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貓》推出中文版 翻譯下功夫強調本土化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聞名世界的四大經典音樂劇之一——《貓》,自首次公演以來,已經31歲,使用過14種語言。今年8月17日,《貓》第一次以中文演繹,中文讓《貓》獲得了第15次重生。

  《貓》重生的過程中有哪些考驗?重生後的《貓》與原文版的《貓》有哪些差異?用中文詮釋這部經典劇作是否能贏得觀眾的青睞?

  翻譯下功夫 強調本土化

  早在2003年,《貓》便已在中國巡演過,並且創造了中國演出史上的許多紀錄。基於技術的可複製性與表演能力的可塑造性,此次在中國公演的最大考驗不在舞臺設計、聲光效果、服裝道具,或是演員們的綜合表演能力,而是首次以「中文」詮釋的《貓》能否達到原文版的效果,甚至造就另一種經典。

  《貓》原文版歌詞主要基於艾略特的詩集等,而不是普通的流行歌詞,因此翻譯本非易事。加之,中文的聲調與英、日、韓、拉丁語系等都不一樣,更增翻譯難度。另外,將歌詞翻譯成中文後,再與舞蹈動作搭配得當也很不容易。

  《貓》的中文版主辦方——亞洲聯創的網絡和平面媒體經理趙晨琳坦言,中文版《貓》相當考驗譯者的能力。為了確保翻譯水平,先將英文歌詞經過二次創作翻譯成中文,再將這中文歌詞翻譯成英文後交給外方同行校驗。中文翻譯者的智慧結晶最終也體現在不少充滿當今中國元素的臺詞上。

  除了招募的演員全是華人外,中文版《貓》的最大特點便是用中文演繹來自國外的藝術形式,加入了一些流行語、四字成語,甚至是方言。

  「歌詞的字數往往受旋律限制,當需要用最少的字表達出最多的意思時,成語便成了很好的方式。」趙晨琳介紹道。例如,原文「Well-read and with handout spirit」便被簡潔有力、又不脫原意地翻譯為「胸懷萬卷我義薄雲天」。

  臺詞中還出現了茅臺、老白乾、小籠包、烤鴨等中國特有內容及詞彙元素。另外,由於在中國的首演地是上海,中文版《貓》甚至還加入了上海方言,如演員貓下場時,用上海話說了句「再會」。

  原文最經典 中文更貼近

  聽說中文版《貓》首演了,有人搖搖頭說不看中文版,更願意欣賞英語版的世界經典。其實,這不僅是見仁見智的差異,更是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交叉碰撞、互相促進的必經過程。

  8月17日晚間7點15分,中文版《貓》在上海的第一場公演開始了,韋玉潔作為一名音樂劇愛好者,在第一時間前去觀賞。

  雖然由於演員天生音色的差異,中文版與英文版呈現的效果略有不同,但韋玉潔表示,讓她感受最深的歌曲仍是《回憶》。不僅因為它那已享譽世界的旋律,還因為「翻譯成中文的《回憶》感覺更優美,像詩歌一樣讓人沉醉,它是最棒的歌詞」!

  與英文版相比,中文版考慮到中外的文化差異,並做出相應調整。例如,英文版中的貴族貓在倫敦上議院工作,住在聖詹姆斯大街,有時會去中國城附近;中文版中,貴族貓搖身一變,成了要喝茅臺,愛去中國城吃烤鴨的中國通。

  「我覺得這樣的轉換很好,照顧到中西文化差異。假如生硬地套用原版的地名,觀眾反而會不知所云。」韋玉潔說。

  同樣觀賞了首場公演的李銘(化名)說,「中文版新增的中國元素,雖然有些在邏輯上不是很合適,卻增加了笑料。我覺得整體還是很不錯的。」

  觀看8月18日下午兩點場次的悠葉(化名)認為,中文版《貓》整部劇作的成功之處在於本土化。「中文唱詞翻譯得很好,不生硬,有創作但沒有脫離原意。」悠葉說。並且,當搖滾貓介紹魔術貓脫掉帽子能變出7隻小貓時,用上海話強調了一下「7隻」,作為上海觀眾的悠葉,感到非常驚喜。

  總體而言,觀眾普遍認為,翻譯難度首屈一指的中文版《貓》演出很成功。甚至有人激動地表示,這是「貓第15次的重生,中文版的新生」。

  期待中文版 培育華語市場

  2011年7月起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大獲好評;今年8月17日開始的中文版《貓》也受到熱捧。

  面對華語音樂劇市場的逐步發展,許多觀眾表示,非常期待未來能欣賞到更多中文版的世界經典劇作。

  聽中文版的音樂劇能讓觀眾全神貫注地沉浸在劇情裡,而無需分神去看字幕翻譯,尤其適合小孩欣賞。面對觀眾的期待,趙晨琳道出亞洲聯創未來的兩大展望與計劃:一是希望做出更多、更好的中文版音樂劇;二是希望做出中文的原創劇目。

