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字藥師,公元571-649年,永州三原(今陝西三原)人,祖籍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世稱李衛公。
李靖出身於官宦世家,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聰慧好學,尤其專長兵書戰策,少年時期便已很有名氣。他的舅舅、隋朝著名將領韓禽虎每次跟他談論戰場上的事情,都很驚異他對戰情的精妙分析,曾經撫摸著他裝滿智慧的小腦袋瓜說:「當下能在一起討論孫武和吳起的兵法的人,只有我可愛的外甥你啊。」
隋朝著名軍事家、左僕射楊素也對他很賞識,曾說他:「好小子,以你的才幹,終會做到我這樣的位置的。」
只是,李靖的能量,實在超乎他們想像的是,這顆冉冉升起的將星,在後來大唐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其散發的光芒竟如此燦爛,幾乎要閃瞎眼!
公元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建立大唐,年號武德。武德三年,李靖跟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時開始嶄露頭角。
後來,開州的蠻人首領冉肇起兵反唐,當時的趙郡王李孝恭平叛失利,李靖卻出奇兵,率領八百士卒大破冉肇營壘,隨後再戰殺死冉肇。此戰贏得了唐高祖李淵的賞識和信任,也打出了李靖的威名。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派李靖輔佐李孝恭攻打南梁蕭銑。李孝恭聽從李靖的建議,趁蕭銑不備,連勝數仗,迅速攻到夷陵城(湖北宜昌)。
有些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李孝恭,沒有理會李靖提出的暫避敵軍鋒芒以挫其銳氣的戰術,輕率出擊蕭銑驍將文士弘,結果大敗。
李靖卻在文士弘軍獲勝後四處搶掠、隊伍大亂之際果斷出擊,打了文士弘一個措手不及,趁勢攻下夷陵城,並直擊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再次採納李靖的疑兵之計,兵不血刃,相繼收降蕭銑幾路援軍,逼得蕭銑走投無路,開城投降。
李靖率軍進城後,否決了其他將領沒收南梁官員將領家產、以犒賞己方官軍的提議,嚴肅軍紀,秋毫無犯。江漢一帶蕭銑的部下聽到蕭銑已經歸降大唐,而唐朝對降將又如此寬宏,紛紛望風而降。
南梁作為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李孝恭與李靖僅用兩個月時間便將其消滅。雖然是助佐李孝恭出徵,但是李靖在其中的決定性作用卻是有目共睹。因此,李靖被詔封上柱國、永康縣公。
武德六年(624年)七月,輔公祐在丹陽(今江蘇南京)起兵反唐,李靖再次作為副帥配合李孝恭前去平定。在李靖建議下,唐軍屢出奇兵,終於武德七年三月剿滅了輔公祐。李淵對李靖的軍事才幹更加欽佩,稱讚他:「好個李靖,簡直是蕭銑和輔公祐的天命剋星啊。比起李靖來,以前那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之類的著名大將也要遜色很多啊。」
當初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為了換取後方的安定,曾向突厥的始畢可汗稱臣。而大唐建立之後,突厥一方不但支持唐朝的反對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還不斷進犯唐朝疆土。
玄武門事變後,東突厥頡利可汗趁唐朝皇帝更替之機起兵,很快打到長安。李世民無奈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結盟。
此兩件事,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一直引以為奇恥大辱。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太宗任命時任兵部尚書李靖及并州都督李勣等,帥大軍分道出擊突厥。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奇襲定襄,一舉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而頡利可汗則倉皇逃命而去。
李世民聽聞後大喜:「漢朝名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李靖因此進封代國公,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同年二月,李靖借太宗派使者慰問頡利可汗、突厥放鬆警惕之際,再出奇兵,一舉平滅東突厥。
得到奏報後的李世民感慨萬千:「我聽說君主憂愁臣覺得恥辱,君主受辱臣甘願赴死。從前太上皇因為百姓的緣故,向突厥稱臣,我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滅突厥。現在只暫時調動一部分軍隊,就無往不勝,使單于歸順,終於洗雪當年稱臣的恥辱!」
太上皇李淵更是專門設宴慶祝。宴會上,李淵一時興起,還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以皇帝之尊翩躚起舞,大臣們也接連起身舉杯祝賀,一直延續到深夜。足可見此戰的勝利在李世民父子心中的重要性。
貞觀八年(635年)臘月,剛剛因 「腳疾」避位讓賢、退出名利場的65歲老將李靖,得知吐谷渾進犯涼州,再次主動請戰,披掛上陣。
唐軍在李靖率領下,連戰告捷,最終逼得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率眾降唐。歸後,李靖隱退在家,閉門謝客直至離世。
貞觀17年(644年),大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江山的諸位功臣,敕建凌煙閣,命畫師閻立本描繪24位功臣圖像供奉於其內,其中李靖位列第八。
這裡面的排名順序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內,如果單論戰功,沒有比得上李衛公靖的。
李靖為大唐的建立和強盛立下了不世功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二十三日,一代名將、戰神李靖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九歲,諡號「景武」,陪葬昭陵。不久之後,太宗李世民也龍御歸天。唐玄宗時,李靖配享武成王廟,位列「武廟十哲」。後世對其評價甚高,自晚唐之後,李靖逐漸被神化。
讀經典,品人生。歡迎大家關注@勇評書話,一起體會讀書之樂。
關於李靖的歷史故事,主要見於史書《二十四史》中《舊唐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新唐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中皇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可以說是中國的一部比較完整的、系統的「編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是研究中國歷史必備之書。
勇評在此向大家鄭重推薦新華正版、精裝全套8冊文白對照版《二十四史》,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記得下單前先領優惠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