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業務「風口」變「雷區」 承保虧損激增龍頭險企加速出清

2021-01-21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本報記者 蘇向杲

曾經作為財險市場增長風口的信保業務,去年成了險企的「雷區」。

《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去年前11個月,險企信用保險與保證保險承保利潤合計虧損132億元,較前年同期的虧損19億元,出現數倍激增。儘管暫無去年全年的承保數據,但即使去年12月份單月承保盈利,也很難將虧損反轉。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去年前11個月,險企保證保險與信用保險保費合計達841億元,較前年同期下滑12%。部分龍頭險企更是大幅壓縮信保業務,其中,中國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達5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1.2%。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去年以來,險企紛紛停止承保網貸履約保證保險等風險較高的險種。一家此前踩雷信保業務的財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相關業務對公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公司從2019年開始,就已經停止承保P2P相關履約保證保險新業務。

險企壓縮信保業務

《證券日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險企保證保險保費與信用保險保費合計達841億元,較前年同期下滑12%。其中,保證保險保費收入658.3億元,同比下降16.33%。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去年前11個月,財險公司信用保險與保證保險兩項業務承保利潤合計虧損132億元,較前年同期虧損的19億元,出現大幅增長。其中,去年前11個月,信用保險承保利潤虧損31.77億元(2019同期虧損為16.68億元),保證保險承保利潤虧損100.06億元(2019年同期虧損為2.02億元),兩項業務均出現虧損激增,承保利潤率分別為-27.25%、-17.17%。

信保業務承保利潤虧損,與部分險企此前承保的網貸平臺履約保證保險不無關係。早在2016年、2017年,不少險企開始承保網貸履約保證保險,並取得了不錯的承保利率。

但隨著網貸平臺持續暴雷及出清,2018年起,就出現部分險企該項業務大幅虧損的情況,並出現個別網貸平臺與險企互推理賠責任的現象。2019年,個別險企該項業務出現大幅虧損,一直到2020年,一些險企的代位追償款也未追回。

個別險企踩雷後,監管持續出臺相關規範性文件,推動信保業務健康發展。從最近的一次監管文件來看,去年9月份,銀保監會印發《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後管理操作指引》,從多個維度,規範信保業務發展:一是強化銷售環節透明性;二是強化風險審核獨立性;三是強化合作方管理;四是建立保後監控指標和標準;五是明確追償方式及管理要求;六是明確理賠投訴流程及標準。

監管及時出手,引導保險公司對標行業領先公司、提升管控能力、防範化解風險,對融資性信保業務規範化經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彼時,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兩個指引覆蓋保前、保後的全流程管理,尤其針對當前融資性信保業務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操作標準:針對消費者反映較為集中的銷售不規範問題,明確了銷售管理的操作標準。針對保險公司獨立風控能力不足問題,明確了核保和系統功能要求。針對合作方管理缺失導致風險傳遞的問題,強化合作方要求和過程管理。

實際上,早在監管下發上述指引之前,部分龍頭險企信保業務已出現大幅收縮。數據顯示,中國人保去年前三季度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達5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1.2%。對信保業務的虧損和收縮,人保財險副總裁沈東此前稱,信保業務的虧損主要來自融資類信保業務虧損。

信保風險餘波未平

在監管的持續規範下,部分險企開始收縮信保業務規模,不過此前部分險企承保的信保業務風險一直延續到了今年年初。

1月6日,銀保監會消保局點名批評在保證保險業務經營中,某大型財險公司存在的承保後未及時籤發保險單、未嚴格執行經銀保監會備案的保險費率、使用已廢止的保險條款等問題,涉及保單700餘萬筆。

根據銀保監會通報,2018年3月份,上述財險公司總公司授權其廣東省分公司與某集團籤訂合作協議,約定廣東省分公司為該集團旗下平臺的借貸業務提供「合同履約保證保險」保障,投保人為該集團旗下平臺借款人,被保險人為資金出借人,保險金額為貸款本金與利息之和。截至2019年12月底雙方終止業務合作,該財險公司累計承保合同履約保證保險、個人貸款保證保險及個人貸款保證保險(多年期)保單700餘萬筆。

