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男孩002|無關信仰,一個中國青年三千公裡騎行朝聖之路

2020-12-09 西遊

李杭,33歲,一名年輕導演,拍過MV、廣告片和電影長片。他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歐洲騎行三千公裡的距離,從英國到法國,沿著跨越西法的朝聖之路,最後終止於荷蘭比利時。他說這是一段發現自我的徵途。

從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之後,李杭用八年的時間積累,在2012年,完成電影長片的導演處女作《時光的旅行》,講述有關現代舞的故事,還有時光穿越的奇思妙想環節。一年過去以後,為了得到那個代表公映許可的龍標,他還在等待廣電總局對於電影的最後審查。

不多做無謂的思考,

孤獨而忘情地出發。

他開始構思自己的第二部導演電影作品,講述一個中國女孩,跨國戀愛的故事。劇本寫寫改改,等待的投資卻一直尋覓未果。審查與投資的雙重壓力,導致左眼出現霧霾,流淚不止。三個月,尋醫未果。檢查不出病因,醫生只說是緣起過敏或高度緊張,建議他加強運動,提高免疫力。他開始籌備,歐洲17個國家的騎行,在網絡上,發出兩名隊友的徵集。徵集發出後,問詢者眾,但因為時間、金錢、家人、安全、籤證等諸多複雜現實問題,他們也只是停留在好奇問詢上。最終,李杭決定,獨自踏上騎行歐洲的旅程。

對於這段騎行,李杭最初的想法十分簡單,只是希望能給未來的兒女們,多講一點不一樣的故事。最初的預想很理想主義,學習攝影的緣故,他對於視覺與外觀尤為重視,為騎行所用的長途自行車,配上各式古著飾物;受電影《逍遙騎士》的影響,他帶上了多幅墨鏡以便每天更換,還為自行車配上音響,期待這段騎行有如嬉皮士一般;他攜帶了帳篷,專門學習了如何抓魚烤魚,幻想自己風餐露宿,過著狂野而透露浪漫的生活。

後來,墨鏡、帳篷、音響,統統都為他捨棄在路上。李杭發現,這段騎行旅途,並非如他想像般浪漫。

沒有旅伴,李杭獨自坐上飛往倫敦的班機,卻險些夭折在倫敦海關。因為騎行中各種潛在突發意外,李杭並沒有預估自己回程的時間,只購買了單程的機票。持中國護照且語言交流並不那麼順暢的他,於是過倫敦海關時,被帶入了小黑屋問詢,行李也都被翻出檢查。因為緊張和語言問題,面對海關的幾個問題並沒有回答得特別理想,感覺自己幾乎就快要被遣送回來。

幾近絕望之際,他注意到海關警察中,有一個印度裔的年輕女孩。借用她的手機上網,李杭向她展示了自己第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其中包含自己的名字和工作照,觸動了印度人心中對於電影和舞蹈的那根弦,遂順利放行。出發前,李杭在國內通過網絡認識倫敦一個即將畢業的留學生騎友,約定從倫敦騎到愛丁堡,再到愛爾蘭。「騎行是需要搭伴的,」他這樣解釋道,「一來減少危險性,二是騎行路上自行車經常會出現各種狀況,一個人修理、溝通都會有問題。兩個人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只是他不曾預料,抵達倫敦以後,約好的騎友突然人間蒸發,自此再無法聯絡。語言溝通不順暢,對於英國也並不熟悉,只有放棄先前的計劃安排,只在倫敦周邊,花十天時間,騎行經過27個小鎮。那段旅程的回憶並不美好,多雨潮溼而寒冷的天氣,即便五月也需要穿著羽絨服騎車。

結束英國的意外之旅,李杭又聯絡到一位法國的騎友,相約自巴黎騎到普羅旺斯再到波爾多,三天之後卻又不辭而別。究其原因,騎友家庭條件優渥,每天騎車之餘一定要吃正餐,而李杭就用麵包簡單對付過去;不同生活方式,終究難以一起騎行下去。當時同樣是法國的雨季,陰雨連綿,天氣寒冷而潮溼。兩次遭遇旅伴離棄的李杭,難免有些灰心沮喪。人最初都願意去單純地做一件事情,但複雜的路況、多變的天氣、不暢的溝通、問題頻現的GPS、自行車的故障、腳傷、旅伴突然的消失、頻增的旅費,足以讓他忘卻最初的快樂,與堅持。

