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網格預報氣象平臺今年或試運行 天氣預報有望「精確制導」

2020-12-15 舜網

7日,在二環西路的濟南森林公園,不少市民在雪中嬉戲。 首席記者王鋒 攝

2018年的第一場雪於6日夜間降臨濟南。在上一次預報中的降雪爽約後,氣象部門成了被調侃的對象。不過,面對各種壓力,氣象工作者正緊鑼密鼓地繪製一張「大網」,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看到的天氣預報能細化到3小時,空間上則能精確到5公裡(網格空間解析度即每一小格5公裡×5公裡)。

經常關注天氣預報的市民會發現,近兩次的天氣預報中,加入了「降雪自南向北」「南部降雪量大於北部」這樣的描述,而以往常說「局部地區有降雪」。7日下午,記者採訪到濟南市政協委員、市氣象局局長閻麗鳳。她介紹,近年來,濟南市氣象部門在分區預警預報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原來天氣預報在時間、空間上跨度範圍比較大,從2016年開始,天氣預報尤其是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儘可能在時間上、量級上、落區上開始有了精細化設置。下一步將推出基於「格點」的預報,即「網格預報」。從時間上,可以細化到3小時;在空間上,可以精細到5公裡,市民可從網格上查看天氣,想去哪裡,只要輕輕一點,就會顯示該地點的精細化預報。

閻麗鳳解釋說,比如周末想去九如山,從網上就可以查看九如山當前的天氣實況怎麼樣、48小時內逐3小時(依照先後次序,每3小時)的天氣預報以及未來幾天的天氣概況。類似這樣任意地點的天氣預報,將來都可以查看。目前氣象部門正在搭建這個平臺,有望今年啟動試運行。

據了解,2017年7月開始,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廣東、海南、陝西7省(直轄市)率先正式發布智能「網格預報」。「網格預報」就像目前推行的環保、城管「網格化管理」一樣,生活的每一個區域都可以被劃分成一個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一個數據值。隨著網格點越細,未來的天氣預報會更精細,面向不同用戶的氣象服務也會更貼心。2017年7月5日上海出現冰雹,網格預報甚至可以精確預報到「浦東-川沙-迪士尼」板塊,成功為冰雹天氣預報預警提供精準有效的數據支持,指導人們出行。

答疑解惑

氣象部門只預報天氣?

此前預報4日有雪,但這雪卻避開了濟南,當市氣象臺預報6日夜間有雪時,不少小夥伴「喊話」:「不服別的,就服你敢報。」

「預報工作是典型的研究型業務,不是單純值班做預報,預報員們還承擔著一些研究工作,比如研究天氣發生的規律、預報的技術和方法、天氣現象發生的機理。」在談及市民對氣象預報員工作的「調侃」時,閻麗鳳介紹,氣象預報員值班之外,甚至在晚上也做很多工作。比如這次降雪過程,預報員第一次判斷失誤後很難過,他們做了很多分析,基於以往的經驗以及各種資料分析均顯示有降水過程,但實際卻報「空」了。「預報員一直在總結為什麼出錯了,6日晚上下了雪,好幾個預報員在群裡第一時間說『下雪了』。」

除了天氣預報,今年,氣象局將重點圍繞防災減災做工作,尤其是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給政府、公眾當好第一道防線、當好消息樹,現在國家特別重視防災減災,防在前。」閻麗鳳說,特別是對重大災害性天氣,氣象部門要持續研究如何報得更準更早。

據了解,濟南被國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也是全國28個氣候適應城市試點之一。圍繞生態方面工作,氣象部門要做好各類研究,比如濟南氣候變化特徵分析、城市熱島效應分析;又比如南部山區植被覆蓋對降雨、溫度和溼度的影響分析等,做好這些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人工影響天氣為啥擴大到全年?

6日到7日的降雪,也有「人工影響天氣」的功勞。有市民疑問,不是在春秋乾旱的季節才人工增雨嗎,為啥冬天也「增雪」?

