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廣西發展林業產業助貧困人口脫貧

2021-01-10 瀟湘晨報

新華社南寧1月5日電(記者黃慶剛)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獲悉,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大力發展林業綠色富民產業,實施林業產業扶貧、林業生態扶貧,累計直接帶動6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排查火災隱患、監測林區動植物、登記巡山情況……馬山縣林圩鎮伏興村脫貧戶盧志新2020年1月被聘為生態護林員,負責巡護1500畝林地。僅靠此一項,他家年增收近8000元。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陸志星說,2016年以來,廣西大力實施生態護林員選聘續聘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廣西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6.3萬人,帶動超過2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實現脫貧。廣西著力實施生態補償脫貧,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植被生態質量和改善程度位居全國前列。在此基礎上做強林業優勢產業,林下經濟、林業生態旅遊發展迅速。目前,廣西已「摘帽」的54個貧困縣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24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油茶產業提質改造 助廣西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新民村是中國土瑤聚居區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是賀州市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也是廣西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今年6月,該村「十一有一低於」以及貧困戶退出「八有一超」指標全部達標。  過去,新民村油茶品種落後、畝產油量不高,部分油茶林因疏於管護而成「撂荒林」。
  • 各地林草頭條丨廣西林業系統扶貧工作紀實
    林業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累計直接帶動60萬以上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帶動120萬以上貧困人口增收,全面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廣西作為全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富集區、森林生態優勢區和林業產業集中區,大力推動林業產業扶貧和生態扶貧,走出了一條保護、開發與扶貧並行的生態發展新路。 自治區黨委、政府將林業產業作為貧困地區縣級「5+2」特色產業、村級「3+1」特色產業的重點內容,突出發展油茶產業、林下經濟,將其提升到打造兩個新的千億元產業的戰略高度。
  • 苗山脫貧影像志——廣西融水發展旅遊助脫貧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雨卜村,工人在修築旅遊公路(2016年11月17日攝)。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利用民族風情濃鬱、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旅遊業打造成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作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2019年融水縣接待國內外遊客88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4億元。2016年至今,全縣近3萬人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實現脫貧,約佔全縣脫貧人口的25%。 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8.53%,是目前廣西尚未脫貧摘帽的8個縣之一。
  • 廣西柳州繪製旅遊扶貧「路線圖」 幫助七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廣西柳州繪製旅遊扶貧「路線圖」 幫助七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2016-會上透露,計劃用5年時間扶持該市32個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幫助7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該推介會以「旅遊扶貧 鄉村遊請」為主題,為遊客介紹柳州市區及縣份共32個旅遊扶貧村的特色旅遊資源及特色農副產品,並公布四條首批旅遊扶貧路線。倡導更多遊客到貧困村旅遊體驗,從而通過旅遊產業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 廣西梧州市職工「抗疫情促銷費助脫貧」活動啟動
    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總工會、市商務局、市扶貧辦聯合主辦的梧州市職工「抗疫情促消費助脫貧」活動正式啟動。梧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徐遠洲,副市長何世恰出席活動。「抗疫情促消費助脫貧」活動支持和鼓勵各基層工會在平時發放職工福利時應要購買一定比例的扶貧產品,並在今年8月底前發放一次性「助推脫貧攻堅特別消費券」,採購貧困地區產品,引導帶動廣大工會會員積極消費,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目前,梧州還有31個貧困村未出列、995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脫貧,脫貧攻堅任務還不能放鬆。
  • 開啟廣西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2019年12月26日,廣西森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寧市掛牌成立,標誌著廣西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廣西是林業資源大省(區)。以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為代表的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實施林板一體化發展戰略,人造板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培育出了以國旭集團及其旗下「高林」品牌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和全國知名品牌。
  • 廣西河池市南丹縣: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助白褲瑤胞增收
    廣西河池市南丹縣: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助白褲瑤胞增收 2020-09-29 19: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封面圓桌會|「窮山」變「金山」 廣西羅城如何探索林業扶貧路?
