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2020-07-29 CNR贛勇

記者早就聽說被譽為「贛劇之鄉」的江西樂平有一個奇特的文化景觀,那就是分布在這裡的412座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臺,因其數量眾多、藝術絢麗、風格獨特而被建築專家譽為「中華一絕」和「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而樂平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古戲臺博物館」。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贛劇演出盛況(資料圖片)

記得那是2010年10月21日,記者借在景德鎮參加「2010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的閒暇之機,在《景德鎮日報》社總編助理吳勝初的陪同下,前往樂平古戲樓探秘觀賞。抵達樂平後,時任《景德鎮日報》樂平分社社長吳雄、總編徐曉明以及樂平市宣傳部等幾位同志盡地主之誼,親自給我們當嚮導並一同驅車前往。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滸崦古戲臺文物碑(攝影:馮贛勇)

記者一行從樂平市出發向城外駛去。一路上陪同的吳勝初介紹說:樂平的古戲臺,不僅數量多、分布廣,而且風格多樣,異彩紛呈。就屬性而言,分祠堂臺、萬年臺、廟宇臺、會館臺、家庭臺五種類型。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樂平古戲樓留影(攝影:吳勝初)

由於歷史的原因,廟宇臺、會館臺、家庭臺都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消失在曾經的歲月之中。如今,在樂平真正意義上能被稱為古戲臺而且隨處可見的其實就是祠堂臺和萬年臺。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滸崦古戲臺(攝影:馮贛勇)

車子經過大約20多分鐘的行程,我們首先到達了位於樂平郊外滸崦村的滸崦古戲臺。車子駛進村內,在一片空場前停下,一座古香古色的古戲臺坐南朝北的面向我們而立,顯得異常的典雅和莊重。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遊人前來觀賞(攝影-郎治平)

這座建於清代同治十一年(1873年)的滸崦古戲臺,是由晴臺、雨臺、廂樓、祠堂四面環合的一組建築,其設計之巧妙、結構之別致、雕塑之精工、布局之繁華,在江南地區堪稱一絕。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門楣彩繪雕像(攝影:馮贛勇)

古戲臺分兩個門,面向戲臺,右面關閉的門上有江西省人民政府於2007年7月所立的「滸崦古戲臺」為江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紀念標牌。左邊的門開著,人們從這裡可以走進戲臺院內。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古戲臺前臺(攝影:馮贛勇)

順著小門走進去發現,原來這座戲臺為一前一後兩面,人們觀劇時不僅能在外面的廣場上看,而且進了戲臺的院內,背向的後臺也是舞臺,照樣可以看演出。且裡面院落的中間是散座,兩側的樓上為包廂與雅座。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精細的木雕人物(攝影:馮贛勇)

原來滸崦古戲臺的這種建築形式被稱為祠堂臺,是戲曲文化和宗族意識聯姻的產物,它將戲曲活動請進了森嚴壁壘的宗族祠堂。晴天用前臺,雨天用後臺,觀眾可坐在祠堂大廳和兩側包廂看戲,因而也稱為「晴雨臺」。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內臺上場口(攝影:馮贛勇)

滸崦晴雨臺為古戲臺的主體建築,高10米,臺面寬20米,進深6米,狀式古樓閣,梁柱粗壯,雕塑滿臺精工,氣勢宏狀。中堂壁用八塊桶門屏式,左、右各開拱狀門兩扇,側壁飾有松鶴巨幅壁畫,天柵頂飾有三口螺旋鬥拱式藻井,中位藻井大,內中懸嵌《封神演義》中「八嶽木質雕塑像」。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前臺屋頂雕花(攝影:馮贛勇)

古戲臺前柱與中堂柱分別掛有長3米,寬0.5米和長2米,寬0.3米刻描金楷書楹聯「滸崦擁春荃媲聯程氏文章文看愈好,鳴山壽麵鏡歡照古公稟績煥發英姿」;「入耳務須平氣聽,當場頓覺笑顏開」,正壁中位上方懸掛匾額「久看愈好」。四個大字筆力整勁圓澤,雍容遒麗,文義通俗,富有鄉土情意。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古戲臺上匾額(攝影:馮贛勇)

古戲臺臺內外梁、柁、枋及門、窗、壁上人物、花鳥浮雕金描彩繪,並與各異面刻薈萃相輝,人物浮雕有「蟠桃會」、「三英佔呂布」、「昭君出塞」、「打金枝」、「魁星點鬥」等古典人物事故達幾十處之多。這些雕刻精湛,人物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古戲臺內臺門楣(攝影:馮贛勇)

