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樂平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建造工藝精湛

2020-12-11 嘿小黑娛樂

樂平古戲臺建築工藝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樂平古戲臺是指中國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內所保留大量古代戲臺,主要用於演出贛劇用。有資料顯示,樂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戲臺。主要為磚木建築,可以分為宅院臺、廟宇臺、會館臺、祠堂臺和萬年臺五大類

江西樂平是贛劇的發源地之一,農村幾乎村村建有戲臺,僅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臺就有412,因此,樂平贏得了「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的美譽。樂平不僅有美輪美奐的古戲臺,更有一大批忠實的戲迷,他們酷愛贛劇,逢年過節總要邀請贛劇團進村演出,樂平也因此成為「贛劇之鄉」。圖為村民在江西省樂平市接渡鎮鍾家村仿古戲臺前看戲。

江西樂平的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磚木石雕琳琅滿目,雕梁畫棟飛彩描金,楹聯書畫濃鬱芬香,建造工藝手法精湛。

樂平古戲臺大致分為宅院臺、廟宇臺、會館臺、祠堂臺和萬年臺五種,其中最多見的是祠堂臺和萬年臺。

不管是哪種戲臺,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格局:均為傳統的磚木結構,正面均為牌樓式,三樓五樓不等;屋脊中央一律插有方天畫戟,有的方天畫戟插在彩瓷寶頂上;屋脊的兩端分別飾有造型優美的鰲魚,正面上方都有極挺拔的飛簷翹角,簷下懸掛著風鈴鐵馬。

戲臺天棚中央是華麗的藻井,臺上幾乎所有的木構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瓊花瑤草、祥禽瑞獸,遊梁、隨枋、三架梁、搶頭梁、穿插枋上及牌樓各層之間,則雕刻了許多戲文。

樂平的古戲臺作為一種純粹的民間藝術載體,能夠保持如此完好和並持續發展,是因為它有良好的民眾基礎。樂平人愛好贛劇,號稱「贛劇之鄉」,逢年過節喜慶之日,都要做上幾天大戲。

江西省樂平市的古戲臺的精髓在於它的木雕,這些飛金木雕精粹博大,有靈秀的瓊花玉草,威武的獅虎龍鳳,富麗的文武天官,神聖的佛像魁星,其人物之眾多,內容之博大,刀法之精湛,形式之飄逸,色彩之奪眼,令同類建築望塵莫及。

江西樂平的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磚木石雕琳琅滿目,雕梁畫棟飛彩描金,楹聯書畫濃鬱芬香,建造工藝手法精湛。

江西樂平的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磚木石雕琳琅滿目,雕梁畫棟飛彩描金,楹聯書畫濃鬱芬香,建造工藝手法精湛。

江西樂平的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磚木石雕琳琅滿目,雕梁畫棟飛彩描金,楹聯書畫濃鬱芬香,建造工藝手法精湛。

