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什麼是封閉式小區、概念?
封閉式小區,且不論封閉的程度如何,大都有明確的邊界,這在建築規劃上的專有名詞,叫做「紅線」,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區的圍牆和大門,它就像一個圈一樣,將幾幢建築物、公建配套、綠地以及稱之為鄰居的人們,一道劃了進去。只是不少小區裡又再分出了「圈裡」和「圈外」,只是這個圈,有的是實物層面的圈子,有的則是人際關係上的分界線。封閉式小區在形式上能夠提升業主們的歸屬感,但這種感情的獲得,更多地來自於業主對社區的認同。
有發展商擔心開放後安保成難題
《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升到8公裡/平方公裡(現在北京約為5公裡/平方公裡),道路面積率達到15%(現在多數城市為12%左右)。特別要提到的是,第一個指標只管長度、不管寬度,所以這是一個鼓勵「窄馬路、密路網」的指標。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類政策調整,是希望改變過去封閉式社區的諸多弊端。比如封閉式住宅社區一定程度上使得 商業設施和住區設施隔離,同時需要更大的佔地面積。通過開放式的街區制度推進,將使得後續城市商業設施和住區設施規劃能夠融為一 體,並且使得城市規劃朝節約土地等方向演進。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和住建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封閉小區是農耕文明的理念,都要圈起來。一個個樓盤都是一個個獨立王國,彼此不關聯,公共服務設施不共享。但現代城市應該是開放的,以公共服務、公共空間作為特徵。楊保軍認為,這樣一來,道路利用率高了,臨街的店面就多了,諸如咖啡館、餐館、茶室、書店等店面,由此改變城市的形態和功能。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發展商表示,政策對小區治安管理提出了難題,如果封閉式小區開放,則小區內治安肯定會有困擾。
該開發商告訴記者,其公司在海珠、天河區有多個大型小區,隨著業主入住率越來越高,對安保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平時業主出入都要求用業主卡,但是每年也不可避免發生盜竊事件。加上廣州不少小區周邊都是城中村,如果開放,勢必造成業主安全的更多隱患。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建議,如果從共享道路的角度考慮,大型樓盤可以共享幹道,但微型小區或大社區內的小組團應該允許封閉式管理。
未來10年三成新房工廠造
《意見》提出了未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兩大方向,即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 。其中要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此外,「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產」房子,能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汙染的裝配式建築將在未來中國得到推廣。
為此,《意見》 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築。
《意見》部分摘要
●違反城市規劃將被嚴肅追責
《意見》進一步強化了規劃的強制性,提出「凡是違反規劃的行為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並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從制度上防止隨意修改規劃等現象。
●拒絕「大洋怪」建築
針對當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築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等現狀,《意見》提出建築八字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
●城市公園原則上免費向居民開放
未來城市將會有更多綠色「留白」。《意見》提出,要強化綠地服務居民日常活動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限期清理騰退違規佔用的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