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典騎行路線-潭柘寺朝聖之路

2020-12-09 汶河之濱

前言:

今天繼續寫專題:北京經典騎行路線之潭柘寺朝聖之路。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了兩條經典騎行路線,今天這條線路是入門裡面較經典的。大家可以關注我,陸續會推出北京更多的騎行路線。下面我就以我兩次騎行潭柘寺的經歷來展示該條路線的魅力所在。

班得瑞樂團 - childhood memory - bandari 童年

03:22來自汶河之濱

一、 初探潭柘寺

這天是13年端午節的第二天,天氣預報是陰天;所以,毅然選擇了出發,目的地是潭柘寺,位於北京西南的門頭溝區,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當年喧鬧繁華的京西古道就是從它門前穿過。因為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所以叫做潭柘寺。它是北京周邊歷史最久遠的寺廟之一,在民間一直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謠。此次總行程108km是我騎行最遠的一次,爬坡最長,海拔最高的一次。

之所以選擇潭柘寺是因為在馬蜂窩上看到一本《騎遊北京》上介紹潭柘寺一線是騎行入門的最佳路線之一。書中對騎行路線做了詳細的介紹,是一本很不錯的騎行攻略,我是拿它當指導書使用的。建議想騎行的朋友也能看看這本電子版的書。

對於兩個都沒有跑過長途的人來說,這次騎行還是很有挑戰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選擇了面對它。從北三環東路到西六環外的石門營公園有36公裡的路程,是這次出行最長的一部分,在市區騎行最大的障礙就是各個路口的紅綠燈。所以很難把速度提上來,很多時間都用在了等待紅燈中;另外一個缺陷是過橋洞子,在眾多的立交橋中穿梭難免有走錯的時候,特別是西五環的衙門口橋。這次去又沒搞明白,回來的時候倒是把衙門口橋和五環路那邊好好的研究了一下,設計真不合理。我們的第一個休整點是選在了石門營公園門口,到達那裡估計用了兩個多小時,帶的水都喝光了。沒有感覺累就是渴,找賣水的地方找了好一陣子。先上傳一張照片。

看這裝備好像挺專業吧,其實剛入門。就想著有時間就騎車從北京回家,現在先拿北京周邊的路練練,磨合磨合自行車,以便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騎行到這裡所有的路都是平地,很少有坡道。雖然這裡已經到達了行程的3/5,但是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剩下的2/5才是要人命的爬坡。從石門營環島到潭柘寺一路16公裡,其中有2個爬升路段,環島到戒臺寺大石碑約6.5公裡為第一個爬升階段,潭拓寺鎮到潭柘寺正門3公裡為第二爬升段。第一段是整條線路中最大的挑戰。當地人稱這段路為「十八盤」;過了石門營環島就立馬轉入了山路,一個大坡就朝你迎了過來,讓你措手不及。下面的一段路就都是爬坡了,到達戒臺寺我們才第二次修整,下面傳個海拔示意圖:

從地面騎上海拔350米的山頂是很不容易的,不僅是對身體的考驗還是對精神的拷問。每轉過一個彎你看到的都是下一個彎,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方佛沒有盡頭,感覺自己的汗水都是白流的,氣喘的呼哧呼哧的,腦袋裡一片空白,總想著能停下來休息一下,每每又勸服自己:再堅持堅持,等下一個彎道再休息,到了下一個彎道告訴自己下一個裡程碑再休息;每次想休息的時候都會有車友從身旁經過,他們伸出大拇指向你加油的時候你怎麼好意思放棄呢。這種來著陌生人的鼓勵還是很見效的,是很給力的。在一個非常長的坡道旁我停了下來,實在是沒有堅持下去的理由,無論怎樣騙自己都知道這個坡道到下個彎道還有好久好久。在市區遇到一個非常龐大的騎行車隊,有幾十個人,一字排開,相當拉風,那速度之快只能讓人望其項背。我爬坡的速度能把持在10km/h,只要調整好呼吸,變速器調到一個自己感覺舒服的位置。不知是在什麼動力的驅使下,終於到達了十八盤的制高點:

