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興|徐國毅:中國「中資外籍」船超七成,警惕稅收外流

2020-12-2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

1996年1月,國家從戰略層面決定加快推進以上海為中心、以蘇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直接影響長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環節,更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舉措。目前,上海港可謂一手牽著長江,一手牽著世界,上海港貨櫃班輪航線直達全球近300個港口。

今天,站在重新思考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時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親歷者說」專題,以大歷史視角再思考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思辨新形勢下的全球化。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和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先後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領導者、建設者和參與者開展口述訪談,聽他們講述港與城,海與光的奮進故事。

澎湃新聞 王亦贇 王基煒 製圖

口述:

徐國毅

採訪:

杭財寶、劉捷、沈洋

整理:

沈洋

時間:

2017年4月17日

我參加工作後一直在海事部門工作,2015年底,組織上把我調到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工作。這兩個部門是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有直接關聯的管理機構,都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談談在創新航運服務環境方面所作的一些實踐探索。

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的實踐探索 

國家海事管理部門是中國船舶註冊登記的主管機構,因為任何從事國際或國內航運的船舶都必須進行船舶登記。船舶在哪個國家登記就懸掛哪個國家的國旗,接受那個國家關於船舶的法律法規的管理。由於從事國際航運的船舶航行於世界各地,有時為了船舶航行便利,避免受到因經濟與政治因素影響而引起的歧視或封鎖,有些船舶往往會懸掛第三國旗幟來提高航運效能。這在國際航運中是比較通行和方便的做法,我們稱之為「方便旗」制度。國際上最初懸掛方便旗的船舶基本上都是在巴拿馬、賴比瑞亞進行船舶登記的。後來,有些國家和地區也通過推行方便旗政策吸引國際船舶註冊登記,擴大徵稅來源。比如像蒙古國,完全是一個內陸國家,也建立了「方便旗」制度。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也是實行方便旗政策的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也有部分遠洋船舶採取懸掛方便旗方式,這主要是為了衝破西方國家對我們實行的經濟封鎖,規避航行安全風險。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這種局面已經得到徹底的改變。但在中國航運企業中還是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方便旗船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貿易發展迅速,極大地推動了海運運輸的快速增長。中央把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上海服務全國的龍頭作用。2010年上海港以2907萬標準箱躍居全球貨櫃吞吐量第一位,至今已連續七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與此同時,中國海運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國內航運企業每年建造的各類船舶總量不斷增加,成為世界航運大國。

但隨之也出現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近年來,在中國航運企業新造的各類中資船舶特別是大噸位、技術含量高的國際航行船舶中,有80%以上都選擇在國(境)外登記註冊,懸掛方便旗,形成了龐大的「中資外籍」船舶現象。

據統計,目前,在中資國際航行船舶中懸掛五星紅旗(「中資國籍」)的不到30%,尤其是在涉及鐵礦石、石油、糧食等戰略物資運輸中,由「中資國籍」船舶承擔運輸的比例更低。

我們知道,作為重要的海洋戰略資源,國際船舶及其巨大的運輸能力是一個國家維護國家安全和海洋權益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船舶資源規模及其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和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也就是在制定國際海洋規則中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一個國家擁有或管轄的商業船隊,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狀態下,都是本國海上軍事力量的重要補充和後備隊,船舶登記也反映了對船舶控制權。因此,在中國一大批大噸位高科技現代化船舶中出現的「中資外籍」現象,既存在著潛在的戰略安全風險,也造成大量稅收外流。

在國務院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海事局開展了專題調查研究。當時我在海事局工作,具體組織並參與了中國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的探索實踐。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出現大量的「中資外籍」船舶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船籍登記所在地稅收政策環境對企業運營成本帶來的影響。

以一艘新建船舶登記為例,在國內申請船舶登記之前,安裝在該船舶上的所有進口設備器件都必須繳納關稅;在完成船籍登記之後,所有經營活動必須依法納稅。這與選擇方便旗船籍登記是完全不同的。按照企業的說法,在國內進行船舶登記就好比一艘新船在投入運營之前,就已經背上了稅收包袱,在國際航運市場上與方便旗船舶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缺乏競爭力。

實際上並不是只有我們遇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既能夠保持本國船舶規模和技術標準,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船舶運營成本,從20世紀80年代起,一些主要海運大國借鑑方便旗國的某些政策措施,開始實行第二船籍登記制度。這是一種介於現行船舶登記制度與方便旗國開放性船舶登記制度之間的新型船舶登記制度,目前,實行第二船籍制度的有英國、法國、挪威、丹麥、日本、德國、葡萄牙、西班牙、紐西蘭、巴西、義大利、荷蘭等國家。

