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子彈財經(ID:wwwhygc),作者:黃燕華,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短短 7 年時間,這家「十元店」向外界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進駐超 80 個國家和地區,開設超 4200 家門店,擁有 8000 個核心SKU,合作超 800 個供應商和 17 個知名IP。
「中國最大十元店」要上市了——當名創優品赴美上市消息傳出,馬上在業內和媒體圈「炸開了鍋」。
「上市是為了圈錢。」就名創優品上市一事,一位業內人士對「子彈財經」說道,一方面受疫情衝擊,名創優品同樣承壓;另一方面,名創優品正在謀求變革,比如極力拓展線上,而變革自然就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短短 7 年時間,這家「十元店」向外界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進駐超 80 個國家和地區,開設超 4200 家門店,擁有 8000 個核心SKU,合作超 800 個供應商和 17 個知名IP。
不過,名創優品發展至今,一直飽受爭議。抄襲、自融(利用關聯企業進行融資)和產品不合格等消息似乎未曾斷過。那麼,這樣一家「十元店」在衝擊IPO的關口,哪些問題會成為它的攔路虎?上市能解決一切隱憂嗎?
1
7 年開 4200 家店
熟悉名創優品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開店的速度是出奇得快。
成立於 2013 年的名創優品,第一年便開出了 27 家門店; 2014 年,新開門店數達到 373 家,較上一年翻了近 14 倍; 2015 年,開店數成功破千,高達 1075 家。
也是從這一年起,名創優品開始拓展國際市場。根據招股書,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名創優品已進駐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及德國等 80 餘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超 4200 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其中在國內市場開拓了超過 2500 家門店,海外市場超 1680 家。
7 年開 4200 家門店是什麼概念?
不妨對比一下同類品牌「無印良品」的開店數據。這家擁有 40 年歷史的企業,在 2019 年初的海外門店數也才 900 多家,且僅覆蓋了 32 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更令人咋舌的是,名創優品的步伐並沒有放緩。
早在 2019 年初,名創優品便為自己立下了一個中期目標——百國千億萬店,即到 2022 年,公司進駐全球 100 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門店數達到 1 萬家,且營收超過 1000 億元。
名創優品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閃電般」開店,P2P平臺分利寶可謂「功不可沒」。
先來看一組數據,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名創優品在全球擁有 129 家直營門店,其中 7 家在中國, 122 家位於海外市場。也就是說,該公司的直營門店僅佔3%左右,其餘均為第三方門店(以加盟店為主)。
按照名創優品加盟政策,加盟商需向其繳納每年 8 萬的特許商標使用金,一次性結清的 75 萬貨品保證金,以及押金、裝修預付金和開門後的其他費用,一年開店總成本需要上百萬元。如此高昂的加盟成本,無疑會讓很多意向加盟者望而止步。
不過,名創優品似乎早已預想到這樣的場景,並給出了應對之策。據《新財富》雜誌此前報導,名創優品成立後不久,創始人葉國富就創立了分利寶。
有分析認為,分利寶作為網貸平臺,為包括名創優品在內的合作品牌加盟商提供店鋪融資擔保借款。加盟商作為貸款主體在分利寶平臺融資開店,而貸款資金多以保證金、加盟費等形式流回名創優品。
當然,這樣的做法遭到了「自融」的質疑,借貸人主體是加盟商而非名創優品。外界也普遍認為名創優品此舉,是將經營風險直接轉嫁到加盟商身上。但不可否認,分利寶確實解決了名創優品招商加盟難問題。
不過針對這一質疑,名創優品也曾對外澄清,「無論是從股權架構上,抑或是業務聯繫上,名創優品與其均不存在任何關聯,名創優品也從來沒有藉助任何網貸平臺進行所謂的融資行為。」
但十分湊巧的是,就在名創優品上市前夕,今年 8 月,分利寶已經結清所有出借項目,並正式關閉了平臺伺服器,頗有「功成身退」的意味。