銀保監會發現,在上述保單的承保過程中,該大型財險公司廣東省分公司存在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三項問題:一是承保後未及時籤發保險單,未發送投保成功簡訊;二是未嚴格執行經銀保監會備案的保險費率;三是使用已廢止的合同履約保證保險條款。

另一家網際網路財險公司前不久發布的去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也顯示,該公司於去年三季度收到銀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財險部函〔2020〕208號),監管要求該公司管理層應認真分析準備金評估出現不利發展的原因,對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準備金的評估方法和精算假設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並制定詳細的整改方案。指定公司主要負責人作為公司落實整改方案責任人,並針對具體問題分別制定整改措施及完成時間表。

監管還要求上述網際網路財險公司應連續兩年(每半年)向銀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上報整改方案的落實情況,並向監管部門報送的準備金評估報告中額外披露反映純已發生未報告未決賠款準備金情況。

除上述案例外,近期中債資信發布的2020年四季度債券定期跟蹤公告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某險企合併口徑代位追償款仍達8.43億元,需關注後續回收情況。

相關焦點

  • 信保業務成產險虧損大戶:賠付、投訴雙升 上半年合計虧超95億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昔日爭相布局今時虧損嚴峻!信保業務成產險虧損大戶,上半年合計承保虧損超95億 昔日眾產險曾爭相布局的險種,今天信保業務經營形勢卻日益嚴峻。最新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財產險業務各險種中,信用保證保險共計承保虧損達95.43億元,虧損額比去年同期的5.56億元大增近90億元。
  • 關於「假黃金案」進展、信保業務虧損緣由、車險改革影響,中國人保...
    人保財險:家用車佔比提升1.4個百分點財險業務方面,上半年,人保財險加強降本增效,綜合成本率低於行業,承保盈利同比較快增長。具體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堅持優化業務結構。非車險佔比46.8%,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家庭自用車在整個車險中佔比提升1.4個百分點,承保數量同比增長7.6%,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發展超越市場和主要同業。二是堅持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融合。農網平臺商業險保費259億元,同比增長10.9%,高於公司整體業務增速。
  • 信保業務巨虧?壽險代理人流失?中國人保業績會...
    對於車險改革、信保業務、惠民保業務、壽險代理人流失等市場熱門關切問題,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一一回應。業績會伊始,中國人保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祝用簡要介紹了三季度經營情況:人保集團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87.36億元,同比減少12.3%;原保險保費收入是3442億元,同比增長3.7%。公司每股收益為0.42元,前三季度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9.8%。
  • 短期出口信用險承保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 保障全面覆蓋國家十大產業...
    截至今年6月底,電力、電信等6大行業龍頭企業在大型成套設備保險投資專項安排支持下,累計實現成套設備對外籤約額439億美元,增長9.48%。    在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中,中國信保不斷強化市場導向,改進服務模式,有效改善了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目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在出口佔比中大幅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大型成套設備市場上的競爭力明顯增強。
  • 財險公司綜合成本大起底:過半承保收入覆蓋不住成本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已披露年報的74家財險公司中梳理和估算出財險公司綜合成本數據,以精確反映各家財險公司面貌。  過半公司  綜合成本率超100%  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是財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2019年雖然財險業重回承保盈利,但根據約70家財險公司的業務交流數據統計,這些公司去年全年承保利潤僅2.15億元,承保利潤率僅有0.02%。
