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2024年深中通道通車前的『孵化期』,只要努力,夢想總會實現。」近日,在聚焦西灣匯·2019馬鞍島深中論壇上,知名財經作家葉檀拋出「金句」,引來臺下熱烈的掌聲。
一橋飛架通天塹,自深中通道動工以來,深中同城發展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10月13日上午,翠亨科學城設計負責人及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等嘉賓齊聚馬鞍島萬科中天西灣匯(下稱「西灣匯」),為推動馬鞍島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結束後,現場還舉辦了西灣匯營銷中心啟動儀式。這是馬鞍島上首個城鎮住宅項目,項目的開放,預示著馬鞍島的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新區人居夢想由此開啟。
撰文:伍傑 統籌:羅麗娟
智慧火花整合城市資源為區域升級做準備
此次論壇匯聚多位專家學者,智慧火花頻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如何促進珠江東西兩岸經濟圈的融合滲透、推動馬鞍島高質量發展,成為專家學者們關注的話題。
「10月10日,伶仃洋大橋已經完成了主墩樁基工程,目前整體進展順利。」會議伊始,論壇嘉賓就介紹了深中通道這項超級工程的最新進度。
該嘉賓表示,深中通道是跨珠江口的關鍵工程,正好位於虎門大橋和港珠澳大橋之間,也是「深莞惠」和「珠中江」兩大經濟集群之間的唯一直連通道。深中通道的建設,對珠江東西兩岸城市群融合發展有重大意義。
「翠亨科學城是中山順應大灣區發展形勢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馬鞍島的核心資源特色是由河湧水網、紅樹林群落、珠江口海域共同組成的自然和人工交織的生態環境和景觀,這一點在整個灣區都是獨一無二的。」出席論壇的翠亨科學城設計負責人說,未來馬鞍島將以科學城為觸媒,整合中山現有產業資源,重塑中山發展格局,利用深中通道融入深圳半小時交通圈,成為珠江西岸對接深圳的前沿。
「馬鞍島需要做好城市內部的交通梳理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產業落地政策,為區域升級、承接東岸資源外溢做好準備。」葉檀建議。
在論壇圓桌討論環節,專家學者圍繞「深圳和中山的發展關係」展開討論。他們認為,交通網絡的改變將帶動產業空間重新配置,當深圳發展高附加價值、高成本的高端服務業時,像中山這樣產業配套良好的城市可以提供成本更低的棲息點,這必然給中山發展注入新動力。
聞風而動西灣匯將成周邊高端產業重要生活配套
城市新中心——這是馬鞍島的最新角色。
今年4月,《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和《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同步進行公示:以馬鞍島為核心的翠亨新區起步區將建成產業提升發展區、北部綜合服務區、健康產業集聚區、先進智造區、客運碼頭商業商務區、生態休閒區六個功能區,未來打造為「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深諳城市發展規律的前瞻者,已在馬鞍島布局。2018年6月,中山萬科拿下西灣匯所在地塊。
作為馬鞍島上首宗推向市場的城鎮住宅用地,項目從土拍開始就奠定了較高的開發標準——這是中山第一宗要求「全現售」的城鎮住宅用地。根據要求,該項目劃分為「生態高尚居住」和「鄰裡中心」兩個區域進行建設,土地出讓規定細化至幼兒園、社區文化室、社區警務室、居委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萬科在中山已經耕耘十餘年,其特點之一就是開發項目選址非常有前瞻性——如早期在中山的第一個項目萬科城市風景,為中山人打開了南區的居住空間,該項目也是目前南區入住率最高的社區之一;又如火炬開發區的萬科柏悅灣,瞄準「要塞」交通區位,距離廣澳高速入口只有一個紅綠燈,是近年來中山關注度和客戶口碑較高的小區之一。
根據最新一版的翠亨新區起步區總控規劃,西灣匯周圍環繞產研一體示範區、先進智能產業區、產城融合發展區、北部綜合服務區等高端產業集聚地。
從深圳機場碼頭啟航,30分鐘可通過「水上深中通道」抵達馬鞍島;從前海出發,沿深中通道到對岸的馬鞍島,時間30分鐘左右——未來,待中山港客運碼頭東移馬鞍島、深中通道工程建成投用後,深圳與中山常態化的一個通勤時間。可以預見的是,距離深中通道西岸出口約3公裡左右的西灣匯,將成為今後馬鞍島承接深圳等珠江東岸高端產業功能區的重要生活配套。
匠心獨造樹立新區人居標杆
除了解決馬鞍島日益突出的配套及住房需求,西灣匯也承擔著新區人居標杆的角色。在論壇活動中,中山萬科設計師鄔松透露了西灣匯的亮點。
與馬鞍島的高端城市空間定位相匹配,西灣匯的外觀設計和宜居內涵也出手不凡,項目的園林景觀和超高實用率將會給置業者帶來驚喜。
在園林景觀方面,以山谷、海洋、森林為靈感,西灣匯將打造九大兒童+六大老年主題園林,為業主呈現生態、趣味的生活場景;同時依託先進的技術,實現社區服務運行的高效化、安全化,為業主提供全天候悉心呵護。另一方面,項目有約3000平方米社區商業配套,涵蓋日常購物、社交、休閒。
戶型方面,層高約5.6米,建面76平方米或88平方米,空間百變,暢想無限。客廳被淇澳島和南沙港前後環抱,走出陽臺可盡攬馬鞍島風光,晴天眺望遠處可見前海、深圳機場。
未來,西灣匯為深中同城描述的是這樣的生活場景——
從家裡出發,步行兩三分鐘,就可以送孩子到小區幼兒園上學,還能去翠湖公園散步玩耍;開車半小時左右,就能到前海的公司上班;下午五時還在喧鬧的深圳忙碌於工作,晚上六時便可在西灣匯與家人共敘天倫,呼吸濱海的新鮮空氣;到了節假日,可到半小時車程內的中山站乘坐高鐵、輕軌,或通過島上的中山港客運新碼頭,不到1小時就能到達灣區其他城市度假、探親。
專家聲音
知名財經作家、華鑫股份首席經濟學家葉檀:
5—10年深中經濟生態圈有望成型
深中通道改變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交通格局,打破珠江口東西兩岸長久以來的交通瓶頸,加速珠江東西兩岸兩大經濟圈的融合滲透。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作為深中通道登陸點的馬鞍島,無疑站在新機遇的風口之上。
葉檀認為,馬鞍島區位價值和潛力價值的爆發力,將在不久的將來浮現:「中山會自然而然與深圳形成一個經濟生態圈,我認為這在5—10年的時間裡可以實現。」葉檀表示,與前海一橋之隔的馬鞍島,無論在發展前景、投資機遇等方面,均具備了對標東岸前海的潛力,正在不斷集聚的發展動能,必將在未來灣區蝶變中噴薄而出。
翠亨科學城設計負責人:
整合城市資源重塑中山發展格局
經過數十年發展,深圳前海從一片灘涂發展成今日高樓林立、極具現代化氣息的新城,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一橋之隔的馬鞍島如何跟上先行者的步伐,是它所面臨的重要命題。
「翠亨科學城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定位發生了變化,其核心是順應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態勢。以前馬鞍島只是一個生態資源比較好的地區,現在打造城景融合的空間品質,將滿足未來人群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翠亨科學城設計負責人說,目前馬鞍島已有一套完善規劃。其中,翠亨科學城是中山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形勢下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未來該市以翠亨科學城為觸媒,整合城市資源,重塑中山發展格局。通過構築科技創新中心和發展平臺,促進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激活整個區域的創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