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當不成導演,這些「未來賈樟柯們」還好嗎?

2020-12-24 1905電影網

「你們怎麼想到這個故事?」

「拍攝的資金從哪來?」

「畢業後你們還在拍電影嗎?」

......

 

1905電影網專稿 這些問題全都發生在今年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一角」單元裡,全國各大影視高校的許多學生匯聚在此,在互動交流中提出他們的疑惑。


平遙國際影展「平遙一角」單元


這些問題並不是在平遙影展上才集中出現,可以說,這就是目前影視高校學生在學習創作電影階段一直縈繞不去的困惑與難題。

 

「平遙一角」是平遙影展的教育模塊,每天會安排放映某一所影視高校學生拍攝的優秀電影短片集,並提供場地讓學生在映後自由交流。



今年有七所影視高校參與活動,藉此契機,我們在活動上接觸到了來自不同學校的電影導演專業學生與授課老師,在對他們的採訪中,我們能依稀窺探出國內影視高校學生導演的發展現狀。


學習電影技術受益匪淺,但依然迷茫

 

國內電影導演專業主要分布在電影專業類院校、傳媒類院校以及中外合辦院校三個類型之中。這些不同的學校,對於電影創作的教學模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系主任鄭月就在映後介紹,他們的導演課程會綜合戲劇、電視和電影三方面的培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則分為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電影剪輯三個方向。影展創始人、導演賈樟柯是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院長,他在活動上介紹,該學院的導演專業是運用國際化的教學模式,特別加強學生在片場的實戰訓練。

 

論壇現場,老師與學生互動


黃同學、嶽同學和徐同學的畢業短片今年都獲選來到平遙進行放映交流,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也都是學習導演專業,提起學校的教學模式,他們都一致認為學到最多的還是電影的技術與技巧,這令他們獲益匪淺:

 

電影是有一個工業體系的,是需要學習技術技巧的,不是自由發揮,想拍就能拍好的。除了故事,還是需要掌握剪輯、攝影等技術手段才能拍好電影。學校主要還是在教技術層面,然後自己再去做自由創作與表達。」

 

賈樟柯也說,現在創作電影很自由,拍攝電影的器材也很便利,但在掌握電影拍攝的技術後,還得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作品的水平才能提高。


賈樟柯

 

我們都會迷茫」,幾乎每一個受訪學生都提到了自己的迷茫期,但他們迷茫的地方卻不盡相同。有人一開始喜歡電影,但學了電影後發現自己能力不足,中途放棄,有人一開始就只是想混個文憑,還有人在創作中遇到了表達困境...

 

周新霞老師就告訴我們,這些現象在她教過的學生裡比比皆是:

 

「愛好和專業有很大的距離。從高中再到大學,是不同的跨越,大學沒人盯著你,必須要用愛好去啟發你,在自由學習的環境下,有些人一下子就找不著北了。


周新霞(左一)與學生導演們互動

 

看電影是很有趣的事,但學電影是很枯燥的事。專業是需要學習技巧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當他真正會用這些技巧去創作的時候,他會感到快樂。但在學習的枯燥階段,他們很多時候是熬不過來的。 」

 

創作經驗不足,拍畢設的錢基本靠爸媽

 

掌握拍攝電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後,很多學生在創作電影劇本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實際問題。

 

在山西本地學習導演專業的宋同學已經連續三年來到平遙影展,他在編寫劇本方面存有許多疑問,比如拍短片應該要拍一個完整故事還是一個簡單事件,而學校老師並沒有給他一個很好的解答。不過,他在請教了今年「平遙一角」開幕片《南方少女》的導演邱陽後,他說自己有些茅塞頓開了。


70屆坎城短片金棕櫚獎獲獎導演邱陽


這其實反映了學生在電影創作上的經驗不足,另一個受訪學生普遍提到的問題也反映了這個情況。他們說在寫劇本時,總是對主角之外的角色理解把握不準,「可能寫著寫著就用自己的邏輯和世界觀去塑造,會替這些角色臆想出一些不切實際的信息,顯得很不真實」。

 

張藝謀在平遙影展的大師班上說,苦難是他們以前創作的源泉。周新霞老師也觀察道,她認為現在的學生相比過去生活條件要好,對一個主旨表達或角色的理解就無法像過去那樣抓得那麼緊。


