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大門咋打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

2020-12-17 網易財經

(原標題:小區大門咋打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

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不再封閉引熱議

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出臺。在這篇近萬字的長文中,最受輿情關注的大概是這一百多字:「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

住宅小區不再封閉,唱著「我家大門常打開」的歌兒拆掉自家小區的圍牆成了大傢伙關切的焦點。「治安誰負責?」「以後小區樓下不斷有車輛路過,大家是不是也別睡覺啦,可以起來嗨!」「公攤面積30%已經哭暈在小區的路上」這些評論紛紛上了頭條。

■網友提問:我們小區裡那點路,拿出來「塞牙縫」都嫌窄吧?

■數據解讀:每位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市民,都有種出行難、停車難的痛感,根據高德地圖的測算,目前上海市城市道路(包括內部路、未鋪設道路和上下線分離道路)約為4.56萬公裡。相比之下,上海市道路總裡程為1.78萬公裡。而在多出的2.78萬公裡道路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內部路」,即包括各個小區、高校的內部道路。由此可見,如果能將「內部路」中的一部分釋放出來,將會為城市交通注入很大的流動性。

■網友提問:公攤面積30%的哭暈在小區,花了錢現在說上交就上交?

■專家說法:上海交大社會認知與行為科學研究院教授蔣宏認為,首先不必斷章取義,文件裡提到的是「原則上」等於設置了邊界,為可能引發的衝突和矛盾留足了緩衝時間。其次,實踐還要經過檢驗,在小區開放的過程中,涉及很多物權界定、管理權限、資金來源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有大量基礎性工作墊底,很難「一刀切」解決。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表示,開放小區的問題要分類處理,比如文保單位、大學、醫院等機構的道路能完全開放嗎?一旦實施,交通問題可能解決或緩解,但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也必須配套解決。「其實,解決交通的基本思路是發展公共運輸、限制私家車,而不是搶佔其他空間資源,畢竟空間資源永運是有限的。」

■網友提問:小區開放了,大家以後都能去星河灣擺燒烤攤了嗎?

■專家說法:記者採訪發現,對於開放小區,公眾最擔心的還是治安問題。清華大學教授瀋陽認為,歐美的大學、小區基本都沒有圍牆,這一方面是思想開放的體現;另一方面是他們的樓棟安保比較到位。比如一些國外大學,進樓上幾層全由你的ID卡決定,你的權限只能到二層,則三層的門就沒法刷開。中國小區是大門看得嚴,裡面松得很。所以,要拆牆,需要優先強化建築物進出的安全性。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認為,開放小區既涉及小區業主權益的維護、物業管理的升級、治安與配套設施的跟進等問題,仍需在制度上與法律上出臺配套政策,也需要根據小區所在地段特徵妥善處理開放方式。

