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物園專家:上海的野生蝙蝠和「中華菊頭蝠」不是一個物種,也...

2020-12-21 騰訊網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動物園最為「敏感」的展區,要數埃及果蝠展區。儘管目前動物園還不向遊客開放,但整個展區的大門還是被蒙了起來。園方專家表示,不止動物園有蝙蝠,上海還有不少野生蝙蝠出沒。

據飼養員介紹,果蝠自1998年引入上海動物園以來,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種群。如今它們生活起居都正常,身體也很健康,白天掛在屋頂休息,下午和晚上出來覓食,生物鐘絲毫沒受影響。

「也不用擔心我們的安危。」飼養員說,平常除了打掃,鏟屎官們不會直接與蝙蝠接觸,人進入展區打掃時它們也不會前來幹擾。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飼養員則進一步加強自我防護,同時針對展區、過道、參觀廳、操作間等也均加強了消毒工作,因此與果蝠環境完全隔絕的遊客更不必擔憂。

蝙蝠和人類一樣,都是靠母親乳汁餵養大的,是典型的哺乳動物。蝙蝠的前肢十分發達,從前肢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支撐起一層皮膜,薄而多毛、柔軟而堅韌,這形成了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因此蝙蝠也能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而且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

蝙蝠家族是世界上第二大動物類群。屬於哺乳綱、翼手目的他們,是獸類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約有1300種,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對於節肢動物而言,它們是捕食者;對於某些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是被捕食者;而且有些種類的蝙蝠還是種子的傳播者和花粉的傳授者。它們是農業、林業害蟲最重要的天敵,但也是人和動物致病病原的攜帶者。

全球的蝙蝠中約70%是以昆蟲為食物,它們一夜可以捕食3000隻以上的昆蟲,在農業生產中有重要作用。還有部分以食用花蜜、水果為生,埃及果蝠就是取食水果的種類。僅有3種是靠血液維生,也就是動畫片中經常出現的「吸血蝙蝠」。

「上海也有野生蝙蝠。」園方專家介紹,黃昏夜晚時分仰望天空,時常會發現一些飛來飛去的黑影,大概率就是蝙蝠與夜鷺。而蝙蝠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扇動翼膜的頻率很高;夜鷺則體型更大,飛翔緩慢而悠閒,從飛行姿態上還是很容易區別開來的。

上海的野生蝙蝠主要為東亞伏翼、大棕蝠和中華山蝠,其中東亞伏翼為體型最小也最常見的蝙蝠,同時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

專家也說起一個重要信息,上海的野生蝙蝠和本次SARS-CoV-2的潛在自然宿主「中華菊頭蝠」不是一個物種,它們不屬於一個科,並且蝙蝠也不會直接把病毒傳給人類,一般還是通過中間宿主被作為「野味」傳播到人的。因此市民碰到蝙蝠不要慌張,如果日常生活確實受到了蝙蝠的困擾,可以致電12345請求協助處理。

