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程只需幾分鐘,還能就近照顧年邁患病的父母,這在今年5月之前,昌平區十三陵鎮燕子口村村民劉春萍連想都沒想過。如今,她在村裡的物業上班,不僅每年收入增加了,還能兼顧家裡。而這一切,得益於區人力社保局對昌平區就業薄弱社區(村)的精準幫扶。
「社區(村)總就業率高於97%、困難人員就業率高於80%、單位就業率率高於80%,只要這三個指標有一個未達到,就屬於就業基礎薄弱社區(村)。」昌平區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科副主任科員辛媛媛介紹道,今年,昌平區共有7個市級掛帳就業基礎薄弱社區(村)、20個區級掛帳就業基礎相對薄弱社區(村)。針對這些社區(村),根據前期調研、區域特點,區人力社保局以分類幫扶、分級幫扶和分區幫扶為手段,摸清就業需求、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篩選合適崗位,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一對一」精準幫扶等手段,幫助勞動者就業,轄區基礎薄弱社區(村)城鄉勞動力的就業率得到穩步提升。
燕子口村共有村民239人,因困難人員就業率低於80%,燕子口村是就業基礎薄弱村。劉春萍是土生土長的燕子口村人,4年前,因父母體弱,她辭去工作,返村照顧雙親,但因不能離家而遲遲未找到合適的工作。「父母目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我不能離家太遠,找了很多次工作,都因為距離問題擱置了。」劉春萍說,自回到村裡,她便成為了一名「失業人員」。
像劉春萍這樣的未就業重點群體,區人力社保局及十三陵鎮社保所分類幫扶、精準發力,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其家庭情況、就業需求、培訓需求等,並及時向他們推送線上招聘會信息、單位招聘信息等,同時,大力宣傳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引導有能力的勞動者自主創業,並開發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就業。
考慮到劉春萍的實際情況,十三陵鎮社保所及村級就業服務站在充分考察後,為劉春萍提供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就此,劉春萍成了燕子口村物業服務隊的一名隊員,負責在「家門口兒」清掃街道、修剪花草等村內衛生事務。如今,劉春萍在村裡工作,既方便照顧父母,又有了收入。「很感謝區裡給予的幫助,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劉春萍說。
為做好就業基礎薄弱社區(村)的幫扶工作,昌平區人力社保局以市、區兩級就業基礎薄弱社區(村)為對象,依託區、鎮、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立健全結對幫扶工作機制,開展結對定向幫扶工作的分級幫扶,按照市級掛帳和區級掛帳分類開展就業幫扶的分類幫扶及在深山區、半山區、平原區等不同區域,結合區域實際特點,分區域通過精準化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政策扶持等不同幫扶手段,精準提升薄弱社區(村)的就業率。
馬池口村地處平原區,昌平區人力社保局以分區幫扶形式,由北京北方企業集團公司社保所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排查,排查得知應屆畢業生王夢朗畢業後未就業的情況後,社保所推薦村中的公益性崗位後,王夢朗成為了一名北企綜合中心綜合行政執法隊協管員。目前,包括王夢朗在內,村內35名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5人自主創業並帶動就業22人,51名本村勞動力實現走出去就業。
據了解,截至目前,昌平區7個市級掛帳就業基礎薄弱社區(村)已有6個初步達到充分就業創建標準;20個區級掛帳社區(村)內的勞動力人口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人員99.2%以上實現就業,單位就業率86.4%,同比分別上漲兩個百分點和四個百分點,轄區城鄉勞動力就業率穩步提升。
接下來,昌平區人力社保局將持續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全區「一盤棋」,加大就業扶持政策宣傳的力度,引導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用好、用足政策,最大限度招用本地城鄉就業勞動力,加大充分就業創建目標的推進力度。同時,將進一步強化高校畢業生「一生一策」幫扶機制,推動更多基層就業崗位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並強化重點群體精準幫扶力度,多舉措持續提升城鄉勞動力就業率。
圖文/孫麗萍 康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