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暗物質迷科學家的新發現

2020-12-21 新經網

暗物質是構成我們銀河系大部分星系的神秘的看不見的東西,它再次使科學家感到困惑,對遙遠星系的新觀察結果與當前對其性質的理解相矛盾。

本周發表的研究表明,在圍繞著數萬億顆恆星的三個巨大星系團中,暗物質濃度的觀測結果與應如何分配暗物質的理論計算機模擬之間存在出乎意料的差異。

耶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普裡亞姆瓦達·納塔拉然(Priyamvada Natarajan)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是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

暗物質是將星系內部的恆星聚集在一起的隱形膠。它還創建了一個看不見的支架,使星系能夠形成簇。但是它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它不會發射,吸收或反射光,並且不會與任何已知的粒子發生相互作用。

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約96%)被認為是暗物質,而普通物質(構成恆星,行星和人的可見物質)僅為4%。

暗物質的存在只有通過其對太空中可見物質的引力才能知道。它不同於類似的神秘和看不見的暗能量,後者被認為是空間的一種性質,正在推動宇宙的加速膨脹。暗能量具有排斥力。暗物質通過重力吸引。

這項新研究涉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智利歐洲南部天文臺超大型望遠鏡的觀測。

天體物理學家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家馬西莫·梅內蓋蒂說,當來自遙遠星系(例如遙遠星系)的遙遠光通過另一個星系或它們的團簇時,光會發生偏轉並彎曲-這種現象稱為「引力透鏡」。博洛尼亞的空間科學和義大利的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