名創優品要想保證商品物美價廉的同時,自己又能賺到錢,除了極力招商加盟,還得搞定更多優質供應商。
「要一把手親自出面、一次性下一百萬或一千萬的單,並通過現金結帳。」這句話出自葉國富之口,可見他深知帳期長的痛點。
為此,名創優品向供應商拋出「最快 15 天回款」的絕對誘人條件。同時,雙方合作模式還包括名創優品與供應商聯合開發商品、深度介入產品設計和買斷版權形成獨家貨源等。
當然,這套合作模式後被證明著實有效,成功吸引了包括大牌OEM工廠和知名品牌供應商在內的 800 多家供應商。
不止在開展對外合作業務上頗為順利,名創優品的產品開發能力同樣很強。
招股書稱,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名創優品有約 8000 個核心SKU,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及紡織品等 11 個類別。不僅如此,該公司仍在以每月推出約 600 個新SKU的方式進行產品迭代,以期迎合消費者時刻處於變化之中的需求。
為了保持產品持續創新,除了自主開發,名創優品也推聯名產品。根據招股書,該公司已與Hello Kitty、漫威和迪士尼等 17 個全球知名IP合作,推出了覆蓋全品類的各種IP聯名產品。
至少從數據上看,憑著「十元店」以小博大的策略,葉國富算是打下了百億江山。
2
一萬家開店目標難實現
名創優品敢喊出「百國千億萬店」的口號,無疑顯示出公司對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不過,在開店目標這件事上,名創優品並非完全因信心充沛而設立,其中還有「被逼無奈」的成分。
「名創優品單店營業額相對有限。」擁有多年實體店經驗的百貨零售創業者劉晨(化名)對「子彈財經」坦言。
他透露,如果實地銷售,單店月營業額能做到五六十萬元就已經相當不錯。「我不知道名創優品是怎麼做到單店月營業額在60- 100 萬元的。」要知道,坐落在日本黃金地段,且擁有超高IP價值的海賊王專賣店,單月銷售額也就 120 萬元左右。
在劉晨看來,名創優品想在 2022 年實現一萬家開店目標已經基本不可能。他的這一推斷不是毫無根據。
眾所周知,周末通常是商場客流量的尖峰時段。但「子彈財經」周六上午探訪位於昌平某家名創優品加盟店發現,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進出該店的客人卻寥寥可數。
該店店員小李告訴「子彈財經」,「以前線上店鋪開通較少,這次由於疫情,明顯就開通了很多。」她所在的門店主要上線了美團和京東到家,消費者可線上下單,一般由距離最近的名創優品實體店進行同城配送。與線下玩法類似,線上玩法包括滿減、充送和秒殺等活動。
不難看出,名創優品實體店也在積極擁抱線上,原有的場景體驗價值正不斷被削弱,而這或多或少會對吸納實體店加盟商造成影響。
此外,負責名創優品加盟工作的小吳告訴「子彈財經」,名創優品今年在大力發展縣級加盟,其中,品牌授權費為 19800 元/年,貨品保證金為 40 萬元。外加店面裝修、租金以及水電等費用,合計要花費 100 萬元左右。顯然,對縣級加盟商來說,這也不是一筆小費用。
可問題是,曾一度被認為是給名創優品加盟模式「輸血」的分利寶已經關停服務,小吳也對「子彈財經」表示,「現在分利寶已經不能用了,公司也沒有提供第二個融資平臺。不管加盟名創優品哪個區域,加盟商均需一次性付款到位。」
如此一來,勢必會讓很多意向加盟人士被「無情」地擋在門外。
不僅招商加盟工作推進難度大,名創優品還極有可能面臨一批門店關閉。
據劉晨分析,一方面,名創優品的現金流恐怕已經吃緊。「如果不吃緊,也不會選擇這個時候上市。」另一方面,由於帳期3- 6 個月,長此以往,一些供應商可能難以承受,名創優品的供應鏈或出問題,而一旦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其整個運營。
「一些加盟商會因不堪虧損選擇退店。」據他了解,一些北京名創優品實體店經營狀況並不好,一天的銷售額也就 1000 多元,月營業額不足 10 萬元。「門店處於虧損狀態。」他說道。
尤其在調配貨方面,名創優品對那些銷售業績好的門店會給予足夠的支持,而對那些銷售業績不好的門店支持力度則很弱。「這樣一來,不掙錢的門店只會越來越不掙錢,直至奔著關店走。」劉晨直言。
很顯然,名創優品的百億帝國大廈,已經出現了一道裂紋。
3
IPO背後隱憂重重
除了小目標難實現,名創優品每多開一家店,隱憂其實就多加一分。
關於這一點,千住良品(日用品零售品牌)的開店經歷或許能給出答案。千住良品創始人張瑞哲告訴「子彈財經」,公司去年試圖通過託管加盟模式實現對外擴張,且基於資金、物流和團隊三方面考慮,加盟區域只限於北京地區。「我們從最初的 3 家門店擴到 8 家門店,一年僅新增了 5 家加盟店。」他說道。
不過,即便像千住良品這樣謹慎擴店,一些問題依舊難以避免。張瑞哲坦言,門店數從 3 家到 8 家,千住良品不僅面臨門店管理問題,還遭遇了現金流吃緊問題。「說實話,這種擴張方式對公司整體利益並不是很好。」他表示。
