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採埃孚、麥格納、電裝……跨國零部件巨頭半年報說了什麼

2020-12-21 人民網汽車

原標題:博世、採埃孚、麥格納、電裝……跨國零部件巨頭半年報說了什麼

  近日,全球各大主流汽車零部件巨頭相繼公布了上半年財報,不僅包含收入、利潤等數據,還分析了相關影響因素以及下半年形勢預期等。字數所限,我們在此選擇10家零部件企業,分別是博世、大陸、採埃孚、麥格納、電裝、愛信精機、佛吉亞、康明斯、奧託立夫、博格華納。其中電裝和愛信精機選取的是4~6月數據,其他則是上半年數據。

  博世

  營收:超過270億美元(估算值)

  同比增長:跑贏市場3倍

  點評:德國博世是一家巨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目前排名第一,但它不是上市公司,沒有義務按點對外公布財報。據博世中國相關負責人透露,博世集團或將在9月舉行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公布今年上半年的財報情況。

  前不久,博世集團預測,其汽車業務部門2017年營業收入將達到470億歐元(約555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7%。記者據此推算,博世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應該是超過270億美元,增速顯然跑贏整個汽車市場(2%)3倍,其中智能化及電動化業務板塊貢獻良多。博世表示,他們正在逐步改換身份,由單純的供應商轉為交通系統供應商。

  大陸

  營收:259.38億美元

  同比增長:10%

  點評:今年上半年德國大陸集團總銷售額超過220億歐元(259.38億美元 ),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10%,增長超速主要得益於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互聯和高效駕駛方面的創新技術。大陸集團預計,2017年銷售額將達440億歐元。

  2017年上半年,大陸集團汽車業務板塊的銷售額達134億歐元,但訂單總額超過195億歐元。研發方面,上半年大陸集團的研發經費佔到了銷售額的7.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5%,主要集中在輔助駕駛、電動化、互聯化等領域。

  採埃孚

  營收:216億美元

  同比增長:2.7%

  點評:近日,採埃孚對外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銷售額增至183億歐元(約216億美元),同比增長2.7%,調整後息稅前利潤(EBIT)增至12億歐元(約10.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儘管採埃孚在自動駕駛及電動汽車等技術研發上加大了投入,但仍能進一步提高利潤,主要歸結於採埃孚收購天合後,實現了更好的運營水平和協同效應。

  從2013年起,採埃孚就對自身業務結構進行轉型與擴展,重點聚焦在排放和安全領域。根據規劃,在2016年到2025年之間,按照汽車安全認證機構Euro NCAP、C-NCAP和US NCAP在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上的標準進程與預測,採埃孚進行了相應地技術提升與開發,最終在2025年要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麥格納

  營收:190.6億美元

  同比增長:3.9%

  點評:今年上半年,總部位於加拿大的麥格納集團營收達到190.56億美元,同比增長3.9%。據悉,麥格納第二季度的銷售額高達96.8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主要得益於奧地利格拉茨工廠寶馬5系開始投產。另外,上半年麥格納的調整後息稅前利潤(EBIT)為16.07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4.87億美元。

  麥格納在車身、座椅、內飾、動力總成、車頂系統等配套領域有一定地位,但其業務不局限於此,還包括車身電子、鏡像及輔助駕駛等。

  麥格納也開始布局無人駕駛領域。最近,麥格納和大陸集團合作,共同在美國與加拿大兩國之間進行了一次無人駕駛汽車跨境測試,以考察在美國與加拿大兩國不同的交通法規環境,以及行程中的隧道、橋梁等複雜路況下,無人車自動駕駛技術的性能。

  電裝

  營收:約104億美元(4月~6月)

  同比增長:6.6%

  點評:由於電裝採用的是日本的財報方式,4~6月為其第一財季,綜合營業收入為11649億日元(約104億美元),漲幅達到6.6%。電裝營收增長,主要受益於配套汽車市場銷量增加及自身產能增加。另外,綜合營業利潤總計932億日元(約8.3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8.6%。

