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的故事:兵馬俑發掘曾出現意外,最終導致暫停發掘22年!

2021-01-20 發現歷史天空

考古發掘,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似乎都屬於探秘一種狀態,而且是一種伴著山野之風,迎接驚喜的探秘。但驚喜之中往往也伴著驚嚇,就比如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今天我們去遊玩的時候非常的輕鬆愉快的去欣賞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兵馬俑的發掘,曾因為一場意外,震驚全國,並且從1987年到2009年暫停了22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國寶的故事:兵馬俑發掘曾出現意外,最終導致暫停發掘22年!)

從1986年開始,秦俑一號坑的發掘工作一直順利進行著,前後出土了陶俑陶馬700多件,戰車十多乘,本來發掘工作有條不紊的,然而1987年2月18的上午,一件消息徑直傳開,存放著陶俑的倉庫失竊了,一個將軍俑的頭部被盜了!收藏界有一句老話說「銅不碰鼎,泥不碰俑」,因為這兩者都是國之重器,這失竊的俑頭到底是被何人竊走,是有內鬼,還是外偷?發掘隊上下籠罩了一層陰影。並且離奇失蹤的將軍俑頭到底去哪了呢?

因為失竊的俑頭屬於國寶級的文物,發掘組不敢怠慢,將此事層層上報,最終驚動了國家文物局,新華社也對此事進行了報導,震驚全國。並且採用了高額懸賞令加上秘密偵查的手段,限期破案!經過幾個月的調查,三個月後的某一天,肖某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傳聞說,肖某手中有急待出售的兵馬俑頭,警方人員立即展開調查,經過布置陷阱,假裝交易終於騙的肖某現身,但令人失望的是,肖某手中只是普通的武士俑頭。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一下,兵馬俑分為武士俑跟將軍俑,一眼望去浩瀚的兵馬俑部隊絕大多數都是武士俑,而將軍俑的數量只有武士俑的千分之一,調查此事又陷入了絕境。

或許是人的貪婪在作祟,在案發4個月後的某一天,文物倒賣圈裡又出現了線索-樊某。樊某聲稱自己手裡有一個將軍俑頭要出售,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調查人員假裝澳門商人接近樊某,讓其對手裡的俑頭進行畫圖,好確認是否為失竊的將軍俑頭。樊某為了快速出手,真的畫了一幅圖,而且花的相當細緻。專家一看,立馬確認圖中即為失竊的國寶,將軍俑頭!通過緊密的安排,將犯罪分子抓捕於旅舍之中。至此,一宗震驚全國的國寶失竊案告破,而案件的過程也公之於眾。其實案件沒有想像的複雜,盜寶的不是江洋大盜,也不是盜竊高手,就是一個跟發掘組有合作的貨車司機受人蠱惑竊取國寶。

這起大案暴露出考古管理當中存在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差等問題,如此重要的國寶居然這麼容易被盜走。經過長期的整頓之後,2009年6月13號,也就是中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這天,秦俑一號坑第三次大規模發掘才再度啟動。

現在,在兵馬俑展區中有一個兩米多高的大型玻璃展櫃內,佇立著一尊異常高大威武、頭戴鶡冠、留著八字鬍須、神態威嚴、雙手做拄劍狀的將軍俑,旁邊的說明牌上寫著「高級軍吏俑 一號坑出土」。來這裡與它合影的遊客很多,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就是那尊失頭復得的將軍俑。

