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臺,古稱樂庭,也叫樂樓,是人們熟悉的戲曲表演的場所。在我國,古戲臺的遺存十分豐富,數量多,分布廣。今天,我們去看看山西省稷山縣南陽村法王廟裡的樂樓。據說,這座樂樓是一座頗有元代遺風的明代建築珍品。
稷山縣法王廟坐落在縣城西南2公裡遠的南陽村,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末,設定導航驅車前往。不巧的是法王廟大門緊鎖,剛把汽車停好,看見一輛電動摩託駛來,來者正是看門人。你說運氣是不是很好啊。
法王廟的規模較大,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修,現存殿宇有十八間之多。在這群古建築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那座精美的樂樓。正面看去,樂樓高大雄偉,在春日的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樂樓在正殿的前面,是當年酬神演戲的場所。據廟內碑文記載,這座樂樓建於明成化七年,三間見方,三面圍廊。從樂樓的背面看上去,是那麼的古樸大氣。
屋頂琉璃脊獸齊備,形象秀美,色彩鮮麗。看上去顯得富麗堂皇。
晉南明代的舞臺,已經由內柱將前後場地分開,而這座樂樓是方形沒有內柱,仍然沿襲了元代樂樓的建制。
十字歇山式屋頂的建築結構亦承續了元代風格。簷下鬥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
在廟內明成化七年《創建舞庭記》碑上,刻有廟址全圖,保存完好。由此,我們不僅可以知道這座樂樓建造的具體情形,也對法王廟有了更多的了解。
最使人感到震撼的是樂樓的梁架結構,繁雜奇巧,真正稱得上巧奪天工。面對如此精美的建築結構,我禁不住心生慨嘆,對古人的奇思妙想而深深的感動,久久不願離去。
樂樓頂部的裝飾大氣華麗。
樂樓臺口上方的牌匾,字體娟秀。
鬥拱裝飾古樸俏麗,雕刻工藝精湛,氣勢雄偉壯觀,
山西省稷山縣法王廟裡的樂樓,在我國戲劇史上絕對是一項有價值的實物資料。喜歡人朋友一定要去看看,保你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