他想起看過的一部臺灣電影《練習曲》,講述大學畢業生獨自環島騎行的故事,和其中那一句臺詞,此刻顯得尤為深刻與感觸:「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終究也會各分東西。」

即便是獨身上路的旅程,李杭還是遇到諸多熱情而有趣的人們。在英國一個叫做Watford的小鎮,他被邀請至當地人家中作客吃飯,他還小露身手做了一頓中餐回饋主人。在倫敦的最後一晚,他被一對華人夫婦網友收留,並品嘗了在英國最好的一頓晚餐。整個歐洲騎行過程中,他多次遇到這樣的路人,借宿、請客吃飯、提供幫助。他們的善良、真誠、不設防,也讓李杭漸漸找到內心深處塵封已久的真實自己。後來,他在微博中這樣寫道:「每一個親切的路人都是你的致幻劑。慢慢地,你長時間的面具會自動脫落。」

在法國騎友不辭而別幾近迷失方向之後,李杭巧遇自駕遊的國人,將他和自行車捎到北諾曼第,直至他在網上遇到新的騎友旅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經營青年旅社的中國留學生阿張,開啟下一段,也是整個歐洲騎行中,最為重要一段。

朝聖之路,

依靠星光指引,

就能找到方向。

根據《聖經》中記載,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詹姆斯·雅各布奉神諭去西班牙傳教,卻慘遭希律王砍頭處死,遺體輾轉埋在聖地牙哥(西班牙語即為聖·雅各布之意)。後因戰亂,雅各布之墓位置成謎,直到當地一位農民,依靠星光指引,重新發現墓穴。

朝聖之路(Way of St. James)自法國開始,穿越庇里牛斯山,最終到達聖地牙哥的德孔波斯特拉教堂,即聖詹姆斯的埋葬之地。從地中海到大西洋,是歐洲最為經典的騎行路線之一。在新旅伴阿張的推薦下,李杭發現整條路的冒險性、山地探險感、路況成熟度與對自身的挑戰,都符合自己的預期與想像。於是,在巴塞隆納修養調整一周後,2013年6月18日,他與西語流利、對當地地形相對熟悉的阿張一起,從因奔牛節而聞名於世的潘普洛納出發,開始了朝聖之路的騎行。

如同上帝當年對於耶穌門徒的種種考驗磨練一般,朝聖之路弗一開始,李杭便遭遇了少見的暴雨,先前購置的專業所謂防風防雨的外套帳篷裝備,在殘酷天氣考驗下,證明並無太多用處。後來到中途全部捨棄,自言「注重外表愛換衣服」的李杭,騎行結束時,只剩下兩條背心、兩條內褲、一件外套和一個帽子,其餘全部丟棄。騎行越到後來,行李多一斤都覺是沉重的負擔。事實上,行李,包括自行車在內,一直是李杭這次騎行最大的困擾之一。

最初出發時候滿懷簡單而浪漫的想法,行李加上17.5公斤的自行車將近四十公斤重,導致搭乘歐洲之星火車的時候,超重罰款就達到了七十歐。自行車從北京託運至倫敦嚴重受損,而完成朝聖之路之後,由聖地牙哥託運到荷蘭,費用比機票貴出了一倍不說,還耗去了三天的等待時間,造成金錢與時間上的雙重浪費。「這都是缺乏經驗造成,騎行前還是需要規劃好行李,除了必需品都可以捨棄。」

