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新娘子上轎為什麼要頂蓋頭布

2020-12-16 世界故事愛好者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前娘子頂蓋頭布的習俗。這個故事主要流傳於河南洛陽一帶。

很早以前,南山上有一棵老桃樹。這棵桃樹經過千年,已修煉成一個美麗的桃花仙女。離這棵樹不遠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條大黑蛇,是個貪色的妖精,經常來糾纏桃花女。桃花女嫌它長相兇惡、醜陋,又常傷害生靈,所以對它從不理睬。

這天,黑蛇精又來到桃樹跟前,流裡流氣地奉承了幾句,不但沒有討得桃花女的喜歡,反而被桃花女斥責了番。他惱羞成怒,「哧溜」一下竄上去,把身子緊緊地纏在桃樹上,要把桃花女活活纏死。

正在這時,一個年輕的樵夫王小,上山打柴走到這裡。桃花女為了向他求救,就露出了姑娘的形體,大喊「救命」。王小見一條大黑蛇緊緊纏在一個姑娘身上,便掄起手中的大斧,照著大黑蛇砍去。那黑蛇躲閃不及,尾巴上已挨了一斧。它忍著劇烈的疼痛,「溜」一下,竄回了山洞。桃花女經常見王小進山砍柴,知道他是一個忠厚善良又勤勞的好小夥子,就想與他結為夫妻。

王小早就盼望能娶個媳婦,現在見桃花女對自己有情,心裡不覺熱乎乎的。可是又一轉念,不禁又犯起難來。他對桃花女說:「我一個靠打柴為生的窮苦人,哪能養活起你呀,你還是找個富家大戶吧!」桃花女聽了,鳴嗚地痛普起來。王小見她情真意切,哭得又傷心,便答應與她成親。他倆商定:下山後桃花女先到王小的姨家去往,等提過媒,再選定良辰吉日,拜堂成親。再說那個黑蛇精,那天挨了王小的一斧頭,對王小恨得咬牙切齒。轉限間,桃花女成親的日子已到,黑蛇精聞聽便帶領他那一群嘍羅,化作一團鳥雲,來到王小姨家的上空,何機行動。

天近中午,黑蛇精見桃花女被扶出來,向花轎走去,便下令讓紅蛇精去傷害桃花女。紅蛇精按照黑蛇精的吩咐,立即變成一塊隕石,照著桃花女砸下去。可是一眨眼工夫,紅蛇精就敗下陣來。它向黑蛇精哭訴道:「大王,那桃花女頭頂一塊大紅布,像一團烈火,我一看,兩隻眼睛就睜不開了。」

它說著,又用手去擦它的眼睛。黑蛇精聽了,氣得嗷嗷亂叫,飛起一腳,把紅蛇精踢倒,砸進了土裡,變成了一條蚯蚓。黑蛇精先後又派黃蛇精、花蟒精、青蛇精、白蛇精去動手,可是一個個都敗下陣來,便親自披掛上陣。

這時,王小和橢花女正在拜天地。它化作一團黑氣,鑽在「天地桌」下邊,打算趁他倆不注意,鑽出來狠狠地啃上幾口,把全肚子裡的毒液都放出來,叫他倆立刻倒地而死。當王小和桃花女「夫妻對拜」時,黑蛇精看到這對相親相愛的情人,又聽到前來祝賀的人們的笑聲,氣得渾身都在顫。

他再也忍耐不了啦,一咬牙,就要往王小和桃花女身上撲,可是當它從「天地桌」下剛一露頭,就被「天地桌」上放的那個大銅鏡照住,現出了原形,「樸塌」一聲,摔在地上。滿屋子看熱鬧的人,都被這一條突如其來的大黑蛇驚呆了。

但是,王小和桃花女並不驚慌。他倆同時抬起右腳,一人踩住大黑蛇的頭,一人踩住大黑蛇的尾,對眾人說:「鄉親們!這就是作惡多端的黑蛇精,在照妖鏡前現出了原形。」眾人聽了,有的拿扛子,有的掂磚頭,要把黑蛇精砸成肉泥。桃花女勸住大家:「眾位別忙,叫它當眾說說它辦過的壞事,說清了,兔它一死,如不老實,再砸也不遲。」一貫窮兇極惡的黑蛇精,現在為了活命,一五一十地都說了。

