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8日 09:2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參與互動6月26日上午,我國綜合科學調查船「海洋六號」從廣州出發,正式開啟我國2017年深海地質調查工作和第41航次第二階段大洋科考任務。
「海洋六號」將執行多項任務
「海洋六號」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集地震、地質調查等多項功能於一體,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本次深海地質調查主要任務有:
繼續在前期調查區開展新資源的調查;
在新區域開展與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的調查工作;
執行第41航次第二階段大洋科考任務,在西太平洋進行富鈷結殼資源的勘探工作、在海山區進行環境生物調查等。
海底科考成果豐富
此次科考的任務,將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批准的合同礦區進行科學考察。目前,我國大洋科考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帶回來了不少寶貝,一起去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樣品庫看一看。
像這樣的樣品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一共有四個。樣品庫裡存放著來自我國南海、東海、黃海以及太平洋、南極等海域的各類海洋沉積物、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各類海底巖石、天然氣水合物等樣品。
記者手裡拿的是一塊切割好的柱狀巖心,廣州海洋局實驗測試所的工程師將根據巖性特徵和層位變化來進行取樣工作。最後,對這些樣品進行巖石礦物、古生物的鑑定,還有粒度和化學成分的分析。通過分析得到的數據可以更好地幫助工作人員認識海底環境變化和海洋資源的分布情況。
富鈷結殼:全球深海資源研發熱點
此次「海洋六號」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太平洋開展富鈷結殼資源的進一步科學考察和資源評價。那麼什麼是富鈷結殼資源呢?
富鈷結殼也被稱為鈷結殼、鐵錳結殼,一般生長在海底巖石或巖屑表面。因富含鈷元素而得名。
廣州海洋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介紹,鈷是一種在航天、航空高技術領域廣泛應用的金屬,尤其是新能源領域,對鈷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不僅如此,富鈷結殼中銅、鉑等稀有金屬的含量也很可觀,而這些稀有金屬都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礦產資源。
何高文表示,世界上大約635萬平方公裡的海底為富鈷結殼所覆蓋,佔海底總面積的1.7%。目前,在中太平洋海山群、夏威夷海嶺等地都有發現,資源儲量巨大。不過,富鈷結殼賦存在海山表面,比較薄,最厚的也就20釐米左右,再加上它賦存的海山地形比較複雜,所以,開採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據不完全統計,太平洋西部火山構造隆起帶上,富鈷結殼礦床的潛在資源量達10億噸,鈷金屬量達數百萬噸,經濟總價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