    至此,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告別絕對貧困。位於廣西北部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距桂林只有200餘公裡。在當地人眼中,家鄉的山水並不亞於桂林,但直到2015年,這裡的貧困人口還有8.39萬,貧困發生率達28.47%。羅城,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個定點扶貧縣之一。「十三五」以來,國家林草局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定點扶貧的決策部署,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羅城大力支持。
  • 廣西羅城:發展壯大綠色經濟 生態富民可持續
    由於自然和發展條件制約,2015年底,全縣共有8.39萬貧困人口、82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28.47%,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廣西深度貧困縣。作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個定點幫扶縣之一,2016年以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羅城大力支持,先後安排項目資金2.64億元,支持全縣21個林業項目建設,受益貧困人口3.66萬人。
  • 「「9+3」縣(區)林業產業助脫貧」行走威寧,高山油茶正飄香
    開篇語2020年,是貴州與全國一起完成脫貧攻堅歷史使命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貴州省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方案》,由省領導掛牌督戰威寧、納雍、榕江、從江、晴隆、紫雲、沿河、望謨、赫章等9個深度貧困縣,以及七星關、織金、水城等3個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縣(區)。
  • 廣西林業產業快速發展,成全國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
    生態效益與產業發展雙贏石山長「秀髮」,荒漠變綠洲——石漠化這一頑固的「地球癌症」,遭遇了廣西全區林業人頑強的阻擊。一片片荒山披上「綠衣」,一戶戶農民掙脫貧困。在與石漠化的博弈中,廣西林業生態建設用真抓實幹又一次換來了「山清水秀生態美」。
  • 廣西田林:「借綠生金」走生態脫貧新路
    田林作為廣西林業大縣,現有林業用地面積達749.9萬畝,森林面積628.74萬畝,遙感監測森林覆蓋率80.91%。 如何才能打通脫貧致富的生態通道,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 「「9+3」縣(區) 林業產業助脫貧」行走七星關:崇山茂林淌金銀
    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七星關區將生態建設作為治窮脫貧的突破口,實現了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  如今,七星關區229.02萬畝林地中,已利用林地面積達118.63萬畝,年產值達9.79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964戶9818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 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桂壯族整體脫貧
    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桂壯族整體脫貧 2020-11-20 14:33:32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廣西至此實現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廣西境內的壯族人口也整體脫貧。  廣西是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1978年廣西農村貧困人口一度達到2100萬人,全區貧困發生率高達70%。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廣西開展「史上最嚴」精準識別,共識別出634萬貧困人口並全部建檔立卡,有效解決「扶持誰」問題。
  • 廣西都安:「貸牛還牛」助脫貧(5)
    新華社照片,都安(廣西),2018年5月31日廣西都安:「貸牛還牛」助脫貧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加範村,養牛合作社的飼養員在餵牛(5月30日攝)。加範村貧困戶的牛集中飼養在這裡。2016年以來,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中,把「貸牛還牛」作為精準扶貧項目在全縣推廣,按照「政府扶持、企業牽頭、農戶代養、貸牛還牛、還牛再貸」的滾動發展模式運作,引導貧困戶飼養瑤山牛,並引進成熟的肉牛經營公司,實行以市場價或保底價回購牛的幫扶措施,拓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之路。
  • 廣西這54個貧困縣,是如何脫貧摘帽的?
    「十三五」以來,廣西鎖定5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任務,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瞄準深度極度貧困,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精準施策,穩紮穩打,連戰連捷,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
  • 民建百色市委會副主委、廣西長江天成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羅長蘭...
    民建百色市委會副主委、廣西長江天成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羅長蘭當選為廣西油茶協會理事長 www.gxbszx.gov.cn  2018-04-13 15:58  閱讀:145607次  作者:文衍紅  編輯:韋彩練
  • 廣西大化瑤族:特色產業滿山鄉 脫貧攻堅添動力
    據介紹,丹桂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261戶91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1戶406人,脫貧攻堅戰之前,貧困發生率接近45%,2020年6月,丹桂村最後一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條件,丹桂村貧困人口全部歸零。蜜蜂養殖是古河村因地制宜、從無到有發展的產業之一。黃華是廣西移動河池大化分公司派駐到古河鄉古河村的駐村工作隊員,2018年3月從公司脫產到古河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 「脫貧裡的中國」廣西德保燕峒鄉發展「石頭經濟」石斛花開滿荒地
    【編者按】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扶貧,到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中國脫貧之路走了近40年時間。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實踐證明,中國減貧方案和減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 廣西浦北縣聚焦產業發展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感謝陳書記經常鼓勵和指導我們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增強我們增收脫貧致富的後勁。」近日,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鎮群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忠祥對前來入戶走訪的駐村「第一書記」陳虹合感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