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帶不走的傳說:景德鎮浮梁三龍老街尋古探幽記行

2020-12-11 景德鎮南河公安

歲月帶不走的傳說:三龍老街尋古探幽記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 餘訓勇)6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景德鎮市浮梁縣三龍鎮採訪,踏進該鎮境內展現在眼前是街道商場林立,生意興隆;野外山清水秀,風景秀麗;村莊間平整大道,乾淨整潔,路旁的綠化帶清新可人……所見所聞,令人耳目一新。

三龍鎮是近代聞名的古鎮,如今成為浮梁縣的工業強鎮,在該鎮工業區內看到,車來人往,井然有序;街道、廠房被花木綠蔭簇擁著,加上嶄新的宣傳欄、垃圾箱、籃球場和健身設施,人們無不驚訝於這裡的幽靜環境,當現代城市的生活氣息,映入人們眼帘的時候,驚訝就會變成由衷的羨慕,三龍人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該鎮黨委書記朱錦亮得知記者的來意後,他深有感觸地介紹著,近年來三龍鎮堅持綠色發展,突出生態強鎮,挖掘歷史遺存,建設生態環境等,初見成效。最後他建議記者去三龍村採訪,去那裡寫寫三龍古街昔日的輝煌歷史…… 

據史料記載,三龍村古蹟文化遺存較為豐富,文化遺產異彩紛呈,傳承千年,流傳至今,這些古村古韻既是歷史的沉澱,它也見證了三龍村昔日的繁榮與文明。

過去這裡的古村民居、碑林石刻、祠堂族譜、牌坊影壁、遍布這裡的田野山村,數量繁多,它們如同一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三龍古村的大地上,熠熠生輝。

隨後,記者來到距鎮較近的三龍村採訪,這裡周圍群山環抱,綠水蜿蜒,秧苗綠葉隨風搖曳,溫室菜棚遍布田野,新穎樓房鱗次櫛比……一幅幅生態鄉村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風景再美,也不能忘記此行的目的——尋找三龍古街傳說中的故事。在三龍村會議室,記者聽取三龍村黨支部書記黃恆臻對三龍古街文化的介紹後,記者就急不可耐地走進幾個傳說中的古蹟舊址進行探訪——

據歷史記載,三龍古街屬廬田都,與湘湖街、勒功街、東埠街合稱浮梁四大名街,它地處西河與萬壽山兩水交匯處,源於鄱陽蓮花山支流,當年是景德鎮窯柴的主要航運水道之一,有著「河中船隻猶如梭,街上店鋪如林立」的繁華景象。

在昔日三龍古街市面上,曾經有著眾多商號與店面,那時的石板路有獨輪車壓過深深的車轍印痕,如今已經看不到了;如今的街道已經是乾淨的水泥路面,舊時門牌商號早已更新換代,相對「洋氣」起來的商業街,在告訴我們三龍古街的「前世今生」的演繹,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史料記載,過去的三龍古街有許多典型的清代建築,它始建於清代中期,均分別由門罩、前堂、天井、正堂、後天井、後堂以及陪屋等組成;三開二進二明堂,採穿鬥臺梁混用,架構堅固,木雕精美,是一座典型的清代中期饒式民居建築群。

西河的雙蓬古渡口與浮梁四大名村牡丹臺村遙遙相望,燈光相映,長街二三裡,青石板路蜿蜒而去;水與岸,船舶與店鋪相輔相成,勾勒出一道道水墨江南畫卷,二條河水在這裡交匯,百舸爭流,曾經富甲一方。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三龍廟橋,較為出名,它始建於道光十七年,寬4.75米,長33米,高5.50米,橋下雙拱,橋體由巨大長方形石塊砌成,顯得穩實而偉岸;上遊橋墩呈船狀,汛期有排減水壓作用,同時也可避免大型漂浮物對橋的撞擊,寬敞的雙拱更有利於往來船隻的通行……

與漫長的西河歷史文化相比,三龍四裡長街的村口牌樓,是三龍人永久的記憶和驕傲。據老人們回憶,三龍村口的牌樓上雕有雙龍圖案,石柱直徑約八十公分,凡是見過許多徽州牌樓的人,就能想像出它當年的雄偉。

三龍古街的發展史與古廬田史是密不可分的,當年有著「東邊一千,西邊八百」之說,但與「廬田三千煙」的壯觀景象,略顯得小些,當時近八千人口的三龍古村,不可不謂盛世繁華。

石溪古渡口也是當年經濟貿易中心之一,如凰峰、蕉坑塢、大坑、郭源都是西河與鄱陽的經濟貿易支點。古時的西河文化逐漸向四周輻射,影響著西河流域整個經濟的發展!

