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兵馬俑二號坑昨二次發掘 遊客可觀摩發掘過程

2020-12-12 西部網

昨日,發掘開啟儀式上,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給發掘隊頒發執照 記者 趙航 攝

    昨日上午,秦兵馬俑二號坑正式啟動二次發掘,此次發掘範圍有多大、位於二號坑的哪個方位,又有可能會出現哪些驚喜?記者進行了採訪。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袁仲一告訴記者,此次發掘的位置位於二號坑的東北角,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面積為200平方米,位於弩兵陣的位置,此前出土的跪射俑、立射俑和綠臉俑均出土於此。

    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東北角,已經出土有大量的陶俑殘片,有的是陶俑頭、軀幹等,考古人員正在對出土的陶俑進行仔細地發掘。發掘現場有不少遊客圍觀,二號坑此次發掘,採取「邊發掘、邊展示」的形式,遊客可以現場觀摩發掘過程,看看兵馬俑出土的最初模樣。

    秦兵馬俑一號坑正在進行第三次發掘,為何又要對二號坑進行發掘呢?擔任發掘領隊的朱思紅說,第一階段,主要是弄清楚二號坑的結構、布局和俑坑上棚木以上的內容,這次主要了解棚木以下,也是俑坑內的埋藏內涵。

    袁仲一說,與一號坑相比,二號坑彩繪保存得相對較好。二號坑只有局部被火燒過,所以沒有遭到大規模人為破壞,損壞多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少兵馬俑被淤泥所包裹,也形成了相對恆溫恆溼的環境,彩繪才更容易保存下來。在此次發掘的位置中,跪射俑相對比立射俑彩繪更易保護,朱思紅說,立射俑一般在一米七八,跪射俑大約高一米二三,相對重心比較穩,位置相對更深,更容易保護。