  • 起底財險公司綜合成本:過半承保收入覆蓋不住成本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已披露年報的74家財險公司中梳理和估算出財險公司綜合成本數據,以精確反映各家財險公司面貌。  過半公司綜合成本率超100%  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是財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2019年雖然財險業重回承保盈利,但根據約70家財險公司的業務交流數據統計,這些公司去年全年承保利潤僅2.15億元,承保利潤率僅有0.02%。
  • 首份非上市險企年報出爐 利寶保險「分改子」十年仍未走出虧損
    公司車險承保利潤情況與保費收入波動完全一致,保費收入高的年份承保虧損額也高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昨日,利寶保險發布了首份非上市險企2016年年報。從2007年完成「分改子」工作到去年年底,該公司已經走過10個年頭,不過年報數據顯示,其仍未走出虧損泥潭,淨虧損額仍在億元之上,約為1.399億元。
  • 財險業綜合成本率高企 承保虧損或成常態
    原標題:財險業綜合成本率高企 承保虧損或成常態   受費率市場化改革快速推進和財險行業資本平均回報率攤薄雙重影響,未來幾年,中國財險業綜合成本率會持續高於100%,行業將處於承保虧損「新常態」。   人保資產最新一份研報顯示,由於財險業綜合成本率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年末一般大幅高於年中,因此,2014年底全行業承保虧損基本上已成定局。   那麼,綜合成本率推高帶來的承保虧損是一時現象還是未來幾年常態?對上市公司業績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 獨家丨交行監事長宋曙光調任中國信保董事長,四大保險央企高層調整...
    第一財經記者1月7日獨家獲悉,現任交通銀行監事長宋曙光將調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國信保」),擔任董事長一職。至此,四大保險金融央企董事長調整完畢。中國信保是我國唯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成立於2001年12月。
  • ...邯鄲」中國信保支持揚子江船業交付Navibulgar第5艘4.5萬噸散貨船
    受船東邀請,中國信保江蘇分公司有關負責人擔任本船教母,履行了命名與砍纜的使命。該船為六艘系列船訂單中的第五艘。該項目採用了ECA結構融資,中國信保聯合進出口銀行提供融資保險和出口信貸。該項目落地將帶動1.3億美元船舶出口,為支持地方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本項目ECA結構融資指中國信保承保下的出口信貸融資。
  • 四大保險央企總裁人選配齊 原工行副行長出任中國信保總裁
    12月9日,在由人保集團、國壽集團、太平集團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四家中管(中央管理,即央企)險企發起的《為民誠信優質服務,倡導踐行優良行風》的發布會上,王銀成以中國人保集團總裁的身份亮相了。
  • 責任保險新規給承保範圍劃「紅線」
    ⊙記者 韓宋輝 ○編輯 陳羽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責任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辦法》一方面劃定承保邊界,明確責任保險應當承保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另一方面規範市場不當競爭行為,明確責任保險不得以承保擔保機構責任等形式實質承保融資性信用風險。
  • 快遞公司11月經營數據出爐,價格戰持續 機構:行業將加速出清
    圓通速遞(600233)、韻達股份(002120)、順豐控股(002352)的快遞業務收入保持正增長,而申通快遞(002468)在業務量增長的同時,業務收入出現同比下降。此外,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的單票收入紛紛下降,快遞價格戰持續。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價格戰短期難以出現拐點,中長期看則將加速行業出清。
  • 金華出口信保對衝外貿風險 企業亟需防範訂單取消等風險
    疫情發生後,中國信保累計為金華企業挽回損失5456萬元,其中直接支付賠款1835萬元,幫助企業追回貨款3621萬元,有力地對衝了外貿風險。「今年報損的小微企業特別多,到目前僅小微聯保企業索賠案件就達30宗,索賠金額近14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50%和239%。」
  • 偏僻小港建起遠洋捕撈基地——中國信保助民企紮根非洲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福建分公司項目險業務負責人章明說。  從2013年開始,中國信保就宏東漁業投資茅利塔尼亞漁業基地項目,向其提供覆蓋相關風險的海外投資保險保障,使其順利獲得銀行融資,2013年中國信保為宏東漁業提供了3500萬美元保險保障。2016年8月份,中國信保再次為宏東漁業提供6000萬美元保險額度,幫助宏東漁業順利獲得了政策性對外貸款。
  • 安心保險成立四年虧掉10億,換高管也解不開虧損癥結 - 金融界
    成立4年多來,安心保險的盈利難題一直未能得到破解,虧損額累計超10億元。7月30日,安心保險公布的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其淨利潤為-3641.73萬元;淨資產為3.1億元,較第一季度末減少3788.63萬元。第二季度,其保險業務收入較第一季度大減8.7億元,二季度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123.9%,較一季度末大降43.3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