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 產業興 村民富——漢濱區早陽鎮發展五大產業紀實

2020-12-09 金州靈石

初夏時節,漢濱區早陽鎮高躍村烤菸基地披上層層綠裝,鬱鬱蔥蔥的菸葉,透過陽光格外惹人喜愛。

除了烤菸,早陽鎮前進、共進片區的1200畝辣椒,店子溝、左灣的魔芋,東灣、石灣、臺竹的核桃、拐棗,均長勢喜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早陽鎮離安康城區只有十多公裡的車程,卻因山高人稀,土地貧瘠,發展遲緩。百姓渴望致富的願望如何實現?早陽鎮因地制宜,按照「高山興煙芋、淺山興果蔬、科學環保興畜禽」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壯龍頭、培基地、樹品牌、提檔次」為目標,大力發展烤菸、魔芋、畜牧、經濟林果、高山露地蔬菜等五大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早陽鎮烤菸面積穩居漢濱區之首,魔芋、畜牧產業進入漢濱區前三強,產業人均增收 元,實現了產業旺、百姓富的目標。

選準適宜產業 繪好一張藍圖

早陽鎮地無三尺平,發展什麼產業最適宜?該鎮堅持走長短結合、布局合理的發展理念,按照「高山興煙芋、淺山興果蔬、科學環保興畜禽、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努力建設「五園五廠兩帶一廊」。

在打造「五園五廠兩帶一廊」中,該鎮規劃的「五園」,就是提升烤菸、魔芋、林果、辣椒、畜牧五大產業五大核心園區。描繪的「五廠」,即建設田莊辣椒剁椒廠、東灣遠安雞蛋加工廠、寨埡山裡源羊肉加工廠、高舉村粉條加工廠、包河甜稈酒廠,建設的「兩帶」,即早包路、龍共路辣椒產業帶,打造的「一廊」,即沿漢江10裡柑橘長廊。

在建設中,早陽鎮力爭在三年內建成高躍、大溝河等烤菸專業村14個,店子溝、左灣等魔芋專業村6個;打造漢江沿線東灣、石灣、臺竹等核桃、拐棗基地2萬畝;積極推動「豬沼菜」循環發展模式,力爭全鎮畜禽飼養量達到10萬頭(只)。同時,大力發展高山露地蔬菜等新興產業,形成長短結合、科學配置,確保貧困戶發展產業全覆蓋。

今年,早陽鎮已發展烤菸4500畝,以建設高躍村烤菸產業示範園區為重點建設高躍550畝、高舉194畝、大溝河415畝、兩河106畝、左灣577畝、高山401畝、石門764畝、包河395畝等8個百畝連片村,貧困戶當年種植烤菸5畝以上,每畝獎補300元;在魔芋產業上,以店子溝村市級魔芋園區為引領,發展面積達4500畝;林果方面,提升核桃、拐棗、柑橘三大產業,組建技術服務隊,統一打造早陽林果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並號召貧困戶發展林下養殖,開辦農家樂,打造田園綜合體;在蔬菜方面,以前進、共進片區為主,種植辣1200畝,在共進社區工廠建設剁椒生產線。

堅持黨員帶動 激活發展動能

早陽鎮寨埡村黨支部委員楊寧,退伍後回到家鄉從事魔芋種植成功後,去年又建起全市首家大棚養豬場。自己致富後,楊寧不忘帶動鄉親致富,今年為貧困戶免費提供200頭仔豬,同時,建設紅薯粉條廠,帶動4個村發展紅薯2000畝。

寨埡村入黨積極分子趙磊,養殖陝南白山羊,種植高山蔬菜。他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通過回購山羊、僱傭工人、土地流轉入股等形式,帶動53戶貧困戶增收。

為了激活農村發展潛力,早陽鎮發揮紅色引領,將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建立了鎮級領導連村,幹部駐村抓產業助脫貧的長效機制。成立了產業辦,明確了一個產業一套人馬,一個企業一人包抓責任制,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指導種養大戶優化結構,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

早陽鎮還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相掛鈎,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黨員幹部、第一書記的示範帶頭作用,採取「領導包抓、幹部包幫、黨員帶動」的辦法,盤活土地資源,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並並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明確了任務,落實了責任,確保發展產業促貧困戶增收落到實處。同時,早陽鎮建強支部堡壘。包河村黨支部曾是一個軟弱渙散黨支部,2019年通過整建後,支部書記程寶勝自籌資金50萬元,成立永順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組織全村貧困戶發展甜杆種植800畝。目前,包河村甜杆酒廠正在建設當中。

發揮龍頭支撐 強化主體帶動

早陽鎮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帶動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帶動,確保產業發展有組織有服務有產業鏈。