    而此次發掘,又將會帶來哪些驚喜呢?在弩兵陣,很有可能會發現跪射俑、立射俑。而朱思紅說,考古具有不可預期性,他們也期待著能有驚喜發現。記者周豔濤

相關焦點

  • 秦兵馬俑二號坑時隔18年再發掘 或會出土彩俑
    高政超     時隔18年之後,昨日上午11時許,秦始皇帝陵二號兵馬俑陪葬坑開始第二次正式發掘。本次發掘位置在二號坑東北角,面積為200㎡。    昨日,本次考古發掘領隊朱思紅接過國家文物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證照」,這標誌著經過國家批准,塵封多年的二號兵馬俑坑將迎來第二次正式發掘。據了解,此次發掘工作預計持續到今年11月。    此前完成的第一次發掘表明,二號坑是土木結構建築,呈曲尺形,總面積約6000㎡。
  • 秦兵馬俑二號坑還會挖出什麼?
    新華社 圖據新華網報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進一步了解秦兵馬俑二號坑的埋藏內涵,從4月30日起,啟動秦兵馬俑二號坑的第二次發掘,計劃發掘面積200平方米。據了解,秦俑考古隊於1976年在秦兵馬俑一號坑北側發現二號坑,隨後組織了局部試掘,發現二號坑是一座地下土木結構的建築,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
  • 兵馬俑坑下面還有什麼?沒發掘的兵馬俑嗎?決不能往下挖
    兵馬俑坑下面還有什麼?沒發掘的兵馬俑嗎?決不能往下挖大家都知道嗎?人們常說「地下文物看陝西」,這裡擁有中國的數量最大的地下文物,而每當人們說道陝西,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秦始皇和他的眾多等身手辦,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當人們站在恢弘的兵馬俑前,腦海中所想像的都是當年秦始皇掃清六國時候的百萬雄師。但是在很多人遊客遊覽的時候其實也有個疑問,在兵馬俑中間,都有一排排土牆,這裡面是不是也是沒有發掘出來的兵馬俑呢?還有,在兵馬俑的下面,是不是還埋著其他的兵馬俑?
  • 秦始皇兵馬俑一、二、三號坑詳解(圖)
    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晏寨鄉西揚村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裡處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經考古工作者探測,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1976年通過鑽探,在此坑的北側20和25米處分別又發現了兩處兵馬俑坑。按照它們發現的時間把它們分別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
  • 兵馬俑2號坑發掘時犯重大錯誤,若非專家手快,跪射馬俑就沒了
    兵馬俑2號坑發掘時犯重大錯誤,若非專家手快,跪射馬俑就沒了兵馬俑想必很多朋友們都是去過,這絕對是咱們中國歷史上的一級文物瑰寶,它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實至名歸的。誰能夠想到幾千年前的秦朝竟能夠製作出如此精美的陶俑呢。
  • 國寶的故事:兵馬俑發掘曾出現意外,最終導致暫停發掘22年!
    但驚喜之中往往也伴著驚嚇,就比如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今天我們去遊玩的時候非常的輕鬆愉快的去欣賞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兵馬俑的發掘,曾因為一場意外,震驚全國,並且從1987年到2009年暫停了22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國寶的故事:兵馬俑發掘曾出現意外,最終導致暫停發掘22年!)
  • 秦陵兵馬俑發掘現場:原來當初都是彩繪俑,圖9復原軍陣令人震撼
    【清理兵馬俑】1974年3月關中地區春旱嚴重,陝西西安臨潼西楊村幾名社員在打井抗旱過程中,意外了挖到了很多陶俑,有的還比較完整。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報導很快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李先念副總理直接作出批示,「建議文物局與陝西省委一起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這一重點文物。」【兵馬俑坑發掘前鳥瞰】兵馬俑發現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的結果,它位於地下5米處,而且規模很大。這意味著在兵馬俑坑上面動土,很容易就發現。
  • 秦兵馬俑一號坑最新發掘陶俑220餘件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最新成果:在原有兵馬俑基礎上,新發現下下級軍吏俑,為俑坑軍陣的排列提供新的依據和方法。同時,在秦陵考古中首次發現秦盾遺蹟。  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計,全部發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約6000餘件。
  • 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發掘報告(2009-2011年)
    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發掘報告(2009-2011年) 2019年08月19日 11:08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1974年兵馬俑發掘現場:考古工具簡陋,李光耀曾親臨現場~
    1978年4月,隨著一號坑遺址大廳竣工,對兵馬俑的發掘正式開始。圖:考古人員用著簡陋的工具發掘兵馬俑。                                                                                            兵馬俑一號坑發掘現場。當時考古人員將一號坑按照400平方為一個探方單位,分成27個探方單位,然後依次發掘每一個探方。
  • 為啥看過陝西秦始皇兵馬俑的遊客都說後悔?還是因為窮
    而他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可能莫過於秦始皇陵兵馬俑了,在旅遊界的有這樣的說法: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是古埃及金字塔,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就是中國秦始皇陵,足見秦始皇兵馬俑在世界的聲譽。但是去過秦始皇兵馬俑的人不約而同的都說後悔,其實原因不在於陝西景區不好,而多半都是自己的原因。在2019年清明假期的時候,和家人一起自駕去過一次,接下來就從兵馬俑的發掘過程、費用兩方面給大家說說!
  • 1999年,兵馬俑二號坑發現一個陶俑,其神秘面孔讓考古界為之震動
    1999年9月10日,考古人員正在秦陵兵馬俑二號坑進行著發掘,像平時一樣,考古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突然,一個兵馬俑的面孔讓現場考古人員震驚不已,清除這個兵馬俑面部的浮土後,它呈現綠色,白色眼白,頭髮、髮髻為赭石色,髮帶為朱紅色,眉毛、鬍鬚為黑色,眼睛黑白分明黑,雙眼給人感覺炯炯有神。將這個兵馬俑身體其餘部分清理出來後,人們發現這是一個跪射俑。該兵馬俑一經面世,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綠臉兵馬俑」是當時已經出土的1500多個兵馬俑中,唯一一個。
  • 秦陵兵馬俑發掘現場:當初都是彩繪的陶俑,圖8是秦軍最強大武器
    【發掘現場】1974年3月,陝西春旱嚴重,西安臨潼縣的幾個農民在挖井抗旱時,意外發現了一些陶俑殘片。不久,考古人員實地調查勘探後,一致認為這是秦皇陵的陪葬陶俑,兵馬俑被發現了。(這是一組兵馬俑發掘現場的老照片)【清理兵馬俑】秦陵兵馬俑一經發現,便震驚的世界,至今發掘依舊在持續進行。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由於兵馬俑知名度太大了,迄今超過200多名國家領導人前來參觀。
  • 兵馬俑坑或現外國兵 曾發現西亞特徵的遺骨
    兵馬俑坑或現外國兵!據《華商報》4月30日報導,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又將成為關注焦點。經過國家批准,塵封多年的二號坑將迎來第二次正式發掘,兵馬俑坑或現外國兵。此前曾在兵馬俑附近發現121具古人骸骨,DNA鑑定發現具有「歐亞西部特徵」的個體,媒體猜測二號坑是否也會存在「外籍軍團」。與一號坑的氣勢宏大相比,二號坑略顯低調。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15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新發掘陶俑220...
    館內收藏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錶演使用的缶(圖片來源:新京報)【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新發掘陶俑220餘件】12月3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發布有關目前考古發掘工作的總結。2009年至2019年該院對一號坑進行了第三次正式發掘,發掘面積400平方米,發掘陶俑220餘件,陶馬12匹,車跡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築遺蹟。據介紹,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計,全部發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約6000餘件。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如何更好講述兵馬俑故事
    侯寧彬曾經從事三十年的考古工作,他從考古學者的角度,為觀眾對秦始皇陵的情況進行介紹,包括秦始皇陵墓的結構、布局、兵馬俑坑的展示狀態和兵馬俑發現的情況。在所有兵馬俑幾乎都成碎片的情況下,秦俑人如何依據腳踏板將他們一一歸位。自1974年兵馬俑發現至今,在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下,秦始皇陵博物院已成為全國最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秦始皇陵兵馬俑簡介
    現已發現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近8000件。有車兵、騎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種,排列整齊有序。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出土過程簡介:1974年3月,在離秦始皇陵1.5公裡的西楊村村南,村民楊志發、楊培彥等十幾位在不長莊稼的柿林之上開始了抗旱打井的工程。
  • 秦始皇陵發現新型兵馬俑?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 上官雲)3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2009年至2019年對一號坑進行第三次正式發掘的考古成果。當天,「一種新兵馬俑被發現」登上了微博熱搜:據介紹,這種陶俑是「下下級軍吏俑」。
  • 半坡遺址的發現、發掘與建館
    西安半坡的考古成果,科學價值,遺址博物館的風貌等早已馳名中外,但它的發現、發掘與建館過程,國家和領導人的大力支持,眾多同志的艱辛勞動,卻鮮為人知。建國伊始,新中國的國民經濟,工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並逐步開始了大規模的生產建設。鑑於關中是我國的重要棉花產區,當時決定在西安東郊建設一個以紡織為主的現代化工業區。
  • 兵馬俑故事:30多年前秦軍兵團「復活」(圖)
    歷經30多年不斷挖掘考證,專家認定秦兵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號、二號、三號兵馬俑坑組成。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  「內參」促成兵馬俑重現人間  1974年3月24日,西楊村農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剛好開在一號坑的東南角,井的一半在俑坑內,一半在俑坑外,秦兵馬俑從此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