  今年電裝在輔助駕駛及車聯網領域都有動作。8月10日,電裝宣布,公司已研發了一款24-GHz的亞毫米波後置及側置雷達傳感器,助力車載安全系統的功能強化。今年7月發布的2018款豐田凱美瑞車型採用了該款雷達傳感器。此外,電裝與豐田、英特爾、愛立信、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共同成立了汽車邊緣計算聯盟(Automotive 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要創建網聯汽車大數據生態系統。

  愛信精機

  營收:83.8億美元(4月~6月)

  同比增長:9.3%

  點評:與電裝一樣,愛信精機也採用日本的財報方式,4~6月為第一財季,其營業收入為9170億日元(約83.8億美元),同比增長9.3%。不過,受特別項目的影響,愛信精機營業利潤535億日元(約4.9億美元),同比劇降9.3%。

  愛信精機的主力產品之一愛信6AT,基本是以配套日系車為主,對於中國長安、廣汽等車企的供應都是只能按份額分配,所以經常出現因愛信產能跟不上,長安、廣汽等熱銷車型供應不上的現象。比如,前不久傳祺GS8產能受限就是受愛信產能供應不上的影響。國內吉利、東安汽發的6AT都已上市,未來愛信在中國的市場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愛信精機表示,未來將努力開發單電機混合動力變速器並爭取儘早投入市場。此外,該企業也在加大輔助停車系統等汽車電子領域的研發投入。

  佛吉亞

  營收:101億美元

  同比增長:19.7%

  點評:在佛吉亞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中,最為顯著的增長來自福特(+20%的內生性增長)、菲亞特克萊斯勒(+36%的內生性增長)、康明斯商用汽車(+44%的內生性增長)和中國整車廠商(+96%的內生性增長)。

  預見到未來日益增長的汽車互聯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佛吉亞加快以創新驅動的技術公司的戰略轉型。佛吉亞整合運用輕量化技術、減排解決方案與能量回收系統,提升燃油經濟性和空氣品質,以應對與乘用車、商用車及大馬力發動機相關的全新法規。為此,今年佛吉亞推出了「創贏綠動未來」和」智享車上生活」兩大創新解決方案。

  康明斯

  營收:98.09億美元

  同比增長:2.3%

  點評:傳統內燃機企業康明斯的發展增速,與整車汽車市場持平。今年第一季度,康明斯的營業收入達到47.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4.06億美元增長7%;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為5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據此核算,今年上半年康明斯營收98.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

  奧託立夫

  營收:51.53億美元

  同比增長:2.9%

  點評:據奧託立夫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來計算,奧託立夫第二季度的綜合銷售額為25.45億美元,較2016年同季度下降1.3%。上半年綜合銷售額較2016同期增長2.9%。除美洲外,所有市場的銷售額均出現增長,其中歐洲、日本和印度為主要驅動力。今年上半年,奧託立夫在被動安全業務和安全氣囊產品方面銷售額微增,電子產品銷售額下滑3.2%。

  儘管奧託立夫在三大主營業務上增速緩慢,但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動作非常多。今年6月,奧託立夫與沃爾沃、英偉達籤訂合作協議,研發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它還與視覺機器公司(Seeing Machines)共同研發下一代自動駕駛車輛駕駛狀態監控系統。此外,奧託立夫加盟Velodyne雷射雷達一級製造項目(Velodyne LiDAR’s Tier-1 Program),該公司將採用Velodyne的核心3D軟體技術及LiDAR ASIC專利引擎,其首款應用將定位無人駕駛計程車細分市場。

  博格華納

  營收:47.97億美元

  同比增長:4.3%

  點評:2017年上半年,博格華納的淨銷售額為47.97億美元,與去年上半年的45.98億美元相比增長了4.3%。博格華納上半年的淨收入為4.0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雷米輕型車後市場業務銷售額減少了近1.68億美元,而引擎業務和動力傳動系統業務都有所增長,尤其是動力傳動系統業務增速較快。

  博格華納在傳動系統業務板塊仍大有前景。一是隨著各國油耗法規的加嚴,48V弱混系統大有市場,而博格華納推出的集成了電子器件的eBooster 電子增壓器技術將受到各大汽車製造商的關注。二是博格華納正在布局電驅市場,前不久剛收購了一家名為Sevcon的電驅動公司。

