白雲區獲評「優秀」等次,位列珠三角片區第三。

  越來越美的鄉村環境,也吸引了大量城區居民前去旅遊觀光。在江高農耕文化節上,人們到葉邊村體驗割稻打穀曬豐收;當白雲豐收節開啟,人們到太和鎮頭陂村賞群山美景品太和燒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白雲大地上的美麗鄉村,環境優美,產業興旺,不斷提升村民們的幸福感。

  

41萬本股權證發出

  白雲鄉村家底更實、村民分紅更高

  生產發展、村民致富,讓村民過上美滿幸福的日子,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的關鍵。

  白雲區農業農村局介紹,近年來,白雲區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推動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更加明確、集體經濟發展更有活力、經營管理更加規範、產權保護更加有效的治理體系。2019年起,該局大力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印發實施方案全力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目前,白雲區已完成全部193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登記賦碼工作,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共頒發股權證41萬本。

  在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區率先完成的五龍崗村,廣大村民實現由「村民變股東」的重大轉變。村民劉智新說,作為「股東」,每年能參與村裡的利益分紅,家人都很開心。五龍崗村黨委書記林信明介紹,2019年4月章程順利通過表決,成為全區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推進進度最快的村,也儘早地讓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另外,白雲區在集體經濟組織資源、資產、資金管理方面下功夫,以「網際網路+」創新集體「三資」監管手段。白雲區在原「三資」平臺基礎上建立網上交易模塊,實現村社在線立項、鎮街即時審批,競投人可通過平臺及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競價。目前全區已成功進行網上交易86宗,交易總金額8067萬,提升率101.6%。

  經過系列改革,白雲大量閒置的農村集體資產得以盤活,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據統計,2019年,白雲區農村集體收入96.99億元,村集體資產、經營性資產總額大幅度提高,成員股金分紅達7301.08元。

  

9000多畝新增土地規模化流轉

  白雲土地流轉提質增效,富民鄉村產業更強

  此外,白雲區探索多方共贏土地流轉「白雲模式」助農增收。2020年6月,白雲印發《白雲區關於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區供銷社服農助農優勢組建流轉服務平臺,負責本區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連片流轉。同年12月28日,白雲區江高鎮首宗超過千畝的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順利完成,流轉面積共1090.18畝,涉及農戶462戶。「原來家裡的幾畝地一直丟荒,現在流轉給大公司,既能收租,還能保持土壤肥力,我們村民都很支持。」江高鎮新樓村村民梁阿姨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據悉,該千畝流轉地塊將用於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數字農業創新中心等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集成應用,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改善當地農業技術裝備條件。同時項目規劃布局農業體驗觀光園、農業孵化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農業種苗基地等農業新業態,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帶動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村增美、農民增收。

  自今年6月實施方案印發以來,該區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大力引進高質量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已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面積達9000畝。

  「加速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可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豐富的土地載體,確保全區土地流轉提質增效。」 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白雲區將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實現土地流轉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全力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

  

白雲區現代都市農業「成績單」

  「十三五」期間,白雲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在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農業實現逆勢增長,前三季度農業總產值47.23億元、增長9.9%;農民可支配收入達2.48萬元,同比增長7.3%;耕地資源面積8926公頃,佔廣州市耕地面積9.6%。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6.7萬人,佔全市從業人口的10.5%;農作物播種面積3.9萬公頃,佔全市18.62%,都市農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就。