據說,過去三龍古街的王家祠堂附近有一座「望街樓」,此樓建在高坡處,隨著木板樓梯登上三樓,可眺望整個古街全景。有著「上蓬縣,下蓬府,張家是個金鑾殿」的說法,還有個「三月三,半夜觀牡丹」的牡丹亭臺……。如此這般人間仙境,可見當年三龍古街是何等的輝煌。

雖然作為浮梁四大名街的三龍古街,舊貌遺址早已蕩然無存,荒洲、頹寺、斷橋也隨著歲月的侵蝕而支離破碎。這裡的青山環抱,兩河繞流的景象依然仍在,環境愈發清幽;歲月流逝,三龍古街儘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三龍人那淳樸的民風。

在三龍鎮的歷史資料庫裡,有近百個歷史掌故遺址,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故鄉,後人是應該有自豪感的。讓人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浮梁縣、三龍鎮政府高度重視三龍古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他們正在挖掘這裡的歷史文化,打造西河田園風光,讓這裡的綠水青山變成一座座金山銀山。

浮梁縣交通局派駐三龍村任第一書記的戴清平介紹說, 在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西河生態保護與防洪護堤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對於三龍人而言,鄉愁是古樹,是池塘,是老井,更是那古老廟橋下西河的涓涓細流……。

如今漫步在西河岸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繪就了三龍古村新的生態畫卷,守護了三龍人的母親河;展現在眼前一幅幅和諧、美麗、動人的江南水鄉畫卷,得益於當地政府的西河文化保護與傳承工程。

記者深信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三龍人民的傳承中,他們定會將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維護好,傳承好,定當倍加珍惜,人們將來會在全新的三龍鎮看到比古街更加精彩,更加讓人留戀忘返的傳奇故事……

(來源:景德鎮在線)