在這裡吃了個飯補充了能量,因為爬坡真的太耗費體力了。之後就是令人驚心動魄的放坡了,也是騎行最迷人的地方。費了老半天的力才爬上來,下去只需十幾分鐘。不過話又說回來:上山容易下山難:安全是最重要的,先檢查一下剎車是否好使,最好是戴防風眼睛,防止塵土和小飛蟲;由於路旁有很多養蜂的,所以要時刻謹防小蜜蜂的偷襲。剎車使用點剎,防止剎車片過熱,輪胎爆胎。當看到下面這個石碑的時候心情還是挺激動的。

第二段爬坡就容易多了沒有那麼長,海拔沒有那麼高,並且沒有彎道,一路騎上去就到目的地了:

去寺裡拜了拜菩薩,爬了一段山路,看了好多景點,聽了很多故事。返回的路程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回去同樣是要爬坡,由於體力的原因,小強的速度明顯慢了許多,我只能走走停停 在路邊拍拍照什麼的。

回到學校已經是晚上7點了,同學說城區下了很大的雨還下冰雹了,問我們有沒有挨淋。我很納悶,我們今天出去一天也沒有感覺到一絲雨點呀!天氣一直很好呀。

二、 再上潭柘寺

再上潭柘寺已經是三年後了, 這幾年大大小小的山也爬過,長距離的秦皇島也騎過,但唯獨這條路要寫篇遊記。懷念一下自己下血本買的那輛戰車。

這幾年門頭溝區發展變化的很大,新通了高速,一片片的小區也拔地而起。2016年的中秋,我和石頭走的大灰廠路,爬坡的長度變短了,似乎坡度更大了點兒。市區裡依然是最難提速的,快走到西四環環的時候發現車子越來越沉,在平路上不應有的沉。結果發現後胎扎了。從秦皇島回來再後胎上拔下來好幾個細鐵絲,當時就應該把外胎給換了的。幸虧頭天晚上把備胎帶上了,論備胎重要性。按照石頭的策略:後輪外胎換前輪外胎,扎了的內胎換掉。折騰了半個小時。

大功告成,打氣耗費了太多體力,因為打氣筒效率太低了,好過沒有。接下裡在衙門口橋那裡找了個修車的老大爺,打足了氣,繼續前行。路上遇到很多騎行的車友。穿過北京園博園,就進入郊區了。沿著大灰廠路走不是特別好,村莊多,路況比較複雜,但好在爬坡的距離短了。當再次看到戒臺寺大石碑的時候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時別三年。

在這裡幾乎所有的車友都會停下來休息會兒。

當年的潭柘寺大碑已經不復存在了。一口氣到達潭柘寺門口。

休息下,喝點兒水恢復下體力。本來到這裡可以了,出發前的目標算是實現了。給家裡打了電話,報了平安。感覺時間還早體力充沛。在石頭的提議下決定爬一爬潭王路。從潭柘寺到王平的山路,14公裡,全是爬坡。

應該說這個坡是最犯怵的,體力已經消耗夠大,主要的是後面沒有補寄,特別是水。在這種情況下爬坡是真的考驗人的意志。坡,不知道爬了多少;水,只剩下一口。後面的路不知道還有多長,更重要的是下一個補給點在哪裡都不知道。對水的渴望,那種求生的本能,感覺就是絕望,前所未有的壓力。山路也來也荒涼,風景越來越漂亮。思維卻越來越活躍,不斷地拷問自己的靈魂。

