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樓市逆勢上漲23個月 島內土地稀缺

2020-12-23 騰訊房產

  2.6億元一套的別墅「樓王」,在開盤前即遭購房各方明爭暗搶,9.3萬元/平方米的單價,起步價4000萬元的別墅,在開盤一周內,售出八成。

  這火爆的一幕,發生在以「小清新、小文藝」而非奢華著稱的濱海小城廈門。故事發生在6月8日,坐落在廈門本島「新富人區」五緣灣的「建發央墅」在這一天開售,一共只有45套的「央墅」,當天去化率即達到七成。

  看到這一消息,廈門知名獨立地產評論員程凌虛並不感到意外:島內的房子,就像皇帝的女兒,沒有愁嫁的道理。在全國樓市哀鴻遍野的情形之下,臺灣海峽西邊的廈門,卻默默延續了它2013年樓市暴漲的尾聲—自2012年至今,已經連續上漲23個月。儘管增幅放緩,但在售新盤價在2014年前五月均逆市上揚,2、3月,廈門樓市漲幅更名列全國前列。

  廈門樓市逆勢上漲背後,折射的是供需失衡,類似於北京的公共配套外遷不力等一系列困境。與此同時,雖然堅挺的廈門樓市有了鬆動的跡象,但是政府和一線房企的共同託市,廈門樓市短期還難得回調。

  廈門島內最後的新盤

  建發「央墅」,是2014年廈門島內開盤的少數高端樓盤,「稀缺」是它重要的賣點,共推出45套的別墅,面積為1200平方米、850平方米、650平方米和450平方米,折後均價93000元/平方米。

  央墅之所以遭到追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島內土地變得十分稀缺。

  央墅所在的區域,即為島內最後一片開發的住宅和商業區,五緣灣。

  建發去年拿到島內湖裡區出讓兩幅地塊之一,亦作高端盤開發,將搶在今年內推出,儘管下半年樓市整體難言樂觀,但一位剛從其他房企跳槽至建發的資深售樓小姐向時代周報表示,她對新盤熱賣絲毫不懷疑。

  事實上,在3月份全國樓市普遍看淡的情況下,廈門的專家們都仍然未對島內樓市改變看法,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戴亦一曾表示:「島內只要有新盤開盤,恐怕就會日光。」

  程凌虛表示,廈門島內非常特殊,它與北京三環內、上海內環、深圳關內一樣,土地早已成為極度稀缺資源。

  因此當國內樓市處於上升通道時,房價漲得特別快;當國內樓市處於下跌通道時,房價特別抗跌。廈門市總面積逾1700平方公裡,但廈門本島的面積僅有132平方公裡,而現在島上擠著超過200萬人,仍然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住宅供不應求恐怕將是長期的主題。

  作為房價的二線、財經媒體評級的新一線和感受上的三線城市,廈門房價的高企的確讓人難以理解。廈門島內的住宅均價目前達到了驚人的4萬元/平方米,比肩北上深,甚至超過廣州,廈門早已邁入「居大不易」的範疇。

  但央墅的熱銷卻並非一枝獨秀。數據顯示,廈門5月住宅均價20036元/平米,環比上漲2.78%,從4月的全國第9名躍居第2名。泰禾院子5月24日推出海川苑129套,整體均價3.8萬元/平方米,開盤當天去化9成,狂銷10億元,此外,兩個央企大盤華潤橡樹灣(樓盤資料 業主論壇)和保利招商海上五月花,開盤也都取得去化近9成的傲人業績。

  擁擠的明珠小島

  如果你有機會乘坐晚間七八點的飛機降落廈門,那一定會發現,整座小島燈火錯落閃耀,璀璨得像一顆真正的明珠。廈門無疑是吸引人的,無論是夏無酷暑、冬無寒霜的溫和氣候,還是和緩的沙灘海景,以及投入巨大、維護良好的市政和綠化。所有業內人士和廈門市民都異口同聲稱,廈門樓市,是一個特殊的樓市,這種特殊決定了它必定逆風上揚。