據新華社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輿情事件分析
    這份《意見》,對中國城市的面貌和內核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這份《意見》裡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 是不是以後所有小區四面圍牆都要拆了?是不是小區內部道路全都公共化,一下樓就是大小馬路?網友對此議論紛紛。
  • 街區制小區和封閉式小區哪個好?
    街區制小區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是一種很普遍的形態,而我國基本上都是封閉式小區。近年來,隨著很多街區制公租房項目的落地,街區制小區的好與壞又被大家熱議了起來。新出臺的政策也同時規定,我國新建住宅小區將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封閉住宅小區,已經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開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2016年,國務院提出了發展街區制小區的思路。簡單來說,所謂的街區制,就是打破當前封閉式的模式,對於公共資源,比如景觀、道路、環境等採取開放、共享的模式,重點是緩解當前城市的交通壓力。
  • 什麼是封閉式小區及概念?推廣街區制開放式小區原因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什麼是封閉式小區、概念?
  • 思想者|中央推廣四年:「街區制」咋就那麼難!
    這份意見最受關注的是,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從出臺到現在已四年,走得並不算順溜,所涉及的體制與現實束縛,都非住建部門所能獨立攻堅完成。通往理想之路,該怎樣才能走得好、走得通。
  • 推廣街區制 先拆心中牆
    時政快論  李 輝  據《南國早報》報導,近日,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其具體措施包括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
  • 武漢新地王將建首個無圍牆小區 開放街區不再遙遠
    與以往很多住宅地塊不一樣,該地塊規劃設計條件明確要求「該新小區原則上不得設置圍牆和柵欄」。這是國務院今年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後,我市首個「無圍牆小區」。這塊居住用地位於光谷四路以西、大呂路以東、流芳園橫路以北、佛祖嶺東街以南,17萬多平方米。
  • 淺談濟南街區制:開放的絕不止街道
    △過去的街區制(經三緯四)街區制突然盛行與相關文件的推動密不可分,國務院明確提出,中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過去濟南流行的是大盤開發模式,與街區制恰恰相反,樓棟多且封閉;封閉也好,圍牆也罷,不單單是打卡入戶這麼簡單,本質上封閉的是住宅內的公共資源;對於政府而言,這種模式少花錢,且容易見成效,有關部門收取開發商的土地出讓費用,一次性收取,幾乎沒有其他投入;市政道路開發商主導建設,教育配套開發商主導引入,甚至在公園修繕的費用也是開發商繳納,因為盤足夠大,開發商即使投入巨資,依然可以獲得豐厚回報
  • 宿遷市全面推廣「街區制」以「拆牆透綠」打造綠色開放共享的美麗...
    揚子晚報網10月10日訊(記者 季宇軒)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推廣街區制」,有計劃逐步打開封閉小區和單位大院,使居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
  • 抱團實行街區制 環境不再「髒亂差」
    (5月20日攝)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在渝北區雙龍湖街道綠茂社區蘭桂園街區看到:入口自動道閘機一桿一車有序放行,車輛都停在劃定的車位上,綠化帶乾淨整潔……  「環境變好了,樓道、小區都乾淨了。」在這裡住了20多年的李梅坦言,「自從去年老舊單體樓引進街區制管理,大家對如今的居住環境十分滿意。」
  • 融創田強:開放式小區依然可以進行高端物業的打造
    無論是打開的還是封閉的,都一樣能做出好的產品來。我們最近就準備考察國外比較成熟的開放式小區。」 現任融創中國執行總裁兼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田強在上海壹號院產品發布會上對人民網進行回復時表示。   上海濱江壹號院項目是繼融創推出北京壹號院之後壹號院系產品的延伸,瞄準高端改善需求,是目前融創產品系上最高端的產品系列。
  • 臺灣為何少有封閉式小區?
    ▲臺北豪宅標杆「帝寶」東南網2月24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 文/圖)大陸日前出臺新規,以後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式住宅小區。這則消息一出爐,立刻刷爆朋友圈。事實上,在海峽對岸的臺灣,也基本實行了街區制,這種模式有其好處,但也帶來居住環境不佳的弊端。大陸未來要推廣街區制,臺灣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參考。臺北封閉式小區價格昂貴如果在臺北市區住上一段時間,並在大街小巷走一走,你會發現封閉式小區很少。
  • 「街區制」試點|石景山這個小區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通過試點「街區制」僅用了20餘天時間,進出小區的新路就打通了。據悉,石景山區在全市首創「街區制」,以古城街道作為試點,將街道內的22個社區劃分為8個街區,由街道處級幹部擔任街區長,社區運行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均可第一時間反映到街道層面,再由街區長直接調度街道相關科室,避免了各個部室各管一攤、互不通氣甚至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促進了難事快辦,最大限度地讓百姓減少等待問題解決的時間,解決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問題。
  • 開放小區是否違背物權法?最高法:意見屬於政策層面,還有立法過程
    這幾天想必你不是在參加討論拆小區圍牆就是在聽討論拆小區圍牆。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印發,作為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意見》勾畫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路線圖」。其中,有關推廣街區制的提法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
  • 汗蒸館「藏身」舟山一住宅樓 引小區業主熱議
    「小區住宅房怎麼能開汗蒸館呢?」上周末,舟山新城荷塘月色小區裡一家汗蒸館在小區內打出的幾個廣告幅讓一些小區業主感到詫異,有業主在舟山論壇民生在線發帖詢問,住宅房開汗蒸館是否合適。昨天下午,記者根據插在荷塘月色小區內的指示牌找到了這家汗蒸館。汗蒸館位於小區物業中心附近一幢住宅樓裡,門口牆壁上釘有招牌和聯繫電話,住宅樓外牆以及附近小區側門上也有廣告牌。汗蒸館是由住在這幢住宅樓一層的一位居民開設的。他領著記者參觀了他的汗蒸館。記者看到,汗蒸館面積大約10平方米左右,裡面裝有加熱裝置,還有座位、茶杯等休閒設施。「裝修這個汗蒸館共花了6萬多塊錢。」
  • 建空中花園好處真不少 可住宅小區咋就難推廣?
    2011年,濟南市園林部門開始大力推廣屋頂綠化,當年就完成了屋頂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而在今年,又將新增加屋頂綠化面積6萬平方米。截至目前,6萬平方米的年度綠化目標已基本達到。然而,昨天記者探訪省城的「空中花園」卻發現,在已經完成的數十萬平方米的屋頂綠化面積中,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唱了主角,而居民住宅小區缺位,很少有申請並進行屋頂綠化的。
  • 改造32421戶老舊小區!新建9處溼地公園!洛陽將有新變化
    在中心城區100個物業小區中推行星級服務今年,洛陽將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工作,對各縣(市)區建成區範圍內,建成於2000年以前、失養失修失管嚴重、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具備改造條件的住宅小區加大改造力度,確保全年完成改造不少於32421戶。
  • 同樣都是小區,為何國外偏向「街區制」,中國多為「圍牆式」?
    對於居住的小區,很多人在感慨安全的同時,也會羨慕國外的那些開放式街區,相比於國內的封閉式小區而言,國外的街區制小區顯得更加「自由」,但是縱觀國內的小區模式,幾乎鮮少看見開放式小區的身影。
  • 「住宅小區停車位收費最高限價」新規引熱議,西寧網友們這麼說
    6月9日晚、6月10日,《西海都市報》全媒體平臺報導了西寧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西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制定出臺西寧市住宅小區停車場收費最高限價標準的消息後,眾多西寧市民、網友通過留言和來電方式,對這一惠及百姓的實事點讚,同時展開熱議。
  • 常州住宅小區封閉管理首日:大多數小區嚴格執行
    我市住宅小區封閉管理首日:大多數小區能嚴格執行同時,城鄉交通入口把關更嚴了2月2日下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加強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根據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工作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