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麥當勞用餐時,意外的在託盤宣傳單頁上發現了一個淘寶網的跨界營銷活動:大意是淘寶「購物滿100元,就送一個麥旋風」,心想「萬能的淘寶」真的已經無孔不入,連麥當勞都已經佔領了!
再仔細看一下,才發現了這個活動的蹊蹺:原來該活動的發起者即不是淘寶,也不是麥當勞,而是一個第三方積分聯盟平臺——平安萬裡通。
用戶通過手機上的萬裡通APP掃描宣傳單頁上的二維碼,就能夠進入一個專門的淘寶特價商品頁面,只要購買頁面上的任何商品,滿100元,就能夠獲得一張「麥旋風」兌換券,同時還能獲得萬裡通平臺的購物返利積分獎勵。
如果你對「淘寶客」有所了解的話,那一定會發現,這個淘寶精選商品的頁面實際上是一個「淘寶客」商品的聚合頁面,也就是說用戶只要購買這個頁面上的任何商品,萬裡通都能夠獲得相應的推廣佣金,而消費者也能獲得由萬裡通佣金中分出的一定積分作為「返利」。
O2O專家口中的「閉環」就這樣完成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多方共贏的跨界營銷活動,參與活動的各方(淘寶、賣當勞、平安萬裡通、消費者)都沒有花一分錢,卻都取得了各自在品牌上、營銷上的收益和效果。
對於活動的發起者萬裡通來說,不但通過活動獲得了更多新用戶,提升了APP下載安裝量,同時引導至淘寶的成交還能夠為其帶來不菲的佣金收入;對於麥當勞,「麥旋風」的成本是萬裡通支付的,自己又提升了就餐用戶的活躍度,或許還能夠獲得新用戶;對於淘寶而言,活動不但增強了其品牌宣傳與曝光,這種淘寶客CPS推廣的方式還能夠帶來實打實的流量與成交;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不花錢就能得到真實惠,何樂而不為?
或許有人會問,那真正出錢的到底是誰呢?答案是淘寶平臺上的「掌柜」。但因為淘寶客的收費模式是按成交付費(CPS),因此任何一份錢的佣金付出,都能夠帶來可觀的銷量,淘寶商家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這個跨界營銷活動通過一張小宣傳單頁為入口,把線下商鋪和消費者引到了線上,引導其進行購物消費;但消費者同時又不僅僅停留與線上,通過可以在實體店花的積分和麥旋風優惠券,又把線上消費者成功帶進了線下店鋪。從營銷到購買再到留住消費者,採集用戶數據信息,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O2O專業人士口中所追求的「閉環」。
巨頭的O2O大招僅能加強主業
目前業內巨頭髮起的主流O2O模式,動輒就要是要顛覆與改變傳統行業。但實際上,其最終所起到的作用也僅能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順應消費路徑的改變,加強主業而已。
比如,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O2O實踐。這樣的O2O模式並沒有創造創新的商業模式,它存在的作用無非是:提升用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商業效率。但餐館是否因為使用了微信支付就能賣衣服了?電影院是否因為使用微信支付就能賣玩具了?服裝店是否因為用了微信支付就去賣化妝品了?
答案是否定的。顯然,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O2O「大招」其實是商家在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的同時,尋求的自我進化解決方案。也就是說,他們做的依然是加強自己的主業,想辦法讓電影院進來更多看電影的人,讓餐館提升翻桌率,讓服裝店有機會賣更多的衣服。
POS機變成了手機支付,線下排隊變成了手機上買票,但這些對於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並未起到任何的改變,萬達的競爭對手還是銀泰,消費者也還是哪些消費者。
廣告營銷是否能成為O2O「副業」?
廣告技術的發展為這種副業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比如阿里媽媽的「淘寶客」平臺以及其最近推出的「鵲橋」項目,這一項目允許所有的「淘寶客」針對淘寶賣家發起主題招商活動,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淘寶客」,只要擁有流量和用戶,你就可以在後臺隨意發起自己的「9塊9包郵」、「清倉大甩賣」、「滿100減50」大促活動。
麥當勞的宣傳單頁就是通過這樣的形式,把單頁變成了一個虛擬的貨架,用戶去麥當勞不只能夠就餐,還能夠通過這些宣傳單頁進入到萬裡通的招商活動頁面,購買淘寶的商品。
想像一下,如果可口可樂的易拉罐上有一個名為「9塊9包郵」的商品聚合頁面二維碼。這邊,用戶在易拉罐上掃碼進入後,不但能夠買到專門為可口可樂定製的特賣商品,還能獲得可口可樂提供的各種獎勵和禮品。另一邊,可口可樂市場部的員工正盯著淘寶客後臺,看自己的推廣佣金又漲了多少……
如果影院的電影票,計程車的液晶電視,地鐵的扶手上都布上了這樣的貨架入口,反正也不是一年365天都有大廣告客戶,與其「虛位以待」,何不如發起個自己的」11.11」活動,做點兒副業呢……
筆者始終認為,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O2O都是扯蛋。反之,如果有新的盈利模式能夠帶來更多的收入,即使是再不起眼的O2O模式,嘗試一下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