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山藥甜品來襲,幫你打開全新思路。
看似平凡的食材往往蘊藏著巨大潛力,山藥即是其中之一。入秋後的它正迎來口感與風味的巔峰時刻,雖然外表粗糙,但內裡飽滿,既能遁入家常餐桌,也可化作星級美味。
那麼,面對琳琅滿目的山藥品種,到底應該如何挑選品鑑?除了炒菜煲湯之外,山藥還能玩出哪些新意甜品?答案盡在下文中!
從挑到選,常見山藥品種大盤點
藥食兩用的山藥具有滋補脾胃、促進消化、降低血糖等功效,在我國多省均有種植。
山藥按口感可分為面、脆兩種,按形狀又分為扁山藥、圓山藥和長山藥,按種類則分為懷山藥、淮山藥、毛山藥、菜山藥等近 400 個品種。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山藥主要有以下 4 種:
1.水山藥
水山藥,圖片來源:xywy
外觀:根莖較為粗壯,表皮毛須較少、相對光滑
特點:含水量高,口感偏脆,粘液較多,帶有甜味
烹飪:適宜與肉類和蔬菜炒制食用,也可涮烤或與糖水搭配
2.鐵棍山藥
鐵棍山藥,圖片來源:hc360
外觀:形態細直,頭尾粗細不同,顏色較深,長度一般不超過 1 米,直徑在 3 釐米左右
特點:肉質細膩緊實,水分較少,蒸熟後口感綿密
烹飪:相對耐煮,在拔絲山藥或各式甜品中運用較為廣泛
3.小白嘴山藥
小白嘴山藥,圖片來源:zhidao
外觀:鬚根較密,整體勻稱修長
特點:肉質較白,皮易剝離,口感細膩
烹飪:可運用於甜品製作,也可以入粥熬煮
4.牛腿山藥
牛腿山藥,圖片來源:benlai
外觀:較為粗壯,帶有紅褐色斑
特點:皮薄肉厚,質地緊實,澱粉含量高
烹飪:採用煲湯燉煮的方式,口感更佳
挑選要點
用手握住山藥一段時間,被凍過的山藥表面會滲出小水珠,說明品質不佳。新鮮山藥的橫斷面呈白色肉質,汁液粘稠,不新鮮的則會伴有硬心,汁液較稀。優質山藥多呈現出自然的黃褐色,表面如有異常斑紋的山藥不要購買。
挑選到稱心如意的山藥後,一場關於甜品創新的大幕就將徐徐展開。
惹人喜愛的象形甜品,一招即可制勝
擁有引人注目的造型是塑造甜品吸引力的不二法則,這也催生了諸如櫻桃鵝肝等一系列精緻菜餚的誕生。
但鵝肝較高的進貨價格令一些餐廳望而卻步,售價低廉、口感綿密又不失營養的應季山藥,也許能成為餐廳打造吸睛甜品的全新思路。
果香味濃,橙味皮水來相助
金師傅從櫻桃鵝肝中尋得靈感,以橙汁與鐵棍山藥嫁接出新意美味。
僅需 200 克新鮮橙汁、150 克糖水和 3 片明膠片,即能化作濃鬱酸甜的鮮橙味皮水。如果想讓出品色澤更為飽滿亮麗,不妨在皮水中添入少許濃縮橙汁。
蒸熟後的鐵棍山藥與奶油一起打製成泥,再掛上橙味皮水,為的是獲得橙香包裹下的濃鬱奶香和複合滋味,作為餐後甜點享用,兼具營養又可消解油膩。
逼真造型,傳統麻團巧改良
種師傅深藏兒時對麻團的美味記憶,其中的麵粉被他巧妙地替換為山藥,演繹出生動的荔枝造型。
以麵粉、水、紅菜頭汁製成麵糊,先過圓箅子,再以 130—150℃ 的油溫炸制,保證顆粒的飽滿均勻與酥脆口感,方有形似荔枝外皮的逼真效果。
菜餚中的山藥選取亦有講究,以較面的山藥搭配脆爽的馬蹄製成球狀,這樣差異化的組合更能塑造豐富層次,再用沙拉醬粘連紅色顆粒,平添一抹酸甜。
物盡其用,新派風味紅毛丹
常用於餐後果盤中的紅毛丹,果殼總是難以得到再次利用,譚師傅選擇另闢蹊徑,在果肉上尋求全新突破的同時,也讓果殼重獲新生。
將鐵棍山藥打成泥,再混合牛奶、椰漿、煉乳、冰糖水與凝膠片製成球形。這款幾乎能以假亂真的果肉,擁有細膩柔滑的口感,細細嗅聞,還有淡淡的奶香飄散而來。
除了上述這些,象形甜品們還有更進一步的創意延展空間:橙皮水可以根據時令替換成山楂皮水或草莓皮水;山藥球的形態可以變換成更獨特的橄欖型;其他應季水果的果皮、果殼也可以加以利用......
傳統甜點的全新演繹,口感色澤大翻身
作為百搭食材的山藥,自然也能與傳統中式甜品進行巧妙融合,而它在菜餚中發揮的作用,絕不局限於提升口感。
碰撞經典燕窩盞,打造誘人色澤
張師傅偏愛紫山藥中豐富的花青素,這一營養元素對於人體視力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將它融入到傳統燕窩之中,可謂是吸睛又養眼。
烹飪方法並不複雜,紫山藥蒸製軟爛,再加入冰糖水、煉乳和牛奶,平衡口感,打下底味。再將蒸好的燕窩置於其上,以枸杞、薄荷點綴,從色澤上突出菜餚層次。
輕舀一勺湯底細細品嘗,口感細膩,奶香味濃,也令原本略顯寡淡的燕窩,增添了自然清爽的味道。
改良紅棗銀耳湯,清腸養胃更滋補
紅棗與銀耳的搭配堪稱經典,但銳意求新的王師傅希望在傳統基礎上更進一步。山藥中豐富的澱粉酶和植物蛋白對脾胃有著不錯的滋養作用,也因此成為了他的創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