  《媽媽咪呀!》和《貓》兩部經典音樂劇的中文版是起點,未來希望通過引進國外經典原版劇作,結合經典與中國特色進行半創新,將世界經典劇作製成中文版,最後創作出中國本土原創音樂劇。

  (上官芷瑄)

相關焦點

  • 音樂劇《貓》將登濟南 中文版首現山東元素
    作為世界經典音樂劇《貓》的第15個語言版本,音樂劇《貓》中文版的製作,並不是對英語原版簡單的複製和語言上的替換。事實上,這是原版公司英國真正好集團的頂尖創作團隊和中國國內最前沿音樂劇人才的一次通力合作。28日,音樂劇《貓》中文版中方責任人、音樂總監以及中文版主要演員齊聚濟南,解讀這部世界經典音樂劇的魅力所在。
  • 中文版音樂劇《貓》:一隻「貓」的五種解讀
    中文版《貓》演出現場。  截至2012年12月23日,音樂劇《貓》中文版總票房超過7000萬元。接過中文版《媽媽咪呀!》的接力棒,中文版《貓》繼續為國內音樂劇市場加溫。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隻「貓」已經成為值得解讀的文化事態。  解讀一:市場開拓  種棵大樹好乘涼  參與中文版《貓》演出的演員,有不少是幾年前國內音樂劇還沒興起時被迫出國發展的中國演員。說到回來參加演出,他們最看重的是新興的市場。他們願意和製作方亞洲聯創一起做這件有意義的事:為中國市場種下音樂劇這棵大樹,今後讓更多熱愛音樂劇的中國演員找到舞臺。
  • 音樂劇《貓》中文版 「傑裡科貓」的中國狂歡夜
    最近正在京城熱演的音樂劇《貓》,在世界各地掀起瘋狂的音樂劇旋風後,終於操著正統地道的「中國話」與觀眾見面了。  雖然在剛有消息傳出《貓》要排中文版時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雖然我們的演員們在表演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小瑕疵,雖然我們國家的音樂劇產業不如歐美國家發達……雖然有著這麼多「雖然」,但對於中文版《貓》看官們還是毫不吝嗇地紛紛給出「五星好評」。
  • 中文版《貓》闖出的音樂劇藍海
    中文《貓》確立「家族地位」  音樂劇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此前,英文版《貓》也曾數次到中國演出。不少人告訴記者,聽說《貓》有了中文版,好奇之餘還有些遲疑,因為英文版《Memory》早已被奉為圭臬,「搖滾貓」一角也被賦予極高的期望值。
  • 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來蘭巡演
    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來蘭巡演每日甘肅網蘭州訊(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滿福 實習生 曾青)家庭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11月16日晚登陸甘肅大劇院,進行了國內巡演蘭州站的首場演出。《想變成人的貓》改編自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勞埃德·亞歷山大的同名小說,是一個帶有魔幻和童話色彩的故事。該劇自1979年起已在日本公演累計近2000場。《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是日本四季劇團首部海外授權的中文版家庭音樂劇,由海內外精英團隊攜手再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國內音樂劇的藝術與製作水準。
  • 本土音樂劇的野望:中文版《媽媽咪呀!》為誰而生?
    2010年,看見了中國音樂劇市場的潛在可能性,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和韓國娛樂巨頭CJ集團三方聯手組建了亞洲聯創,推出了中國第一部全版權複製的本土化音樂劇《媽媽咪呀!》。2011年7月,在上海的首輪32場演出總收入達1600萬元,隨後的三年,《媽媽咪呀!》在全國20多個城市巡演超過400場,票房近2億,創造了當時的票房奇蹟。
  • 中文版音樂劇《貓》昨晚首演 時尚臺詞「接地氣」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中文版音樂劇《貓》經過兩年籌備、三輪全國性選角、20周高密度排演,昨晚在上海大劇院舉行首場公演。從1981年5月在倫敦西區面世以來,這部在全球26個國家、300多個城市連續演出30多年的經典音樂劇,也由此宣告誕生了第15種語言的版本。目前,中文版《貓》上海站前兩輪演出的票房已超過1200萬元。
  • 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金城
    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金城本報訊(記者張霖)11月28日,被譽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首」的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在甘肅大劇院震撼登場。這是繼去年甘肅大劇院引進《媽媽咪呀》中文版後引進的又一部世界經典音樂劇。
  • 《貓》中文版廣州首演禮 眾星看「貓」歡樂大圍爐
