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男子吃海鮮炒線面 喉嚨裡卡了根橡皮筋

2020-12-20 閩南網

  昨天中午,陳先生在福州市臺江區元洪城榮譽大酒樓(濱江店)內請客吃飯,他的母親在吃海鮮炒線面時,竟然吃出了一條橡皮筋並卡在了喉嚨裡。酒樓方面表示確有此事,應是廚師誤將橡皮筋放入食材中烹飪導致的。

海鮮炒線面裡藏著一條橡皮筋

  吃海鮮炒線面吃出橡皮筋

  陳先生告訴東南快報記者,當天中午12時許,他和家人在酒樓內請客吃飯,一共有三桌,其中一道菜是海鮮炒線面。他的母親滕女士在吃這道菜時,竟然在線面裡吃到橡皮筋,並卡在了喉嚨裡,陳先生等人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將橡皮筋取出來,而後其母親還出現嘔吐等症狀。

  榮譽大酒樓(濱江店)的營運總經理潘智勇告訴東南快報記者,昨天中午,陳先生和家人在其酒樓內消費時,陳先生的母親確實因為吃海鮮炒線面這道菜吃出了橡皮筋,並且出現了嘔吐的情況。經過他的初步了解,應該是廚師在做這道菜時,不小心將橡皮筋混入鍋中一起烹飪,才導致陳先生的母親吃到了橡皮筋,是廚師的失誤。事發後,他們已經向陳先生一家人表示了歉意。

  顧客質疑酒樓欲逃避責任

  昨天中午,陳先生向酒樓方面提出賠償。陳先生當天中午在酒樓內一共消費了7656元,他們要求酒樓方面按照每桌500元的價格進行減免,共計1500元。但酒樓方面表示,只願意在陳先生消費金額的基礎上共減免600元錢(每桌200元錢),雙方未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因此,陳先生表示願按照原價買單,再尋求其他手段進行維權。

  然而,酒樓給陳先生的收銀帳單裡未計入海鮮炒線面的價格(三碗共計144元),這引起了陳先生的質疑,他認為酒樓有意逃避責任,這樣做便意味著他默認了酒樓方面的解決方案,使得他們在維權過程中無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此,潘智勇表示,酒樓方面對陳先生的賠償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免去三碗海鮮炒線面的價格,因此在收銀帳單裡並未計入;二是另外再對陳先生的消費金額減免600元錢。他認為,是否將海鮮炒線面計入收銀帳單屬於酒樓內部管理行為,顧客無權幹涉。

  對於酒樓方面的解釋,陳先生並不滿意。昨天下午,陳先生到臺江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臺江區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對此展開調查,對於榮譽大酒樓收銀帳單未計入海鮮炒線面金額的做法,將在調查結束之後做出答覆。

