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公司 即日起全面停航
臺灣第三大航空公司復興航空董事會22日通過決議,解散公司,即日起全面停航。
復興航空當天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解散決議,並將決議交股東會討論,於股東會通過後施行。在之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升宣布:由於財務狀況惡化,公司將退出臺灣航空業。
林明升說,經歷兩次空難之後,儘管公司採取多項革新,但業績始終未能恢復先前水準,加上航空業景氣不振,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由於後續未見樂觀,才忍痛解散公司。
據林明升介紹,復興航空2015年實際運營虧損額超過20億元(新臺幣,下同),2016年截至10月底虧損約27億元。
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升(持話筒者)宣布董事會決議解散復興航空,即日起全面停航。
無預警突然停航 10萬人受影響
復興航空創立於1951年,是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主要經營臺灣地區內航線、兩岸航線以及區域國際航線等,在臺灣航空市場佔有率約二成。樞紐機場為桃園機場及臺北松山機場。
復興航空近年連續發生兩次空難。2014年7月23日,該公司從高雄飛馬公的航班GE222,當天傍晚在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緊急迫降失敗墜毀,造成48人死亡的慘劇。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航班GE235在松山機場附近失事,墜毀在臺北市基隆河,造成43人罹難、15人受傷。
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航班GE235在松山機場附近失事,墜毀在臺北市基隆河,造成43人罹難,包括22名大陸遊客,還有15人受傷。
復興航空於21日下午無預警宣布22日全面停航一天,令臺灣航空界及乘客震驚錯愕。林明升強調,無預警宣布停航,是怕相關消息影響機組人員的情緒,保障乘客安全。復興航空確定解散,預估後續將有10萬人次旅客行程受影響。
「解散公司是一個痛苦的決定。」林明升說,公司一直試圖找海內外專業機構、合作夥伴甚至新的經營團隊來協助復興,直到21日下午,「非常遺憾最終沒能實現」。
他解釋說,在這個時間點解散公司,是基於公司資產大於負債,有能力對旅客、員工與相關合作夥伴的權益提供必要保障,盼在離開臺灣航空業前,負起最後責任。
目前,復興航空已成立緊急任務小組,分別就旅客退票、員工資遣、政府溝通、債權清償及股東權益等方面,處理後續事宜。
復興航空擁有員工上千名,林明升承諾,所有員工將比照相關勞動保障法規進行資遣,另外,之前兩次空難事件尚未和解的罹難者家屬,也會有妥善的處理方式。
復興航空管理層鞠躬致歉。
大陸遊客急劇減少 為臺當局拒承認「九二共識」埋單
對於復興航空的解散,島內航空界人士分析認為,兩年內連續發生空難,讓復興航空元氣大傷,更嚴重打擊乘客信心,導致載客率不斷下滑。同時,面對廉價航空公司的競爭,復興航空也無有效對策。
業者還進一步指出,復興航空是最早開通兩岸航線的臺灣航空公司之一,經營島內至上海、武漢、天津、重慶、福州、杭州、長沙等10多個城市的航線,兩岸市場佔其運營的四成。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大陸遊客赴臺數量劇減,使公司經營更趨惡化,公司無奈慘澹收場。
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知名教授也在接受臺媒採訪時分析,復興航空收攤可稱得上「內憂外患夾擊」,兩次空難形象衝擊讓民眾對於復興航空的飛行安全質量完全失去信心,以致本來就經營不易的航空公司,收益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讓復興航空除了金門航線外,其他路線幾乎都是賠錢的。
此外,復興航空的兩岸航線佔所有營運的4成,主要都是飛大陸的二線城市,旅客也多以個人遊居多。然而今年兩岸觀光市場因為臺灣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出現急凍,陸客赴臺觀光數量幾乎只有往年3成,以致一旦大陸遊客人數減少,復興航空感受最清楚。「大陸遊客退燒幾乎可說是壓垮興航的最後一根稻草。」有分析指出,如果臺灣當局繼續一意孤行,臺灣經濟將受到更大衝擊。
來源:新華網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記者:付敏、李凱
編輯: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