 

雖然不夠成熟,但現在學生導演的作品相比過去在題材和類型上要更為豐富,從此次放映的一系列短片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在作品裡專注於個人的情感表達,關於他們躁動的青春愛情,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以及父與子的親情等。

 

即便看上去製作方面有些粗糙,但這些作品都是從他們自己的本真出發,試圖去挖掘出他們內心最柔軟的情感。


邱陽短片《南方少女》劇照


提到具體拍攝製作,受訪學生都表示幕後團隊不是主要問題,徐同學告訴我們,「從大一開始就有和其他系互相合作小作業,老師會刻意連接我們的合作關係,比如錄音班的學生必須跟導演班的學生合作一次,所以到拍畢設的時候,團隊已經相對比較成熟。最難的其實是資金。

 

雖然學校會提供一部分預算支持,但大部分還是由學生自己想辦法籌集。「我感謝我的爸爸媽媽,這十幾萬都是他們出的」,嶽同學在映後交流會上直接表示,他的畢業電影短片完全是由他父母提供資金。

 

據了解,現在國內主要影視高校學生的聯合畢業短片,製作成本大致都在10萬—15萬元,這麼一筆大數目基本是靠家裡人支持,也有很多學生在上學期間接很多項目賺錢或者同學之間互相借錢。

 

學電影專業嘛,就是很燒錢」,一位受訪學生這樣說道。

 

90%畢業後沒做導演,在影視圈內等待機會


畢業作品完成後,導演系學生就直接入行了嗎?現實並沒有這麼理想。


某傳媒院校的周同學透露,「我們班有將近一半的學生畢業後去做綜藝節目、拍廣告、拍抖音,堅持要做電影的很少」,也有一部分畢業生繼續從事電影行業工作,包括文學策劃、剪輯師、項目開發、宣傳發行等,但離核心導演工作比較遠。


學生導演暢談拍攝經歷


周新霞老師也向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某一屆她帶的北影導演系畢業生,90%都做了編劇。她認為,現在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導演系畢業的學生不一定非要做導演。她經常鼓勵學生不要馬上鎖定未來去向,可以用兩、三年時間去尋找,但也不能花費太長時間。


今年畢業的幾名北影學生也告訴我們,現在畢業生的就業率很高,電影行業的機會非常多,工作容易找,但想直接從事導演工作,很難。

 

他們也透露,如果把自己創作的劇本投往國內各大電影節的創投單元,最後執行完成的成功率都不高,所以還是先籤電影公司,為一線創作者幫忙,默默等待導演機會。


「平遙一角」單元活動合影


對於這些有志於從事導演工作的年輕人,周老師也給了一些建議,她提倡可以先跟幾個攝製組,了解電影的各個工種部門,「電影導演需要有組織能力以及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我跟陳凱歌導演合作過,就連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都說他是天天背著七八個『滅火筒』,天天在滅火。電影是多個人的創作,作為一個導演,要統領他們,如果不懂他們的專業就很難領得那麼順。


在這次採訪的導演系學生中,他們都有著當電影導演拍長片的夢想,但大多數人還是以平常心看待,如其中一位同學所說,「這沒法著急,就是保持激情,先賺錢,先磨劇本,先積累。