樂平古戲臺在統一的地域色彩中,又顯示出各自不同的個性風格。這也許就是樂平古戲臺建築藝術的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記者早就聽說被譽為「贛劇之鄉」的江西樂平有一個奇特的文化景觀,那就是分布在這裡的412座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臺,因其數量眾多、藝術絢麗、風格獨特而被建築專家譽為「中華一絕」和「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而樂平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古戲臺博物館」。
  • 民俗文化古戲臺 江西樂平旅遊產業整合資源樹品牌
    中廣網樂平5月1日消息(記者胡嘯 通訊員朱媛媛)五一小長假,樂平旅遊業持續升溫。獨具特色的「觀秀美山水、品戲曲文化、賞樂平鮮蔬」精品旅遊線路吸引了大批來自省內乃至廣東、上海遊客。古韻悠長的民間戲臺,綠色生態的蔬果基地,宛如仙境的溶洞景觀、怪石嶙峋的文山石林,藍浸綠染的翠平湖水,都給遊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江西樂平:市委書記走上古戲臺講堂
    鎮橋鎮黨政領導班子朗誦《清貧》。柴有江攝   人民網南昌12月9日電(記者 秦海峰)12月7日,江西省樂平市市委書記俞小平深入鎮橋鎮坑口村,參加該鎮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主題的古戲臺講堂宣講活動,為廣大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農村,飛入尋常百姓家。
  • 「神工意匠 振興鄉村」古戲臺營造、木雕傳承人與學者跨界對話在...
    人民網樂平4月30日電 (吳菁)「神工意匠,振興鄉村——古戲臺營造、木雕傳承人與學者跨界對話」活動日前在江西樂平市隆重開幕。 此次「神工意匠,振興鄉村——古戲臺營造、木雕傳承人與學者跨界對話」活動放在有著「贛劇之鄉」美譽的樂平市,旨在提升古戲臺營造、木雕技藝傳播力、實踐力、影響力和美譽度。
  • 「古戲臺講堂」走進樂平臨港鎮許家村(圖)
    大江網/樂平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羅媛報導:近日,由樂平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古戲臺講堂在樂平臨港鎮許家村開講,該村200多名村民聆聽了宣講。
  • 寧海古戲臺修復手藝亮相央視紀錄片 重現民間工匠絕技
    (周衍平 攝)  浙江在線6月17日訊 華麗典雅的古戲臺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制,更是一項融建築、雕刻、繪畫、楹聯、書法、彩繪、民俗於一體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中國古戲臺文化之鄉」美稱的寧海縣至今還保存著120多處古戲臺,而且有10多座戲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點。而體現古戲臺精華的頂部藻井結構的製作、修復工藝,因為極其繁複、精密成為一門令人叫絕的技藝。
  • 樂平歷史與文化
    特別是樂平甘蔗,鬆脆可口,不似別地出的甘蔗柴硬難纏,早在宋代就已大量栽培。相傳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一帶大戰,曾為樂平甘蔗的獨特風味所傾倒,登基的當年,就把樂平甘蔗列為貢品。清光緒版《江西通志》稱,「甘蔗以樂平出者最佳。」民國年間的《江西經濟叢刊》也盛讚,「甜蔗以樂平產最佳,本省運銷外省,大抵均為該縣產品。」據民國年間的統計資料顯示,當時樂平甘蔗的產量佔全省總產量的44.7%。
  • 江右尺璧 | 樂平桃酥
    因縣城「南臨樂安江,北接平林」而名「樂平」。 樂平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有樂平古城、觀音閣、東山寺等人文景點,有文山石林景區、歷居寺等自然旅遊景點,曾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它是江西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素稱「贛劇之鄉」,是江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全國有名的「江南菜鄉」,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 樂平,再見!
    >就好像出去旅遊了一樣家鄉現在啥都有了咱們有商貿城、洪皓森林公園、圖書館電玩城、還有樂平古戲臺……回家團圓的同時還能痛快的玩幾天但假期總有結束的一天不少人開始返程↓↓↓雖然是網上的一段視頻但相信很多樂平人都感同身受臨走,爸爸媽媽總是希望給你多拿點
  • 「寶藏」爺爺復活兩千年前魯班工藝,咱們中國木工,被全世界copy
    阿木爺爺的木工,能夠不使用釘子、膠水、螺絲,靠的就是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榫卯工藝的年齡,比漢字還要古老,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被老祖宗摸索出來,隨後在約2600年前被魯班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木質家具的靈魂。
  • 承認吧,你對江西一無所知
    江西人對贛戲的喜愛痴迷到什麼程度呢?在樂平,每個村莊至少有一個古戲臺,目前樂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戲臺,還有一個正在建的水上古戲臺,建成之後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戲臺。▲ 樂平古戲臺博物館裡的雕像,依次為「生旦淨末醜」樂平的古戲臺主要為磚木建築
  • 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四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洪巖仙境、文山景區、古戲臺、翠平湖等,喜歡的一定去看看,不要錯過了。洪巖仙境風景區:位於江西景德鎮樂平市,景區有眾多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如鬼斧神工、堪稱溶洞四絕的「洪巖仙境」;是集旅遊觀光、休閒養生、商務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佳境。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和景德鎮市最佳十景之一。
  • 江西又一古村走紅,明清古建眾多,70多米「遊龍牆」風採依舊
    江西每個城市以前有很多的古屋老建築,但都在城市的進程中,被大規模拆毀了。但是到了21世紀,政府又開始大規模對這些歷史建築保護起來,排摸尋覓、登記造冊,大規模修繕,但是那些被拆除的,卻已經沒有了回天之力。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江西樂平一處急需保護的古村落-湧山古村。
  • 江西景德鎮有個樂平市,廣西桂林有個平樂縣
    中國的地名真的是很神奇,今天小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江西景德鎮有個樂平市,廣西桂林有個平樂縣。 樂平市 樂平和平樂,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介紹這兩個地方,你覺得哪個地方你更加喜歡?
  • 5分鐘,愛上江西
    南昌高新區圖書館(攝影:賴琳琳)而在百公裡外的景德鎮陶溪川,這縷書香成為制瓷人手中傳統工藝樂平古戲臺博物館展品(攝影:黃田湉)>除了傳承藝術之美,江西也在鄉村振興和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加速前進。,讓人們對江西展開綿延的想像;如今媒體採風團與騰訊視頻創作者用鏡頭讓人們看到更加真實鮮明的江西。
  • 古戲臺講堂走進鎮橋鎮坑口村
    12月22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古戲臺講堂在鎮橋鎮坑口村古戲臺開講。市委常委、副市長郭江槐和該鎮幹部群眾共計500多人聆聽了宣講,觀看了精彩演出。▲石衛果宣講古戲臺講堂在舞蹈《點讚新時代》中拉開帷幕。鎮橋鎮黨委書記石衛果以《全力以赴擦亮璀璨「樂南明珠」》為題,為全場幹部群眾了上了一堂主題黨課。
  • 江西樂平:贛劇盛宴迎新年(圖)
    12月28日,在樂平市鎮橋鎮坑口村,戲劇青年演員在認真地表演著贛劇《二度梅》,現場老百姓看得十分投入。(徐錚 攝)  江西文明網12月29日樂平訊(通訊員 徐錚 記者 梁爽)12月28日,樂平市鎮橋鎮坑口村萬人空巷,上千名當地居民和鄰村百姓紛紛趕往坑口村戲臺,一起欣賞精彩的「開年大戲」,喜迎新年。
  • 以文化人 以文興城 樂平文化大舞臺越「舞」越精彩
    而有著全國唯一古戲臺博物館之稱的樂平市博物館,在做好古戲颱風情展覽的基礎上,又精心設計、免費開放了《翥山文明之旅》和《方志敏與紅十軍在樂平活動史跡》展,全年接待觀眾4萬人次,成為當地文化熱點。同時,該市還通過政府補貼配套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全年送戲下鄉演出300餘場(次),送電影5000餘場(次),並用3個月時間完成衛星直播戶戶通工程,並全面完成了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全覆蓋。
  • 樂平南大門一秧畈|走遍樂平
    每次放假回上饒外婆家坐車都要經過秧畈,印象最深的就是秧畈的古戲臺,秧畈的橋,橋頭的塔和小河上的二座攔水壩。雖然我不是秧畈人,也不是「馬」姓,但對秧畈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這也許就是「緣」吧。秋畈新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