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第二船籍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在方便旗國和本國實行雙重船舶登記的制度,同一艘船舶同時具有兩個國家(地區)的船籍登記,相當於具有「雙重國籍」。但根據中國現行法律是不允許船舶擁有「雙重國籍」的。

為此,我們提出採用保稅船舶或國際航行船舶的概念來替代船舶登記中產生的「雙重國籍」問題。這樣既可以通過保稅方式暫緩徵收船舶建造過程中的進口稅收,又可以通過限定經營範圍將這類船舶與現行的「中資國籍」船舶區別開來。說到底就是,國家給予的所有保稅政策待遇只適用於國際航運市場,鼓勵參與國際競爭,而不允許參與國內航運市場運營。

在財政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的支持下,我們以特案免稅的形式開展試點。經國務院批准,交通部於2007年6月發布《關於實施中資國際會議船舶特案免稅登記政策的公告》,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至2009年6月30日止,對中資國際航運船舶實施特案免稅政策,在此期間申請辦理由中資外籍轉為中資國籍的船舶,如符合一定的船齡和技術條件等,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此後,國家又將中資方便旗船特案減免稅政策的執行截止日期由2009年6月 30日先後延長至2011年6月30日和2015年12月31日。儘管特案免稅登記政策對「中資外籍」船舶回歸國內是一項重大的優惠政策,但多年來的執行效果並不理想。兩年前(2015年)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七年間,財政部批准的申請辦理特案免稅登記船舶為174艘、235萬載重噸,實際完成登記的船舶只有30艘、44.97萬載重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經過委託第三方的調查分析,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政策設計層面存在不合理性。

根據特案免稅登記政策相關規定,只有在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經在國(境)外登記政策入籍的船舶,才能享受特案免稅登記優惠。這樣就把目前最需要解決的近年來一大批新造大船、高技術等級船舶排除在優惠政策之外了。

第二,變更船舶國籍後企業和個人稅負加重。

根據特案免稅登記政策規定,船舶改籍後可以免除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但是企業和船員由此必須按照國內企業稅制承擔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等相關稅負。

第三,融資環境約束的影響。

國際航運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企業的造船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中國自1995年起實行企業貸款統一利率標準,取消了船舶貸款優惠利率政策,國內航運企業在選擇海外金融機構為船舶融資貸款的同時,往往也會在合同中受到船舶登記註冊入籍以及轉讓等方面的限制。

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支持。楊雄市長當時分管交通工作,他對我說,上海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過程中,要靠現代港口集疏運和現代航運服務業雙輪驅動,共同推進。現在上海在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最好在現代航運服務業中也能有一個亮點、一個凝聚點。他建議,在現代航運服務業方面以國際船舶登記為抓手來帶動航運金融、海事仲裁、船舶管理、船員隊伍建設等相關產業鏈的高度集聚。

在認真總結國際船舶特案免稅登記工作基礎上,我們按照國務院關於研究借鑑航運發達國家(地區)航運支持政策,提高中國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組建契機,組織開展了「洋山國際船籍港制度」研究。我們的基本思路有兩條,一是按照境內關外原則,把中國航運企業目前懸掛方便旗的「中資外籍」船舶視作「保稅船舶」,對這類不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航行船舶按保稅船舶登記;二是充分發揮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在自貿試驗區範圍內先行開展「洋山國際船籍港」試點,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凝聚效應。我們的探索實踐得到了國家船籍登記和保稅登記主管部門的認可,對5艘船舶按照保稅船舶,以中國洋山港作為國際船籍港進行船舶登記試點。但由於這種做法與國家現行稅收政策不符,所以就停了下來。

通過對國際船籍港的創新實踐探索,我深刻地體會到,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對於現代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基礎設施,也就是通常被稱為「硬體」的項目來說,可以通過直觀的物理形態進行衡量和評價,而對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政策體制等軟環境建設來說,是需要一個觀念轉變、制度創新的過程來推動的。