相關焦點

  • 1974年兵馬俑發掘現場:考古工具簡陋,李光耀曾親臨現場~
    1974年3月29日,陝西臨潼縣西楊村,一些農民在打井抗旱時意外發現了一些陶俑碎片。1978年4月,隨著一號坑遺址大廳竣工,對兵馬俑的發掘正式開始。圖:考古人員用著簡陋的工具發掘兵馬俑。
  • 秦陵兵馬俑發掘現場:原來當初都是彩繪俑,圖9復原軍陣令人震撼
    【清理兵馬俑】1974年3月關中地區春旱嚴重,陝西西安臨潼西楊村幾名社員在打井抗旱過程中,意外了挖到了很多陶俑,有的還比較完整。當時西楊村關於這些陶俑有很多說法,「有的老太太把它們供為『瓦神爺』燒香叩拜;有人說那是『十八羅漢』;還有人說這些東西是『瘟神』、『怪物』,是導致村裡貧窮的根源,於是將它們敲碎。」【破碎的兵馬俑】兵馬俑最終被國家重視,要感謝幾個人。首先,臨潼縣晏寨公社幹部房樹民,恰巧經過此地,他回憶時說:「我看不像瓦神爺,可能是文物。」
  • 秦兵馬俑二號坑時隔18年再發掘 或會出土彩俑
    高政超     時隔18年之後,昨日上午11時許,秦始皇帝陵二號兵馬俑陪葬坑開始第二次正式發掘。    被尊稱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告訴記者:「二號坑面積雖然沒有一號坑大,但這是一個大型軍陣陪葬坑,隨著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這裡一定還會出現更多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文物。」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
  • 陝西兵馬俑二號坑昨二次發掘 遊客可觀摩發掘過程
    昨日,發掘開啟儀式上,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給發掘隊頒發執照 記者 趙航 攝    昨日上午,秦兵馬俑二號坑正式啟動二次發掘,此次發掘範圍有多大、位於二號坑的哪個方位,又有可能會出現哪些驚喜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袁仲一告訴記者,此次發掘的位置位於二號坑的東北角,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面積為200平方米,位於弩兵陣的位置,此前出土的跪射俑、立射俑和綠臉俑均出土於此。    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東北角,已經出土有大量的陶俑殘片,有的是陶俑頭、軀幹等,考古人員正在對出土的陶俑進行仔細地發掘。
  • 兵馬俑2號坑發掘時犯重大錯誤,若非專家手快,跪射馬俑就沒了
    兵馬俑2號坑發掘時犯重大錯誤,若非專家手快,跪射馬俑就沒了兵馬俑想必很多朋友們都是去過,這絕對是咱們中國歷史上的一級文物瑰寶,它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實至名歸的。誰能夠想到幾千年前的秦朝竟能夠製作出如此精美的陶俑呢。
  • 秦陵兵馬俑發掘現場:當初都是彩繪的陶俑,圖8是秦軍最強大武器
    【發掘現場】1974年3月,陝西春旱嚴重,西安臨潼縣的幾個農民在挖井抗旱時,意外發現了一些陶俑殘片。不久,考古人員實地調查勘探後,一致認為這是秦皇陵的陪葬陶俑,兵馬俑被發現了。(這是一組兵馬俑發掘現場的老照片)【清理兵馬俑】秦陵兵馬俑一經發現,便震驚的世界,至今發掘依舊在持續進行。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由於兵馬俑知名度太大了,迄今超過200多名國家領導人前來參觀。
  • 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發掘報告(2009-2011年)
    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發掘報告(2009-2011年) 2019年08月19日 11:08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10年發掘!考古學家發現新型兵馬俑,你期待秦始皇陵的全貌嗎?
    文丨半生說俗世自從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就震驚了整個世界,請始皇兵馬俑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是,如今出土的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這其中還蘊藏著諸多的神秘。第三次正式發掘是從2009年開始的,截止到2019年。這一次發掘的總面積為400平方米,發掘陶俑220餘件,陶馬12匹,車跡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築遺蹟。此次發掘共出陶俑220餘件,根據陶俑的冠式和鎧甲、服飾的不同,將陶俑可分為高級軍吏俑、中級軍吏俑、下級軍吏俑、一般武士俑等。
  • 兵馬俑坑下面還有什麼?沒發掘的兵馬俑嗎?決不能往下挖
    兵馬俑坑下面還有什麼?沒發掘的兵馬俑嗎?決不能往下挖大家都知道嗎?人們常說「地下文物看陝西」,這裡擁有中國的數量最大的地下文物,而每當人們說道陝西,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秦始皇和他的眾多等身手辦,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當人們站在恢弘的兵馬俑前,腦海中所想像的都是當年秦始皇掃清六國時候的百萬雄師。但是在很多人遊客遊覽的時候其實也有個疑問,在兵馬俑中間,都有一排排土牆,這裡面是不是也是沒有發掘出來的兵馬俑呢?還有,在兵馬俑的下面,是不是還埋著其他的兵馬俑?
  • 秦始皇陵兵馬俑如何修復?文物「醫生」揭秘背後故事