相關焦點

  • 尋古探幽——溝子
    尋古探幽的路上,時光經常被切割成一個個空間,當不經意走到其中一個空間,靈魂會忽然得到再生般的洗禮。身在紅塵,且行且尋中老於不滿足於古村落的表象,更願意於古街、老巷及舊宅中去尋找一些歷史的感悟,用心體會古村落的滄桑厚重,於紅塵中觀一朵蓮的超凡脫俗,賞一抹山水的自然靈氣。寄情山水村落間,在清淨的文字中邂逅歷史故人,靜靜地享受這春暖花開的大好時光,任時光之筆在歲月的紙箋上寫下斑駁滄桑,讓遠古的意趣融合於古典氣息的氛圍裡,掩藏於歲月的風骨中。
  • 春日浮梁買茶去(景德鎮——浮梁——瑤裡古鎮)
    【春日浮梁】「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潯陽江上琵琶聲,賺足江洲司馬的眼淚,白司馬又騙了我很多年——總是以為那浮梁定是很遠很遠,一去很多年月不得相見,萬分想念,否則一個女子怎會黑夜跑到江上訴悲思?誰知,原來浮梁就是隔壁,原是鄰裡。
  • 景德鎮花千谷,名字是山寨的,古樓是搬來的,村落卻是真實的
    這一次,跟隨由中國綠色時報社主辦的「中國森林旅遊美景推廣計劃」,走進江西,來到瓷都景德鎮,才知道,舉世聞名的景德鎮在歷史上原來長期隸屬於浮梁縣管轄。據《浮梁縣誌》記載,「浮梁地屬古番,至唐為縣,始曰新平,改曰新昌,再改曰浮梁。」,「宋真宗遣官制瓷,貢於京師」。
  • 景德鎮一日遊,古窯探秘製作過程,管瓷器的浮梁古縣衙你聽說過嗎
    景德鎮的瓷器是中國最好的,所以我來看看它是怎麼做出來的。10月下旬的景德鎮有點陰冷,還時不常的下點毛毛雨。今天的安排是上午去古窯民俗博覽區,下午去浮梁古縣衙。買了票,進入園區,被嚇到了,你見過景德鎮陶瓷做的垃圾桶嗎?
  • 前月浮梁買茶去 《琵琶行》裡尋浮梁
    浮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歷史上的浮梁孕育了瓷都景德鎮,現屬於景德鎮市。 浮梁是瓷之源,瓷都景德鎮就是源自浮梁。元朝時期,浮梁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到了清代,「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成為浮梁景德鎮瓷器獨具的四大特點。
  • 前月浮梁買茶去《琵琶行》裡尋浮梁
    商人重利傷別離 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 繞船明月江水寒——《琵琶行》唐 白居易浮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歷史上的浮梁孕育了瓷都景德鎮,現屬於景德鎮市。浮梁是茶之鄉。早在唐代,浮梁所產的片茶就盛極一時。
  • 贛、皖、蘇三省自由行之走江西----千年瓷都景德鎮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朝前走不遠,就進入掩隱在一片樹林裡的訪窯古道。浮梁古城與古縣衙剛一走到古窯民俗博覽區出口,就有一的哥走過來問我去不去 浮梁 ,我問他車費多少,他說40元。1986--1993年期間, 瑞典 組織力量對沉船打撈,打撈出80匹絲綢、大量瓷器和300多噸茶葉,在世界引起不小的轟動。打撈出的瓷器都是出自 景德鎮 ,在青花大瓷壇裡裝滿小瓷罐,小瓷罐拆封后裡面裝滿茶葉,據專家考證是產自 浮梁 的「浮紅」茶葉。
  • 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黃龍洞
    杭州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嶽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來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裡即到黃龍洞。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說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 尋古探幽——埠南張家
    點一支璀璨的心燭,擎在《尋古探幽》的路口;敞開純淨透明的心扉
  • 【紅茶部落】茶鄉行記——尋味江西浮梁紅茶、三清山紅茶(第十一站)
    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陶溪川創意廣場景德鎮瓷集大成者中國陶瓷博物館到江西景德鎮當晚,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宏裕經理帶我們到景德鎮著名的陶溪川創意廣場雖然不像那種老式的陶瓷批發市場,但以量和價格取勝,而且充滿了年輕的氣息,擁有創客心的人,去景德鎮時這裡一定要去看一看。
  • 第五屆景德鎮 浮梁茶文化旅遊節開幕(圖)
    第五屆景德鎮 浮梁茶文化旅遊節開幕市領導出席第五屆景德鎮?浮梁茶文化旅遊節開幕式5月10日上午,由市旅遊局和浮梁縣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景德鎮.浮梁茶文化旅遊節」,在風景秀麗的瑤裡風景名勝區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盧正大宣布開幕,市人大副主任梁莉莉,市政協副主席李昌華出席開幕式。開幕式舉行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舞龍燈、儺舞和瓷樂表演,浮梁各家制茶企業展示了今年生產的新茶,並供遊客免費品嘗。
