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封閉式小區及概念?推廣街區制開放式小區原因

2020-12-20 閩南網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什麼是封閉式小區、概念?

  封閉式小區,且不論封閉的程度如何,大都有明確的邊界,這在建築規劃上的專有名詞,叫做「紅線」,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區的圍牆和大門,它就像一個圈一樣,將幾幢建築物、公建配套、綠地以及稱之為鄰居的人們,一道劃了進去。只是不少小區裡又再分出了「圈裡」和「圈外」,只是這個圈,有的是實物層面的圈子,有的則是人際關係上的分界線。封閉式小區在形式上能夠提升業主們的歸屬感,但這種感情的獲得,更多地來自於業主對社區的認同。

  有發展商擔心開放後安保成難題

  《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升到8公裡/平方公裡(現在北京約為5公裡/平方公裡),道路面積率達到15%(現在多數城市為12%左右)。特別要提到的是,第一個指標只管長度、不管寬度,所以這是一個鼓勵「窄馬路、密路網」的指標。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類政策調整,是希望改變過去封閉式社區的諸多弊端。比如封閉式住宅社區一定程度上使得 商業設施和住區設施隔離,同時需要更大的佔地面積。通過開放式的街區制度推進,將使得後續城市商業設施和住區設施規劃能夠融為一 體,並且使得城市規劃朝節約土地等方向演進。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和住建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封閉小區是農耕文明的理念,都要圈起來。一個個樓盤都是一個個獨立王國,彼此不關聯,公共服務設施不共享。但現代城市應該是開放的,以公共服務、公共空間作為特徵。楊保軍認為,這樣一來,道路利用率高了,臨街的店面就多了,諸如咖啡館、餐館、茶室、書店等店面,由此改變城市的形態和功能。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發展商表示,政策對小區治安管理提出了難題,如果封閉式小區開放,則小區內治安肯定會有困擾。

  該開發商告訴記者,其公司在海珠、天河區有多個大型小區,隨著業主入住率越來越高,對安保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平時業主出入都要求用業主卡,但是每年也不可避免發生盜竊事件。加上廣州不少小區周邊都是城中村,如果開放,勢必造成業主安全的更多隱患。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建議,如果從共享道路的角度考慮,大型樓盤可以共享幹道,但微型小區或大社區內的小組團應該允許封閉式管理。

  未來10年三成新房工廠造

  《意見》提出了未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兩大方向,即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 。其中要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此外,「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產」房子,能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汙染的裝配式建築將在未來中國得到推廣。

  為此,《意見》 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築。

  《意見》部分摘要

  ●違反城市規劃將被嚴肅追責

  《意見》進一步強化了規劃的強制性,提出「凡是違反規劃的行為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並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從制度上防止隨意修改規劃等現象。

  ●拒絕「大洋怪」建築

  針對當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築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等現狀,《意見》提出建築八字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

  ●城市公園原則上免費向居民開放

  未來城市將會有更多綠色「留白」。《意見》提出,要強化綠地服務居民日常活動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限期清理騰退違規佔用的公共空間。