    最近,一本《國寶修復師》出版了,其中記錄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修復兵馬俑的經歷。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揭秘了當年背後的修復故事。劉江衛。受訪者供圖文物修復:慢工出細活劉江衛出生於1969年,打小喜歡拆拆裝裝。
  • 兵馬俑中的一個怪咖,如今被禁止到國外展出,專家看了也很無奈
    秦始皇兵馬俑大家應該都知道,它的出現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而當年能夠發掘秦始皇兵馬俑也純粹是因為一次偶然。秦兵馬俑從發掘至今已有44年的時間,但是在這1500多個兵馬俑中卻有一個怪咖,至今專家對他的存在仍然無法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看到他也很無奈,如今為了保護這個兵馬俑不被損壞,甚至還被禁止國外展出。
  • 秦陵兵馬俑如何修復?文物"醫生"揭秘背後故事
    最近,一本《國寶修復師》出版了,其中記錄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修復兵馬俑的經歷。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揭秘了當年背後的修復故事。文物修復:慢工出細活劉江衛出生於1969年,打小喜歡拆拆裝裝。他讀初中時,震驚世界的秦始皇陵銅車馬被發現,父親帶著他去了發掘現場,那也是劉江衛和兵馬俑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 兵馬俑是半發掘模式,那麼坑下還有文物嗎?為何不能往下挖呢?
    兵馬俑是半發掘模式,那麼坑下還有文物嗎?為何不能往下挖呢?很多人去西安旅遊一定要看的一個旅遊景點就是兵馬俑了。而在這個兵馬俑中,你可能會看到在一列列的兵馬俑,中間有一堵堵還未發掘的土牆。很多人可能會想這些土牆裡面是否也藏著兵馬俑,而在這整座兵馬俑的地下會不會還有一層兵馬俑呢?即使沒有兵馬俑,那會不會有其他重要的文物呢?針對這些提問,考古專家也有了他的回答。如果你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白兩件事。
  • 10年發掘 秦始皇陵兵馬俑類型獲更新 首次出土秦軍盾牌遺蹟
    經過10年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員發掘出了220餘件陶俑,考古人員根據陶俑的冠式和鎧甲、服飾的不同,發現原有的下級軍吏俑可以繼續細分為兩個類型。此外,考古人員還首次在秦陵考古中發現了秦盾的遺蹟。在另一項針對秦陵外城西側的一號墓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等級很高的墓葬,墓主人可能是一位與秦始皇關係親密的秦國貴族。墓中出土的一件金駱駝證明,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西文化就開始了溝通交流。
  • 明代墓穴中竟發掘出現代製品,專家見後驚呼:價值十幾億
    明代墓穴中竟發掘出現代製品,專家見後驚呼:價值十幾億。文|維度中國作為流傳下來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歷史遺留的痕跡給我們探索歷史做了佐證。就比如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皇陵,兵馬俑只是皇陵的冰山一角但足以震驚世界了,如果全部發掘了,肯定可以流芳百世。此前考古隊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銅錢細算下來近200萬枚。考古人員間接性地完成了人生的一大樂事數錢數到手抽筋,比在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金銀器具,其奢侈程度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小老百姓的認知範圍了。
  • 關於發現兵馬俑的故事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 秦兵馬俑一號坑最新發掘陶俑220餘件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最新成果:在原有兵馬俑基礎上,新發現下下級軍吏俑,為俑坑軍陣的排列提供新的依據和方法。同時,在秦陵考古中首次發現秦盾遺蹟。  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計,全部發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約6000餘件。
  • 三代兵馬俑考古人的故事:夜長人在何?(圖)
    「現在,第三次發掘的面積只有200 平方米,涵蓋了一個邊洞、三個隔牆、三個過洞,就在第二次發掘時曾經動過的範圍。」許衛紅告訴《外灘畫報》記者。  第二次發掘因技術條件而停止是一種隱晦的說法。丟失文物、不具備保管能力也是決定技術條件的因素。有些曾經參與第二次挖掘的考古工作者對於技術原因導致停頓的說法並不認同,並對此次發掘產生質疑。
  • 葉家山西周古墓3個月發掘74座墓葬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葉家山墓地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於2013年3月26日正式開始,經過3個多月的發掘,新發現了一個西周早期最大的墓室。蔣如武曾經的家就在這個墓室上方。如今這座西周古墓被稱為21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這裡不僅發現至今最早的出土編鐘,還發現了疑似的曾國都城遺址。   2010年12月底,當地農民進行農田改造時,意外發現了一批埋在地裡的青銅器。隨後一場大規模的發掘工作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