(責編:王晴、閆楓)

相關焦點

  • 博世、採埃孚、愛信……他們為何是全球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博世、採埃孚、麥格納、電裝、愛信等公司是市場佔有量最大的幾個企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他們的發展歷程與成功秘訣。目前,採埃孚在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263位,與博世什麼都摻和不同,ZF最出名的就是生產變速箱,包括寶馬/奧迪用的縱置8AT,以及Jeep、路虎、本田使用的橫置9AT。2015年通過完成對美國天合汽車集團(TRW)的收購,ZF一躍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
  • 德國有博世,日本有電裝,韓國有摩比斯,中國有什麼?
    德國汽車獨步全球,奔馳、寶馬、奧迪、大眾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也要靠博世、大陸、採埃孚幾大全球頂級的零部件集團撐起來。博世、大陸、採埃孚為主機廠提供高質量、高精密的部件,讓主機廠出廠的每一臺車都是精品。
  • 凱中精密:公司擁有德國博世、戴姆勒、日本電裝、採埃孚、馬勒...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專注核心精密零組件主業,為全球眾多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車配套新一代平臺接口關鍵核心零組件,同時是換向器行業龍頭企業,擁有德國博世、戴姆勒、日本電裝、採埃孚、馬勒、比亞迪、法雷奧、萬寶至、大陸、博格華納、埃貝赫等全球知名客戶。
  • 全球十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德國有3家,日本有兩家,我國排第幾?
    這些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的巨頭多在汽車製造強國,主要分布在德國、美國、日本、法國,而這些國家也是全球知名知名汽車品牌的所在國。其中位於前十位的企業中,德國企業最多,有三家零部件生產巨頭;日本有兩家企業;中國、美國、法國、加拿大、韓國各有一家零部件巨頭。我國汽車零部件生產最大的企業是濰柴集團,2018財年的營收規模達到了2300億元,位居世界第六位。
  • 歐洲行後直飛日本 許家印考察六大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
    剛結束在歐洲的緊密行程,「造車狂人」許家印率高管直接奔赴日本名古屋和東京,兩天時間內先後考察了電裝、豐田紡織、捷太格特、日立、佛吉亞歌樂電子、馬瑞利等六大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不僅詳細調研了六家公司的核心產品和前沿技術,還重點了解它們在中國的生產情況和未來投資計劃。許家印多次表示,希望零部件供應商進一步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擴大產能,滿足恆大未來的發展需要。
  • 「重磅」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
    6月29日,Autonews根據2019年汽車配套營收統計出一份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若看名次,雖有起落,但變化不大。與過去兩年一樣,博世、電裝、麥格納、大陸和採埃孚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前10名中,只有李爾和佛吉亞這兩家在去年改變了排名。
  • 2018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出爐 若華域能否扭轉乾坤?
    德國博世在美版百強榜以49,525百萬美元、德版百強榜則以47,600百萬歐元的銷售額,蟬聯了雙榜冠軍。博世可謂名副其實的汽車幕後英雄,不管是數千萬元的保時捷、蘭博基尼、帕加尼等豪華車,還是數萬元的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等經濟型車,在任何一款車上都能找到博世製造的ESP車身穩定系統、行車電腦、汽車診斷系統、傳感器、柴油噴射系統等各種汽車關鍵零部件的身影。
  • 許家印赴歐日考察12家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
    近日,許家印的密集考察行程單再次刷屏:過去短短五天,他帶隊先後飛赴歐亞兩洲,跨越德國、西班牙、日本三國,足跡遍布八大城市,連續考察了十二家全球頂級汽車零部件巨頭,包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造車勞模」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 「勞模」許家印行程單又更新:赴日本考察六大汽車零部件龍頭
    剛結束在歐洲的緊密行程,「造車勞模」許家印率高管直接奔赴日本名古屋和東京,兩天時間內先後考察了電裝、豐田紡織、捷太格特、日立、佛吉亞歌樂電子、馬瑞利等六大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不僅詳細調研了六家公司的核心產品和前沿技術,還重點了解它們在中國的生產情況和未來投資計劃。