樓雕塑像有觀音、壽星、羅漢、金剛;吉祥動物有獅、虎、麒麟、蟠龍、鳳凰等,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樂平的古戲臺,散布於全市各鄉村,建築時間從明清至當代,跨越500餘年。其數量的龐大及呈地質層狀發展的清晰脈絡,當屬罕見。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前臺雕花梁柱(攝影:馮贛勇)

為什麼一個面積只有1973平方公裡的樂平市,方圓百裡的村莊裡會有這麼多、這麼精美的古戲臺呢?隨行的《景德鎮日報》樂平分社與樂平市宣傳部的同志們介紹說:樂平處於贛東北山地向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居民多是唐末動蕩後由四方遷移而來,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滸崦古戲臺寶頂(攝影:馮贛勇)

他們這些從外面遷來的移民們,既帶來了強烈的生存願望,也帶來了四方文明。定居下來的人們不斷奮鬥、碰撞,也不斷交往、交融,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也能拿得出去的獨特的戲曲文化、民俗文化。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龍頭飛簷一角(攝影:馮贛勇)

有了戲曲演出,戲臺便應運而生。特別是贛劇的演出活動在樂平城鄉盛況空前。有民謠曰:「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戲看,雞叫天明亮,還有鑼鼓響」,「三天不看戲,肚子就脹氣,十天不看戲,見誰都有氣,一月不看戲,做事沒力氣」,這是對樂平人贛劇情結的真實寫照。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坑口古戲臺(攝影:馮贛勇)

隨著贛劇在樂平的形成和發展,樂平古戲臺也相繼出現和增多,逐漸成為與贛劇血肉相連且並駕齊驅的獨特建築藝術。與輝煌燦爛的贛劇相比,古戲臺建築更是燦爛輝煌。一座座精美絕倫的戲臺,演盡了千古風流。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坑口戲臺文物碑(攝影:馮贛勇)

觀賞完滸崦古戲臺,記者一行在樂平宣傳部同志的陪同下又驅車來到了坑口村古戲臺。這座古戲臺明顯的沒有滸崦古戲臺保存的那麼好。雖然舞臺被門板封閉著,但整座戲臺的規模卻仍然一目了然,其莊重威武地坐西朝東而立。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樂平坑口戲臺(攝影-郎治平)

古戲臺裡面的舞臺建築格局保存尚好,而臺後面已成為了一座食堂。坑口古戲臺也是建於清道光年間的一座戲臺。想當年,這裡也曾度過了一段相當輝煌鼎盛的時期。樂平這些風格各異的古戲臺,大都出自本地的能工巧匠之手,那種對贛劇藝術的痴迷,竟能幻化成匠藝的才華橫溢,真是令人嘆服。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坑口古戲臺寶頂(攝影:馮贛勇)

在尋訪樂平古戲樓時,時任樂平市委宣傳部的汪志明部長對記者說:對於樂平古戲臺文化的發展前景,他已經有了一個很大膽、果敢的創意,即在三年的時間內,準備將樂平412座古戲臺以一比一的形式,全部匯聚在一起,打造成一條幾公裡長的樂平古戲臺文化街。

江西旅遊:探尋樂平古戲臺奧秘(圖)

記者古戲樓(攝影:吳勝初)

在這條古戲臺上除了上演贛劇之外,還吸引全國各地方戲劇院團來此演出,這樣不僅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藝術,而且還能從多方面保護和發展樂平古戲臺建築文化,使其發揚光大,再造輝煌。(圖文:馮贛勇)