在龍頭企業培育上,早陽鎮堅持扶持壯大一批、引進發展一批、培育成長一批的「扶、引、培」思路。村支部積極做好土地流轉、務工、項目申報等工作,為經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產業推進中,早陽鎮通過「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大力扶持壯大東寧魔芋、成存養豬、山裡源養羊、遠安養雞等帶動能力強的專業合作社10個,培育壯大家庭農場、能人大戶160戶。2017年,引進悠源魔芋食品公司與店子溝、左灣等4個村籤訂了800多畝回收合同,帶動100多戶貧困戶通過發展魔芋實現增收。在發展辣椒方面,早陽鎮引進了秦葉情公司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6個村發展辣椒種植。按保底價0.9元/斤與農戶籤訂收購合同。公司為貧困戶前期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地膜及農藥等生產資料。該公司採取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將種植風險降到最低,切實解決了辣椒種植戶的後顧之憂。在畜禽養殖方面,早陽鎮在抓好生豬、陝南白山羊、散養雞、適度規模養牛的同時,大力鼓勵發展特種養殖,高舉村張大海今年完成大鑫大鯢擴建任務,現存欄達到1萬尾,大溝河村谷茂公司建成全市首家溫棚養豬,第一批商品豬1760頭今年5月全部存欄,第二批1400頭商品豬長勢良好。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們既要立足當前,還要著眼未來,不僅要讓貧困戶如期脫貧,還要考慮產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漢濱區早陽鎮黨委書記席鴻冰常說,近年來,早陽鎮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之策,立足全鎮實際,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升級,探索出一條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 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田野,凝聚著豐收的希望; 鄉村,激揚著振興的號角。嘉峪關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努力打造都市現代農業,著力壯大「精細蔬菜、優良畜禽、優質林果、花卉與蔬菜制種、非農經濟」五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精品、珍品、旅遊觀光城郊型特色高效農業;著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鼓勵恆翔、豐祥等產業園積極帶動農戶發展種養產業,今年上半年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4萬頭/只/羽,規模以上養殖場達到32個。
  • 漢濱區早陽鎮:群山座座現坦途 山鄉處處頌愚公
    本報訊( 通訊員 陳治明)如今,翻開最新版的漢濱區早陽鎮區域交通地圖,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猶如一條條銀龍盤飛在群山溝壑中,讓昔日千山阻隔路難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過去,在漢濱區早陽鎮兩河村流傳著的這樣一句俗語,這也是對以往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出行難,尤其是離鎮政府比較遠的兩河村,村民出村的路很長,最初他們出門要翻過幾座山、拐過幾道梁,踏過幾條河,才趕得到集市。種地難,「從家裡到地裡,來回幾個小時,農產品全靠肩挑背扛」。吉慶村村民孫發江回憶起當年路不通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 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甘肅酒泉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見聞
    新華社蘭州9月12日電題: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甘肅酒泉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見聞新華社記者王銘禹乾旱少雨、戈壁廣布曾是甘肅省酒泉市農業發展的短板。近年來當地巧打「氣候牌」,利用戈壁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變劣勢為優勢,培育出了高產高效的戈壁農業。
  • 產業興 活力足 鄉村美
    「十三五」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牽引,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全市農業現代化建設進展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良好,農村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產業興、活力足、鄉村美,書寫了亮麗的「三農」答卷。
  • 揭東區:生態宜居鄉村美 產業興旺村民富
    近年來,揭東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鄉村環境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力促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個個生態秀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正蓬勃興起。美麗鄉村展新顏走進曲溪街道雲南社區,入眼可見一排排整齊的樓房,道路乾淨整潔。
  • 美了鄉村 興了產業 富了百姓——我縣「接二連三」發展鄉村旅遊
    這是玉屏「接二連三」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侗家風情是鄉村最美的景色小朋友在玉屏老寨五彩植物園內奔跑  7月7日是農曆的「六月六」,當天,來自四面八方的3萬餘遊客相約玉屏老寨,欣賞美麗動人的風景,參加「趕坳」活動,感受美麗侗鄉的獨特魅力。
  • 塔峰鎮六七甲村:黨建引領 產業興 百姓富
    紅網藍山縣分站12月24日訊 (通訊員 潘有娣)今年來,塔峰鎮六七甲村堅持「黨建+產業」引領,帶動了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呈現出「黨建強、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態勢。為打造鄉村特色產業,六七甲村堅持抓好黨建促發展,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作用,共流轉土地300多畝,作為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採取「黨建+產業」模式,通過入股資金分紅的形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了村內一批人脫貧致富,鞏固了脫貧成果。產業園「華麗轉身」的同時,也增強了小小村莊的造血功能。
  • 花開嵩明鄉村美 產業興旺百姓富
