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二環西路的濟南森林公園,不少市民在雪中嬉戲。 首席記者王鋒 攝
2018年的第一場雪於6日夜間降臨濟南。在上一次預報中的降雪爽約後,氣象部門成了被調侃的對象。不過,面對各種壓力,氣象工作者正緊鑼密鼓地繪製一張「大網」,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看到的天氣預報能細化到3小時,空間上則能精確到5公裡(網格空間解析度即每一小格5公裡×5公裡)。
經常關注天氣預報的市民會發現,近兩次的天氣預報中,加入了「降雪自南向北」「南部降雪量大於北部」這樣的描述,而以往常說「局部地區有降雪」。7日下午,記者採訪到濟南市政協委員、市氣象局局長閻麗鳳。她介紹,近年來,濟南市氣象部門在分區預警預報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原來天氣預報在時間、空間上跨度範圍比較大,從2016年開始,天氣預報尤其是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儘可能在時間上、量級上、落區上開始有了精細化設置。下一步將推出基於「格點」的預報,即「網格預報」。從時間上,可以細化到3小時;在空間上,可以精細到5公裡,市民可從網格上查看天氣,想去哪裡,只要輕輕一點,就會顯示該地點的精細化預報。
閻麗鳳解釋說,比如周末想去九如山,從網上就可以查看九如山當前的天氣實況怎麼樣、48小時內逐3小時(依照先後次序,每3小時)的天氣預報以及未來幾天的天氣概況。類似這樣任意地點的天氣預報,將來都可以查看。目前氣象部門正在搭建這個平臺,有望今年啟動試運行。
據了解,2017年7月開始,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廣東、海南、陝西7省(直轄市)率先正式發布智能「網格預報」。「網格預報」就像目前推行的環保、城管「網格化管理」一樣,生活的每一個區域都可以被劃分成一個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一個數據值。隨著網格點越細,未來的天氣預報會更精細,面向不同用戶的氣象服務也會更貼心。2017年7月5日上海出現冰雹,網格預報甚至可以精確預報到「浦東-川沙-迪士尼」板塊,成功為冰雹天氣預報預警提供精準有效的數據支持,指導人們出行。
答疑解惑
氣象部門只預報天氣?
此前預報4日有雪,但這雪卻避開了濟南,當市氣象臺預報6日夜間有雪時,不少小夥伴「喊話」:「不服別的,就服你敢報。」
「預報工作是典型的研究型業務,不是單純值班做預報,預報員們還承擔著一些研究工作,比如研究天氣發生的規律、預報的技術和方法、天氣現象發生的機理。」在談及市民對氣象預報員工作的「調侃」時,閻麗鳳介紹,氣象預報員值班之外,甚至在晚上也做很多工作。比如這次降雪過程,預報員第一次判斷失誤後很難過,他們做了很多分析,基於以往的經驗以及各種資料分析均顯示有降水過程,但實際卻報「空」了。「預報員一直在總結為什麼出錯了,6日晚上下了雪,好幾個預報員在群裡第一時間說『下雪了』。」
除了天氣預報,今年,氣象局將重點圍繞防災減災做工作,尤其是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給政府、公眾當好第一道防線、當好消息樹,現在國家特別重視防災減災,防在前。」閻麗鳳說,特別是對重大災害性天氣,氣象部門要持續研究如何報得更準更早。
據了解,濟南被國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也是全國28個氣候適應城市試點之一。圍繞生態方面工作,氣象部門要做好各類研究,比如濟南氣候變化特徵分析、城市熱島效應分析;又比如南部山區植被覆蓋對降雨、溫度和溼度的影響分析等,做好這些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人工影響天氣為啥擴大到全年?
6日到7日的降雪,也有「人工影響天氣」的功勞。有市民疑問,不是在春秋乾旱的季節才人工增雨嗎,為啥冬天也「增雪」?
閻麗鳳表示,濟南市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這不僅是抗旱、防雹減災的需要,也是生態修復的需要。比如通過人工影響,可以增加更多的降水,增加地表水,進而涵養地下水;在綠化秀美山川、城市清潔、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等方面,人工影響天氣也起到積極作用。」近年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已由乾旱時節轉為全年的常態化的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生態修復作貢獻。
天氣事件也有「年度榜單」?
2日,市氣象局發布「2017年濟南市八大天氣氣候事件」,為啥要整理「榜單」呢?閻麗鳳介紹,首先,市民普遍關心重大天氣,在過去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重大天氣事件。氣象部門要回頭去總結,讓市民能夠更加了解。其次,對天氣預報員來說,對重大天氣過程進行總結,選出這些個例,能夠為預報員做深度分析研究做案例,從而為進一步提高重大天氣事件預報準確率打下基礎。
相關新聞
2018年首場雪以「小雪」級別落幕
本周入冬以來最冷-11℃開啟「速凍」模式
7日18時左右,2018年第一場雪已經接近尾聲,整體量級為小雪級別。雪後,濟南將迎來今冬以來最冷一周。10日、11日,濟陽、商河、章丘最低溫達11℃左右,市區及其它縣區-8℃,全面開啟「速凍」模式。天冷路滑,市氣象臺7日16時繼續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不禁凍的小夥伴還是儘量少在室外待著,以防「寒毒」入體。
7日,周日例行10點起床的李女士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想要看看銀裝素裹的美景,但卻未能如願,「雖然還能看見雪花飄落,不過積雪好像真沒多少,該化的都化了。」王先生在李女士的朋友圈下「附議」:「在全國都下雪的時候,濟南憋了一個星期才下了這麼點雪,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北方的。」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即便是小雪能等到也不錯。「房頂街道有些白雪,泉城顯得潔淨許多。」一位網友說,畢竟連老舍先生都覺得「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截至7日18時,全市平均雪量0.7毫米,其中市區0.8毫米,平陰0.8毫米,長清0.8毫米,歷城0.7毫米,章丘0.6毫米,濟陽0.7毫米,商河0.2毫米。今年以來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0.7毫米,比常年同期少0.4毫米,少36.4%;比去年同期少0.2毫米,少22.2%。
雖然2018年的第一場雪比較溫柔,但背後依然有人工增雪工作人員10多個小時的不間斷作業。濟南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空中雲水條件,從6日白天開始,已準備好設備、增雪彈等作業物料,全部人員集結待命做好準備。從6日22時起,主要在歷城的南部山區和章丘、平陰的人工增雪作業點實施了人工增雪,「截至7日17時,共發射增雪火箭彈95枚。」此外,查看山東省降水累計分布圖,這場雪主要下在了西北部和中部地區,雪量都不算大。其中,泰安市的泰山區以3.2毫米雪量「拔得頭籌」。
這場雪過後,今冬以來最冷的一周將要拉開帷幕。據市氣象臺近期天氣預報,8日早晨前後有輕霧或霧,多雲轉晴,北風2~3級逐漸增強到3~4級陣風6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7℃左右,市區及其它縣區-4℃左右,最高氣溫2℃左右。8日夜間到9日晴到少雲,北風短時南風3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10℃,市區及其它縣區-6℃左右,最高氣溫4℃左右。10日晴間多雲,南風轉北風都是3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章丘-11℃左右,市區及其它縣區-8℃,最高氣溫1℃左右。11日晴,北風轉南風都是3級,氣溫持續較低,最高氣溫-2℃左右。12~14日晴到多雲,南風3級,氣溫逐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