相關焦點

  • 江西樂平古戲臺,飛簷翹角突兀多姿,建造工藝精湛
    樂平古戲臺建築工藝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樂平古戲臺是指中國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內所保留大量古代戲臺,主要用於演出贛劇用。有資料顯示,樂平市保存有400多座古戲臺。主要為磚木建築,可以分為宅院臺、廟宇臺、會館臺、祠堂臺和萬年臺五大類江西樂平是贛劇的發源地之一,農村幾乎村村建有戲臺,僅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臺就有412,因此,樂平贏得了「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的美譽。樂平不僅有美輪美奐的古戲臺,更有一大批忠實的戲迷,他們酷愛贛劇,逢年過節總要邀請贛劇團進村演出,樂平也因此成為「贛劇之鄉」。圖為村民在江西省樂平市接渡鎮鍾家村仿古戲臺前看戲。
  • 民俗文化古戲臺 江西樂平旅遊產業整合資源樹品牌
    中廣網樂平5月1日消息(記者胡嘯 通訊員朱媛媛)五一小長假,樂平旅遊業持續升溫。獨具特色的「觀秀美山水、品戲曲文化、賞樂平鮮蔬」精品旅遊線路吸引了大批來自省內乃至廣東、上海遊客。古韻悠長的民間戲臺,綠色生態的蔬果基地,宛如仙境的溶洞景觀、怪石嶙峋的文山石林,藍浸綠染的翠平湖水,都給遊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江西樂平:市委書記走上古戲臺講堂
    鎮橋鎮黨政領導班子朗誦《清貧》。柴有江攝   人民網南昌12月9日電(記者 秦海峰)12月7日,江西省樂平市市委書記俞小平深入鎮橋鎮坑口村,參加該鎮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主題的古戲臺講堂宣講活動,為廣大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農村,飛入尋常百姓家。
  • 「古戲臺講堂」走進樂平臨港鎮許家村(圖)
    大江網/樂平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羅媛報導:近日,由樂平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古戲臺講堂在樂平臨港鎮許家村開講,該村200多名村民聆聽了宣講。 精彩文藝節目(羅媛供圖)  由臨港中心小學朗誦的《少年中國說》拉開宣講帷幕。
  • 樂平,再見!
    >就好像出去旅遊了一樣家鄉現在啥都有了咱們有商貿城、洪皓森林公園、圖書館電玩城、還有樂平古戲臺……回家團圓的同時還能痛快的玩幾天還有樂平的各種特產除了家裡種的大蔥、大蒜、南瓜家裡養的土雞、土鴨、土雞蛋三分錢▍信息來源:網絡▍爆料供稿:lpzxbjb(微信) ▍責任編輯:樂平在線編輯部  唐加祥
  • 「神工意匠 振興鄉村」古戲臺營造、木雕傳承人與學者跨界對話在...
    人民網樂平4月30日電 (吳菁)「神工意匠,振興鄉村——古戲臺營造、木雕傳承人與學者跨界對話」活動日前在江西樂平市隆重開幕。 此次「神工意匠,振興鄉村——古戲臺營造、木雕傳承人與學者跨界對話」活動放在有著「贛劇之鄉」美譽的樂平市,旨在提升古戲臺營造、木雕技藝傳播力、實踐力、影響力和美譽度。
  • 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四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洪巖仙境、文山景區、古戲臺、翠平湖等,喜歡的一定去看看,不要錯過了。洪巖仙境風景區:位於江西景德鎮樂平市,景區有眾多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如鬼斧神工、堪稱溶洞四絕的「洪巖仙境」;是集旅遊觀光、休閒養生、商務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佳境。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和景德鎮市最佳十景之一。
  • 樂平歷史與文化
    樂平東漢以前是古餘汗縣(即今餘干縣)的一個鄉,叫樂安鄉。東漢末年,也就是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從餘汗縣劃出樂安鄉建樂平縣,疆域包括現在樂平、德興全境和萬年、婺源的一部分。三年後,也就是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樂平的縣治從被夷為平地的長樂水口遷到現在的花靨(讀演音)鎮(又叫洎陽鎮)。此後一千多年,縣治再也沒有變動過。南唐昇平二年(公元938年)從樂平劃出樂平、銀山、南部三個鄉建德興縣。元時樂平升為州,明復為縣,清屬江西省饒州府。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劃出新進、豐樂兩個鄉的大部分和鄱陽、餘干一部分建萬年縣。
  • 承認吧,你對江西一無所知
    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十一假期,城畫君重新開啟「愛死城市」系列, 走進中國大小城市,探尋人們「愛死城市」的真正答案。 我們曾去過上海、西安、重慶等地,這次我們跟隨騰訊視頻攜手的5位創作者帶著五個問題去拜訪老鄰居——江西。
  • 江右尺璧 | 樂平桃酥