上海組合港工作的創新實踐

1995年,我在上海市政府交通辦規劃處掛職,當時國航辦還沒有成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前期規劃工作主要由交通辦規劃處負責。這是我第一次直接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當時,上海面臨的形勢也非常嚴峻,一是國際地區環境。周邊日本神戶、韓國釜山、中國臺灣地區高雄港與上海處於「四雄」並立狀態,相互競爭激烈,都想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國際貨櫃樞紐港。從港口基礎設施條件來看,其他三個港口水深條件都在15米以上,明顯處於優勢地位,但上海具有廣闊的腹地和雄厚的發展活力,關鍵是如何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能力。二是國內長三角區域環境。中央要求上海發揮好「一個龍頭、三個中心」功能,服務長三角和長江流域。與此同時,長三角周邊地區也處於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寧波港,港口水深條件比上海好,具有明顯的後方優勢。上海港也必須處理好與周邊港口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相隔20年,2015年12月,我又回到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工作崗位,擔任上海組合港辦公室主任。上海組合港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機構,主要承擔蘇浙滬兩省一市沿海沿江貨櫃港口的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職能。組合港辦公室主任由交通部委派,我是第四任。曾經聽到過一種說法,如果組合港最初就把兩省一市沿江沿海貨櫃碼頭企業整合為一個集團公司的話,現在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貨櫃企業了。但按照國際航運市場發展規律來看,這未必會是一個成功的實踐。

到任後,我在幾位前任工作的基礎上,在上海組合港工作中作了幾個方面新的實踐探索。一是積極探索跨地區港口資源整合,提升長三角區域港口的組合競爭力。我們積極鼓勵蘇浙滬港口在完成內部港口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加大跨地區資源整合,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聯合,實現合作共贏。二是積極探索推進多式聯運,提高水水中轉比例,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我們現在水水中轉比例不到40%,要更高一些才好。國際轉運,現在有幾種方式:公水聯運、水水聯運和海鐵聯運,水水聯運還分為江、河、海和幹支線。我們積極支持港口企業相互合作,就像拋物線一樣有一個最大值,爭取實現江海直達、幹支直達效益最大化。三是積極構建現代航運服務信息化平臺。現代航運服務業有很大的一塊是信息化的互聯、互通、互享。上海航運交易所在這方面已經作了成功的探索,國際貨櫃運價指數就是一個創新成果。