相關焦點

  • 塔峰鎮六七甲村:黨建引領 產業興 百姓富
    紅網藍山縣分站12月24日訊 (通訊員 潘有娣)今年來,塔峰鎮六七甲村堅持「黨建+產業」引領,帶動了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呈現出「黨建強、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態勢。湖南智慧型生態循環農業扶貧產業園,是六七甲村通過招商引進的一個智慧農業物聯網新型營銷模式和精準水肥一體化的項目,據技術人員付增同介紹,以前人工灌溉施肥,費時費力,現在引入水肥一體機後節水節肥。離開土壤的瓜果青菜,在六七甲村煥發新的生機。
  • 長順交麻「村社合一」新模式 興產業富群眾
    長順交麻「村社合一」新模式 興產業富群眾 發布時間:2020-12-18 10:29:38      來源:黔南日報
  • 宜君縣縣口村:美了村莊 興了產業 富了百姓
    新建的移民搬遷安置點整齊劃一,新修的道路寬敞乾淨,新栽的樹木挺拔茁壯,新建的文化活動廣場讓人充滿嚮往……春日迎著和暖的陽光,走進宜君縣雲夢鄉縣口村許家峁移民搬遷安置點,一道道農村建設的新美景躍然眼前。如今,走在縣口村許家峁移民搬遷安置點,放眼望去一排排白牆青瓦的房屋在太陽的餘暉下顯得格外耀眼奪目,村民的住房寬敞了、條件改善了,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整個村子都被漫山遍野的花香瀰漫,清澈的河流從門前緩緩流淌,猶如大山裡的「別墅群」,正應了那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給人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
  • 阿里革吉縣產業興 民更富
    原標題:產業興 民更富   阿里地區革吉縣大力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支持鄉村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就業、實現群眾增收。促進民族手工業產品經濟收入的轉變,拓展群眾增收渠道,提高群眾收入。
  • 鄉村美 產業興 村民富——漢濱區早陽鎮發展五大產業紀實
    早陽鎮因地制宜,按照「高山興煙芋、淺山興果蔬、科學環保興畜禽」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壯龍頭、培基地、樹品牌、提檔次」為目標,大力發展烤菸、魔芋、畜牧、經濟林果、高山露地蔬菜等五大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早陽鎮烤菸面積穩居漢濱區之首,魔芋、畜牧產業進入漢濱區前三強,產業人均增收 元,實現了產業旺、百姓富的目標。
  •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 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田野,凝聚著豐收的希望; 鄉村,激揚著振興的號角。嘉峪關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努力打造都市現代農業,著力壯大「精細蔬菜、優良畜禽、優質林果、花卉與蔬菜制種、非農經濟」五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精品、珍品、旅遊觀光城郊型特色高效農業;著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鼓勵恆翔、豐祥等產業園積極帶動農戶發展種養產業,今年上半年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4萬頭/只/羽,規模以上養殖場達到32個。
  • 文旅扶貧齊魯行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致富經:鄉村美 產業興 百姓富
    環顧整個隱士村,10個自然村、672戶靠著河岸陽坡傍山而建,民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裡環境優美,林果飄香,石村古樸。通過四年多的環境整治和文化挖掘,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和淳樸的鄉土風情,結合「停下養生、融入養心」的隱士文化,將隱士村打造成了集觀光旅遊、農業產業、修行研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度假區。
  • 「旅遊+扶貧」助力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郭雪營第五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9月3日至4日在張家口舉辦,本屆旅發大會目標是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休閒帶」,形成「一帶五區」的全域、四季、智慧旅遊發展新格局。「旅遊+扶貧」,助力生態環境美起來。「旅遊+扶貧」,既是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路徑,又是打造生態宜居空間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通過旅發大會平臺,推動打造了西柏坡、野三坡、白洋澱、衡水湖等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片區,帶動1129個村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了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大激店音樂文化小鎮、館陶糧畫小鎮等一批帶動性強的鄉村旅遊龍頭項目,實現了由建設美麗向經營美麗轉變、鄉村資源向鄉村產業轉變。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村美、民富、產業興——三都縣九阡鎮抓實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萬物復甦的時節,三都縣九阡鎮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足馬力發展扶貧產業,在鞏固脫貧成果的過程中,緊緊牽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在九阡鎮這片勤勞的土地上,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宏偉藍圖正在變為現實。