住宿同樣是李杭歐洲騎行的主要問題。無論是先前的法國還是後來的比利時,一路都是荒郊野嶺,人煙稀少,青旅與青旅之間也間隔遙遠,依靠自行車一天也沒法到達。尤其在法國南部,恰逢全民假期的六月,經常經過幾乎空無一人的村莊。選擇露營,又飽受蚊蟲騷擾,更何況有些地方,當地警察禁止露營。這些問題在朝聖之路這段得到了緩解。每隔一段路,便會有一個象徵朝聖者的貝殼形狀的標誌,標誌附近總會設有青年旅社,接待或徒步或騎行的朝聖者們,一晚不過八到十歐,就此基本解決了住宿這個難題。只是最開始沒有經驗,西班牙日落時間晚,李杭總是騎到九點才開始找尋住處,卻發現青旅早已住滿四點就開始停下整歇的朝聖者們。幸好西班牙人天生熱情,對於朝聖者又有源於宗教信仰的好感,總會主動義務幫助尋找住所。

沿路總能遇到徒步的朝聖者,不論男女老少,都是風雨無阻;當然也有像他自己這樣目前沒有任何信仰方向的人,只是單純喜歡騎行這項運動。2013年6月29日,李杭抵達聖地牙哥。一天後,他繼續前行,來到了「世界的盡頭」菲斯特拉,正式完結朝聖之路這一段騎行旅程。他回憶道,與其他一望無際的海不同,菲斯特拉的大西洋望到一半的時候,已經被霧所攔截,看不到前方,感覺真有如走到世界的盡頭一般。

感覺自己已經重生。

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也看到了未來的自己。

接近三個月的時間,共計65天的騎程。抵達朝聖之路終點聖地牙哥那天,李杭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感覺自己已經重生。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看到了未來的自己。」

旅行是產生靈感的過程。即便不是藝術家,在旅途中因為難能可貴的安靜的、獨處的空間,會不由自主地去想很多問題,很多事情。陌生的視覺刺激,陌生的環境,對於豔遇的渴望,食物的轉變,都是靈感的催化劑。

剛剛完成歐洲騎行一個月的他,還保有風吹日曬特有的黝黑,手臂和腿部有明顯的肌肉線條。儘管他是為數不多,騎行完成朝聖之路全程的中國人,談起騎行,談到電影,他一如赤子一般,眼神中流露單純的熱情與嚮往,不為周遭塵囂打擾;就像他自己寫過的那樣:「無論是否有信仰,你的內心總有一處寧靜聖地,你可以隨時退避,並在那裡成為你自己。」

商務合作:Ray@upassenger.com

柏林特輯|為愛而生,為自由而活,你去天堂還是柏林?

我們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現有婚姻制度的瓦解

這個世界還會好嗎?去迷幻而清醒的冰島找到答案

午夜上海|25個未眠者的欲望,愛與孤獨分鏡取樣

重慶,柏林般酷窮性感。我耍得兇但知道怎麼活

跟艾未未聊了聊,怎麼那麼多人高喊要改變中國人審美?

