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冰封」 旅行社轉型自救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眾多行業遭受嚴重衝擊。受疫情影響,台州春節旅遊市場近乎「冰封」。記者採訪獲悉,台州各家旅行社紛紛探索自救之道:有的借線上平臺轉型電商;有的提前推出旅遊套餐預售;還有的和政府、企業合作,承接包車接員工復工業務……

線上旅遊平臺「變身」網購商城

「大批顧客同時退團,長期沒有任何收入,132個員工還要吃飯,這麼下去可不行。」浙江華頂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陳麗娟早早地預見坐吃山空的窘境,決心積極自救。

正巧在這時,她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台州各地有不少特色農副產品滯銷。她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不如在我們的旅遊平臺上幫農戶代銷農產品,既能幫他們解決銷售難,還能獲得額外收入。」

如今,打開浙江華頂國際旅行社旅遊銷售平臺,原本各種旅遊產品已經被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取代,天台的竹筍、三門的小海鮮、仙居的椪柑……來自台州各地的「土貨」齊刷刷地出現在了平臺。

「從採購到物流配送,全是我們員工自己做的。」陳麗娟介紹,「他們每完成一單都有提成,幹得多的一天能有300多元收入。」目前,該平臺已售出冬筍4000多斤,椪柑8000多斤。

同樣開通了線上商品銷售服務的還有中國國旅(台州)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不同於華頂國際旅行社,他們賣的是時下最緊缺的防疫用品。

「江湖自駕」平臺原本是中國國旅上線已久的自由行產品平臺,如今,他們利用這一平臺賣起了口罩、消毒液、一次性口罩等防疫商品。「我們是在大年初五開始賣的,希望在特殊時期為顧客解決部分相對缺乏的物資供應,同時也提供增收渠道。」 中國國旅台州分公司企劃經理餘繼敏介紹。

線下開發旅遊新業務

如今,隨著疫情逐漸平穩,各行業迎來了復工復產的春天。不過,對於旅遊社來說,行業寒冬依然存在。「雖然已經復工,但現階段旅遊產品銷售量基本是零。」浙江商務國際旅行社負責人章芷菡表示,「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必須開闢新業務。」

近日,浙江商務國際旅行社另闢蹊徑,推出了旅行產品的預售套餐。「我們推出了一些熱門景區和遊樂園的套票,全年有效,不限次數,價格只是平常的三分之一,還挺受歡迎的。」章芷菡告訴記者,最近售出了幾十套今年江蘇中華恐龍園的預售套票。

此外,浙江商務國際旅行社還開放了民宿、酒店等旅遊券預售,以其優惠的價格,吸引了不少市民。「還挺划算的,現在買便宜。等疫情過去,正好全家一起出去玩。」購買了酒店旅遊券的溫嶺市民張女士說。

同時,一些旅行社積極與政府、企業合作,承接員工返回台州復工的業務。「目前不少企業包車接員工回台州,車輛調度、線路規劃、行程安排等,對他們來說是件非常麻煩的事。」中國國旅台州分公司企劃經理餘繼敏說:「公司承接了企業包車業務,算是開拓新業務。」

不僅如此,台州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台州市財政局前不久聯合發布《關於應對疫情影響振興文旅產業發展的十一條措施》,通過資金直接支持,暫退質量保障金,開闢綠色金融通道,稅收減免或延期,開展政策輔導、人才培訓,疫後大力開展旅遊推介服務等措施,幫助旅行社渡過難關。

