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26 這座樂樓頗有元代遺風,結構精巧工藝精湛 咱們去看看

2020-09-05 晉城園子

戲臺,古稱樂庭,也叫樂樓,是人們熟悉的戲曲表演的場所。在我國,古戲臺的遺存十分豐富,數量多,分布廣。今天,我們去看看山西省稷山縣南陽村法王廟裡的樂樓。據說,這座樂樓是一座頗有元代遺風的明代建築珍品。

稷山縣法王廟坐落在縣城西南2公裡遠的南陽村,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末,設定導航驅車前往。不巧的是法王廟大門緊鎖,剛把汽車停好,看見一輛電動摩託駛來,來者正是看門人。你說運氣是不是很好啊。

法王廟的規模較大,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修,現存殿宇有十八間之多。在這群古建築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那座精美的樂樓。正面看去,樂樓高大雄偉,在春日的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樂樓在正殿的前面,是當年酬神演戲的場所。據廟內碑文記載,這座樂樓建於明成化七年,三間見方,三面圍廊。從樂樓的背面看上去,是那麼的古樸大氣。

屋頂琉璃脊獸齊備,形象秀美,色彩鮮麗。看上去顯得富麗堂皇。

晉南明代的舞臺,已經由內柱將前後場地分開,而這座樂樓是方形沒有內柱,仍然沿襲了元代樂樓的建制。

十字歇山式屋頂的建築結構亦承續了元代風格。簷下鬥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

在廟內明成化七年《創建舞庭記》碑上,刻有廟址全圖,保存完好。由此,我們不僅可以知道這座樂樓建造的具體情形,也對法王廟有了更多的了解。

最使人感到震撼的是樂樓的梁架結構,繁雜奇巧,真正稱得上巧奪天工。面對如此精美的建築結構,我禁不住心生慨嘆,對古人的奇思妙想而深深的感動,久久不願離去。

樂樓頂部的裝飾大氣華麗。

樂樓臺口上方的牌匾,字體娟秀。

鬥拱裝飾古樸俏麗,雕刻工藝精湛,氣勢雄偉壯觀,

山西省稷山縣法王廟裡的樂樓,在我國戲劇史上絕對是一項有價值的實物資料。喜歡人朋友一定要去看看,保你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建築結構精巧,彩塑美輪美奐
    經西門三清觀入口進入,過天王殿、護法殿、獻亭,到三清樓,所見建築、神像多為明清時期作品,建築結構精巧,彩塑美輪美奐。三清樓後是座二層大戲臺,與樓連為一體,戲臺對面即為后土大殿,供奉后土娘娘。后土廟東鄰又有一座大院,院內三處廟宇,分別是呂祖閣、關帝廟、土神廟,每廟迎面又有戲臺一座,三處廟宇毗鄰,三座戲臺也就連在一起,很是壯觀。
  • 這座宏偉的元代遺構就在大同
    這座關帝廟始建於元代,是我國北方早期的關廟。廟內現存主殿是大同市區內唯一一座元代建築,彌足珍貴。大同關帝廟於1996年1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公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神龕為重簷歇山頂,側上有天花,鬥拱金裝,其餘彩繪,屬於清代古建築小木作中的上乘之作。中間的神龕,兩側槅扇都用三交六椀菱花, 做工非常精巧別致。這種裝飾手法是古建築外簷裝修中的高等級形式。兩根金柱漆成紅色,上面的盤龍清晰可見,據專家考證,這樣的大紅木雕盤龍金柱僅為大同關帝廟所見。盤龍鱗爪有力,盤曲自如,生動欲飛,是元代大殿柱飾的重要斷代依據。
  • 山西有座臥牛城,古城有三樓,布局精巧暗合風水,你知道在哪嗎?
    今天鋼哥就和大家一起去那裡看一看。行文至此,先給大家看兩張照片,這是一個叫愛德華沙畹的法國人在1907年拍攝的,愛德華沙畹是一位漢學家,他1907年來到中國後,用相機記錄下了他沿途看到的景色與人文。他行至絳州,拍下了這古絳州的影像,留存了新絳縣100多年前的身影,絳州城外,汾河灘頭,商旅舟船,熙熙攘攘,絳州城內,古塔聳立,晨鐘暮鼓,樓臺輝映。。。
  • 澄城樂樓——明代梁柱式木結構建築群
    站在樓前,隔著臺階仰望主樓,只見主樓楣上三個醒目的鎏金大字卻是「城隍廟」,城隍是中國民間城池的守護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同時,城隍也是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增福進利等等。既然是城隍廟,為什麼人們卻稱其為「樂樓」呢?大約就是因為前文提到的先民鼓樂祭祀的緣故吧。
  • 民俗五福——圖說財文化
