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橋東區花園街街道辦事處轄區居民給辦事處送來一筐新鮮水果,感謝一直以來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幹部職工。而疫情發生後,該轄區一些小微企業也紛紛伸出援手,與街道辦事處並肩作戰共抗疫情,有為檢查站值班人員送飯的,有踴躍捐款捐物的……
為什麼花園街街道辦事處工作能夠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這還得從該街道辦事處以「創城」為抓手,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說起。
組建街道「大工委」,解決「九龍治水」
花園街街道辦事處位於張家口市橋東區,轄區面積不大,但有不少駐街行政職能部門和小微企業。長期以來,駐街各類單位、組織各管各攤,缺少交流,工作上形不成合力,服務群眾的效果大打折扣。
為了凝聚和調動轄區各類單位共同參與基層治理,街道黨工委打破固化思維,創新機制,聯合駐街單位、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街道「大工委」,與轄區內18家駐街單位籤訂花園街街道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協議書,就如何推進「創城」工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形成了共同意見。
區域化黨建推進以來,花園街街道辦事處積極與市公安交警支隊溝通聯繫,啟動小街巷機動車單向交通組織措施,有效解決寶善街等6條背街小巷交通擁堵問題;聯合城管部門整治老舊小區衛生,拆除違規建築1.6萬平方米,整頓佔道經營店鋪80餘戶,解決了一些群眾的煩心事。
堅持問題導向,把滿足群眾需求放在首位
在「創城」工作開始的第一年,花園街街道辦事處也走過不少彎路:加班加點填表格補材料,忽視了群眾需求;為了「美觀」倉促粉刷小區樓道,工作潦草不得人心……群眾對「創城」工作滿意率較低。
「創城」工作幹什麼、怎麼幹,不能拍腦門想當然,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花園街街道辦事處派出工作小組深入樓宇社區、市場商鋪、大街小巷實地走訪,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與群眾交談、實地體驗等方式發現問題。以解決群眾最關注的現實問題為目標,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形成包片、包小區、包小街巷、門前五包的「四包」責任體系,層層落實責任,凝聚創建合力。他們每周召開創城工作例會,針對短板弱項問題集中討論,出謀劃策,並且對問題解決有通報考核,各社區還要互查互評,互相督促問題整改。
以群眾評判為標尺,花園街街道辦事處通過設置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等方式,讓群眾給街道辦事處各項工作打分。對待群眾反饋問題,梳理解決問題新思路,在工作中落實改進。每當問題得到解決或者有了新進展,及時告知群眾,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創城」工作贏得了民心,大家積極參與到「創城」中來。到目前,花園街街道辦事處聯合非公經濟組織推出「小樹苗成長計劃」「情暖重陽義診送藥」等志願服務活動40餘次,轄區多次開展「365百姓故事匯」「文明家庭」「家風家訓」等主題評選活動,居民張秀蘭、李彬先後被評為「河北好人」「張家口好人」。
推進學乾結合,打造一支為民服務的「鐵軍」
「街道工作在基層,天天跟社區居民見面,如果不懂政策,見了群眾話不知道怎麼說,遇見難事不知道怎麼辦,群眾就會低看我們一眼。」花園街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幹部的思想教育和能力提高,以黨員支部大會、書記講黨課、理論中心組學習等方式幫助幹部學習提升。在學習內容上,將政策理論與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等工作緊密結合,讓幹部清楚幹什麼、為什麼幹、怎麼幹,做個明白人。在授課對象上,以社區書記為重點,推動社區書記「在街道學,在社區講」,一級帶一級。
堅持在工作中發現典型、培養典型、宣傳典型。去年以來,街道黨工委組織開展了「我身邊的最美黨員」評選宣講活動。通過領導推薦、幹部群眾投票最終選出8名「最美黨員」,有退役不褪色,堅持在社區服務的退役軍人,有節假日加班「創城」、帶著孩子掃衛生撿垃圾的社區書記,有活躍在第一線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司法所人民調解員……在模範的帶動下,花園街街道辦事處幹部形成了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有力地推動了「創城」工作開展。(河北日報記者高振發 通訊員劉康)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