    因縣城「南臨樂安江,北接平林」而名「樂平」。 樂平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有樂平古城、觀音閣、東山寺等人文景點,有文山石林景區、歷居寺等自然旅遊景點,曾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它是江西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素稱「贛劇之鄉」,是江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全國有名的「江南菜鄉」,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 江西樂平:贛劇盛宴迎新年(圖)
    12月28日,在樂平市鎮橋鎮坑口村,戲劇青年演員在認真地表演著贛劇《二度梅》,現場老百姓看得十分投入。(徐錚 攝)(徐錚 攝)  江西文明網12月29日樂平訊(通訊員 徐錚 記者 梁爽)12月28日,樂平市鎮橋鎮坑口村萬人空巷,上千名當地居民和鄰村百姓紛紛趕往坑口村戲臺,一起欣賞精彩的「開年大戲」,喜迎新年。
  • 5分鐘,愛上江西
    景德鎮陶溪川夜景(江西省融媒體中心供圖)離開陶溪川前往樂平市,這裡400餘座古戲臺又構成另一番韻味悠長、歷久彌新的文化天地。樂平古戲臺博物館展品(攝影:黃田湉)位於三清山西北部的八磜村則摸索出旅遊振興這一脫貧路。利用三清山旅遊資源,為本地60多處原始瀑布修橋引路,開發年輕態旅遊項目、推進高端民宿、三清書院等特色項目豐富旅遊體驗。
  • 江西景德鎮有個樂平市,廣西桂林有個平樂縣
    中國的地名真的是很神奇,今天小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江西景德鎮有個樂平市,廣西桂林有個平樂縣。 樂平市 樂平和平樂,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介紹這兩個地方,你覺得哪個地方你更加喜歡?
  • 江西旅遊:瞻仰上饒集中營(圖)
    那是2007年9月13日,記者到位於江西上饒的江西鳳凰光學儀器廠採風,並抽暇有機會得以瞻仰了這座曾經關押過眾多革命志士的上饒集中營。與此同時,也受到了一次難忘生動的革命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如今這裡已被開闢為上饒集中營紅色旅遊名勝區。每天都有大量的海內外遊人前往瞻仰。
  • 以文化人 以文興城 樂平文化大舞臺越「舞」越精彩
    而有著全國唯一古戲臺博物館之稱的樂平市博物館,在做好古戲颱風情展覽的基礎上,又精心設計、免費開放了《翥山文明之旅》和《方志敏與紅十軍在樂平活動史跡》展,全年接待觀眾4萬人次,成為當地文化熱點。同時,該市還通過政府補貼配套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全年送戲下鄉演出300餘場(次),送電影5000餘場(次),並用3個月時間完成衛星直播戶戶通工程,並全面完成了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全覆蓋。
  • 樂平南大門一秧畈|走遍樂平
    每次放假回上饒外婆家坐車都要經過秧畈,印象最深的就是秧畈的古戲臺,秧畈的橋,橋頭的塔和小河上的二座攔水壩。雖然我不是秧畈人,也不是「馬」姓,但對秧畈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這也許就是「緣」吧。秋畈新壩
  • 江西旅遊:壯美三清山紀行(圖)
    特別是作為半個江西人的記者更是為自己的家鄉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三清山景區標誌牌(攝影:馮贛勇) 在江西的這些名山中,廬山、井岡山,記者以前就曾先後幾次光顧,它的開通結束了三清山「以登代遊」的原始旅遊方式,豎起了三清山旅遊發展史上的一塊裡程碑。
  • 古戲臺講堂走進鎮橋鎮坑口村
    12月22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古戲臺講堂在鎮橋鎮坑口村古戲臺開講。市委常委、副市長郭江槐和該鎮幹部群眾共計500多人聆聽了宣講,觀看了精彩演出。▲石衛果宣講古戲臺講堂在舞蹈《點讚新時代》中拉開帷幕。鎮橋鎮黨委書記石衛果以《全力以赴擦亮璀璨「樂南明珠」》為題,為全場幹部群眾了上了一堂主題黨課。
  • 舌尖上的樂平——饞死異鄉客的桐樹葉餃子|走遍樂平
    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主要是漢族。)洪邁,江西省樂平人。《容齋隨筆·八月端午》初五,泛指每月的農曆初五。宋璟《請以八初五為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五月正是午月,古人常把五日寫成「午日」。「端」是「初」的意思,所以夏曆五月初五也就為端午了。起源說法不一。大多認為悼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
  • 樂平北站能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復興贛東北!
    樂平北站在古饒州咽喉、古代饒州重鎮凰崗鎮內。樂平北站使得景德鎮到省會南昌的距離縮短,樂平北站處於南昌、景德鎮、鄱陽等地的中心位置,是景德鎮復興的重要內容。古代饒州的治所在古縣渡(縣治),周邊的凰崗、景德鎮、樂平等地發展不錯。現代也是如此,宜春的高安和豐城距離南昌近,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景德鎮古代最為富裕的區域並不是現在的珠山區,而是控制水運的昌江區。景德鎮為何發展慢?主要是饒州的區劃發生了變化,以前饒州下轄7縣:浮梁、樂平、鄱陽、餘干、萬年、德興、餘江(鷹潭的治所),饒州府的駐地就在鄱陽的古縣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