  • 暢遊港城丨鬱郁蒼梧海上山,尋古探幽悟道庵
    難得的端午小長假,絕不能錯過遊玩的好機會,不過,這次小編推薦您玩點不一樣的,Let's go!今天,一起去尋古探幽下吧!「崖陡山高望卻空,仙庵長在靄雲中。罕來人跡遊屐少,五嶽當輸造化功。」《詠悟道庵》詩有雲,明代董良史也有《遊悟道庵》詩:「策杖危登最上重,何人悟道此山中。清風古洞煙霞遠,丹灶陳泥歲月空。欲聘遼陽知有鶴,向尋瑤島已無蹤。還招海若歌秋水,長嘯閒庭倚碧雲。」今天身臨其境,深深感受到環境的幽遠和清靜。
  • 穿越歲月尋陳香!和韓雪、魏大勳「一起」打卡忠州老街
    電影裡他們一起談過心的階梯,一起看過的電影,雖然我們不能去get同款,但我們可以跟著韓雪、魏大勳,「一起」打卡忠州老街,穿越歲月,尋老街陳香!歲月悠悠,昔日熙熙攘攘的忠州老街如今一片安寧,老東門、孫家祠堂、龍家院子、蘇家梯子……這些為數不多的古建築,成為忠州老街最寶貴的歷史遺存。老城門忠縣歷史上其實有八座城門,而今的東門,是忠縣城內唯一留存下來的老城門。
  • 全國唯一五品古縣衙,宋代遺留紅塔,歷史文化名城-浮梁古城
    國慶期間,應朋友之邀,飛往江西景德鎮,並遊覽了景德鎮浮梁古城。浮梁古城,位於景德鎮市區西北面外郊8公裡處。歷史上景德鎮屬於浮梁縣管轄,浮梁古城是歷代浮梁縣治所在地。浮梁古城始建於唐元和十二年(公園817年),歷經唐、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古城布局形似八卦,城牆全長20多裡,高2米多,寬1米多。浮梁古城最著名的景點為浮梁古縣衙和紅塔。
  • 「景德鎮印象」難忘陶溪川、瑤裡、古窯、三寶村的精緻行
    景德鎮!一個全國乃至世界都知名度很高的瓷器之都;一個有千年文化傳承的歷史文化名城;一個早期與漢口、佛山並列的幾大名鎮;一個文藝氣息濃鬱有著太多文藝青年的城市;卻也因瓷器產業日漸落寞苦尋產業升級的地級市!
  • 千年陶瓷文化浸染的古村落,景德鎮的「瓷都搖籃」丨易鄉行鄉村遊
    今天我們不談三寶,也不談陶溪川,談一談進坑村。進坑村位於景德鎮東郊浮梁縣境內,在2014年以前,進坑村和景德鎮郊野的其他小鄉村一樣,破敗,頹勢,幾乎被外界遺忘。村莊被群山環抱,綠水蜿蜒穿村而過,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陶瓷文化古村落,也是景德鎮的另一個農耕瓷谷生活之地。
  • 江西浮梁:尋找電影《閃閃的紅星》外景拍攝地之旅
    東河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境內,是景德鎮母親河昌江的支流;東河發源於瑤裡高際山,流經高嶺山下的東埠村,匯入昌江,是浮梁縣東部地區聯繫外界的重要通道。過去,大量的高嶺土從東河源源不斷地運到景德鎮,高嶺山的高嶺土是景德鎮制瓷業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材料。高嶺土古礦遺址至今保存完好,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浮梁古鎮完全指導
    浮梁古縣衙  建議在周六上午玩好位於景德鎮市區的博覽院和陶藝中心後,直接租車去瑤裡。另外,去瑤裡的路上,可以順路去參觀一下浮梁古城。  古城裡有一個古縣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五品縣衙。裡面還有古裝的縣衙審案的表演。表演雙休日才有,上午9:30一場,下午3:30一場。表演是免費的,不過錯過了時間要求加演需付錢,一場200元。  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都留給瑤裡,然後空出一個下午到市區逛陶瓷市場。這樣安排比較輕鬆。
  • 「前月浮梁買茶去」 浮梁茶「躍躍欲試」復興路
    一千多年前,一首《琵琶行》讓浮梁茶葉一度美名遠揚。擁有古茶樹優良資源和深厚歷史底蘊加成,面對品牌力不高及競爭環境激烈的現狀,浮梁茶正在「復興」的道路上躍躍欲試。白居易詩中茶待覆興「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白居易在詩中對琵琶女的遭遇深表同情,「浮梁縣與茶」的密切聯繫也借著此句揚名天下。
  • 景德鎮:五王廟與瓷業祭祀的傳說
    景德鎮:五王廟與瓷業祭祀的傳說  景德鎮在線訊(合安)五王廟,據史料記載,當時景德鎮御器廠內就立有華光廟,在明王宗沐的《江西省大志》中記載:「廠內神祠三,曰玄帝、曰五顯、曰仙陶,廠外神祠一,曰師主。到清代,御窯廠內神祠關帝取代了華光,將五王華光菩薩安座在明代之前就一直被普遍信奉立位的五王廟內,《(道光)浮梁縣誌》:「五王廟。在裡仁都,祀華光神。」裡仁都為當時浮梁五十六都其中一都,位於景德鎮城區,就是現在的中山北路龍船弄東端。  根據現存文獻,侯會的《華光變身火神考》中,景德鎮對華光的信仰最早始於宋代,說是與景德鎮的婺源移民信仰的宗族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