桃花女聽了,狠狠地踢了它一腳:「饒你一命,以後不準你再辦壞事。」黑蛇精謝過不殺之恩,灰溜溜地鑽進了牆窟窿,變成了以後的鳥梢蛇。平興景前來祝賀的親友和看熱鬧的鄉鄰,都為王小娶了個桃花仙女而高興,更感謝她為這裡除了大害。

以後,這裡的青年人辦婚事,為了避妖除邪,消災避禍,也就仿效桃花女成親時的作法:新娘子上轎要頂蓋頭布,拜天地用的「天地桌」上要放大銅鏡,並且慢慢地成了這一帶的風俗。

在這個故事裡,桃花女上轎時頭上頂著一抉鮮紅的蓋頭布,擊敗了黑蛇精和紅蛇中精的攻擊,因此新娘出嫁時都頂一塊釭蓋頭,用以驅邪逃難並圖個吉利。故事中的桃花女心地善良,聰明漂亮,勇敢機智,會給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

相關焦點

  • 中國民間故事-新娘子上轎為什麼要頂蓋頭布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前娘子頂蓋頭布的習俗。這個故事主要流傳於河南洛陽一帶。很早以前,南山上有一棵老桃樹。這棵桃樹經過千年,已修煉成一個美麗的桃花仙女。離這棵樹不遠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條大黑蛇,是個貪色的妖精,經常來糾纏桃花女。
  • 民間故事:上轎為啥要「哭肉」
    江浙一帶民間風俗,大姑娘出嫁,做娘的總要大哭一通。口口聲聲「我的肉呀、肝肉呀、寶貝肉呀」,這就叫「哭肉」。傳說很早以前有個姑娘,不滿父母包辦的婚姻,又無力反抗,被迫上轎後,在轎內用剪刀自殺了。為了防止「花帥」作怪,有人想了個辦法:新娘上轎前,先要搜轎。搜轎人一手拿點燃的蠟燭,一手拿一面鏡,仔細搜尋一遍,認為轎內確實沒有可殺身的東西後,才讓新娘上轎。另外,新娘要穿紅衣裳、紅褲子,扎紅頭繩,戴紅頭市,全身火紅火紅,像個要入殮的死人,然後由兄弟抱她上轎。
  • 寧波萬工轎即將亮相《國家寶藏》
    屆時,該館的三件鎮館之寶——清末民初寧波萬工轎、良渚文化玉琮王和唐「彩鳳鳴岐」七弦琴將在節目中一一亮相。說起來,萬工轎和唐「彩鳳鳴岐」七弦琴這兩件國寶都與寧波有淵源,其中唐「彩鳳鳴岐」七弦琴在鎮海珍藏多年,萬工轎則由阿拉寧波人一手打造。    為什麼寧波人造的萬工轎會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它有什麼奇異之處?背後又有怎樣傳奇的故事?
  • 結婚時新媳婦為何腳不能落地,要由兄長背上轎?
    新娘子上轎有很多講究,其中最普遍的習俗是新娘子的雙腳不能落地沾灰。據調查,有這種習俗的除漢族以外,還有回、滿、苗、彝、土家等二十來個少數民族。為何不能踩地呢?說法很多,最主要的說法是這樣幾種:一,是怕沾走了娘家的灰土,帶走了娘家的福氣;二,是由於新娘戀家,不願離開故土;三,是由於新娘子身上有「穢氣」,妖魔鬼怪極易附身,若上轎時腳踏地面,地上的妖魔鬼怪和邪氣就會上身而被帶至婆家;四,是說有些娘家為了表示自己的女兒身份高貴,以示「超塵脫俗」。諸多說法中,又以第一種最為普遍。既然新娘子雙足不能落地,那又如何上轎呢?
  • 為什麼在農村新娘不能上廁所,要憋尿入洞房?
    在當今農村結婚還流傳的很多習俗,比如新娘在上花轎之前吃上轎飯,不能把飯吃掉,只能做個形式吃倒嘴裡又要吐出來。上轎之前不能喝水,要儘量解決大小便。現在都是轎車代替花橋了,新娘子上轎是要家裡的兄弟背上轎的,新娘子腳不能粘地,上轎以後不能下地,否則不吉利。
  • 結婚時新媳婦為何腳不能落地,要由兄長背上轎?