相關焦點

  • 賈樟柯帶他們來到平遙,未來會有更大的世界
    導演霍猛和鵬飛也特意趕到現場,為賈樟柯做最後的站臺。前者處女作《過昭關》從平遙出發,走進了影院,甚至走上了國際市場;而鵬飛新作《又見奈良》則是由賈樟柯擔任監製,為此保駕護航。每個導演在成為導演,在交出自己的處女作之前,他們都會經歷一段「煎熬」的時光,即便是電影完成之後,也要走上影院,見天地,見眾生。 尤其是2020年,不少電影或多或少因疫情而被影響了製作周期。如今,終於有機會面向觀眾,導演們又將和影片開啟另一番故事。
  • 《中央車站》的導演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
    《中央車站》的導演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14-09-30 17:44 來源:澎湃新聞
  • 賈樟柯造節:一位導演和一座古城的中年焦慮
    被稱為「黑色犯罪電影之王」的他,影響了香港導演吳宇森和杜琪峯的電影創作,而這兩位香港導演又拍出了數多經典的香港黑社會電影,「內地觀眾最早看到吳宇森們的作品,就是在這樣的錄像廳中。」這也是賈樟柯和那一代中國文藝青年的記憶密碼,在昏暗和煙霧繚繞的房間中,他們通過閃爍著電視看到了伴隨著卡頓感的香港電影錄像。在《英雄本色》中,豪哥問小馬哥,「你信神不信神?」
  • 賈樟柯導演《小武》上映20周年
    這些人際關係毫無浪漫色彩的蛻變,給了賈樟柯深深的刺激。再到街上一走,各種感受更深了。在汾陽縣城邊上有個「汾州市場」,原來賣衣服等日常用品,那時全改成了歌廳。汾陽有條主街,當地人都叫「正街」,人們正躍躍欲試扒老房子、大興土木,因為汾陽要升級成縣級市了。而這些扒房子這個情節,正是賈樟柯最初萌生拍攝《小武》的原因之一。
  • 來自山西汾陽的賈樟柯
    賈樟柯 1970年5月24日出生於山西省汾陽 華語影視導演 、編劇、製片人、演員 、作家, 打開賈樟柯的百度百科,滿屏的標藍字體,一眼放去包攬了世界上的各大獎項,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牛導演,在前幾日宣布了退出自己承辦了四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
  • 和賈樟柯一起蹦迪
    (我們要計劃我們的未來)」演員閉著眼睛,很投入。 「停!」導演中斷了拍攝,「燈怎麼還亮著?」燈球應該在開拍之後不久就滅掉,此刻還在閃。演員也停了下來,看著劇務麻利兒地檢查燈光。導演走到演員面前,說,「賈導,不好意思,得再來一遍了。」賈樟柯穿著黑白相間的襯衫、牛仔褲,站在舞池內。
  • 《路邊野餐》只上映10天 導演不願當下一個賈樟柯
    原標題:只上映10天,導演說「夠了」 憑專業吃飯不成,畢贛一狠心,考下了爆破員證。   「和拍電影一樣,這個工種也是與空間的一種互動。」他喜歡躲到遠遠的地方聽爆破聲在山間迴響,就像影片拍好後,沒人關心他在哪裡,「成名是件很虛幻的事情,現在收穫的一切好評也可能只是朋友圈的錯覺。」   如今畢贛獲贊「媲美侯孝賢」,可他毫不諱言自己當初並沒有多大信心,「甚至想過拍出的片子根本沒人願意看,只是拍給野鬼和山風的。」
  • 宏大的背景,細小的敘事——有意思的賈樟柯
    賈樟柯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不是說他人有意思,而是說他的經歷,非常的有趣。從北影畢業,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他的同輩們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遭遇著類似的事情,作品被官方禁掉,拿不到國內公映,也不允許播放,偶爾能看到,那也是十幾年前,在街頭巷尾和有顏色的小光碟混雜在一起的,盜版音像店了。這一代導演,被人稱為可以表達自己個性,在官方看來又充滿叛逆的一代,他們的電影被禁,但從沒有阻止他們的電影在各大電影節上大放頭彩,賈樟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賈樟柯和平遙「最後的夜晚」
    上半年疫情期間,當一個個電影節相繼宣布延期或者取消的「至暗時刻」,賈樟柯宣布平遙國際影展將如期舉辦。這無疑是當時給電影創作者和影迷們的一記強心針和定心丸。但這個「如期舉辦」落到實處又有萬般艱難。發布會上宣布「退出」的賈樟柯,平靜調侃平遙應該徹底擺脫賈樟柯的「陰影」。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但比起影迷們在觀影體驗上的長時間空檔,全世界的名導們可都沒有閒著。有網友仔細數了數,光是評論區留言的語種就有十幾種……90歲的戈達爾,依舊文藝範兒十足。中國導演裡,最忙的應該是賈樟柯。原定3月底全球發行的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和4月舉辦的「呂梁文學季」,都因為疫情被迫延後。
  • 中國導演賈樟柯攜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
    中國導演賈樟柯。 片方提供中新網太原2月22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22日從電影《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片方獲悉,中國導演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22日(北京時間)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片方同時公布一款國際版海報,詮釋「過去是照亮今天的燈塔」這一深遠意境。