    中國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五福」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時代變化,這些文化也在以具象化的形式不停變化。這周咱們看看那些代表了「財」的動物,這些動物的典故,您都知道嗎?清人褚人獲《堅瓠集》說:沈萬三還沒有發達時,夢見百餘青衣人向他求救,等到天亮,看見漁翁持百餘青蛙剖殺,沈萬三忽有感悟,就買下了這些青蛙,放生到水池。這以後青蛙日夜鳴叫,吵得人夜不能寐。沈萬三去池邊驅趕,看見一個瓦盆,就把瓦盆帶回家作為洗手的用具。他的妻子不小心把一小塊銀子掉進瓦盆中,忽然變出了一盆銀子,又以金子去試,盆中金子盈滿,不可數計,就這樣沈萬三財雄天下。
  • 大美西寨.三晉名觀北極宮 二十一 (北極宮樂樓的前世今身)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大型寺、廟、宮、觀、祠堂都配建有樂樓,供酬神祭祖唱戲之用,西寨北極宮樂樓就屬其中之一。位於北極宮山門正南一百米處,原是一座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木架瓦頂戲臺,在八十年代初又在原戲臺前面續建了鋼梁磚混結構,並帶綜合辦公樓的西寨劇場,是北極宮廟會和村上搞大型文娛活動的重要場所。舊址曾為北極宮樂樓,廟前曾有睦俗渠從北極宮廣場流過,隔渠與古樂樓遙相呼應,好似北京天安門前圍繞故宮的金水河。
  • 龍鳳月山:這座浙南小村存有五座廊橋,其中之一還是中國之最
    慶元被譽為廊橋之鄉,目前統計有97座廊橋,幾乎村村有廊橋。說不多,因為廊橋中的木拱廊橋數量有限,而且僅存於浙閩交界的幾個縣中。廊橋廊橋,無非橋上建有廊屋可遮風避雨,這在世界其他國家也能看到,唯有木拱廊橋是中國獨有的建橋技術,用原木穿插搭接而成,取材簡單、工藝精湛,而建造一座橋只需一個師傅帶一班工匠,全憑師傅傳承的技藝就地設計搭建,並不很費力。
  • 上海寶山有座寺院,中國最大仿唐木結構,宮殿式寺院難得一見
    鎮上有寶山寺、東鄰羅溪路、西近塘西街的寺院,是上海的幾座佛教寺院之一,很有名, 來自明代正德流年(公園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以貴族唐月軒家為寺,清幹隆二十七年翻修過, 清朝詩人範連遊是羅店的題詩, 「談不上本地,現在已經20秋了, 浮生有半天空,高閣要重新玩, 春水一溪亂,晴煙小市浮, 老僧用同樣的話老了,蓮社還剩下幾個人」, 之後,歲月更替,
  • 「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的骨,榫卯結構-極為精巧的發明!
    在當代,榫卯結構仍被大眾推崇,傳統工藝中精密、細緻、智慧體現著匠人的工藝水平和匠人精神。↓直材交叉結合↓弧形直材十字交叉↓弧形面直材角結合↓走馬銷↓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榫卯結構,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也有人說榫卯工藝是我國傳統家具工藝的靈魂
  • 非遺傳承三:中國四大名錦之一,歷經千餘年發展,工藝精湛
    壯族織錦技藝是中國的傳統手工技藝之一。壯錦技藝形成於唐宋時代,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在明代列為貢品,清末民初,壯錦開始衰落。歷經千餘年發展的壯錦,有自成體系的三大種類、二十多個品種和五十多種圖案,以結實耐用、技藝精巧、圖案別致、花紋精美著稱。
  • 中國現存的50個著名古建築,有機會去看看~
    「沒錯,我正想知道呢,你有消息?」「沒錯,我這麼晚趕過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情」王大拿說道。看到對方一臉認真,而且絲毫不像吹牛的樣子,員外也是有些感動,於是說道「你說我家把守如此森嚴而且還有高手坐鎮,怎麼可能在這個眼皮子底下出現被盜的事情那是不是內部人幹的?」
  • 《每周質量報告》:工藝精湛的醬油製造
    《每周質量報告》記者調查題目:工藝精湛的醬油製造  一、提要:  嚴查原料 三道工序出雜質  精控質量 巴氏滅菌保安全  記者調查:工藝精湛的醬油製造  標註明確 保障消費知情權  動態監管 打造企業可信度  權威訪談:讓中國的萬能調味品走向世界
  • 中國傳統工藝——竹編工藝
    中國是竹子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域中國這片土地上有著世界上竹林分布最為密集和種類最多的區域,不能不說,這是自然給我們的恩澤;萬物有靈,植物有其,竹材作為一種自然材料,具有永恆性,同時是一種可循環速生植物,低碳環保材料。