    新娘子上轎有很多講究,其中最普遍的習俗是新娘子的雙腳不能落地沾灰。據調查,有這種習俗的除漢族以外,還有回、滿、苗、彝、土家等二十來個少數民族。為何不能踩地呢?說法很多,最主要的說法是這樣幾種:一,是怕沾走了娘家的灰土,帶走了娘家的福氣;二,是由於新娘戀家,不願離開故土;三,是由於新娘子身上有「穢氣」,妖魔鬼怪極易附身,若上轎時腳踏地面,地上的妖魔鬼怪和邪氣就會上身而被帶至婆家;四,是說有些娘家為了表示自己的女兒身份高貴,以示「超塵脫俗」。諸多說法中,又以第一種最為普遍。既然新娘子雙足不能落地,那又如何上轎呢?
  • 為什麼要頂紅蓋頭?新娘有哪些禁忌必須記牢?
    小孩子們前呼後擁爭著想看新娘子。而新娘子則穩坐在花轎中,頭頂紅蓋頭,想看也看不了。越是看不到,大家越是攆著嚷著要看新媳婦!而花轎中的新娘雖然有些害羞,不好意思的,也只能默默地不敢亂動,因為花轎和紅蓋頭彰顯了新娘身份;在這大喜的日子裡,有許多的講究和忌諱,新娘子是要萬分小心地,不能有任何的差池!
  • 民間故事:仙官懲妖
    第二日,武空的鄰居急匆匆地來敲武空家的大門,見到武空就說自己的閨女路燕被妖怪纏上了,這個妖怪面目十分猙獰,全身長滿黑髮,說是黑髮,好像又不是發,反正是類似於發一樣的東西。這個妖怪抓住路燕,要路燕給他當壓寨夫人,鄰居和閨女苦苦哀求,求妖怪放過自己。
  • 「壓轎小兒」和「送大飯」的記憶
    先來說一下「壓轎小兒」。所謂的「壓轎小兒」就是古時候男方用花轎娶親時,轎子不能空著,裡面要坐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稱為「壓轎小兒」。後來沒有花轎了,就改成一個小男孩兒給新娘子騎著一輛新自行車去娶親,現在都是汽車迎親,所以新娘子坐的婚車裡不能空著,必須有個小男孩兒坐著去。
  • 喜轎習俗是北京獨一份
    出身於民俗世家的趙文嶽,自幼喜愛各種民間習俗,在傳承翰林院五虎棍全部技藝之餘,於2018年5月拜李連書為師,傳承喜轎習俗,目前恢復組建聚緣轎房進行展演。我和喜轎淵源頗深「喜轎有『軟衣式』、『硬衣式』兩種,一般為紅轎。有『四人抬』的,即轎夫四人,前後各二人;也有『八人抬』的,即轎夫八人,前後各四人。」
  • 民間故事:鬼新娘復仇
    歡迎您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286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夥講民間小故事的時候了,您能來,實屬小田的榮幸!今天咱講一篇關於「鬼新娘復仇」的民間小故事,寫得不好的地方,您多擔待。
  • 明朝前期實行「禁轎令」,為何中後期「觸底反彈」,興起乘轎之風?
    轎子之所以在古代發展的那麼好,得歸功於中國的古代複雜的地理環境,轎子憑藉出行方便快捷,所以得到了人們的喜愛。這條禁令就是上文說前代無人敢乘轎的太監汪直所提出的,為了更加貼近祖制才提出這道禁令,但是打臉的是,沒過幾天就有官員乘轎出行。
  • 河南山東等地流傳「上轎餃子,下轎面」, 你知道上轎餃子由來嗎?
    這種大喜大慶的事情,在民間已不完全是結婚者本人的事情,而成為一個社區,一個家庭或家族共同慶賀的大事。在這個氣氛熱烈的活動中,人們同樣要用餃子作為傳達某些願望的工具,在婚禮中起到調節氣氛、活躍場面的作用,使婚禮更加富有情趣,呈現出喜氣洋洋的熱烈局面,也使之更具有濃鬱的民俗意蘊和文化內涵。
  • 國家寶藏 聽專家細說「世上最豪華轎子」寧波萬工轎