相關焦點

  • 上海動物園專家:上海的野生蝙蝠和「中華菊頭蝠」不是一個物種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動物園最為「敏感」的展區,要數埃及果蝠展區。儘管目前動物園還不向遊客開放,但整個展區的大門還是被蒙了起來。 據飼養員介紹,果蝠自1998年引入上海動物園以來,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種群。
  • 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六次,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似乎被冠上了惡名。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發現蝙蝠就要消滅嗎?見到蝙蝠該怎麼辦?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上海市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放進行了一番科普。
  • 蝙蝠分類以及菲菊頭蝠的兩個特性
    蝙蝠分類以及菲菊頭蝠的兩個特性蝙蝠類群在分類上歸為翼手目(Chiroptera),在物種數目上僅次於齧齒目,是哺乳動物的第二大類群。傳統的形態學研究將翼手目分為體型較大且無回聲定位功能的大蝙蝠亞目(僅包含一科:狐蝠科)和體型相對較小且有回聲定位功能的小蝙蝠亞目(如菊頭蝠科、蝙蝠科等)。
  • 石正麗新研究:需持續監控蝙蝠 尤其中華菊頭蝠
    鑑定涉及種間傳播的關鍵殘基對於預測潛在的病原體、了解病毒如何從野生動物向人類躍遷,非常重要。以前,研究者已經在中華菊頭蝠中鑑定出具有不同遺傳特徵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而這份最新研究還展現了中華菊頭蝠種群中蝙蝠受體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高度多樣性。
  • 專家:與武漢冠狀病毒最近緣的病毒來自舟山菊頭蝠
    經比對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過往已知的所有其他病毒相比,最高的相似度僅有88%。具體來說,新型冠狀病毒與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發布的菊頭蝠(分於2017年、2015年在舟山捕獲)所攜帶的病毒有12%的序列差異;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在中華菊頭蝠(於2013年在雲南捕獲)所攜帶的病毒有20%左右的序列差異;與2003年的SARS病毒也有20%左右的序列差異。
  •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據新華社電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
  • 【人民日報】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據介紹,SARS冠狀病毒是造成2002年至2003年SARS暴發的病原。
  • 非典病毒「元兇」確認為中華菊頭蝠
    但時至今日,研究確認非典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31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據介紹,SARS冠狀病毒是造成2002年至2003年SARS暴發的一個病原。
  •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
    研究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31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這一研究團隊曾於2005年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發現「蝙蝠是SARS樣冠狀病毒自然宿主」。
  • 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元兇 保護是最好的遠離
    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元兇 保護是最好的遠離(組圖)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 菊頭蝠?nCoV-2019源頭宿主到底來自於哪裡?
    菊頭蝠?nCoV-2019源頭宿主到底來自於哪裡?大家都知道,當年非典的爆發,研究者一致認為是果子狸造成的,實際上果子狸感染這種病毒後也會發病,直到2013年,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一個偏僻的洞穴中發現了一群攜帶有SARS樣冠狀病毒的中華菊頭蝠,從而認識到SARS真正的源頭是蝙蝠,果子狸僅僅是充當了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
  • 最新研究顯示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天然宿主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分離到一株與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對該病毒的功能受體及感染研究顯示: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
  • 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進一步獲證實
    原標題: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進一步獲證實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李大慶)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 中華菊頭蝠再次被證實系SARS病毒來源元兇
    編者按:今年4月1日,央視發布新聞稱: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不是當初以為的果子狸,而是一種名叫「中華菊頭蝠」,事實上,早在2005年,中科院一研究小組就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披露蝙蝠是類非典冠狀病毒的攜帶者。從2003年的爆發到時隔十年後的今天,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團隊通過病毒株對比,再次證實中華菊頭蝠系幕後元兇。
  • 美國人沒有吃「中華菊頭蝠」,怎麼會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不要再把新冠的鍋往蝙蝠身上甩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絕對的醫學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就是來自於蝙蝠,最終到底是誰,還需要嚴謹紮實的研究證明。蝙蝠和穿山甲,很可能都是病毒的中轉站,是傳染環節中的宿主,那個真正的源頭,還指不定呆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正發揮著巨大的傳染威力呢。
  •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31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研究人員在非洲發現四種菊頭蝠「近親」:攜帶冠狀病毒,暫不會威脅...
    最近,通過基因測序,來自芝加哥和肯亞的研究人員在非洲發現了四種為菊頭蝠的近親蝙蝠,而菊頭蝠被認為是SARS病毒和SARS-COV-2(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SARS冠狀病毒是造成2002-2003年SARS暴發的病原,造成全球8094人感染和774人死亡的重大疫情。早前,關於SARS病毒的起源眾說紛紜,猜測頗多。但2013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 最新研究表明SARS病毒傳播源頭是中華菊頭蝠
    研究人員最新研究表明,導致774人死亡的SARS病毒傳播源頭是中華菊頭蝠(騰訊科學配圖)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找到了SARS病毒的真正傳播來源——中華菊頭蝠,SARS傳染疾病導致774人死亡,曾造成全球大範圍地區的惶恐。
  • 魯氏菊頭蝠可傳非典(圖)
    點擊進入>>> 菊頭蝠鼻下的一塊馬蹄鐵、花瓣形的皮膚是它的特徵研究人員說,2003年中國內地科學家在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狸身上檢驗出了非典病毒,使人們確信非典病毒是從果子狸跨物種傳染到人類身上引起疫情,但果子狸身上的病毒又從何而來呢?他們猜想,果子狸可能只是病毒從其他野生動物遷移到人類的一個中介。  研究人員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野外的一次調查中,捕獲了59隻野生魯氏菊頭蝠,在其中23隻蝙蝠的腸道分泌物中檢驗出了這種前所未見的冠狀病毒。
  • 今年是蝙蝠保護年 蝙蝠每晚能捉萬餘公斤害蟲
    「蝙蝠在環境中被稱為生態指標,一個地區蝙蝠的種群分布數量可以看出該地區的生態質量。」目前除南北兩極和少數幾個與世隔絕的海洋地區外,地球各處都有蝙蝠。而在一個大中型城市,蝙蝠每晚能消滅14000公斤的昆蟲,它其實是人類的「好朋友」。但近幾十年來,蝙蝠的數量經歷了驚人的下滑。已有超過半數的蝙蝠物種被自然保護聯盟視為「瀕危」或「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