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統一天下後意氣風發,認為自己的功績蓋過了三皇五帝,於是給自己取「皇帝」的稱號,他希望大秦帝國能萬事永存,便自稱「始皇帝」,後世皇帝稱號以數字來表達,從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直到萬事皇帝,無窮無盡。
眾所周知,長城是我國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享譽全世界,每年來長城遊玩的人絡繹不絕,也被國內外遊客讚不絕口,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那麼,為什麼秦始皇當時要花費巨資修建長城呢。
其實這跟一個人有很大的關係,這個人就是方士盧生。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多次巡視國土,也多次遭遇行刺,經歷了多次行刺的經歷後,秦始皇對於自身安全感提高了認識,急於找出威脅秦帝國和自身安全的準確原因,就多次派人找長生不老藥。方士盧生,他極力迎合秦始皇求仙問道希望長生不老的心理,就成為了寵臣,有次他帶回來一本書,上面有五個字:亡秦者胡也。
這五個字也讓秦始皇認識到了秦帝國所面臨的威脅,立即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徵匈奴,把匈奴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對於此,秦始皇仍然像喉嚨裡卡了個魚刺,為了防患於未然,不惜血本,徵用七十萬勞力,歷時多年,修建了起臨洮(今甘肅嶗縣)止遼東,綿延萬裡的長城,以絕胡人亡秦之患。
那麼,胡人究竟有什麼樣的威脅,使得秦始皇如此勞師動眾呢?由於當時幾大國均是農耕經濟模式,在對抗胡人的遊牧經濟模式之時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就成了個問題,而胡人騎兵永遠都是輕裝上陣,幾遍戰敗也之時損失了馬匹和武器,這一來一往就有了差距,使得各國在平坦之地對付胡人成了個大問題,由於訓練一大批能徵善戰的騎兵耗資巨大,不符合當時的國情,那麼為了絕胡人這個後患,那麼修建長城這個天險就成了勢在必得的事情了,於是就有了勞民傷財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萬裡長城。
只是讓秦始皇沒想到的是,「亡秦者胡也」雖不假,但是此「胡」非彼「胡」,他去世後,胡亥繼位,也就是秦二世,短短三年時間,大秦帝國就滅亡了。都說萬裡長城是以人肉堆起來的,那時候科技不發達,動用了幾十萬人口去修長城,課件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成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世界奇蹟,就讓它一直保留著這神秘的色彩吧。
免責聲明: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各大網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