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周末》與臺灣《旅報》合作專版——「臺式田園」第14回
文<王宣喬 圖<王宣喬 竹山文化園區 遊山茶訪
南投,是臺灣唯一不臨海的縣,因為地處中心,而有「臺灣之心」的美名。日月潭、溪頭、杉林溪、集集小鎮等都是南投知名的旅遊景點,但位於南投西南隅的竹山鎮卻少有人知曉。據說,竹山鎮在清朝時便是通往中央山脈的交通要塞,由於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大、森林覆蓋率高,這裡出產的茶葉也是上乘之品。
從臺北乘坐檯灣高鐵,只用一小時就能抵達臺中。在臺中站,我和朋友轉乘「臺灣好行-溪頭線」旅遊巴士前往南投。「臺灣好行-溪頭線」是一條熱門線路,據說,常有退休享清閒的老人們一身戶外休閒裝扮,約上三兩好友一起到這條線路的終點站溪頭健行,不過,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不是溪頭,而是竹山鎮。
在竹山工業區站下車,步行不久便抵達此行的第一站——遊山茶訪。在這個純樸的小鎮裡,茶訪的建築顯得格外氣派,但店內原木色調子又讓人覺得很溫暖。
遊山茶訪是嘉振茶業於2002年成立的,以「尋訪臺灣最好的茶」為品牌宗旨。陳重嘉是嘉振茶業的第三代傳承人,他將祖輩傳承下來的種茶、制茶技術發揚光大,不論是超級茶友或是初次接觸茶葉的人,都能輕鬆被遊山茶訪高山茶的魅力所吸引。
走進遊山茶訪,我回憶起兒時的場景:父親總會在午後沏一壺茶,不疾不徐地完成著每一道工序,金黃色的茶水從茶壺中流出,空氣中的茶香至今記得。父親常說,「這一泡是比賽茶冠軍……這一泡可是杉林溪的冠軍茶……」,又讓我挨個品嘗,小時候我哪懂什麼『冠軍茶』、『杉林溪』或是『高山茶』,長大後越來越愛喝茶,才發現,原來小時候的我太幸福了,如今挑剔的味覺大概就是那時被父親慣出來的吧。
因烘焙時間長短不同呈現的茶色也不同
烘焙體驗 DIY你的Q茶球
制好茶絕非易事,茶訪的講解員告訴我們,從栽種茶葉環境的選擇到茶樹的培植,中間還需經過採摘茶青、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殺青、揉捻、初幹、團揉、再乾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制茶師傅擁有豐富的經驗。「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則不夠味」,這火候的把握就像武林絕學,在遊山茶訪,「一分焙火」便是這裡制茶師傅的獨門絕技。
茶藝師在沏茶
儘管解說員努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們講述制茶的奧妙,但我內心深知,兩小時的焙茶體驗,我也僅僅算得上「略知一二」,倒不如用心去品嘗這難得的好茶。除了專業的焙茶體驗,您也可以DIY一顆Q茶球留作紀念,據說許多小朋友尤其喜歡。
遊客在遊山茶訪體驗制茶
店名:遊山茶訪
地址:南投竹山鎮工業區延平路19號
電話:+886-49-264-3919
門票:成人新臺幣300元/人,含園內新臺幣200元消費。
體驗項目:焙茶約2小時,新臺幣400元/人;Q茶球約1小時,新臺幣100元/人;品鑑約1小時,新臺幣250元/人。
網站:www.yoshantea.com
交通:「臺灣好行-溪頭線」旅遊巴士
票價:單程新臺幣175元、往返新臺幣330元,車上不售往返票。
竹林深處 與小熊貓挑戰砍竹子
告別遊山茶訪,我們來到竹山文化園區,園區依託大片原有的竹林重新規劃修建而成,包括竹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地方產業館、休閒廣場及大地竹境等5個場館,詳細介紹了竹山的地理特點和歷史文化,並展示了不同種類的竹製作品。解說員告訴我們,以前竹山出產的竹製品很受歡迎,但隨著塑膠等新興材料的發明和產生,竹製品市場逐漸沒落,有些手工技法更面臨失傳的境地。
竹山文化園區竹製展品
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投入文化傳承的行列中,他們來到竹山鎮尋訪老師傅,學習傳統手工技法,而竹製品也漸漸地從日常生活用品發展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在展覽館裡細看每一件作品,都能感受到藝術創作者的用心。竹片十分堅硬,從最初的匏片、軟化到編織,都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毅力,而這也正是竹製品珍貴的原因之一。
4D體驗遊戲
來到竹山文化園區,您除了能了解竹山鎮的歷史,還能體驗親手做竹戒、竹筷等DIY小物。在園區中最吸引我們的要數4D體驗遊戲,遊戲中,我們在小熊貓的「帶領」下,挑戰澆水、砍竹子等任務,周圍淡淡的竹香讓我們仿佛置身竹林深處。
掃一掃二維碼可以下載圖片
名稱:竹山文化園區
地址:南投竹山鎮建國路742號
電話:+886-49-266-0192
開放時間:09:00至17:00,周一休館。
參觀費用:免費
交通:可搭乘「臺灣好行-溪頭線」,於竹山工業園區站下車。
(內容由臺灣《旅報》周刊特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