    說起守護人,其實跟這頂花轎更有淵源的要數浙江省博物館工藝部主任範珮玲。範珮玲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就這頂花轎的使用情況及花轎相關的婚俗情況專程到寧波進行了調查,是這頂轎子第一手資料的考證者。正是因為這一頂花轎,範珮玲開始從事對十裡紅妝的研究,並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十裡紅妝——浙東地區民間嫁妝器物研究》等專著,同時,她還是浙江省博物館唯一一個能拆裝花轎的專家。
  • 為什麼在雲南要喝白族三道茶,要掐白族新娘子?
    這也是歷史上關於白族三道茶的又一記載......白族民間舞蹈根基紮實,一脈傳承,白族歌舞是白族傳統文化的瑰寶。目前在大理地區,特別推出的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將白族歌舞與白族三道茶融合在一起,讓遊客們品茶賞歌舞,很有一番意境。我和太太都對這樣的表現形式給予讚許......據介紹:白族民間舞蹈至今收集到七十四種。
  • 明朝前期實行「禁轎令」,為何中後期「觸底反彈」,興起乘轎之風?
    轎子之所以在古代發展的那麼好,得歸功於中國的古代複雜的地理環境,轎子憑藉出行方便快捷,所以得到了人們的喜愛。這條禁令就是上文說前代無人敢乘轎的太監汪直所提出的,為了更加貼近祖制才提出這道禁令,但是打臉的是,沒過幾天就有官員乘轎出行。
  • 民間故事:女鬼報恩
    這話被鄰居李大媽聽到了,然後這話在村子裡傳開了,最後演變為富順要娶媳婦了,大家見到富順都會問,新娘子是哪家的姑娘,什麼時候娶進門呀。富順被大家問得摸不著頭腦,後來被問得煩了隨口說了個日子。回到家後,富貴把紙人剛到床上,蓋好被子說道:「你這幾天好好地,過幾天我給你買個上好的棺材,也算對得起我們夫妻一場。」富貴剛說完就感覺被子動了一下,揉了揉眼,被子裡什麼動靜都沒有,便起身離開了屋子,去做飯了。
  • 【媽祖】臺灣過年「躦轎腳」
    臺灣的民間有個躦神轎來祈福的習俗,這個習俗一般都僅見於臺灣當地的媽祖信仰活動才有,而且這種信仰活動大多是出現在媽祖出巡遶境的時候,但是臺灣新北市板橋區的媽祖廟「慈惠宮」除了在媽祖繞境的時候會有外,在過年的時候也會舉辦這種
  • 結婚新娘子為什麼要打傘,還有撐紅傘和黑傘的區別,你知道嗎
    現代社會,會在地上鋪紅毯或米袋給新娘子踏著,而大紅綢緞蓋頭則被紅傘取代。2、不與天爭大古時候的婚禮,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紅傘護其走至花轎(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很大,但不得與天爭大。4、遮風避雨結婚為什麼要打傘在很多地方的婚禮習俗,通常是在新娘踏出門的第一步開始,就讓伴娘打開紅傘,然後一直護送著新娘上車,其寓意為新娘遮風擋雨,避免受邪氣的困擾。
  • 中國人結婚為什麼要放鞭炮?
    中國人結婚為什麼要放鞭炮?為何結婚要放鞭炮呢?這個習俗怎麼來的?眾所周知,鞭炮是中國的特產,別稱也叫「炮仗」、「爆仗」。鞭炮的起源很早,放鞭炮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現在我們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吉利與歡愉。然而,如果我們追溯鞭炮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鞭炮的本意並非是為了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