相關焦點

  • 街區制小區和封閉式小區哪個好?
    街區制小區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是一種很普遍的形態,而我國基本上都是封閉式小區。近年來,隨著很多街區制公租房項目的落地,街區制小區的好與壞又被大家熱議了起來。新出臺的政策也同時規定,我國新建住宅小區將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封閉住宅小區,已經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開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2016年,國務院提出了發展街區制小區的思路。簡單來說,所謂的街區制,就是打破當前封閉式的模式,對於公共資源,比如景觀、道路、環境等採取開放、共享的模式,重點是緩解當前城市的交通壓力。
  • 臺灣為何少有封閉式小區?
    ▲臺北豪宅標杆「帝寶」東南網2月24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 文/圖)大陸日前出臺新規,以後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式住宅小區。這則消息一出爐,立刻刷爆朋友圈。事實上,在海峽對岸的臺灣,也基本實行了街區制,這種模式有其好處,但也帶來居住環境不佳的弊端。大陸未來要推廣街區制,臺灣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參考。臺北封閉式小區價格昂貴如果在臺北市區住上一段時間,並在大街小巷走一走,你會發現封閉式小區很少。
  • 思想者|中央推廣四年:「街區制」咋就那麼難!
    這份意見最受關注的是,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從出臺到現在已四年,走得並不算順溜,所涉及的體制與現實束縛,都非住建部門所能獨立攻堅完成。通往理想之路,該怎樣才能走得好、走得通。
  • 同樣都是小區,為何國外偏向「街區制」,中國多為「圍牆式」?
    對於居住的小區,很多人在感慨安全的同時,也會羨慕國外的那些開放式街區,相比於國內的封閉式小區而言,國外的街區制小區顯得更加「自由」,但是縱觀國內的小區模式,幾乎鮮少看見開放式小區的身影。
  • 「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輿情事件分析
    不用解釋什麼街區制了,你把社會治安管好了,很多小區自然會開放。   瀋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微博籤約自媒體   歐美的大學基本都沒有圍牆,一方面是思想開放的自然體現,另一方面他們的樓棟安保比較到位,我接觸的一些大學,進樓上幾層全由你的ID卡決定,你的權限只能到2樓,三樓的門就沒法刷開,除非你找人帶進去。
  • 小區大門咋打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
    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 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 融創田強:開放式小區依然可以進行高端物業的打造
    人民網上海3月4日電(徐倩)「開放式的社區,也可以進行高端物業的打造,以後或許會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也許是整體的圍合,也許是兩三棟或者單獨的圍合,其他公共的配套可能會更好。無論是打開的還是封閉的,都一樣能做出好的產品來。我們最近就準備考察國外比較成熟的開放式小區。」
  • 推廣街區制 先拆心中牆
    ,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結合實際逐步打開。  街區制,是城市建設布局的一種形式,它的特點是在城市規劃的道路邊上建設房子,且不設圍牆。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我國要推廣街區制,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如今,廣西《關於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有關推廣街區制的措施,正是對國家要求的落實。
  • 「街區制」試點|石景山這個小區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通過試點「街區制」僅用了20餘天時間,進出小區的新路就打通了。據悉,石景山區在全市首創「街區制」,以古城街道作為試點,將街道內的22個社區劃分為8個街區,由街道處級幹部擔任街區長,社區運行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均可第一時間反映到街道層面,再由街區長直接調度街道相關科室,避免了各個部室各管一攤、互不通氣甚至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促進了難事快辦,最大限度地讓百姓減少等待問題解決的時間,解決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問題。
  • 北京市東城區推動全部784個小區實現封閉式管理
    東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清旺介紹,北京市東城區結合小區實際,堅持分類施策,推動全部784個小區實現封閉式管理。 王清旺說,東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區域面積41.8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79.4萬人,177個社區。疫情發生以後,東城區落實區級領導包街道、街道處級幹部包社區制度,層層壓實疫情防控責任。
  • 抱團實行街區制 環境不再「髒亂差」
    渝北區雙龍湖街道蘭桂園,孩子們在封閉管理的中庭玩耍,街區封閉式管理後,孩子們的安全更加有保障。(5月20日攝)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在渝北區雙龍湖街道綠茂社區蘭桂園街區看到:入口自動道閘機一桿一車有序放行,車輛都停在劃定的車位上,綠化帶乾淨整潔……  「環境變好了,樓道、小區都乾淨了。」在這裡住了20多年的李梅坦言,「自從去年老舊單體樓引進街區制管理,大家對如今的居住環境十分滿意。」
  • 宿遷市全面推廣「街區制」以「拆牆透綠」打造綠色開放共享的美麗...
    揚子晚報網10月10日訊(記者 季宇軒)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推廣街區制」,有計劃逐步打開封閉小區和單位大院,使居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
  • 渝北龍山街道招募志願者 助力小區封閉式管理
    人民網重慶2月9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全區即日起實行所有小區封閉式管理,現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請廣大黨員、熱心群眾踴躍報名,眾志成城,共渡難關。」接到封閉式管理的通知後,重慶渝北區龍山街道迅速開展相關工作,助力小區實現封閉式管理。
  • 北京多個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北七家村等三村「封村」
    1月30日和31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多個小區已經實行了封閉式管理,對於在家住戶,嚴格管理進出;對於外地返京住戶,則需要進行登記並測量體溫,無異常方可回家,回家後還需在家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
  • 泉州小區封閉式管理居民憑「證」出入 市民表示支持
    這兩天,泉州市區多個小區的居民收到了物業公司發出的通知,即日起出入小區需通行證,原則上每戶每日只能一人出行。市民對此表示支持。  雲谷小區的「通行票」  昨日下午4點多,家住市區雲谷小區的王女士騎著電動車經過正大門時,保安攔住了她,遞給她一張「出入通行票」,並笑著對她說:「等下回來要憑票進來,丟了就進不來了。」
  • 武漢新地王將建首個無圍牆小區 開放街區不再遙遠
    與以往很多住宅地塊不一樣,該地塊規劃設計條件明確要求「該新小區原則上不得設置圍牆和柵欄」。這是國務院今年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後,我市首個「無圍牆小區」。這塊居住用地位於光谷四路以西、大呂路以東、流芳園橫路以北、佛祖嶺東街以南,17萬多平方米。
  • 開放式公共綠地_2020年開放式公共綠地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查看詳情 瀏覽數:919 還記得年初推廣街區制嗎?
  • 從唐「居住裡坊」到宋「開放街區」
    猴年的爆炸性新聞一個接一個,「引力波」還沒有平息,「開放式街區」又掀起更大的衝擊波。媒體連篇累牘地解讀歐美「開放式街區」的先進性,但鮮有人知,中國早在宋代,就已實施從「封閉式小區」到「開放式街區」的文明演變。唐代市民的「居住裡坊」是有牆的,每個「坊」到了晚間會上鎖,就像是一個個「封閉式小區」。
  • 開放式街區封閉式管理 成都「網紅」太古裡又回來了
    遠洋太古裡商業街區已逐步恢復人氣春天的嫩芽閃著迷人的光暈,一道道陽光衝破陰雲,正好打在綠樹紅牆上……漫步在成都遠洋太古裡,這個現代與傳統交相融合的地方再次與春天不期而遇,移步易景讓人流連其間。捧著手中的咖啡,看著太古裡街區的人流穿梭不停,王卉知道,往日活力四射的「網紅」街區太古裡又回來了。
  • 青島在300餘個封閉式小區試點垃圾分類
    齊魯網4月26日訊記者從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環衛管理處了解到,目前青島全市已在16個街道辦事處的300餘個封閉式小區、1800餘處開放式樓院、42所學校、11家農貿市場,600餘家餐飲企業和部分黨政機關食堂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全市現有運行和試運行的處置設施11座,總設計處理能力84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