    《貓》中文版首演禮當天,紅毯也是迎來了李心潔、周秀娜等重量級明星和李海鷹,黑楠等音樂界資深前輩。談到音樂劇《貓》,幾位大多已在各種地方看過原版演出,對於中文版的《貓》,大家則表示出了相當高的期待。首演禮當天,明星們也在紅毯上接受採訪時紛紛歷數起自己與《貓》的淵源。在香港有一代鬼後之稱的李心潔表示,自己不僅是《貓》的粉絲,對裡面每隻富有個性的貓都很喜歡。而著名的詞曲作家李海鷹則對媒體表示,中文版《貓》在目前中國的音樂劇界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大作,更是一部佳作,相信中文版的《貓》會為本土音樂劇的崛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濟南
    《貓》中文版登陸泉城濟南。楊曉衛 攝    10月31日,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泉城濟南。圖為當日演出劇照。 楊曉衛 攝    10月31日,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泉城濟南。圖為當日演出劇照。
  • 音樂劇《貓》中文版主要演員驚豔亮相[高清大圖]
    音樂劇《貓》中文版主要演員驚豔亮相[高清大圖] (1/7)
  • 世界第一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蘭州
    夜幕下,一群「貓」傾巢出動。有的彼此嬉戲,有的孤芳自賞,有的伺機尋找美食……觀眾對舞臺上貓的世界充滿好奇,就像貓眼中看到的世界一樣,新奇而刺激。  用音樂劇的方式講述貓的故事,註定新鮮。11月28日晚,蘭州觀眾有幸在家門口第一次欣賞到世界第一音樂劇《貓》中文版的精彩演出。  一年前,當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在甘肅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後,創造了蘭州票房市場上的奇蹟;一年後,同樣是中文版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又一次在蘭州的同一個舞臺上掀起熱浪。
  • 《貓》中文版音樂劇將登南京 演員頭髮裡藏「奢侈品」
    [導讀]出品方表示,為了保證《貓》中文版嚴格的國際標準。為了讓觀眾的視聽感受都能與百老匯媲美,演員們藏在頭髮裡的麥克風造價都是高達15萬的「奢侈品」,。《貓》劇照。聞名世界的四大經典音樂劇之一——《貓》,自首次公演以來,已經31歲,使用過14種語言。
  • 你見過「想變成人的貓」嗎?這部經典音樂劇即將來長
    音樂劇 《想變成人的貓》劇照。紅網時刻11月22日訊(記者 潘宣 通訊員 嚴平)日本四季劇團經典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巡演將於2018年1月19日登陸長沙,在湖南大劇院演出。音樂劇 《想變成人的貓》 原版,由日本四季劇團改編自美國兒童文學家勞埃德·亞歷山大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隻憧憬著人類生活的貓咪萊奧尼,在主人的魔法下如願變成人,並與小鎮鎮民相處、相知,嘗到人間之愛的故事。自1979年首演於日本後,該劇累計公演近2000場,創下四季劇團家庭音樂劇上演場次之最。
  • 嬉習喜戲 百老匯音樂劇《Fame名揚四海》中文版2017演出時間,票價...
    在儘可能保留原作魅力的基礎上,中魚文化的主創團隊從國內受眾的角度出發,在劇本的本土化改編中把故事完全中國化,將時事新聞,國民身邊事物,網絡段子等元素植入劇中,力求劇情和觀眾零距離,又讓觀眾感受到全新的觀劇體驗,打造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中文版百老匯經典音樂劇。
  • 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誕生20年首次推出中文版
    作為上海華人希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歷經兩年打磨完成的匠心之作,此次的中文版音樂劇《變身怪醫》更是由百老匯原主創團隊傾心製作,也是該劇20年來巡演28個國家後誕生的首個中文版本。《變身怪醫》中文版也將於9月8日至29日入駐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 探班中文版音樂劇《貓》劇組 揭秘「喵星人」(圖)
    廣西新聞網南寧9月24日訊(見習記者 宋瑤)你去看『貓』了嗎」?中文版音樂劇《貓》近期在南寧人民會堂持續公演,這部從音樂創作、編舞、燈光、道具和整體舞臺效果都堪稱經典的音樂劇在南寧掀起「貓」熱潮。近日,記者走進《貓》劇組後臺進行探班,一探「喵星人」的神秘世界。
  • 中文版音樂劇《貓》南寧開演
    中文版音樂劇《貓》南寧開演
  • 《想變成人的貓》京城冒雨熱演,眾星雲集共賞音樂劇本土化裡程碑之作
    6月23日,今夏最受期待的家庭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在北京保利劇院迎來首演。這次北京首演由深圳市小橙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北京保利劇院共同主辦。  《想變成人的貓》作為四季劇團推出的經典家庭音樂劇,在日本可謂是家喻戶曉。
  • 年度最萌音樂劇《音樂之聲》將登陸哈爾濱大劇院
    人民網哈爾濱8月28日電 2016年,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推出,由英文原版《音樂之聲》版權方獨家授予七幕人生音樂劇公司,並與保利演出集團聯合出品製作。9月8日至10日,這部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登陸哈爾濱大劇院,並連演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