    隨著農村綜合性改革(以下簡稱「農綜改」)試點試驗工作的穩步推進,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悄然綻放出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玫瑰種植基地花開了,鄉村面貌換新顏花木掩映的人工湖、整潔的健康步道、漂亮的小廣場……正成為嵩明縣小街鎮哈前村的新面貌。
  • 村美、人富、產業興
    、農村發展活力更足、農村人居環境更美、富民鄉村產業更強,為廣州市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和表率做出了白雲貢獻。  鮑曉玲介紹,該鎮上下始終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五個美麗」行動,全面推動人和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著力打造人和、村美、民富、水秀的宜業宜商宜居的航空特色鎮。  如同秀水村一樣,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員幹部扭成一股繩合力謀發展的現象在越來越多的白雲鄉村中湧現。
  • 長順交麻「村社合一」新模式 興產業富群眾
    長順交麻「村社合一」新模式 興產業富群眾 發布時間:2020-12-18 10:29:38      來源:黔南日報
  • 【回眸「十三五」】產業興 活力足 鄉村美——「十三五」期間我市...
    當天,來自我市各縣區的特色「好物」擺滿展臺,盂縣的紫蘇籽油、郊區的蘋果、平定縣的富硒小米……吸引眾多消費者「趕大集」的同時,也亮出了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發展的「成績單」。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 文旅扶貧齊魯行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致富經:鄉村美 產業興 百姓富
    (攝影:韓春義)產業扶貧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隱士村搞鄉村旅遊,並不是一帆風順。 村主任劉傑回憶說,2018年8月19日,颱風「溫比亞」登陸,將村裡在建的旅遊項目全部衝毀。(攝影:韓春義)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自從隱士村被評選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之後,濰坊市臨朐縣積極搶抓機遇,進一步整合隱士村旅遊業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既為遊客留住了珍貴的「鄉愁」,又帶富了一方百姓,為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 產業接二連三 鄉村既富又美
    2018年以來,城固縣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部署、一體推進,出臺城固縣鄉村振興實施意見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方案,編制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和市級試點規劃,形成以一個總方案為引領、13個子方案為支撐的制度框架和推進體系,協同推進「五大振興」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振興,形成「南茶北果川稻油、城郊蔬菜山區菌、規模養殖沿江藥、適度小眾精新特」產業布局,建成桔園鎮柑桔、原公鎮獼猴桃、董家營鎮元胡
  • 泰安新泰市泉溝鎮:村美民富產業興 鄉村振興大步走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1日訊2020年以來,新泰市泉溝鎮始圍繞打造「生態富美泉溝」總目標,以廣寧河經濟隆起帶和蓮花路、蓮汶路「一帶兩路」為牽引,以先行區建設為重點,先後實施5類15個鄉村發展重點項目,圍繞富民強鎮目標,以生態美帶動產業旺、農民富,擦亮鄉村振興美麗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安康市漢濱區牛山村:牛山綠了產業興
    深秋時節,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五裡鎮的牛山村處處都是秋意濃濃的山水畫卷,美不勝收。牛山村因牛山而得名。牛山海拔1547.5米,是安康市中部地區最高的山峰。其山勢逶迤連綿,山嵐氤氳繚繞,山坡綠意蔥蘢,於無聲中潤澤著一方水土,養育著一方百姓。
  • 寧波寧海前童鎮大鄭村:藝術賦能鄉村美、產業興
    8月30日,在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大鄭村的古樟樹下,一場由第一書記、村幹部、村民、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等參加的村莊發展暢談會正在舉行,大家圍坐在「共生」石上,圍繞「黨建引領振興」「藝術賦能鄉村」、「工藝文創之路」等主題展開了熱烈交流和討論。這既是一場工作交流會,更是一次大鄭村未來發展的謀劃會。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樂遊農家 富了村民——卓尼縣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樂遊農家 富了村民——卓尼縣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紀實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卓尼縣重視用先進示範典型引路來打造示範村,帶動更多村民發展鄉村旅遊嘗到了甜頭,為鄉村振興創出了一條新路子。沒有想到幾年下來,就發展起來了。都是黨的富民政策好,美麗鄉村建設讓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開農家樂之前,楊貴平和其他村民一樣外出務工,在建築工地打工,辛苦一年,也掙不到2萬元。自從開了農家樂,第一年收入十多萬元,最好的第三年創收30萬元。村上貧困戶李寶成、李寶林在他家的農家樂打工幾年後,也各自開了農家樂,如今已脫貧。
  • 宜君縣縣口村:美了村莊 興了產業 富了百姓
    幸福,寫在縣口村移民搬遷村民們的臉上。縣口村位於雲夢鄉政府西南部8公裡處,近年來,縣口村「兩委」將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作為村級重點工作,努力推進,成果顯著。2016年通過縣鄉村的共同努力,在河裡組投資2200餘萬元修建許家峁移民安置點,縣口村共有貧困戶74戶208人,搬入移民搬遷安置點有47戶142人,2018年縣口村易地移民搬遷已經全面完成,人居環境明顯得到了改善,村級公共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 「旅遊+扶貧」助力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從優先選擇貧困地區作為旅發大會承辦地,到將扶貧重點區域納入觀摩線路與項目,再到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的鄉村旅遊龍頭項目,旅遊和扶貧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動能越來越強大,作用越來越凸顯。「旅遊+扶貧」,助力生態環境美起來。「旅遊+扶貧」,既是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路徑,又是打造生態宜居空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