  • 這家日本零部件配套企業比博世還牛,而且還是豐田旗下的!
    目前,電裝共有21種產品排名世界第一。在2017年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上,電裝的排名高居第四位,是日本第一。而在2014年它的排名甚至達到了榜眼的位置,僅次於來自德國的巨頭博世集團。在不久之後,由於對公司的熱愛,1760名員工自願退休,以避免還處於「嬰兒期」的電裝公司因沉重的資金壓力而倒閉,這樣才使得電裝公司躲過了成立之初的這場動蕩。電裝有哪些產品可以與博世抗衡?這還用說的嗎?當然是電裝的柴油機技術。
  • 許家印日本行程大曝光:兩天考察六家零部件龍頭,亮點頻出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說,除了愛上工作、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條通往成功的路。最近曝光的許家印最新造車行程單恰印證此理:三天六城的高強度歐洲行甫一結束,他就馬不停蹄飛赴日本繼續考察全球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許家印為何願意為造車四處奔波?
  • 專注核心業務,汽車零部件巨頭採埃孚將出售航空業務
    圖片來源:採埃孚官網 根據德國媒體報導,總部位於德國弗裡德裡希港的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採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正在為其航空技術板塊ZF Luftfahrttechnik
  • 汽車零部件戰事正酣:信義集團破產 國威科技負債10億
    此外,一些海外零部件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猛攻」行動,也加重了國內零部件企業的負擔。比如近日,博世宣布將在無錫建立燃料電池中心,其創新與軟體研發中心也將落戶在這裡,用來支持博世中國的業務板塊。「當前汽車零部件產業面臨著嚴峻形勢,企業利潤空間逐漸收窄。」
  • LG/麥格納成立合資公司 生產電動車核心零部件/搶佔市場布局
    易車訊 日前,易車從海外媒體獲悉,LG電子公司與汽車供應商麥格納國際公司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該合資公司暫定名為LG Magna e-Powertrain,投資10億美元,將生產電動馬達,逆變器和車載充電器
  • 德國博世對陣日本電裝,世界最大兩家汽配廠家爭霸自動駕駛市場
    博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部品技術供應商,一直笑傲汽配江湖,能夠與之較之一二的放眼全球也只有電裝可以一試,正如豐田社長豐田章男說講:現在汽車行業進入了100年一次的大變革時代。作為行業領頭終端OEM車廠都已經放出此話,各種配件以及系統服務廠家更是趨之若鶩。
  • 米其林、舍弗勒、博世、德爾福等紛紛入場,身家數千億的汽車零部件...
    米其林、舍弗勒、博世、德爾福等紛紛入場,身家數千億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們,能否攻下獨立售後 ? 一則是包括大陸、採埃孚、愛信、舍弗勒等23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公布了2020年二季度財報:由「全員盈利」變為「全員虧損」,虧損幅度最高達1446.1%; 另一則是零部件巨頭啟動新一輪裁員,且被曝收購及破產等消息。
  • 大象轉身,低迷市場下汽車零部件巨頭何處去?
    大陸集團是僅次於博世(Bosch)的全球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60個國家擁有約24.4萬名員工。此前的8月7日,大陸集團在其第二季度財報發布現場曾公開了相應的裁員計劃,並透露接下來可能會出售部分燃油發動機零部件業務的消息,尋求進一步削減成本。剛過去的第二季度,大陸集團淨利潤暴跌41%,至4.85億歐元。
  • 2020年7月5日全球車訊速覽 11家中企入選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
    上榜|11家中國企業入選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7月3日,由《中國汽車報》社組織的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和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以下簡稱「雙百強」)舉行線上發布會。在2020國際百強榜單中,排在前五位企業是德國博世、德國大陸、日本電裝、加拿大麥格納和德國採埃孚,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也有11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選。會議現場還發布了2020年汽車零部件企業雙百強榜與榜單解讀白皮書。在這個同時我們要看到中國汽車製造的進步,中國製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