相關焦點

  • 騎了怪了單車歐洲朝聖之路
    來吧,忠於自己,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做一個好「奇」的探索者。「騎」上屬於我們的朝聖之路,一起做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玩家」。一起來行萬裡路,募萬卷書吧!7月31日我們將從德國法蘭克福開始騎行,經荷蘭、比利時到達巴黎,之後沿著聖雅各之路到達基督教聖城之一的聖地牙哥德孔斯波特拉(Santiago de Composetela),全程近3000公裡,耗時約50天(含休息),創造話題與影響力,為新浪揚帆公益基金(揚帆計劃)10所貧困地區學校募集約1萬本課外圖書
  • 西班牙朝聖之路800公裡精華版 8 Days
    ),與耶路撒冷之路(聖杯之路-創造奇蹟),羅馬之路(梅花之路-與其他世界溝通)並稱為三大朝聖之路。-萊昂首府領略「光之夢」萊昂大教堂的魅力舒適酒店+車輛接駁專屬巴士串聯800公裡朝聖路的精華段落西班牙朝聖之路——法國之路同樣可獲得朝聖者禮包及證書鑑於出行考慮建議您不要預訂晚於13:00的航班。
  • 北京經典騎行路線-潭柘寺朝聖之路
    前言:今天繼續寫專題:北京經典騎行路線之潭柘寺朝聖之路。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了兩條經典騎行路線,今天這條線路是入門裡面較經典的。大家可以關注我,陸續會推出北京更多的騎行路線。下面我就以我兩次騎行潭柘寺的經歷來展示該條路線的魅力所在。
  • 世界上最有名的徒步線路之一——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西班牙的「聖地牙哥之路」,是世界三大朝聖之路之中最著名的一條,是一條每年超過10萬人行走的神奇之路,一個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文化之旅。它起源於900多年前。傳說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 St.這座城市從此聲名大噪,並在歐洲大陸廣為流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一條長達800公裡的道路,每年吸引著超過20萬人次的朝聖者和旅遊者踏上徵途,最終成為了與耶路撒冷和梵蒂岡齊名的天主教的三大聖地之一。聖地牙哥朝聖之路1985年被正式確定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隨後又被歐洲議會定為第一條歐洲文化旅行路線。
  • 一個人的朝聖,父子倆的騎行夢
    看了《一個人的朝聖》後,心理突然想在大兒18歲高中畢業後給他一個不一樣的成人禮——與他一起來一場川藏線自行車騎行,去拉薩進行自己的朝聖路。兩千多公裡,一個月的騎行,想想就特別激動,以致夜不能寐。網上到處查看別人的騎行準備、別人的線路攻略等等,就好像明天就要進行這一壯舉了樣,實際這還需要等待六年(大兒今年才上初一),真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隔日與妻說到此事,就說我「一天東想西想、光吃不長(我本人較瘦)」,不過還是比較支持這個想法,就是有點擔心到時我的身體能行否?但想想哈羅德在什麼準備都沒做的情況下也能開啟一段遠足,何況我們還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呢?
  • 00後男孩騎行680公裡返校,每天路程相當於一個全程馬拉松
    9月3日,河南鄭州,00後男孩李開歷時7天,從鄭州騎行680公裡返回天津上學。對於這次騎行,李開媽媽一直很擔心,但稱兒子感興趣的事就會支持。李開說,騎行中每天都會和家人報平安,自己以後也會更獨立,更能吃苦。
  • 中國的朝聖之路在哪裡?
    圖片來自劉麗在聖地牙哥朝聖之路,多麼自信美麗我羨慕不已,為她的經歷與內心的收穫,也為她能去到遙遠的朝聖之路。同時我也思考,中國也有這樣的「朝聖之路」嗎?03在中國,什麼樣的路線代表著我們祖先的精神與文化呢?又可以被稱為「朝聖之路」呢?
  • 徒步西班牙朝聖之路,法國之路旅行體驗分享
    1.聖讓皮耶德波爾(Saint-Jean-Pied-de-Port;SJPP)(距Santiago 800公裡)SJPP小鎮位於庇裡牛斯山上,是一個法國小鎮,因朝聖者之路(The Way)電影而出名,是法國之路的起點之一,小鎮不是很大,一個下午就可以逛完,行程可安排中午抵達,下午逛逛小鎮,隔天一早出發。
  • 朝聖之路-葡萄牙到聖地牙哥之路
    就在前幾天,和一個葡萄牙大哥聊天,聊及Caminho de Santiago(朝聖之路),沒有見識的我一直以為朝聖之路只有:從法國與西班牙交界的SJPP(Saint Jean Pied Port)城市,翻越庇里牛斯山,進入西班牙領土,一路向西,直到終點,聖地牙哥 這一條路。
  • 《朝聖之路》影評,一場艱苦的朝聖之旅,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