相關焦點

  • 福州榮譽大酒樓炒線面吃出橡皮筋
    N海都記者 吳臻 毛朝青 海都訊 和朋友吃飯,卻吃出一根紅色的橡皮筋。昨日,在福州榮譽大酒樓濱江店吃飯的滕女士遇上了這事,她頓感不適。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榮譽大酒樓濱江店時,滕女士和她的家屬依舊與工作人員僵持著。滕女士告訴記者,昨日中午她在酒店的一個包廂與朋友聚餐,共3桌人。
  • 海鮮炒線面:在家也能吃到地道的福州美食哦!
    炒線面是福州的一道美食,主料是線面,配料可以隨自己喜歡的加,我今天做了海鮮版的,味道很贊哦!
  • 海鮮炒線面,味道槓槓的,每一口都過癮
    海鮮炒線面炒線面是福州的一道美食,主料是線面,配料可以隨自己喜歡的加,我今天做了海鮮版的,味道槓槓的。第7步、取一小碗,放入25g生抽,10g料酒,6g蠔油,5g雞精,3g白糖,攪拌均勻調成醬汁待用。第8步、鍋裡放入一碗水燒開,放入魷魚焯熟,焯好洗淨瀝水待用。第9步、鍋裡放入少許油,把蛋液倒入炒熟,盛出來待用。
  • 【左海傳說】九天玄女與福州線面的傳說
    「如絲如瀑」的美味  福州線面製作始於宋朝,距今己有近千年的歷史。人們將和好的面,揉搓成多根細圓條,掛在木架上,拉抻成面。後來逐漸改良,以精製白麵粉為原料,並加入輔料,麵條越拉越細,遂製成線面。線面製作工藝複雜,頭天晚上把麵粉、鹽和水調和好,放在大陶盆裡,蒙上溼布,讓其發酵。
  • 鼓樓旅遊|福州傳統美食線面
    福州線面的截面為圓形,細度僅為0.7毫米左右,長度一般可達190釐米以上,以精粉或專用麵粉為原料,輔以鹽、薯粉、生油、雞蛋等手工拉制晾乾後而成,線面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小孩食用。福州線面生產始於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宋代名詩人黃庭堅的《過土山寨詩》:「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說的就是福州線面。
  • 《尋味福州》---濃情線面
    而後從我記事起,每年的正月初一,和生日那天,我都能吃到一碗母親給我下的太平面,泡麵的清燉上排湯裡總少不了兩個又白又嫩的太平蛋,母親還按福州人的習慣淋上了少許老酒。這一碗酒香撲鼻,牽絲如縷的太平面,飽含著母親濃濃的愛意,無論我走到哪裡,想起來心裡都那麼的溫暖。及至長大以後,我才明白,在福州的飲食文化中,被賦予禮儀之用的食物,唯有線面。為什麼叫太平面呢?
  • 福州特色小吃——線面,細如髮絲,久煮不糊,去旅遊一定嘗嘗!
    福州,被稱作有福之州。這樣一個好地方,自然有許許多多好吃的。比如佛跳牆,比如福州魚丸——是真的魚肉製成,裡頭還包著香噴噴的肉餡,比如搭配了各色海鮮的炒興化粉,比如皮薄餡鮮的肉燕,比如早餐必備的鍋邊,比如酒醋等醃製而成的蟹香等等等等。
  • 老菜雜感之福州線面
    《福州線面》顧名思義,線面就是細如針線一樣的麵條,福州特產北方麵條粗獷有餘,纖細不足,雖然也有龍鬚麵站臺,但比起福州線面,還是婉約不足。福州線面和福州的天氣如出一轍,易熟保溫,扔進鍋裡頃刻之間必須撈出。北方麵條適合濃油赤醬,福州線面細如髮絲更適合用湯料泡著吃。就我見過而言,有用燉罐泡線面的;有把線面當做撈化主料的;居家人士更鍾情做老鴨線面……記憶之中,我嘗過最好吃的是「閩清豬腳線面」。
  • 一碗線面,濃濃的家鄉味道,是福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福州線面的截面為圓形,細度僅為0.7毫米左右,長度一般可達190釐米以上,以精粉或專用麵粉為原料,輔以鹽、薯粉、生油、雞蛋等手工拉制晾乾後而成,線面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小孩食用。這麼細的面,像絲線一樣紮成一小束一小束,福州話裡叫「指」。一碗線面用一指也就夠了。親友遠行之際,送上一指線面、兩個鴨蛋,算是善祝善禱。所謂鴨蛋,諧音「壓浪」,讓出洋過海的一帆風順,旅程平安。
  • 被稱作「壽麵」的福州線面
    鼓山後嶼線面技能競賽現場 福州人喜歡吃線面。不論城鎮鄉村,許多人家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早,都要吃一碗線面,意味著新年健康長壽。 福州線面早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就已經出現,當時稱「湯餅」。因為在宋代,用麵粉製作的食品統稱為「餅」,而線面必須經過「湯」(撈)煮,故而得名「湯餅」。明代時,福州線面傳到了日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日本餐飲業的人員來福州尋根訪祖。 福州民間許多地方都會做線面,其中以鼓山後嶼、閩侯滬嶼所製作的比較有名。