閻麗鳳表示,濟南市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這不僅是抗旱、防雹減災的需要,也是生態修復的需要。比如通過人工影響,可以增加更多的降水,增加地表水,進而涵養地下水;在綠化秀美山川、城市清潔、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等方面,人工影響天氣也起到積極作用。」近年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已由乾旱時節轉為全年的常態化的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生態修復作貢獻。

天氣事件也有「年度榜單」?

2日,市氣象局發布「2017年濟南市八大天氣氣候事件」,為啥要整理「榜單」呢?閻麗鳳介紹,首先,市民普遍關心重大天氣,在過去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重大天氣事件。氣象部門要回頭去總結,讓市民能夠更加了解。其次,對天氣預報員來說,對重大天氣過程進行總結,選出這些個例,能夠為預報員做深度分析研究做案例,從而為進一步提高重大天氣事件預報準確率打下基礎。

相關新聞

2018年首場雪以「小雪」級別落幕

本周入冬以來最冷-11℃開啟「速凍」模式

7日18時左右,2018年第一場雪已經接近尾聲,整體量級為小雪級別。雪後,濟南將迎來今冬以來最冷一周。10日、11日,濟陽、商河、章丘最低溫達11℃左右,市區及其它縣區-8℃,全面開啟「速凍」模式。天冷路滑,市氣象臺7日16時繼續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不禁凍的小夥伴還是儘量少在室外待著,以防「寒毒」入體。

7日,周日例行10點起床的李女士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想要看看銀裝素裹的美景,但卻未能如願,「雖然還能看見雪花飄落,不過積雪好像真沒多少,該化的都化了。」王先生在李女士的朋友圈下「附議」:「在全國都下雪的時候,濟南憋了一個星期才下了這麼點雪,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北方的。」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即便是小雪能等到也不錯。「房頂街道有些白雪,泉城顯得潔淨許多。」一位網友說,畢竟連老舍先生都覺得「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截至7日18時,全市平均雪量0.7毫米,其中市區0.8毫米,平陰0.8毫米,長清0.8毫米,歷城0.7毫米,章丘0.6毫米,濟陽0.7毫米,商河0.2毫米。今年以來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0.7毫米,比常年同期少0.4毫米,少36.4%;比去年同期少0.2毫米,少22.2%。

雖然2018年的第一場雪比較溫柔,但背後依然有人工增雪工作人員10多個小時的不間斷作業。濟南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空中雲水條件,從6日白天開始,已準備好設備、增雪彈等作業物料,全部人員集結待命做好準備。從6日22時起,主要在歷城的南部山區和章丘、平陰的人工增雪作業點實施了人工增雪,「截至7日17時,共發射增雪火箭彈95枚。」此外,查看山東省降水累計分布圖,這場雪主要下在了西北部和中部地區,雪量都不算大。其中,泰安市的泰山區以3.2毫米雪量「拔得頭籌」。

這場雪過後,今冬以來最冷的一周將要拉開帷幕。據市氣象臺近期天氣預報,8日早晨前後有輕霧或霧,多雲轉晴,北風2~3級逐漸增強到3~4級陣風6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7℃左右,市區及其它縣區-4℃左右,最高氣溫2℃左右。8日夜間到9日晴到少雲,北風短時南風3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10℃,市區及其它縣區-6℃左右,最高氣溫4℃左右。10日晴間多雲,南風轉北風都是3級,最低氣溫濟陽、商河、章丘-11℃左右,市區及其它縣區-8℃,最高氣溫1℃左右。11日晴,北風轉南風都是3級,氣溫持續較低,最高氣溫-2℃左右。12~14日晴到多雲,南風3級,氣溫逐步回升。