  程凌虛將這種特殊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島內土地稀缺;第二,廈門樓市供不應求,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全國百城新房庫存量平均為17個月,而新房供需平衡點為12個月,但去年以來,廈門新房庫存量僅為6個月,有時甚至僅有4個月;第三,廈門擁有福建省內幾乎最好的政治資源、行政資源、經濟資源、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乃至景觀資源。人們買的不僅僅是房子,而是這些城市的優質資源—周邊城市的購房者,一直衝著資源購買廈門的房子,外地人始終是廈門購房的主力。

  2013年,廈門常住的398萬人口中,戶籍人口為193萬,而外來人口則高達204萬。2013年底,廈門又出臺政策,停止買房送戶口。即自2013年12月10日起,在廈門市出讓成交取得土地的商品住房項目,不再享有「購房入戶」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購買該市商品住房,不再享有「購房入戶」政策。程凌虛認為,這一限制,亦推動了今年房價的上漲。

  去年年中向莆鐵路開通、年底廈深鐵路的開通,亦為廈門貢獻了廣東和江西客源。在廈門的購房客中,本地戶籍常年只佔一半左右,即便2013年廈門版「國五條」出臺,嚴禁外地戶口補交社保後購房,本地戶籍的購買者亦只佔到53%左右。

  建發內部人士和多位廈門地產業內人士都確認,購買建發央墅的客人,多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隱形富豪。炒房的力量並不是該樓盤熱銷的原因,倒是與廈門眾多的豪宅一樣,自住和保值才是真正的需求。

  公共配套外遷不力

  按住建部標準:適合人居的人口密度是1平方公裡1萬人,而廈門島內是1平方公裡1.8萬人,人口密度已經超過香港了,通過土地供應引導島內外均衡發展成了廈門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即控制島內住宅用地供應,加大島外土地出讓。島內住宅做減法,以提升城市品位。公共建設做加法,以彌補過去的欠帳。近年來,在嚴控島內開發強度上,廈門也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包括嚴格控制本島居住用地供給,特別是經營性商品房用地供地。包括為體量較大的項目「減肥」,這一切,都是為了引導本島人口向島外新城聚集。

  不止一位廈門本土的規劃專家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廈門島最佳的人口規模應該在100萬人左右,而目前的人數,超出了理想情形一倍不止。

  過多的人口直接導致島內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舒適度下降。

  「嚴控島內住宅用地」因此也一直是廈門市政府的規劃思路。「廈門學香港,就是要讓島內綠化率高、道路寬敞,保持環境優美,人口受控,空間寬鬆,」程凌虛表示。

  而一位熟知廈門政界的人士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廈門規劃局一直是「經營城市」的理念,即高價出讓地塊,再將財政收入高比例地投入市政建設,營造出人居環境,進一步推高島內房價和地價。

  多年來,向島外擴張、疏散人口,一直是廈門市政府努力的方向。「島內外一體化」和「一核四中心」的提法屢屢見諸各類規劃方案、會議決定。將集美、海滄、翔安和同安四區建成四個衛星城,是長期的目標。在交通樞紐布局和道路建設上,廈門可謂不遺餘力。

  廈門原本擁有一個令國內眾多城市的遊客豔羨的機場:選址就在島內,離市中心僅10公裡,隨著成功大道這一無紅綠燈的島內快速路建成,穿越整個島前往機場,也不過區區15分鐘。

  但它的客流量已經接近年吞吐量2000萬人次的承載極限,廈門在去年開工的新機場選址,確定在了翔安區的大蹬島—它在廈門和泉州的交界處附近,亦在翔安這個最年輕、但已開發大量住宅的行政區內。8.6公裡長、投資32億的翔安海底隧道於2010年開通,亦將新區與本島的車距從約90分鐘縮短為9分鐘。而今年6月,廈門的第二條海底隧道,連接本島與海滄區的海滄海底隧道,也剛剛動工。

  在此之前,廈門嘗試鋪輕軌受挫改建的BRT(快速公交系統),使得集美、同安兩個工業區與本島間可有大量人員來往,而已在修建中的地鐵,更充分地構建了島內外的公共運輸系統。