  • ...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
    新華社柏林2月25日電專訪: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新華社記者田穎 張遠「應當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攜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來柏林參加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說。《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賈樟柯時隔十年再次創作的紀錄片。該片追憶了已故作家馬烽,並通過賈平凹、餘華、梁鴻三位作家對個人生活及記憶的講述,反映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賈樟柯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談論過去到現在的鄉村經驗,片中選取的作家具有鄉村和小城鎮經驗。
  • 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今天開學 院長賈樟柯寄語新生: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在開學典禮上,作為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院長,著名導演、製片人和作家賈樟柯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回溯過去幾個月給大家上網課的經歷,和在疫情中與同學們交流全新認識世界的角度。再次回到校園,他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和「疫情後一代」的電影人們同坐在此,未來一同學習和討論電影,他宣布「我們開學了」。
  • 平遙電影展,賈樟柯的一道電影家宴
    但這個剛剛誕生三年的電影節,目前依然是賈樟柯個人影響力的外化,就在電影宮對面,那裡有一個江湖兒女餐廳,賈樟柯會邀請一些重要嘉賓參加晚宴,而整個平遙電影展,本質上就是賈樟柯的一道電影家宴。這道電影家宴可以一年一年擺下去麼?它未來會走向何處呢?
  • 謝謝,賈樟柯
    今天是2020年10月19日,也是賈樟柯導演舉辦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最後一天,此刻,我正身處平遙古城的夜色中我來參加電影節這些天,雖然已經過了十一黃金周,但是每天依舊是車來車往,遊客也很多。看他們在簡陋粗糙的小路上穿梭來去,看起來好自在,讓人感覺就好像走進了賈樟柯導演的電影世界裡。
  • 宣布退出平遙的24小時後,賈樟柯哭了
    10月18日晚19點45分左右,賈樟柯宣布,他和他的團隊將退出平遙影展,電影節「歸還」平遙縣政府。電影圈茫然,過了幾分鐘,又一片譁然。第一導演一直沒有離開平遙,就在這場風波煎熬了整整24小時後,賈樟柯在最終的發言上……哽咽了。
  • 導協表彰大會《藥神》勇奪3大獎,賈樟柯獲年度導演
    鳳凰網娛樂訊(採寫/良小涼)4月26日,第10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8年度表彰大會在北京落下帷幕,《我不是藥神》拿下年度影片、年度青年導演等3項大獎,領跑全場;年度導演花落執導《江湖兒女》的賈樟柯;王傳君擒獲年度男演員;
  • 和賈樟柯一起蹦迪_鏡相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要計劃我們的未來)」演員閉著眼睛,很投入。 「停!」導演中斷了拍攝,「燈怎麼還亮著?」燈球應該在開拍之後不久就滅掉,此刻還在閃。演員也停了下來,看著劇務麻利兒地檢查燈光。導演走到演員面前,說,「賈導,不好意思,得再來一遍了。」賈樟柯穿著黑白相間的襯衫、牛仔褲,站在舞池內。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教育:謝飛,賈樟柯等導演對談
    大家都很熟悉他,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歷任我們北京電影學院的副院長,很多我們所熟知的電影導演都是謝老師的學生。第二位我們請出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也是我的老闆,龔思怡女士。第三位我們賈導,我們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院長賈樟柯導演。李院長,山西傳媒學院的李偉院長。還有黃丹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主任、教授、編劇,導演、製片人,他有很多角色。
  • 平遙國際電影展&瑞豐號再次圓滿合作 ——賈樟柯導演為瑞豐號打板
    由於沒有任何徵兆,這條消息就像一個重磅炸彈,很快在影迷圈中炸開。在眾多影迷們心中,賈樟柯與平遙國際電影展之間幾乎可以畫一個等號。鮮明的影展特點&獨特的地域文化從2017年走到今天,平遙國際電影展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和國內其他幾大電影節相比,四歲的平遙國際電影展還很年輕,但即便如此,它獨特的地域文化結合,以及鮮明的影展特點,在行業裡已逐漸羽翼豐滿,地位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