  • 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甘肅酒泉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見聞
    新華社蘭州9月12日電題: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甘肅酒泉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見聞新華社記者王銘禹乾旱少雨、戈壁廣布曾是甘肅省酒泉市農業發展的短板。近年來當地巧打「氣候牌」,利用戈壁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變劣勢為優勢,培育出了高產高效的戈壁農業。
  • 聚產業,強集體,富群眾!袁驛鎮這個村實現華麗轉身
    脫貧攻堅,產業是基礎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清順村二組將發展的目光瞄準綠色效益產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力爭把「貧困組」建成「產業組」。袁驛鎮清順村二組扶貧產業園,該村第一書記劉鵬在查看柑橘生長情況。
  • 南平的產業興村富民實踐
    在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精準扶貧到戶,產業發展到村」的扶貧模式,讓縣、鄉、村的扶貧思路清晰,措施到位,扶貧工作帶來產業興、環境美、群眾富。  南平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扶貧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深入南平調研農業農村特別是扶貧工作。
  • 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從「三無村」到「龍江第一村」
    興十四村於20世紀60年代由山東臨沂地區428位移民所建。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大力發展農、林、牧、生物製藥等產業,把當年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的「三無」荒原變成了如今的「龍江第一村」。
  • 雲南省建水縣:興一方產業 富一方百姓
    初冬時節的建水依舊陽光和煦,走進南莊鎮大寨村委會鄒伍村,天藍,地淨,鄉村美的畫卷徐徐展開,沿著進村道路兩側,鱗次櫛比的別墅洋房映入眼帘。來到村民鄒興春家,提及葡萄產業給當地帶來的發展變化,鄒興春分外感慨:「自從發展葡萄產業,羊街、南莊甚至整個建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種植、儲藏、運輸、銷售、技術服務、農資供應……一顆葡萄串起了一個產業鏈,帶動不少村民增收致富。現在家家戶戶基本都蓋上了新房,這都得益於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
  • 綦江中峰鎮:村莊美 產業興 村民樂
    龍山村位於中峰鎮西北部,總戶數931戶,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養殖家禽、蜜蜂為主,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幫扶單位及鎮村幹部協力幫扶下,如今該村多項產業齊頭並進,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大為改觀,群眾增收脫貧的精氣神不斷提升。
  • 悠然谷農場於躍:借大自然之美打造科普中心惠農興村造富鄉鄰
    「愛我家鄉,振興鄉村」,2019年8月12-14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資助主辦、北京銀河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承辦的科普惠農興村活動在北京悠然谷科普基地舉辦。活動內容包括鄉村美食及特色民俗培訓、中草藥資源挖掘與特色手工藝製作培訓、農村綠色環保的培訓,吸引了湯河口鎮近百名村民參加。
  • 生態美 產業興 鄉風淳 安吉:以綠鋪底 綻放融合之美
    如今,生態美、產業興、鄉風淳,安吉這片土地正綻放融合之美……滿目皆景美輪美奐10月22日,走進安吉縣梅溪鎮,集鎮道路寬敞整潔,兩旁店鋪標識整齊劃一。位於曉墅社區旁的白雲公園,集戲臺、茶樓、長廊等於一體;位於梅溪臨港區塊的紫梅田園,花海、湖泊、小島、樹林還有大草坪,生態景觀融合成一道靚麗風景,成了附近老百姓休閒的好去處。
  •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黃馬鄉獲評「全國文明村鎮」榮譽背後的...
    近年來,黃馬鄉緊緊圍繞「生態旅遊特色鄉」的目標,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從創新發展綠色經濟中尋求突破,促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努力推動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近年來,該鄉按照「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四精」原則,先後完成美興公路和藍園大道秀美鄉村示範線建設,完成高鐵、鐵路沿線房屋美化整治改造工程,建設官田、東邊等9個村28個新農村點。
  • 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 萬寧「一村一品」興萬州
    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溪邊村傳統婚禮。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洪寶光 通訊員卓琳植  萬寧規劃先行,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  「一村一品」興萬州  近年來,萬寧緊緊圍繞「建設濱海花園城市、打造清新度假勝地」的目標,把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與全域旅遊的點、線、面建設結合起來,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基礎設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