此外,雖然名創優品通過大規模採購的方式攤薄了拿貨成本,可一旦實際銷量低於訂單量,則會造成庫存積壓問題,進而抬高公司的整體成本。
「千住良品不想通過加大採購量來降低成本。」在張瑞哲看來,這種方式有一定的風險,零售的核心在於現金流周轉速度,而不在於拿貨成本越低越好。
相比拿貨成本,名創優品其實更應該關注產品質量。
9 月 27 日,名創優品因其代理的一款指甲油被通報致癌物質超標 1400 多倍,被網友們頂上了微博熱搜榜。對此,涉事名創優品店鋪方面回應稱,這些不合格商品去年被抽檢,責任在供應商。
「產品質量問題不能僅由供應商承擔。」劉晨解釋道,品牌商為了謀利而過度壓低進貨成本,供應商則為了達成供貨合作在材料等方面想方設法壓縮成本,進而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大打折扣。
事實上,名創優品今年已有兩次被曝產品質量問題。今年 6 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一款由名創優品經銷的「KaKao Friends」單耳蘋果碗被檢出三聚氰胺遷移量不合格;兩個月後,名創優品MINISO雨後茉莉香水(空中花園)產品經廣州市藥品檢驗所檢驗,其中所含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DEHP)不符合規定。
將時間再往前推,名創優品被曝光質量問題絕非偶然事件。 2016 年,國家藥監局通報,廣州市嘉夢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名創優品魅力密碼美白防曬霜(嫩膚水防曬乳)」不合格; 2018 年 1 月,名創優品壹加壹珠光帶刷眼影筆(古銅色)被檢出有害物質砷過量;同年 7 月,韓國京畿道保健環境研究院披露,在韓國名創優品店鋪內收集的橙色和粉紅色兩款腮紅檢測出重金屬銻超出標準值 10 倍,被判為不合格。
此外,雖然名創優品通過與大量知名IP聯名合作,在品牌「出圈」和「低廉山寨」品牌形象改觀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聯名產品沒有隱憂。
「品牌商與很多IP方的合作關係是一種弱關係。」張瑞哲介紹,這些IP方不會授予獨家IP許可,特別是日本的IP,它是按單走的。「比如這次談了 100 萬個訂單的合作,下次再下 100 萬個訂單需要重新談。」
張瑞哲認為,聯名產品是否好賣還取決於IP方。如果IP的人氣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聯名產品的賣點會一直在。反之,人氣度下降賣點也將逐漸消失。
除了產品問題,名創優品還屢陷「抄襲風波」。
2018 年 3 月,諾米品牌起訴名創優品旗下NOME家居商標侵權;同年 11 月,家具品牌PIY創始人沈文蛟發文,稱名創優品旗下MiniHome品牌抄襲PIY的NUDE衣帽架;今年 1 月,深圳設計師品牌finerworld九層發布文章《名創優品,你敢回應嗎?》,指責名創優品抄襲該品牌產品。
按照常理,名創優品作為一家跨國經營公司,理應更加愛惜自己的「羽毛」,但現實總在不斷「打臉」。
「抄襲產品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張瑞哲坦言,相比正版產品,抄襲產品顯然不具備品牌價值,只是被一些低端消費者認可購買罷了。
但抄襲「原罪」損害的是品牌長久的聲譽——如果名創優品繼續姑息「抄襲」行為,未來必會遭品牌反噬。
當然,名創優品需要杜絕「抄襲」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更要警惕被「資本」綁架。畢竟,一旦上市,名創優品將變成一家公眾公司,除了財務狀況需公開透明,還必須對廣大股民投資者負責。
要知道,為了維持股價和市值,很多上市公司會追求所謂的規模和速度。作為一家百貨零售商,如果忽視自身在供應鏈、產品等方面的建設和積累,面臨的問題有可能「傷筋動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泛家居新零售品牌NOME。公開信息顯示, 2017 年NOME獲得今日資本、紅杉資本的第一筆投資時,僅開設一家店。融資一年多後,其在全國已開出 400 家店。不過,好景不長,該公司自 2019 年以來就接連被媒體曝出加盟店退店潮,以及拖欠供應商合作款等問題。
事實上,除了上述隱憂,名創優品還將面臨被購物中心「清出去」的風險。在劉晨看來,名創優品的品牌定位是中低端百貨店,這一定位就和購物中心朝高端發展的方向不符。「目前,有些購物中心已經在清退低端品牌。」他說道。
上市並非名創優品的救命稻草。在享受金錢遊戲的同時,葉國富必須要明白,一切的索取和禮物,已經被命運在暗中標好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