  • 江西樂平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建造工藝精湛
    樂平古戲臺建築工藝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樂平古戲臺是指中國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內所保留大量古代戲臺,主要用於演出贛劇用。有資料顯示,樂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戲臺。主要為磚木建築,可以分為宅院臺、廟宇臺、會館臺、祠堂臺和萬年臺五大類江西樂平是贛劇的發源地之一,農村幾乎村村建有戲臺,僅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臺就有412,因此,樂平贏得了「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的美譽。樂平不僅有美輪美奐的古戲臺,更有一大批忠實的戲迷,他們酷愛贛劇,逢年過節總要邀請贛劇團進村演出,樂平也因此成為「贛劇之鄉」。圖為村民在江西省樂平市接渡鎮鍾家村仿古戲臺前看戲。
  • 遊學考察·以建築為眼,去尋找曾經失落的唐宋遺風
    工藝精湛?巧奪天工?No,我們「只論藝、不論技」。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最豐富的情懷"。這不是堆砌色彩、堆砌細節就能呈現的。 建築最忌諱的就是工藝化的表達。過度的細節,堆砌的是君王的威嚴、被壓榨的精神空間和物慾的畸形釋放。」
  • 客家土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
    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民居建築,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對於福建的土樓,其實早有預謀,只是沒有機會成行。春節長假,按計劃直撲龍巖,由於事先我做了一些「功課」,對土樓的地理位置、歷史脈絡和交通路徑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次準備用幾天的時間從龍巖出發去土樓,遊覽後再返回。
  • 中國有個神奇的博物館,底蘊等同一座城,被譽活著的歷史見證者!
    因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旅遊,第一時間去遊玩當地的博物館,可以說,既可以了解文化歷史,又可以對這個城市的生活習俗進行探究,才算是一場真正的旅行!今天,帥大叔就為大家介紹一個中國神奇博物館,底蘊等同一座城,現在年接待遊客在收費的情況下過千萬,被廣大遊客譽為活著的歷史見證者!
  • 這座被譽為中華第一民宅的老屋,有房間108間,一起來看看
    這座古民宅由於不是開放的旅遊景點,沒有什麼名氣,它低調的隱蔽在上饒市廣豐區十都村落中。我是雨中行遠方,一位樂於分享遊聞和尋跡古韻美的旅遊愛好者,今天帶大家走進——十都王家大院。屬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工藝精絕。尤其是其精美的石雕木雕技藝,令人讚嘆不已。是典型的贛東北民居建築風格,其建築富有山西王家大院的風格,極具研究價值,被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吳祖光教授譽為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被寫入土木工程系教科書。
  • 特別的有古典範兒,文雅精巧不乏舒適,富有人情味的內庭結構
    現在很多人,其實都是特別喜歡簡裝修的,但是也不會難看,曲線趣味、非對稱法則、色彩柔和豔麗、崇尚自然,文雅精巧不乏舒適,室內室外情景交融,其簡約雅致的外立面、富有人情味的內庭結構。將客廳和餐廳用一個小柜子分開,不僅實現了空間的分離,而且還是屋子看起來很大。
  • 南平市博物館,珍藏的元代至明代瓷器!件件珍貴,不可多得!
    龍泉青瓷褐彩雙耳環瓶,元代。南平市博物館藏。高26.5釐米、腹徑14.9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8.8釐米。青釉瓷器飾以褐色斑彩,是一種釉下裝飾,最早出現於西晉後期越窯,東晉盛行,元代龍泉窯亦很普遍。此瓶造型仿青銅器,是龍泉窯的典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