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號」科考船在完成2019年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後於16日返抵廣州。科考期間,我國調查人員在我國南海北部發現一處新的大型活動性「冷泉」。
「海洋六號」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科考船。據介紹,這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一次大規模深海探測共享航次。航次歷時36天,航程3000多海裡,共有18家涉海機構,111位科學技術人員(含科考船員29人)參與執行。
「海洋六號」船船長約106米,滿載排水量4650噸,是我國先進的綜合性全海域地質調查船。此次深海探測共享航次,「海洋六號」在我國南海北部海域執行了涉及海洋地質勘查與環境調查評價、研發設備海試、深海探測儀器試驗以及冷泉系統科學研究等20多項海上科考任務,並在水深約1400米海底新發現一處大型活動性「冷泉」。
海底「冷泉」簡單的說就是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在地質結構或壓力變化驅動下,溢出海底進入海水的活動。由於形態酷似陸地上的泉口,溫度一般在3-5℃,所以被科學家成為「冷泉」。
此次發現的「冷泉」位於水深1200至1400米之間,在「冷泉」區域,調查人員還發現了大量自然狀態下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可燃冰」。「冷泉」生態系統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探尋天然氣水合物的重要標誌之一。
來源:北京晚報 據央視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