一覽眾山小

重巒疊嶂的大山套

相關焦點

  • 北京經典騎行路線之潭柘寺-自虐朝拜之路
    前言:今天繼續寫專題:北京經典騎行路線之潭柘寺朝聖之路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了兩條經典騎行路線,今天這條線路對於入門級別的來說是很經典的。大家可以關注我,陸續會推出北京更多的騎行路線。下面我就以我兩次騎行潭柘寺的經歷來展示該條路線的魅力所在。
  • 別的男孩002|無關信仰,一個中國青年三千公裡騎行朝聖之路
    他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歐洲騎行三千公裡的距離,從英國到法國,沿著跨越西法的朝聖之路,最後終止於荷蘭比利時。他說這是一段發現自我的徵途。從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之後,李杭用八年的時間積累,在2012年,完成電影長片的導演處女作《時光的旅行》,講述有關現代舞的故事,還有時光穿越的奇思妙想環節。
  • 北京春季旅遊推21條紅色經典路線
    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 於立霄)清明小長假即將來臨,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4月2日在奧林匹克公園舉行北京春季旅遊推廣活動,推出21條紅色經典旅遊路線。  21條紅色經典旅遊線路中,既有中山公園、圓明園、香山公園、北京植物園等傳統公園,也有北京周邊的紀念館和抗戰歷史遺蹟,包括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宛平城、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狼牙山、白洋澱等景點。  北京市旅遊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融合了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人文風光,突出紅色經典路線,通過徒步、騎行和自駕遊,讓市民深刻領會到主題遊的亮點及特色,為北京旅遊市場帶來一股新風尚。
  • 10月騎行計劃|北京最美單車路線,帶你一路看到底!
    短短幾個星期,北京就到了深秋。這個季節,也是路上騎行人最多的時候。北京會顯出她所有的大氣、澄澈、質樸、壯美和動人的人間煙火。所以今天,朕就來給你徹底盤點一下北京的騎行路線,讓你一路體會到北京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鐘鼓樓-什剎海-恭王府-菸袋斜街-鐘鼓樓-五道營胡同-國子監
  • 北京經典騎行路線之香山-一口氣騎行到香山之巔
    前言:今天繼續專題:北京經典騎行路線。幾天天介紹經典騎行路線是香山的防火道。目前該防火道依然處於封閉狀態,由橫向鐵欄杆封路,汽車肯定是無法通過的。騎車的人也不少,但是因為山上的防火道幾乎都沒有護欄,旁邊就是懸崖,很危險;為了安全考慮,還是不建議大家騎車去爬香山。這篇日誌是我在2013年和同學騎車爬香山的經歷。
  • 朝聖之路 | 電影展映
    北京塞萬提斯學院攜手歐盟文化中心合作組織(EUNIC),在「穿越時空之旅: 歐洲文化線路」展覽的框架內,推出了一個多學科,關於歐洲歷史路線的專題活動。聖地牙哥之路是西班牙主要的文化路線之一,因此,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在聖地牙哥之路電影展映活動期間,為大家放映故事片
  • 在西班牙朝聖之路上旅行持有佔有,時間,路線等
    什麼是聖地牙哥朝聖之路?廣場是廣闊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天主教徒走向西班牙北部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方式。最古老的記錄是951年。熱門的路線是洛克羅尼奧法國公路的通道點Santiago de Compostela位於西班牙加利西亞西北部地區。有10種朝聖之路,包括法國路,馬德裡路,北路。
  • 騎行的路線有哪些?
    高端自行車的銷售量,與所在城市的經濟發達水平、當地騎行文化的普及度和道路、地形特點均有很大的關係。國內的騎行路線有很多,每個騎行熱門城市基本都會有當地的熱門路線,跨省市的長途騎行也有許多經典線路。哪些城市的高端自行車銷量較好:從騎行愛好者的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西安、南京、杭州、成都這些城市的騎行參與人數是相對較多的,這些城市也是中高端自行車銷售的重點區域。
  • 聖雅各朝聖之路
    而如果你在歐洲尋找一次遠離塵囂、回歸本真的旅途,你不妨選擇這樣的一條朝聖之路——聖雅各之路。歷史西班牙加利西亞的首府聖地牙哥- 德孔波斯特拉古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是中世紀最重要的天主教朝聖地之一,與羅馬、耶路撒冷齊名。
  • 世界上最有名的徒步線路之一——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聖地牙哥朝聖之路1985年被正式確定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隨後又被歐洲議會定為第一條歐洲文化旅行路線。隨著朝聖人數增多,朝聖路線逐漸固定下來。如今比較知名的也有六七條,分別是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北部朝聖之路(Camino del Norte)、原始之路(Camino Primitivo)、阿拉貢之路(Camino Aragón)、英國之路(Camino Inglés)、葡萄牙之路(Camino Portugués)和東南部朝聖之路(也稱白銀之路, Camino del Sudeste - Vía de la Plata
