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襄陽這座城市的熱愛,在外地的襄陽人情感更加充沛。離家到外打拼,遊子的感情,往往也會通過文字、攝影等作品反映出來。在北京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擔任高管的周宏亮先生(襄陽籍,網名禮拜周),受託便以這一篇充滿著濃鬱人文色彩的文章,記錄了一位在北京打拼的大媽,矢志不移的傳承傳播襄陽牛肉麵的故事。
襄陽牛肉麵走出去戰略已經確定,但很多在外地開牛肉麵館的老闆都歷經波折。而這篇故事,可以是襄陽牛肉麵的京城樣本。
首都北京朝陽區天力街,是一片繁華的商埠之地,這裡交通便利,店鋪林立,在路北綠樹掩映之中,坐落著一個特別的餐館。
這便是來自千年古城——湖北襄陽的牛肉麵館「襄陽來了」。金黃的招牌格外顯眼,尤其是「襄陽來了」幾個字,大大方方的顯示出它特殊的淵源。
店裡整潔明亮,色調溫暖,甫一進門,會讓人突然有了回家的感覺。這便是來自襄陽的餘媽媽開設的地道襄陽牛肉麵館。
餘媽媽本姓聶,來自襄陽市棗陽。今年五十出頭,為人和善熱情,性格堅韌,最關鍵的,她還有一顆熱愛家鄉、矢志美食的心。
除了襄陽牛肉麵,根據多年經營的感悟和對首都市場的把握,店裡還增加了湖北小炒、家常小菜,店裡顧客從少變多,逐漸興旺起來。
時近中午,顧客盈門,來自襄陽的地方美食已經逐漸受到了京城百姓的青睞。
店堂不算太大,160平米的面積放在襄陽,也許算得上規模最大的麵館了吧。
內廚清爽乾淨,食材新鮮誘人。這又與老家襄陽大部分麵館的環境條件有著極大的不同。
為了保證口味純正,讓遠在京城的襄陽人品嘗到家鄉的滋味,牛肉麵的牛肉和牛油均從襄陽定製。據說,只有產自鄂北崗地的黃牛肉做出來的牛肉麵才有那種特別的感覺。
吃麵自然少不了家鄉的黃酒。這個黃酒另有來頭。餘媽媽採用襄陽鹿角門和棗陽鹿頭鎮的製作工藝,通過多年的試驗才精釀出這一杯餘媽媽米酒。清醇淡香,色澤通透,回味悠長,看似淡雅沒勁,多喝竟有微醺的感覺。
襄陽牛肉麵立足京城著實不易。餘媽媽九十年代來京,從經營早點開始創業,懷著推廣襄陽美食品牌的夢想,先後開了三家襄陽牛肉麵館,歷經坎坷,初心不棄,讓家鄉人為之慨嘆。
早在2003年,在同是做餐飲的家人幫助下,她在北京西城區官園市場附近開了第一家襄陽牛肉麵館。
店裡都是濃濃的襄土味。由於地理位置不錯,經營有方,再加上眾多家鄉人的擁護,店裡生意很是不錯。當時京城好幾家牛肉麵館都因經營不善先後關閉,這家店卻頑強的成長起來。
城區拆遷改造,老店不得不關閉,此時的餘媽媽信心滿滿,很快在海澱區大運村開了規模更大的新店——襄陽來了。
北京衛視專程進行了報導。襄陽牛肉麵名氣逐漸唱響京城。在京的家鄉人自然又是麵館的忠實粉絲。
闖蕩京城,總是不易。箇中滋味也許只有餘媽媽深深感悟。遺憾的是,這家店因管理方式和經營成本原因僅開了不到兩年又進行了調整。
不服輸的餘媽媽緊接著又在朝陽區開了這第三家新店。12名員工,近百萬的租金,巨大的壓力促使著這個經營團隊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餘媽媽說,她有一顆堅守的心,還有眾多襄陽粉絲的大力支持,任何困難都不會讓她退卻。早在2003年,第一家麵館初張,餘媽媽專門邀請了在京的數十名襄陽人在店裡歡聚的場景,至今讓人感懷難忘。
在京多年的禮拜周與餘媽媽坦誠暢談,共謀未來。
擁有2800年歷史的古城襄陽,作為湖北第二大城市,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文化旅遊方興未艾,以「襄陽牛肉麵」為代表的地方傳統品牌亟需加以重視。
期待更多像餘媽媽這樣的襄陽人湧現出來,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文化襄陽」、「智慧襄陽」做出全新的貢獻。
古城美食傳天下,鹿門古意播四方。諸葛孔明若有知,隱居不出大襄陽。
淳樸的餘媽媽歡迎大家前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