  但與此同時,與北京等城市一樣,廈門在政府以及醫療教育資源的外遷上,進行得步履蹣跚。

  廈門市政府自身搬遷到翔安或者集美的計劃一直難以實施。嘗試先將教育、醫療、交通樞紐等公共設施遷至島外各區,以帶動人口疏散的計劃一直難以實現。

  廈門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廈門大學,已有一部分在2013年秋季搬至翔安,但是廈門大學的宿舍樓還在匆忙趕建過程中。以至於出現女生在答辯途中遭遇不測,多日後屍體才在十多公裡外的觀音山海水中找到的案件。

  與此同時,廈大2003年啟用,建成數年的龐大漳州校區不得不被閒置,造成大量教學樓、宿舍樓空置,甚至傳出了2004年建成、15層高的電梯海景宿舍樓因空置準備爆破拆除的消息。

  加上「同城化」項目中的廈漳海底隧道遲遲未確定最終方案,開工更是遙遙無期。醫院和學校的遷出一樣並不順利,原因在於,無論是這些公共配套的單位本身,還是有權決定的各個部門,誰都不願意離開廈門本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廈門公務員表示:我的房子是某校學區房,如果學校搬走了,我的房子不是要跌一大半,還得天天送孩子去島外上學?

  新建大型公共配套成了最好的選擇,如已經建成的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屬學校。但公認最優質的廈門第一醫院、婦幼醫院、中山醫院,廈門外國語學校、廈門一中、雙十中學等,仍然在島內未動。

  一線房企共同託市

  近年來,廈門樓市頻繁出現許多「新朋友」,各地的大牌房企紛紛入駐廈門,包括萬科、中海、龍湖、中航、首開、中交等國內一線房企。

  2006年6月8日,萬科集團(萬科藍山 萬科幸福匯)以6.68億元的掛牌起始價拿到2006G06地塊,宣告正式進軍廈門市場;緊接著,萬科在廈門打造了金域藍灣、金色悅城、湖心島、金域華府、海滄萬科城、萬科廣場這六大口碑樓盤。

  2009年12月,首開進入廈門市場,2010年,萬達、中航、恆億三家房企同年進入廈門市場。2011年,央企中海地產(中海九號公館 中海尚湖世家)也正式入駐廈門集美區。

  2012年是廈門樓市火熱的一年,市場旺盛以及未來發展前景見好的雙重影響下,中交、泰禾、龍湖、融信、陽光城、IOI等多家省內外一線房企蜂擁而至。

  程凌虛認為,廈門樓市在2014年仍然堅挺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廈門的地產商,多數是實力雄厚、「不差錢」的國企。

  然而在大勢的影響下,堅挺的廈門樓市也有了鬆動的跡象。儘管廈門樓市在2014年前5個月連續上漲,且漲幅均居全國前幾位,但成交量的下滑亦是有目共睹。繼4月成交量同比下滑60%後,5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僅1510套,同比大跌70%。

  一資深炒房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廈門樓盤目前小幅度的優惠已經很常見,之前根本看不到的「存一萬送十萬」活動都時常能看到,限購其實也在「政府睜隻眼閉隻眼」的情形下開始鬆動。

  5月14日的廈門土拍現場再次重現2013年的火熱場面,各路房企群雄爭霸,2幅集美區的商住地塊成功拍出,共吸金36.53億。尤其是J2014P01地塊則由廈門國貿天地房地產有限公司以319600萬元成功競得,樓面價為13135.51元/平方米,溢價率64.40%,刷新了集美區自2007年以來的地王紀錄。

  有數位業內人士認為,該「地王」的產生,有政府託市、向樓市注入興奮劑的影子,而廈門國有房企顯然按照他們過去一貫做法,默契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時代周報)