相關焦點

  • ——解析廣東數字網格天氣預報業務平臺
    李軒記得,以前天氣預報的範圍只到乳源縣,但問題是,縣城和鎮上的天氣有時差別很大。現在好了,他可以天天查到鎮上的天氣預報,提醒在老家的父母注意陰晴冷暖。  氣象預報能夠精細到鎮,主要得益於全省氣象部門用精細化網格預報業務平臺取代傳統的天氣預報業務平臺。
  • 上海:1公裡網格預報 玩轉智能雲氣象
    其實,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區域都可以被劃分成一個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一個數據值,每個網格和鄰近網格都因位置不同,溫度、降水也不一樣。隨著網格點越細,未來的天氣預報會更精細,面向不同用戶的氣象服務也會更給力。  網格預報聯合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讓上海在遇到暴雨、雷電、大風等災害時,可以做到「定點」影響預報服務。
  • 為啥感覺濟南天氣總比預報的熱?竟是龜山站在「搞鬼」
    為何總覺得實際溫度比預報高7月11日,濟南市區區域站最高溫達到了41.7℃,這是今年以來區域站監測到的最高溫度。不過當天濟南市區最高溫為37.1攝氏度。兩者相差了4.6℃。為何氣象播報要以龜山站為準那麼,濟南市區氣象播報為何會以龜山站數據為基準,龜山站數據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呢?市民張先生就有此疑問。他說,龜山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決定了那的溫度肯定比市區要低。「當我們在市區裡感覺已經37℃以上了,天氣預報裡播報的溫度還不到35℃,全國人民還以為濟南很涼快呢。」張先生表示。
  • 智能網格預報:讓氣象變「智慧」
    河北省氣象臺預報值班員通過智能網格預報平臺,製作河北省0-10天智能網格氣象要素預報。  河北省氣象臺供圖  「為什麼天氣預報老是不準?」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  預報晴天,卻下起了雨,預報有雨,雨卻遲遲不來。如今,智能網格氣象預報已經讓這些現象成為歷史。無論你身處何地,只要打開手機App,通過衛星定位就可以顯示出你所在位置的最新天氣預報。這樣的天氣預報可以提供降雨、風、溫度、溼度、雲量、能見度等精準氣象服務。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20分鐘後會下小雨、50分鐘後雨會停」。  智能網格預報怎麼運作?
  • 智能網格氣象預報:細化到公裡 人工智慧是核心-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
    智能網格氣象預報將會把這些變成歷史。未來,你頭上會不會有雨,什麼時候有雨,天氣預報會精細地告訴你。  按照中國氣象局的計劃,今年12月底前,我國氣象預報服務統一數據源的「一張網」網格預報業務將正式運行。
  • 智能網絡讓天氣預報精確到分鐘和公裡
    編者按:智能網格氣象預報是無縫隙、全覆蓋、客觀定量的預報系統。中國氣象局計劃於2020 年建成"預報預測精準、科技支撐有力、核心技術自控、系統平臺智能、人才隊伍優化、管理科學高效"的從零時刻到月、季、年的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
  • 「把脈」風雨 服務為民——甘肅研究型氣象預報業務體系發展掃描
    中國氣象報記者 於仕琪 倪永強7月23日至25日,甘肅出現今年以來最強的暴雨天氣過程,全省302個觀測站累計降水量超過50毫米,最大累計降水量達224.7毫米。蘭州中心氣象臺的研究型氣象預報業務體系包括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短臨監測預警業務體系、檢驗評估分析業務體系和高影響天氣預報員訓練體系。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以客觀預報技術為基礎,集成甘肅所有的災害性天氣預報模型和最優百分位、概率匹配平均等降水預報技術,可在強天氣預報過程中,訂正數值預報模式產品的強降水預報落區。
  • 北京「氣象奧運計劃」:天氣預報將精確到1公裡
    」:天氣預報將精確到1公裡 2007年03月22日 10:03 來源:綜編
  • 天津:建成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妍 通訊員蔡子穎報導 3月23日,天津市氣象局「智慧氣象」(一期)工程項目中一體化平臺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基本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天津市氣象局將環境氣象預報體系正式融入智慧氣象智能網格行動,實現環境氣象監測、預報分析、製作和產品發布集約化,推動環境氣象預報預警和環境氣象評估業務並行發展,環境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為更好服務地方藍天保衛戰、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氣象保障。
  • 可視化百人談丨畢重科:可視化讓天氣預報更精確
    聚焦信息技術領域 為產業發聲導讀關於預測天氣預報,你知道幾種方法?是抬頭看天還是佔卜觀測?是默背洋流圖還是追蹤風撫摸臉龐後留下的線索?從古到今,無論中外,對天氣預報的關注程度有增無減,更確切地說,是越來越關注天氣預報的精確度。