  • 美到窒息的騎行路線有哪些?哪些路線適合騎行
    今天小編來推薦幾條國內顏值爆表的經典騎行線路,想要騎行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1、青海湖環湖騎遊——賞湖觀鳥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環湖360km,每年7-8月都會舉行環青海湖自行車賽事,不僅是經認證的亞洲頂級賽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是所有騎行者嚮往和一生一定要去朝聖的地方。
  • 跨境遺產 | 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為何會成為經典?
    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跨越多國,卻能在遺產的價值標準和描述上保持一致性和內在聯繫。這樣的「跨國」一致性是如何做到的?遺產簡介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聖的終點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又被稱為「聖詹姆斯之路(Way of St. James)」。
  • 與聖徒同行——西班牙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相傳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雅各安葬於此,自11世紀起,來自歐洲大陸各地的信徒不斷踏上前往此地的朝聖之旅,來瞻仰聖徒的遺骸,並希望通過朝聖之旅超越塵世的苦難。1993年,朝聖之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中第一條文化線路,同時,也是歐洲第一條文化線路。朝聖之路以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為終點,向整個歐洲大陸延伸出網狀道路。
  • 北京最美單車路線,帶你一路看到底!
    短短幾個星期,北京就到了深秋。這個季節,也是路上騎行人最多的時候。北京會顯出她所有的大氣、澄澈、質樸、壯美和動人的人間煙火。所以今天,朕就來給你徹底盤點一下北京的騎行路線,讓你一路體會到北京的秋天到底有多美!鐘鼓樓-什剎海-恭王府-菸袋斜街-鐘鼓樓-五道營胡同-國子監
  • 經典丨朝聖之路的禪心 ·《一個人的龜茲》
    經典丨朝聖之路的禪心 ·《一個人的龜茲》 2020-05-13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潭柘寺的秋
    先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平實的描述,卻讓人產生莫大的吸引。想想北京的歷史博大精深,在這之前的潭柘寺一定悠遠流長了。記得在讀書的時候曾經去過一次潭柘寺,這次常駐北京本有細品慢玩的想法,索性,按照時間的順序,先從潭柘寺開始吧!潭柘寺建於西晉公元316年,原名嘉福,後康熙賜名岫雲寺,後有龍潭,前有柘樹,民間故稱潭柘寺。
  • 朝聖之路-葡萄牙到聖地牙哥之路
    就在前幾天,和一個葡萄牙大哥聊天,聊及Caminho de Santiago(朝聖之路),沒有見識的我一直以為朝聖之路只有:從法國與西班牙交界的SJPP(Saint Jean Pied Port)城市,翻越庇里牛斯山,進入西班牙領土,一路向西,直到終點,聖地牙哥 這一條路。
  • 騎了怪了單車歐洲朝聖之路
    「騎」上屬於我們的朝聖之路,一起做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玩家」。一起來行萬裡路,募萬卷書吧!7月31日我們將從德國法蘭克福開始騎行,經荷蘭、比利時到達巴黎,之後沿著聖雅各之路到達基督教聖城之一的聖地牙哥德孔斯波特拉(Santiago de Composetela),全程近3000公裡,耗時約50天(含休息),創造話題與影響力,為新浪揚帆公益基金(揚帆計劃)10所貧困地區學校募集約1萬本課外圖書
  • 遊北京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我們開了3個多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已經快中午12點了,當天北京的氣溫30度,原以為會酷暑難耐,沒想到進了古寺後,絲毫沒感覺到熱,寺內古樹掩映、松柏參天,讓我浮躁的心慢慢的安靜下來,在石凳上坐著,覺得說不出的寧靜與舒服。
  • 一個人的朝聖,父子倆的騎行夢
    看了《一個人的朝聖》後,心理突然想在大兒18歲高中畢業後給他一個不一樣的成人禮——與他一起來一場川藏線自行車騎行,去拉薩進行自己的朝聖路。兩千多公裡,一個月的騎行,想想就特別激動,以致夜不能寐。網上到處查看別人的騎行準備、別人的線路攻略等等,就好像明天就要進行這一壯舉了樣,實際這還需要等待六年(大兒今年才上初一),真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隔日與妻說到此事,就說我「一天東想西想、光吃不長(我本人較瘦)」,不過還是比較支持這個想法,就是有點擔心到時我的身體能行否?但想想哈羅德在什麼準備都沒做的情況下也能開啟一段遠足,何況我們還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