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雙支柱調控框架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琪

「我國在宏觀審慎政策方面的探索實踐起步較早。」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談到,2003年人民銀行在房地產金融領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並根據形勢變化,多次逆周期調整最低首付比例要求。2010年,人民銀行引入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並於2016年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MPA),將信貸投放與金融機構資本水平及經濟增長相聯繫,有效促進了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潘功勝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宏觀審慎管理工作。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2019年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批定的機構改革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人民銀行負責宏觀審慎管理的職能,牽頭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並批准設立了宏觀審慎管理局。

據潘功勝介紹,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二是有序推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三是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四是開展重點領域宏觀審慎管理。

他進一步表示,2018年11月份,人民銀行聯合監管部門發布了《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測、監管和風險處置的總體制度框架。在總體制度框架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明確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方法、評估範圍、評估流程,從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和複雜性四個維度確立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已完成對外公開徵求意見,擬於近期發布。

「正在制定《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從附加資本、槓桿率、大額風險暴露、公司治理、恢復和處置計劃、信息披露和數據報送等方面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監管要求。」潘功勝表示,評估辦法和附加監管規定發布後,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銀保監會,認真開展評估工作,及時發布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及配套附加監管實施方案。

此外,潘功勝表示,為健全我國銀行業風險處置機制,人民銀行起草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對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比率、構成及監督檢查、信息披露等提出要求。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相比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總體上起步不久,各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都還在不斷健全完善。」潘功勝表示,下一步將認真履行宏觀審慎政策牽頭職責,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雙支柱調控框架,支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是持續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適時發布《宏觀審慎政策指引》,完善我國宏觀審慎政策的總體設計和治理機制。繼續加強重點領域宏觀審慎管理工作,不斷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並制定工具啟用、校準和退出機制。

二是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重點健全房地產金融、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影子銀行以及跨境資金流動等重點領域宏觀審慎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並將其制度化。

三是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建立我國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證券機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恢復和處置計劃。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配套細則,依法依規、穩妥有序開展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和持續監管。

四是做好宏觀審慎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強宏觀審慎政策和貨幣政策、微觀審慎監管政策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政策合力。加強宏觀審慎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等的協調配合,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相關焦點

  • 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雙支柱調控框架
    本報記者 劉 琪「我國在宏觀審慎政策方面的探索實踐起步較早。」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2020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年會上談到,2003年人民銀行在房地產金融領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並根據形勢變化,多次逆周期調整最低首付比例要求。
  • 潘功勝:將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雙支柱調控框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演講中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採取降低逆周期資本緩衝、流動性要求等政策舉措,及時釋放宏觀審慎政策緩衝,發揮了良好作用。據國際金融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8月,包括G20成員在內的33個國家和地區,針對銀行部門共實施了500多項審慎政策措施以應對疫情衝擊,其中具有宏觀審慎特徵的政策措施佔比達到60%左右。
  • 潘功勝: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支持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2020金融街論壇上就主題《中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設與管理實踐》發表講話。在對全球大環境與外匯局工作進行總結後,潘功勝表示,下一步將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雙支柱調控框架,支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潘功勝:各國宏觀審慎框架不斷完善 央行將探索雙支柱調控方向
    原標題:潘功勝:各國宏觀審慎框架不斷完善,央行將探索雙支柱調控方向   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
  • 潘功勝:持續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管理局局長潘功勝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籌指導下,認真履行宏觀審慎政策牽頭職責,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雙支柱調控框架,支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潘功勝:健全房地產金融等領域宏觀審慎監測體系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日在出席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時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組織和主要經濟體致力於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其中,核心內容就是建立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大宏觀審慎政策實施力度。我國在宏觀審慎政策方面的探索實踐起步較早,但相比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總體上起步不久,各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都還在不斷健全完善。
  • 潘功勝談宏觀審慎監管 還有哪些政策呼之欲出?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積極採取了多項政策措施。今年9月,我國正式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將初始緩衝比率設定為0,這也是近期我國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的重要舉措。  「下一步,將建立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 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 促進宏觀經濟穩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這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針對新時代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現實的重大戰略部署和理論創新,對於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經濟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 央行「三定」方案發布:新設宏觀審慎管理局 雙支柱調控框架確立
    此次「三定」方案的發布,意味著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正式確立。央行「三定」方案設立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 新設宏觀審慎管理局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昨天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對央行的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予以明確。
  • 央行報告詳解「雙支柱」調控框架
    報告對業界關注的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進行了詳細解釋。報告指出,傳統央行政策框架以貨幣政策為核心,主要關注的是經濟周期和貨幣政策。但以CPI為錨的貨幣政策框架存在缺陷:即使CPI較為穩定,資產價格和金融市場波動也可能很大。國際金融危機促使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金融周期變化。報告強調,評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兩個指標是廣義信貸和房地產價格。
  • 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日趨完善
    肩負調節貨幣「總閘門」的責任和使命,中國人民銀行在「十三五」時期,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大膽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貨幣政策力度;結合中國國情率先開展宏觀審慎政策實踐,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以利率和匯率為核心的金融市場化改革,以改革方式提升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為幣值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 我國央行雙支柱調控框架探析
    原標題:我國央行雙支柱調控框架探析   目前,我國央行正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逐漸實現金融市場開放。
  • 中國外匯 | 肖勝:構建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作者 | 肖勝『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副司長』  來源 |《中國外匯》2020年第9期  要點  將銀行作為微觀市場監管的最前線和主要支柱,構建行政監管與銀行展業互動並舉的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為「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的有效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 潘功勝: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是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核心內容
    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指出,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組織和主要經濟體致力於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其中,核心內容就是建立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大宏觀審慎政策實施力度,從而增強全球金融體系的韌性和穩健性,提高應對衝擊的逆周期調節能力。
  • 外匯局肖勝:構建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來源:《中國外匯》作者 | 肖勝「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副司長」來源 |《中國外匯》2020年第9期要點將銀行作為微觀市場監管的最前線和主要支柱,構建行政監管與銀行展業互動並舉的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 ...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包括這些內容:完善雙支柱調控框架...
    第一條明確,立法目的是為了確立中國人民銀行的地位,明確其職責,保證國家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維護金融穩定,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為更好地進行金融宏觀調控,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徵求意見稿》從全局出發,明確了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宏觀審慎政策的職責定位,提升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監管的有效性。
  • 外匯管理局公布2018年年報:外匯儲備下降672億美元,主要受匯率...
    王春英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持有國,我國一直致力於提升外匯儲備信息透明度。2015年7月起,人民銀行、外匯局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定期披露外匯儲備規模。同時,通過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門戶網站、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等多種形式對外發布外匯儲備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