  • 【閩都風土】被稱作「壽麵」的福州線面
    福州人喜歡吃線面。不論城鎮鄉村,許多人家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早,都要吃一碗線面,意味著新年健康長壽。  福州線面早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就已經出現,當時稱「湯餅」。因為在宋代,用麵粉製作的食品統稱為「餅」,而線面必須經過「湯」(撈)煮,故而得名「湯餅」。明代時,福州線面傳到了日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日本餐飲業的人員來福州尋根訪祖。
  • 老福州線面 拉出來的絲絲韻味
    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的被機器取代,而在福州晉安區的鼓二村,卻有許多製作線面的手工作坊,這裡的不少居民仍然將這門手藝傳承著。   7月4日,記者來到了這裡,探尋手工線面的製作過程。位於福州晉安區後嶼的鼓二村曾經聚居著地地道道的老福州人。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老線面師傅梁同光正同妻子吳麗珠忙碌著製作線面。 呂明 攝1月13日,鼓山鎮後嶼鼓二村一廟宇內,老線面師傅林友豪正在拉、扯手中的麵條。
  • 聽福州 | 一碗線面,牽掛著家鄉的味道
    在福州,線面被稱為「太平面」「長壽麵」「喜面」……福州人吃線面的習俗,從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不論是尋常日子、紅白喜事、逢年過節,線面、鴨蛋、老酒,組成的「豪華陣容」,陪伴著福州人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線面之於福州人,像是一根線,牽起福州人的一生。
  • 福州老師傅手工製作線面30多年:過程極富美感
    只見一根根麵條在製作線面師傅的手中龍飛鳳舞,瀟灑大氣,極富美感。「我上一輩就是做線面的,子承父業,如今做線面已經30餘年了。」53歲的林師傅介紹說,隨著時代的變化,手工製作的線面越來越少,目前嵩口鎮上才3家手工作坊,屬林師傅做的時間最長了。  林師傅介紹,手工線面冬天是旺季,逢年過節生意更好,吃上一碗線面,意蘊長長久久。拍客:何小軍
  • 聽福州|一碗線面,牽掛著家鄉的味道
    建議佩戴耳機,獲得更佳收聽體驗在福州,線面被稱為「太平面」「長壽麵」「喜面」……福州人吃線面的習俗,從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不論是尋常日子、紅白喜事、逢年過節,線面、鴨蛋、老酒,組成的「豪華陣容」,陪伴著福州人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 福州後嶼路一些手工作坊曬線面曬到馬路間
    線面曬到機動車道上東南網12月2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朱敏敏/文 毛朝青/圖)昨日,多位市民撥打海都熱線95060反映,福州後嶼路一些手工作坊直接在路面上曬面,架子綿延數十米,不但非機動車道被佔了,連快車道和斑馬線也被佔用,「不但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線面都拖到地上了,衛生也堪憂」。
  • 老菜雜感之獨愛福州線面
    《春風冬暖踏遍人間,獨愛福州線面》>顧名思義,線面就是細如針線一樣的麵條,福州特產,北方很少見到。
  • 福州太平線面多種做法,你最喜歡吃哪一種?
    一碗福州線面,給許多人帶來滿滿的記憶,福州線面曾經和許多喜慶的節日都有關係,福州線面是福州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食品,線面的做法多樣,炒煮皆宜,營養豐富
  • 買了3隻梭子蟹拆下10根橡皮筋 以此增重已成潛規則
    蟹買好後就放廚房了,老媽燒菜的時候猛然發現,梭子蟹的橡皮筋好粗啊,拆下來一稱,嚇死人啊,兩隻梭子蟹重297克,橡皮筋重291克。「油冬兒」強調,橡皮筋一共是10根,「才4隻大腳,居然要10根。需要用這麼厚這麼粗這麼多的牛皮筋來捆蟹麼?人家是蟹哎,又不是怪獸!。」  「油冬兒」的母親梁女士告訴記者,兩隻梭子蟹共花了80元,這也意味著這一堆橡皮筋價值約40元。這實在有點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