相關焦點

  • 廈門島內,究竟藏著多大的購買力?
    特別是廈門島內作為廈門樓市的標杆,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可以說,廈門島內,不僅代表著整個城市房價的天花板,也代表著整個樓市的底氣和信心。逆市走出獨立行情2017年初,號稱「史上最嚴」調控落地廈門。在此之後,廈門樓市急轉直下。 2018年,「地價腰斬輪」、「樓市崩盤論」一度甚囂塵上,整個樓市進入「至暗時刻」。
  • 廈門房價持續上漲,廈門樓市升溫,12月最新廈門樓市數據出爐
    廈門樓市近三個月數據出爐。從這三個月廈門待售二手房數量變化來看,可以看出廈門樓市的操盤手還是蠻厲害的,每當廈門樓市待售二手房數量過多的時候,就會將廈門待售二手房數量減少。這三個月裡,廈門待售二手房數量最高的時候是11月27日的32283套,待售二手房數量最少的時候是9月29的28953套,兩者之間相差3000套,換算成百分比就是10%的波動了,算是波動比較大的範圍了。從單個月份來看,9月份廈門樓市待售二手房數量被人為下調過一次,從3萬1千套直接減少為2萬8千套,減少了3000套二手房房源。
  • 9月第一周廈門樓市數據出爐,廈門房價下跌93元
    廈門樓市2020年9月第一周數據出爐,其中: 一、廈門樓市二手房掛牌價從45825元變為45732元,本周下跌93元,持續下跌。 二、廈門樓市近三周在售二手房數量為31073套,31203套,31264套,基本持平。
  • 廈門城立方單日成交82套 島內小戶型集中發威?
    廈門城立方單日成交82套 島內小戶型集中發威?  XMHOUSE 消息(記者 黃紅霞)從1月1日開盤到1月3日單日勁銷82套,城立方以其「神速」成為近期廈門樓市少有的熱銷樓盤之一,項目開盤前爆出的均價3萬/平引起購房者熱議,到成交數據公布,有網友表示:「如果均價真的是3萬/平,說實話,能有這樣的成交量,我真的看不懂,心服口服,也無話可說了。」
  • 廈門2020年上半年房價地圖出爐:附全市樓盤成交詳情
    CRIC系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廈門商品住宅共成交82.26萬方,同比上漲15%,成交均價39228元/㎡。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樓市成交幾乎停滯,隨之,各大房企通過線上銷售手段,頻推「特價/特惠房」,4月起樓市成交回溫,5、6月份樓市更是出現強勢回暖, 成交量逆勢上揚,時隔兩年再次呈現供不應求。成交均價方面,島內高價項目及島外多個均價4萬+項目集中備案,整體成交均價有所拉高。
  • 廈門樓市傳遞新信號,未來5年廈門房價難上漲,投資樓市需謹慎
    廈門樓市傳遞了2個新信號,那就是廈門市在2021~2025年,未來5年將新增住房38萬套,其中商品房12萬套,相當於每年增加2.4萬套,這個數量,至少可以滿足2.4萬個家庭的購房需求。10月份廈門二手住宅成交量共計2785套,日均成交約139套。二手房成交面積總共為354960㎡,二手房住宅成交面積為274174㎡,環比下降16.4%。此時,我想炒房客已經對廈門樓市「心灰意冷」了,尤其是今年廈門二手房成交量持續下降。那麼,進入11月,廈門樓市又回暖了嗎?
  • 2017→2019廈門樓市版 內容過於真實... |廈門房地產聯合網...
    2017年到2019年  其實不過兩年時間  | 島內0供地到島內地塊逐步漸增 |  2017年,島內0供地,  截止2019年11月28日,  島內已經出讓了3幅地塊,  並且今年年底島內還將有地塊推出。
  • 廈門地王浮沉記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廈門地王浮沉記本報記者/郭陽琛/童海華/廈門報導稀缺的土地資源讓廈門土拍風起雲湧,頻頻拍出地王項目。隨著高價地項目的紛紛入市,廈門房價也一直坐穩非省會城市的「頭把交椅」,甚至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3個一線城市。
  • 廈門樓市,開始輪動!
    作者:公子不悔01樓市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廈門,最近似有起勢的苗頭。目前,廈門的房價位居內地第四位,均價逼近5萬元/平方米。整個2020年,廈門的成交量雖然不溫不火,但房價始終沒有向下調整過。數據顯示,2020年廈門房價整體上漲了6.69%。