    影片中的丹尼爾正是這樣,他放棄了美國頂尖大學的博士學位,選擇了一條800公裡的朝聖之路,所有的故事從他不幸遇難開始......眼科醫師湯姆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在他不忙的時候,會和老朋友們去高爾夫俱樂部打打球。
  • 海椰子日記--西班牙朝聖之路
    ,如今這條朝聖之路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洗禮,更是視覺上的文化之旅。不停遇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用各自的方式完成朝聖之旅。每一個走在朝聖之路上的人都會很熱情地說:Buen Camino! 意思是Good Way!
  • 《中央車站》:男孩的尋親之路,也是一個女人自我救贖和蛻變之路
    是尋找之路,也是朵拉的心靈自我救贖之路朵拉在認識約書亞之前,一個人生活在郊區,沒有伴侶,沒有兒女,不喜歡打扮,唯一的樂趣就是和閨蜜靠讀信和撕信取樂。是尋找之路,也是對巴西東北部自然和人文的朝聖之路本片還有一個亮點之一,就是電影所呈現出來的南美巴西北部特有的風光和人文特色。
  • 聖雅各朝聖之路
    而如果你在歐洲尋找一次遠離塵囂、回歸本真的旅途,你不妨選擇這樣的一條朝聖之路——聖雅各之路。歷史西班牙加利西亞的首府聖地牙哥- 德孔波斯特拉古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是中世紀最重要的天主教朝聖地之一,與羅馬、耶路撒冷齊名。
  • 騎行在朝聖路上D6 新都橋-雅江-相格村
    從新都橋出來到高爾寺山腳下,爬坡10公裡到高爾寺山隧道口,海拔3950米,隧道長5公裡多點兒,過了高爾寺山,下坡40公裡,路面平坦。祝福騎行在朝聖的路上一路順利!
  • 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唯有前行的方向是不可逆轉,而目的地終有一個。在我的故事裡,所有路途中的艱辛和愉悅都已成為生命經歷的一部分,超越語言所能表達的範疇。正如《朝聖的藝術》(The Art of Pilgrimage)一書作者菲爾·柯西諾(Phil Cousineau)所作出的總結:「朝聖之路本質上是對生活的終極比喻。前人踏過的路可以成為我們的指引,但有時我們忙碌的日常生活會讓我們迷失。路上沒有遮遮掩掩。
  • 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意外而走上朝聖之路的 電影《朝聖之路》
    這是一條老人與兒子的朝聖之路,這是一條人與靈魂的朝聖之路,這是一群人的朝聖之路,這更是一條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朝聖之路。當你踏上這條路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在路的另一頭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名叫聖地牙哥,每當你感到傷心、痛苦、絕望的時候它都會默默的傾聽你內心最深處的低吟。不防試著交出那個曾令你失望與厭惡的自己,那個嶄新的自己已經在終點等待。
  • 一個中國少年的朝聖之旅 - 第一天
    朝聖之路的路標幾百年以前就有。我們在路上也見過羅馬時代遺留的石碑,上面刻著象徵朝聖之路的貝殼圖形。但是這樣的路標不可能遍布朝聖之路的每一個路段。今天的朝聖者,應該感謝一位堂依裡亞斯(Don Elias)神父。這位西班牙神父生於1929年,死於1989年,晚年專心研究和傳播聖地牙哥朝聖之路的歷史。
  • 行走|重走聖雅各朝聖之路
    我走在法國西南部庇里牛斯山區中,今年只完成了聖雅各朝聖之路的一小段路程。歐洲至今保留著很多古道。越過關隘、繞過山巒,這些古道通向大大小小的教堂、河流或海洋。在蘇格蘭,有堆石之路和夏季放牧之路。在愛爾蘭,1840年挨餓的難民曾建立起了近千公裡的饑荒之路,連接各個蠻荒之地。在荷蘭,死亡之路和鬼魂之路交匯於中世紀的墓地。
  • 薩裡亞,從這裡出發,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
    這是「法國之路」的最後一段。按照規定,如果想要拿到一張聖地牙哥官方頒發的徒步證書,你得至少走完徒步線路的最後一百公裡(如果你選擇騎馬或者騎自行車,路程就要增加一倍)。像我們這樣淺嘗輒止的人不在少數,所以薩裡亞自然就成了朝聖者的一個小小的聚集地,很多世界各地來的朝聖者就是從這裡踏上朝聖之路的。
  • 【連載完結】西班牙朝聖之路—徒步900公裡
    你不知道中國的媽媽多麼心疼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她們也端著飯碗,追著孩子餵飯。你離得他們那麼遠,要是遇到拐賣人口的,你可就慘了。這裡距出發地已經20幾公裡了,真不知這20幾公裡的路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