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富說
本期富強農學會的主人公叫俞三男,一位養殖大閘蟹20多年的「養蟹狀元」。俞三男是當地響噹噹的人物,雖然現在大閘蟹旺季的時候市面上30、40一隻的大閘蟹也不少見,但是在俞三男的養殖基地裡,重量超過半斤,售價超過200的大閘蟹隨處可見,但是這樣的大閘蟹卻在當地的養殖戶中並不常見。
陽澄湖養殖大閘蟹的養殖戶大約有1800多戶,俞三男能夠從這1800多養殖戶中脫穎而出,獲得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養蟹狀元」,足以可見,這位養蟹20多年的「專家」不簡單。
雖然說一位50多歲的「農民」還像孩子一樣略失尊重,但是俞三男看到自己螃蟹時候的表情動作確實符合「孩子般」的說法,因為他對蟹好到了讓身邊人覺得傻的地步。
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並不穩定,每年受天氣,水質的影響比較大,有時候大家產量,品質都下降,又有時候,大家都能有個不錯的收成,特別是產量品質高的時候,當地養殖戶著實都能大賺一筆,但是俞三男不一樣,不管老天今年給不給飯吃,俞三男的產量品質一直都很穩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俞三男的大閘蟹能這麼穩定,不受外界幹擾呢?
這一切還得從他的「傻」說起。最早,在陽澄湖養殖大閘蟹並沒有很好的技術、方式幫助養殖戶們增產增收,大閘蟹的餌料都是以湖裡的水草,螺螄為主,後來慢慢的大閘蟹養殖業發展起來,湖裡沒有那麼多水草、螺螄,開始有人投餵玉米,作為補充,更有甚者,從外地採購大閘蟹,往自己的池子裡養上幾天,就成了「陽澄湖」大閘蟹,按照比較高的價格往外銷售。
唯獨俞三男不同,俞三男養殖規模上升之後,也面臨自己圍網裡的水草、螺螄不足的現象,他倒是擔心湖裡原有的螺螄不夠吃,採購了大量的螺螄投進圍網裡,第一年試驗,俞三男一畝水面投放200斤螺螄,發現效果不錯,第二年,一畝直接增加到500、600斤,兩年下來光螺螄的成本就夠在城裡買一套房,家人不理解,朋友也不理解,甚至有朋友直接罵他「傻」,如果不花螺螄的錢,一年營業額少說翻三番。
俞三男的做法確實奏效,幾十噸幾十噸螺螄的採購投入也沒有讓他失望,自己家的螃蟹就是比別人家的大,比別人家的品相好,因為螺螄和大閘蟹其實是一個天然共生的組合,螺螄本身有淨水的作用,又是大閘蟹的優質餌料,螺螄以大閘蟹的排洩物為食,淨化了水裡的雜質,這樣螃蟹在有氧的條件下,螃蟹能生長的更好!
其實,俞三男在改善大閘蟹「生活品質」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能看到螺螄成本之大,也想通過成本低一些的方式達到同樣的效果,有一年,俞三男開始在自己的圍網裡嘗試種植菱角,因為他觀察到,大閘蟹不喜歡陽光直射,於是想通過種植菱角來改善大閘蟹的時候環境,可一年試驗下來,卻傻了眼,養出的大閘蟹品質雖好,但是肚子發黑,嚴重影響了賣相,俞三男只好把養著的菱角全部割掉。
當然,只要俞三男養蟹一天,就不會停止為他寶貝的大閘蟹改善生活的想法,後來他又開始嘗試移植水草進自己的圍網,著實被取笑了一陣,因為當地人覺得陽澄湖本身就是因為水質好,水草多,大閘蟹才出名,況且大風大浪的,怎麼可能靠人工能種的出水草,但是只要有利於大閘蟹的,俞三男都想去嘗試,一遍遍領著工人試驗,自己偷偷摸摸試驗,盡然還真讓他做成了,這次的改進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陽澄湖雖然原本水草多,但是種類確不多,俞三男有了成功的移植經驗,就把有利於大閘蟹的水草品種種到自己的圍網裡,大閘蟹的營養物質變得豐富起來,湖底水草茂盛,又適合了大閘蟹不喜陽光的特性,一舉兩得,而俞三男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的大閘蟹品質又一次得到了提高,變得比原來更大更好,俞三男做的這一切,也慢慢的改變了他在當地養殖戶心中的形象!
2.富強農學說
十買九假的陽澄湖大閘蟹!
每年大閘蟹上市的時候,不論是線上還是路邊攤販,到處充斥陽澄湖大閘蟹,曾經有人統計,單是某電商網站上出售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就比整個陽澄湖產區的年產量還要高!
那這些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從哪來呢?據了解,毗鄰陽澄湖最近的太湖、甚至南京的固城湖、高淳固城湖、揚州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等,是陽澄湖大閘蟹的"李鬼"主力軍,往往,來自四面八方的大閘蟹被在上市前一個月,被運往陽澄湖泡上一個月,搖身一變就成了正宗的陽澄湖出產大閘蟹。
有人也這麼統計過,市面上300隻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只有1隻是真的。300隻蟹,可能一般人吃兩三年也不一定夠這個量,但是既然這麼難品嘗到,為什麼大閘蟹還是越來越暢銷,價格也越漲越高呢?這其實還得歸功於廣大勤勤勉勉的養殖戶和科學家們,大閘蟹現在主要品種有5類,長江1號、長江2號、光合1號、江海21號和諾亞1號,這是較優良的大閘蟹品種,因為大閘蟹的生存能力比較強,其實全國不光只有陽澄湖有大閘蟹,北至遼寧,南至附件沿海諸省只要是通海河流中均有分布,掩藏在陽澄湖背後的廣大養殖戶們,滿足了99%的消費需求,但是消費者只關心蟹是不是從陽澄湖來的以及價格,殊不知自己吃了這麼久的陽澄湖大閘蟹,卻可能兩三年才能吃到真正來自陽澄湖的蟹。更別提品種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無非陽澄湖大閘蟹這個品牌在大閘蟹這個品類裡太過強大,強大到不跟著幹就得死,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市場理論,當一個品牌在這個品類裡做到6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時,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另起品牌對著幹會是一個很難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在子品類裡求創新求差異化,舉個例子,當大家一談論可樂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可口可樂或者百事可樂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做一個非常可樂和他們抗爭,等消費者想到你已經是猴年馬月,你最好的辦法是做一款雪碧或者芬達(假如市場上還沒有的話)。
同樣,在大閘蟹這個品類裡,當大家一想到大閘蟹腦子裡只有陽澄湖的時候,你應該做什麼?是讓你自己也變成「陽澄湖」還是給大家另一個選擇?值得從事大閘蟹市場的所有人反思,歡迎關注富強農學會,一起學習交流,為新農人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