  • 福建全省首個天氣雷達網試運行,氣象預報更精準!
    剛投用的X波段雷達網 臺海網10月20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導 日前,福建全省首個地方政府投資的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網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
  • 感覺重慶的天氣預報更準了?背後有智慧氣象系統的「功勞」
    近年來,重慶市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預報技術,依靠集約化的智慧氣象系統,晴雨預報的準確率達到80%以上,強對流天氣的短臨預警命中率超過90%。 什麼是網格氣象預報呢?
  • 打通「平臺-用戶-平臺」預報鏈路 墨跡天氣持續提升預報準確性
    打通「平臺-用戶-平臺」預報鏈路 墨跡天氣持續提升預報準確性   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的發展,對於很多智能設備的用戶而言,精細化的氣象監測預警與公眾位置、風險偏好和行為目的相結合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獲得準確率相對較高的量身定製的多維度的氣象服務,據此為生活做出決策。不僅如此,作為擁有6.5億用戶的天氣服務平臺,墨跡天氣在氣象數據方面充分發揮了用戶優勢,打通平臺-用戶-平臺鏈路,實現準確率更高的預報。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預報工作革新升級 準確率顯著提升
    不只陸地,精細化海洋氣象網格預報業務也初步建立。我國沿海各省均建立了沿岸海區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和強對流天氣臨近預警業務,針對139個島嶼、54條航線、67個港口、7個漁場和石油平臺開展了精細化預報,部分省氣象部門還開展了港口梯度風、陣風預報等特色預報業務。
  • 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⑥11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完成,為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現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02完成一份天氣預報,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時間段裡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速、溼度等。
  • 「快、細、全」,全省首個天氣雷達網試運行,氣象預報更精準
    剛投用的X波段雷達網日前,全省首個地方政府投資的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網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據介紹,該X波段雷達網的3部雷達分別布設在晉安區七星坪、長樂區董奉山、閩侯縣葉洋村,可實現三維風場、降水雲層結構的反演和展示,將提升福州中心城區中小尺度天氣探測的時空解析度和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記者了解到,X波段雷達網由福州市政府投資建設,福州市氣象局組織實施。
  • 北大碩士在光谷創業,研發人工智慧氣象預報技術
    小說裡有兩個「氣象高手」,一個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天氣預報,草船借箭留佳話。還有一個是東野圭吾小說《拉普拉斯的魔女》中的天才,用物理學預測天氣。現實中還真有人知「天上事」。12月9日,光谷企業象輯科技憑「基於氣象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商業氣象服務」創業項目,摘得2020創業武漢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一等獎。
  • 為什麼天氣預報有時會不準?
    昨天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太陽、地球和天氣」。濟南氣象科普館開展了免費開放活動,展館中不僅有豐富的氣象知識,更設置了多樣精彩的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前往參觀。  魯網3月24日訊 昨天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太陽、地球和天氣」。
  • 釣魚島天氣預報怎樣製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楠 通訊員 韓燕革  中央電視臺已經在晚上7時30分黃金時段《新聞聯播》後播發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天氣預報超過1個月。  很多老百姓提出疑問,釣魚島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