  • 廈門土地入市速度!島內豪宅狂歡,島外未來多盤鬧市
    如果蠢蠢欲動,那剩下的最大阻礙就是看能不能湊夠6個錢包啦! 新的一年廈門房價如何? 熱門置業板塊會是哪裡? 或許,土地市場是最好的風向標。
  • 三四五六線城市房價持續上漲,樓市調控壓力太大
    2020年11月全國非省會重點城市樓市數據出爐,這個月30個非省會城市之中,二手房掛牌價上漲的有11個,二手房掛牌價下跌的是19個。這些非省會城市裡面,樓市的區域性分化更大,總體來說,三四五六線樓市有所升溫。
  • 廈門樓市房租下跌,房價陰跌,6月第三周廈門樓市數據出爐
    廈門樓市2020年6月第三周數據出爐,其中:一、廈門樓市二手房掛牌價從46211元變為46195元,本周下跌16元,跌幅微弱。二、廈門樓市近三周在售二手房數量為29808套,30148套,30310套,持續上漲。三、廈門樓市近三周的二手房90天內成交量為1280套,1320套,1372套,成交量上漲。
  • 7月第一周廈門樓市數據,廈門樓市溫水煮青蛙,廈門房價六連跌
    廈門樓市2020年7月第一周數據出爐,其中:一、廈門樓市二手房掛牌價從46161元變為46112元,本周下跌49元,跌幅微弱。二、廈門樓市近三周在售二手房數量為30504套,30549套,30752套,持續上漲。三、廈門樓市近三周的二手房90天內成交量為1437套,1504套,1567套,成交量上漲。本周廈門房價又跌了,2018年在廈門買房的炒房客要哭了。
  • 5月第一周廈門房價下跌,廈門樓市持續降溫
    廈門樓市2020年5月第1周數據出爐,其中:一、廈門樓市二手房掛牌價從46385元變為46370元,本周下跌15元,跌幅微弱。二、廈門樓市近三周在售二手房數量為28386套,28723套,29018套,持續上漲。三、廈門樓市近三周的二手房90天內成交量為439套,539套,685套,成交量上漲。廈門樓市今日在售二手房數量突破2萬9千套,數量越來越多了。
  • 2020年上半年廈門房地產市場總結與展望
    土地:「三拍兩推」島內優質宅地民企競島內國企包島外 2020年上半年,廈門共舉行3場商住地拍賣會,推出8幅商住地,思明、湖裡、海滄、集美各1幅,翔安4幅,總建約73.5萬㎡,吸金255.4億元,平均溢價率17.4%,因島內宅地+近島優質地快帶動影響,土拍市場保持一定熱度
  • 島內學區房10萬每平?廈門房價「飄」了,力壓廣州排全國第四
    在深圳、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樓市出現「翹尾」行情之後,身為二線城市,房價卻可以比肩一線的廈門也坐不住了。數據顯示,近期該城市二手房均價,已經逼近5萬元每平方米。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廈門的房價排名全國第四,僅次於深圳、北京和上海,甚至將廣州甩在身後。
  • 成交量價齊跌,土拍遇冷,廈門樓市還需靜觀其變!|數據透視
    >成交走勢分析廈門11月份二手住宅成交2,311套,環比上漲19.68%,成交面積232,458 m,環比上漲18%,整體均價37,034元/m,環比下跌0.37%;數據來源:世聯EVS數據平臺數據來源:廈門網上房地產
  • 【閩南文化之旅】廈門島內土地公廟記趣
    廈門島內土地公廟記趣 林良材 廈門是座五方雜居小島,歷代移民從中原漂洋過海而來。落腳紮根,承襲血脈,帶來傳統的土地崇拜。離中原故地久遠,眷愛愈深,這是為什麼呢?道光《廈門志》說:「廈島田不足於耕,近山者率種番薯,近海者耕而兼魚。」荒蕪而又貧瘠的海島,土地更是珍貴,人們當然更崇拜土地神。
  • 廈門實施島內外一體化大開發 難改樓市博弈現狀
    廈門特區擴大_難改樓市博弈現狀  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已將投資目光轉移至島外  邵芳卿  6月20日,國務院批准廈門特區從廈門本島擴至全市,即擴到島外各區
  • 一紙限購令劃出廈樓市「黃金地帶」 搶房前先看這裡
    XMHOUSE消息(文/連合)大大小小的地王鳴鑼開道之後,廈門樓市瀰漫著被烤焦的糊味。  上個月底,翔安拍出38345元/平的驚天地王,整個廈門地產圈都高潮了,也讓原本就箭在弦上的「限購」在頃刻間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