新的觀測結果表明,居住在巨大星系團內部的星系產生的引力透鏡作用遠強於當前設想的暗物質理論,這表明這些星系中的暗物質濃度出乎意料地大。

梅內格蒂說:「這非常令人驚訝。」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提到暗物質,總會讓人覺得神秘。近期,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美國萊斯大學、歐洲核子中心等多所大學、科研機構聯合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大量數據研究分析後,提出了一種有關與暗物質的新看法: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不斷減少,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是暗物質?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認可,另一世界真的存在?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除了明物質之外,還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所佔的組分大約是22%,這意味著,很可能在宇宙中,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世界」,真的如此嗎?
  • 新宇宙模型無需暗物質並「與現實很接近」
    近期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首次模擬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宇宙模型,模擬宇宙從大爆炸初期演變至今的情況。研究者稱裡面誕生的星系形態和分布情況和現實宇宙「很接近」。
  • 宇宙中的神秘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大發現顛覆人類的認知
    暗物質幾乎佔宇宙重量的85%,這意味著它是我們所熟悉的組成恆星、行星、人類和其他一切的「普通物質」的6倍。但是沒有人確切知道暗物質是什麼。這種神秘的存在是不發光的,它是極其困難的研究。學者們只能通過暗物質對天體的引力作用來揭示其存在。
  • 是什麼在維持宇宙運行?首度模擬出無暗物質的宇宙
    看似永遠也找不到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一些科學家為此提出不含暗物質的理論,並且最近,有研究人員首度模擬出真沒有暗物質填充也能成形的宇宙。當今宇宙學主流理論認為,大爆炸之後物質並未均勻分布,而是凝聚成一團又一團氣體雲,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就是暗物質從中作用;隨著氣體雲團巨大的引力又從周圍吸引更多物質,演變量十億年後,最終形成如今我們看見的星系。暗物質的存在也解釋了過去觀察到的一些未解現象,比如發現星系的轉速超乎預期之快,代表星系中應該還有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但是,至今都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 地球接收到神秘信號,科學家認為與暗物質世界有關
    自上世紀初以來,科學家首次發現了宇宙中的暗物質。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有關它的線索。但是,在暗物質領域的研究仍收效甚微。不久前,來自義大利的一組科學家表示。
  • 宇宙中的「暗物質」是什麼東西?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無法確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直接觀測到暗物質,僅僅是通過觀測星系的非常規運動得出的結論!但我們無比確信存在著這樣的物質!但局限於測量精度,最終到了1970年天文學家魯賓與福特使用高精度光譜測量儀對仙女星系觀測後得出結論,其外圍運動速度遠高於預期,最終在一大批科學家的支持下,「暗物質」這個概念正式出自天文界專業文獻之中!當然命名方式相當厚黑,直接、暴力、有效一直都是科學界的特色!
  • 宇宙由哪些物質組成?每種物質佔的比例是多少?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前言當你聽說科學家在系外行星上發現水時,你是否會感到驚訝呢?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普遍的事實,對尋求我們星球之外的生活毫無興趣。當然,在宇宙中,還有許多其他更令人驚奇的事情,今天就讓我來告訴你。根據不同的調查,大多數人認為,我們的宇宙主要是由恆星和行星組成的,當然,有人也添加了氣體和黑洞。從視覺上,如果我們考慮到人眼、望遠鏡和普通現代設備的話,這些宇宙的組成成分確實如此。你可能不會相信,但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研究科學,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正常物質」只佔宇宙的5%。
  • 英國學者:新發現的「d-星六夸克」粒子或是暗物質候選粒子
    英國學者:新發現的「d-星六夸克」粒子或是暗物質候選粒子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3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新發現的一種亞原子粒子「
  • 暗物質終於找到了?科學家們明爭暗鬥,對暗物質的搜索正急劇擴大
    自從20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們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認為宇宙中的大部分質物質是不可見的——「暗物質」必須將星系粘合在一起,並在引力作用下塑造出整個宇宙,從那時起,實驗主義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不發光的粒子但為了防止暗物質過輕,一些科學家正在設置更小的「保齡球瓶」。一場比質子重量更輕的暗物質粒子雨,可以偶爾將電子從它們的主原子中釋放出來。
  • 中國發射「悟空」尋找暗物質:科學家已走投無路-中國,衛星,悟空,暗...
    科學家們深信,有一種神秘的物質,它們就像幽靈一樣瀰漫在我們每個人周圍,它可以輕易穿過每個人的身體而又不被人察覺,在幾千米深的地下,各國的科學家們已經在試圖捉住它。誰能第一個發現這種 「幽靈」必將載入史冊,它已經處在被發現的邊緣,時間緊迫,各國的科學團隊都在爭先恐後!
  • 重大新發現:暗物質佔宇宙多大比例?這超級難題竟這樣被巧妙破解
    浩瀚宇宙,有太多的未知,可就在最近,國外的一些科學家們,卻稱他們已確定了宇宙中物質的總量......不管你信不信,他們反正已公開喊話了!他們的計算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正常物質和暗物質,兩者加起來,約佔宇宙物質能量密度的31.5% ,剩下的則是暗能量,約佔68.5%。不過,他們如此言之鑿鑿,反而引起了大家的懷疑了!因為,人們都很清楚,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直接捕捉到暗物質,而天文物理學家,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宇宙的物質、能量密度的大部分,都是由暗能量組成。
  • 科學的探索者: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讓無數科學家愁白了頭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於宇宙的探測程度也是越來越深。雖然現在浩渺的宇宙中仍然藏著許多未知的秘密,但是相信隨著人類的發展,這些秘密終將被一個一個的揭開。現在我們對宇宙知之甚少,而宇宙中有一種非常神秘的物質,讓無數科學家愁白了頭。它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種物質就是暗物質,暗物質的組成十分豐富,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來定義暗物質的話,就是人類無法探測到的物質都屬於暗物質。
  • 宇宙或許是多元化的,科學家又有新發現,外星世界或完全不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一方面,很多人都盼望著有一天可以發現地外生命,證明人類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盼望著科幻片中的場景可以變成現實。這位科學家的理論並不是紙上談兵,他多年來通過對星系的觀測和研究後,最終總結出來的理論之一。我們知道,現代科學研究中,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宇宙中存在著暗物質能量,而這個概念其實是在1999年科學家在研究宇宙膨脹原因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的。之後,隨著科學家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的深入,暗能量也被證實。
  • 科學家提出外星人可能隱藏在暗物質中,或者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
    這位科學家還認為,外星人可能組成了宇宙的結構,甚至是構成物理法則本身。》暗物質是科學家對宇宙進行觀測時,推測存在的一種物質。因為按照正常的萬有引力規律,銀河系的可見物質只能提供1/5的引力。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的速度是240公裡每秒鐘,如果僅僅是由於可見物質提供的引力的話,太陽系老早飛出了銀河系了,所以科學家們推測,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提供引力。●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大星雲。根據現在天文學的觀測,絕大多數星系都包含著暗物質。
  • ...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揭秘宇宙膨脹之謎 發現暗能量被「激活」事件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在大約六十億年前,宇宙正在發生一場基本性質的變革,宇宙在內部所包含的萬物引力作用下正逐漸減緩膨脹的速度,隨著膨脹導致的物質間疏遠,密度下降,暗能量接管了宇宙的主導權,開始了直至今日加速膨脹過程。
  • 印度加入暗物質競賽,新實驗室在距離地表550米的鈾礦井中
    > 這條隧道通往印度新的暗物質實驗室 。在其他地方,對暗物質的探索促使物理學家建造更深的實驗室——加拿大距離地表2.1千米的薩德伯裡中微子實驗室是目前最深的實驗室。在這裡,科學家通過更複雜的措施保護探測器免受其他粒子的影響。印度物理學家曾希望與雄心勃勃的外國實驗室競爭。15年來,他們一直在努力創辦該國自己的中微子實驗室——這是一座耗資2.3億美元的實驗室,將位於印度南部的一座山下。
  • Ia型超新星或許並不靠譜,宇宙膨脹速度遭受質疑,暗物質還存在嗎
    由於白矮星的引力比較強,所以它可以將伴星的物質擄掠到自己身上來享用,也就是大家暱稱的「吸血鬼恆星」。隨著吸收的物質越來越多,這顆白矮星的質量達到太陽的1.4倍時,它會被重新「點亮」。接下來,白矮星內部的碳和氧就會被迫發生新的聚變反應,形成放射性元素鎳。正是鎳的衰變,讓這顆白矮星變得異常明亮。
  • 暗物質研究取得新進展,對暗物質的探索還缺少什麼?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指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它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人們只能透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已經發現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在。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和喜愛,及其適用的所有物理定律,僅僅適用於宇宙的百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