來源: 中國台州網

相關焦點

  • 嘉華旅遊張明:旅行社轉型自救迫在眉睫
    從2月1日開始,少了平時的迎來送往,山東嘉華旅遊董事長張明得以集中精力思索旅行社所面臨的變局和出路。在他看來,旅行社不能完全放棄組團,但只依靠組團的模式必須改變。業界討論多年的轉型,迫切需要化為更踏實的行動,與其嗷嗷待哺,不如轉型自救。張明將目光投向了旅遊新零售,在多年來探索跨界的基礎上提出了「旅遊生活綜合服務商」的概念。
  • 旅遊從業者紛紛轉型「花式自救」 有人兼職送外賣
    活下來就是勝利,旅遊從業者紛紛轉型「花式自救」  「兼職送外賣,只是暫時的過渡」  從春節假期的冰封,再到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的逐步回暖,國內旅遊市場正在有序恢復。然而,疫情還未結束,旅行社仍處於寒冬期。
  • 跨省遊恢復使旅遊業重啟 泰安部分旅行社探索轉型開展自救
    旅遊從業者苦等172天,終於等來這激動人心的消息。7月16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泰安融媒記者探訪多家旅行社,了解旅行社營業現狀,部分旅行社在疫情期間做副業自救,整合資源提高業務能力,為復工做準備。更有傳統旅行社探索轉型,從大而強轉化為小而美,以滿足遊客個性化需求。
  • 直播帶貨、兼送外賣,旅遊從業者轉型「花式自救」
    從春節假期的冰封,再到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的逐步回暖,國內旅遊市場正在有序恢復。然而,疫情還未結束,旅行社仍處於寒冬期。記者調查濟南多家旅行社發現,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業務減量、人員流失甚至即將關門的考驗。直播帶貨、跨界賣房、私人定製……他們說,現在先要「活下去」。
  • 活下來就是勝利 濟南旅遊從業者紛紛轉型「花式自救」
    來源: 鳳凰網房產濟南站從春節假期的冰封,再到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的逐步回暖,國內旅遊市場正在有序恢復。然而,疫情還未結束,旅行社仍處於寒冬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調查濟南多家旅行社發現,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業務減量、人員流失甚至即將關門的考驗。直播帶貨、跨界賣房、私人定製……他們說,現在先要「活下去」。
  • 自救?出境遊主力旅行社今年都怎麼轉型?
    ,聚焦免稅主業務今年發生在旅行社中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國旅明確提出退出旅行社業務,轉而主攻免稅市場,將公司發展戰略調整為聚焦以免稅業務為核心的旅遊零售業務。而今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國旅也並不好過,一季度業績下滑,營業收入76.36億元,同比減少44.23%,落實此退出旅行社業務的決定,也是在疫情之下的一種自救良方。
  • 直播帶貨、跨界賣房、私人訂製……旅行社展開「花樣自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於悅從春節假期的冰封,再到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的逐步回暖,國內旅遊市場正在有序恢復。然而,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旅行社仍處於寒冬期。面對諸多困難,濟南市各旅行社採取了哪些措施艱難自救?
  • 一邊自救一邊轉型!走到鏡頭前的雲南旅遊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近來,被壓抑的消費需求開始釋放,多地旅遊市場逐步復甦。作為國內旅遊熱門目的地,雲南已於3月重啟省內遊,但跨省遊仍未解封。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疫情倒逼旅遊市場發展新業態,雲南各景點、旅行社紛紛走到鏡頭前自救。
  • 東南國旅打造「旅遊+美護」的跨界轉型,樹立旅遊行業自救發展典範
    之前聽說同業人員經常抱怨市場不好做,沒有可以開發的內容。但是「老徐」從來沒有抱怨過,不好做可以去嘗試,不敢嘗試怎麼能夠知道結果是什麼。「老徐」是這樣,他的整個團隊也是這樣,永遠是活力四射,有條不紊地推進工作。徐輝說,拿下獨家資源,就要堅持做下去,對待每個旅遊產品要專一,而且時刻保持長遠的目光對待,對市場的基本預判更加要穩、準、狠,成功的路其實很近,選一條路堅持一直走下去,就會離成功不遠。
  • 疫情下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
    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
  • 傳統旅行社展開「花式自救」
    王洪昌的遭遇只是濰坊眾多旅行社現狀的縮影。3月27日,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通知,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可以恢復省內旅遊經營活動。兩個多月過去了,旅行社的業務依然沒有火起來。「以往『五一』迎來一波旅遊小高峰後,就是老年群體的主打市場,如今出遊的老年人比較少。」
  • 疫情之下的旅行社:損失數百萬退團費,靠海淘轉型自救
    河南大河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李蕙對河南省上海商會秘書長陳國剛說。2020年,旅遊業無疑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在國內遊、出境遊、入境遊三大板塊幾近停擺之餘,旅遊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許多中小旅遊企業未能撐到疫情結束那天,紛紛倒閉關門,但作為河南旅遊業排名前十的大河國國際旅行社則積極轉型進行自救,邁入了全新的行業。
  • 處於OTA夾縫中的旅行社依靠微商城轉型自救
    旅行社一直以來都是旅遊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60%-70%遊客通過旅行社出遊,而由於遊客消費習慣向自由行方向傾斜以及電子旅遊預訂的發展,這一數據在2015年下降至20%-30%,數據大幅下滑意味著旅行社只有轉型才能繼續發展。在尋求轉型的路上,大部分旅行社開始與各大OTA合作,作為門票等一系列旅遊產品的供應商發展線上預訂。
  • 買燒烤 當網紅 疫情下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
    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
  • 出境遊「冰封」 旅行社「由外轉內」闖出一片天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旅行社的省內遊和跨省團隊遊業務有序恢復。然而由於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出境遊市場目前處於完全停擺狀態。疫情之前從事出入境旅遊的從業者現在的生存情況如何?記者調查發現,向內需求生機、轉攻國內市場,成為普遍的「自救」路徑。
  • 陸客不來 臺灣旅遊業者拼轉型自救
    大陸限縮陸客團以及暫停赴臺個人遊,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重擊,兩岸旅遊從業人員和業者,成為最慘的受災戶。在等待疫情趨緩以及邊境開放前,兩岸觀光業者和導遊展開一系列自救行動,以便在後疫情時代能跟得上大環境的腳步。
  • 創新|線上營銷,旅行社的「花式自救」
    創新|線上營銷,旅行社的「花式自救」 2020-05-19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五一」假期,全國各地景點、景區陸續開放,旅遊市場迎來一波回溫。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行業寒冬還未完全過去。
  •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員工共享賣燒烤 老闆直播當網紅
    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同行一股腦兒都去做微商了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產品,暫停旅遊團隊出行。
  • 傳統旅行社花式自救:員工「共享」賣燒烤 老闆直播當網紅
    旅行社「零收入」,導遊變主播賣貨,員工改行做微商……當下,規模不同、定位不一的眾多旅行社該如何開展自救,儘快走出疫情陰影,又能否以此為拐點,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家旅行社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