上海組合港已經走過了20年曆程。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組建這樣一個跨行政區域的港口管理機構,其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實踐的探索。雖然組合港不是一個經濟實體,但通過發揮它統籌規劃、宏觀協調的管理職能,就會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誕生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劉公島,已成旅遊勝地【2020向海而興】
    這就是山東丨昔日誕生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劉公島,已成旅遊勝地【2020向海而興】 為展示我省冬季海洋之壯美,經濟發展之活力,為山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添彩,由省委網信辦策劃實施的「這就是山東」網絡主題報導系列活動之一——魯網《2020向海而興》網絡主題直播活動於1月1日上午上午9:30—10:30圓滿完成。
  • 廣西農墾柳興製糖公司做好遏制甘蔗外流工作
    2011年11月26日,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國家質檢總局主管下的全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領域唯一國家級質量專業機構)團體會員單位廣西柳興製糖有限公司2011/2012年榨季順利落蔗開榨。區農墾局副局長楊偉林在農墾糖業集團總經理梁詠誠的陪同下到柳興製糖公司調研,並與前來深入企業調研了解新榨季情況的柳州市副市長陳鴻寧一行展開座談,為企業更好地開展新榨季生產工作出謀劃策。  座談會上,楊偉林副局長、陳鴻寧副市長等領導首先對柳興製糖公司新榨季順利開榨表示祝賀,並認真聽取了糖業集團總經理梁詠誠、柳興製糖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希初、新興農場場長李紹雄當前的相關工作情況匯報。
  • 向海而興 搶佔海洋戰略制高點
    向海而興 搶佔海洋戰略制高點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15 星期五 青島,如何向海而行,向海而興,在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徵程中不斷踏浪前行呢?針對這一話題,記者專訪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傾聽他們對於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議。
  • 錦州向海而興 打造「魅力濱海」新形象
    向海而興,需要有大格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海藍天也是金山銀山。錦州市相繼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系列海洋修復舉措,修復生態項目20個。持續進行的海洋生態修復工程,讓碧海藍天成為錦州市最亮麗的城市名片。如今的錦州市,沿濱海路分布著筆架山、白沙灣浴場、清溝灣浴場、十裡金沙灘浴場等著名旅遊場所。
  • 閩東加速三都澳開放開發 引領寧德向海而興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閩東加速三都澳開放開發 引領寧德向海而興  中新社福建寧德3月19日電 題:閩東加速三都澳開放開發 引領寧德向海而興  中新社記者 呂巧琴 葉茂資料圖:位於福建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鎮的半月裡畲族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 遼寧錦州:向海而興 打造「魅力濱海」新形象
    向海而興,需要有大格局。向海而興,錦州市精心創出新品牌。帆船運動以帆船帆板運動為載體,錦州市著力打造中國北方帆船帆板訓練基地和北方水上運動之都向海而興,錦州濱海旅遊不斷走向多樣化。
  • 【觀點】向海而興,東海大橋建設全記錄
    上海,面向深藍,向海而興。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1996年1月,國家從戰略層面決定加快推進以上海為中心、以蘇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直接影響長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環節,更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舉措。
  • 向海而興|李森平:東海大橋是在「陸上」造出來的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直接影響長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環節,更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舉措。目前,上海港可謂一手牽著長江,一手牽著世界,上海港貨櫃班輪航線直達全球近300個港口。
  • 高培勇:中國七成稅收是由消費者承擔的間接稅
    他指出,2010年把全部的稅收收入加起來其中91.5%都是被稱作企業的所得稅,真正由個人交納的稅收只有8.5%,這表明在中國真正有針對性的,可以由政府把握的稅款的比例大概不足10%,大量的稅收都是由企業交納之後把它加入到價格中向全社會擴散的。這也告訴我們在中國只要你是一個個人,你往往在納稅所承受的稅收負擔上,很難跟其他人有所區別。
  • 向海而興,乘風破浪!大鵬新區「三灣一區」建設提速
    以海聞名的大鵬新區要向海而興,打造科技創新灣、海洋經濟灣、濱海文旅灣以及大鵬半島主題旅遊景區的「三灣一區」。 大鵬新區供圖深圳四十,向海而興。青春大鵬,乘風破浪。  三大產業齊發力,大鵬書寫「特色文章」305平方公里海域、128公里海岸線、54個沙灘,以海聞名的大鵬新區要向海而興,打造科技創新灣、海洋經濟灣、濱海文旅灣以及大鵬半島主題旅遊景區「三灣一區」。前不久,大鵬新區「深愛大鵬」融媒APP上線,並首發最新宣傳片,首次向外界透露大鵬新區「三灣一區」建設進展。壩光,三面環山,一面向海。
  • 向海而興|宋秉章:爭取國際海事組織標準制定權很重要
    今天,站在重新思考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時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親歷者說」專題,以大歷史視角再思考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思辨新形勢下的全球化。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和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先後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領導者、建設者和參與者開展口述訪談,聽他們講述港與城,海與光的奮進故事。
  • 向海而興 山東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海洋大國,中國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面積,支撐起了海洋經濟的廣闊前景和發展空間。據《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海洋經濟生產總值83415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3%。
  • 富士山下飯店超半數成「中資」 日本人心裡矛盾
    華商大手筆投資 日本人心裡挺矛盾——  富士山下飯店超半數成「中資」  富士山下的32家飯店中已經有17家將物產或經營權賣給了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的企業家。日前,日本媒體相繼報導了中國企業家大手筆投資日本酒店業的新聞。  有日本第一峰美譽的富士山,是眾多中國遊客前往日本時必看的觀光勝地之一。  日前,日本《讀賣新聞》以「中國資本相繼購買可以觀望富士山的飯店」為題報導稱,今年6月,北京人開的「富士山花園飯店」在山中湖北岸開始營業。這座飯店總共有410套客房。
  • 李克強訪希演講中「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典故有哪些
    李克強總理此次演講,引用了許多中國古代和古希臘的先賢大師及古希臘的民間諺語,通過兩國文化、經濟的相通之處表達了「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的思想。中國青年網記者對李克強總理演講中的亮點進行了梳理和解讀。  鄭和七下西洋。
  • 向海而興 錦州構建城市開放新格局
    8月22日,由遼寧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碧海藍天看遼寧」媒體採訪團走進錦州筆架山景區、帆船帆板運動基地,了解這座「海上之州」向海而興的發展新路。遠眺筆架山 攝影 黃非  發展循環海洋經濟:從轉身向海到為島守綠
  • 韓國男尊女卑思想嚴重 七成外籍妻子遭家暴
    原標題:數據顯示韓國男尊女卑思想依然嚴重 七成外籍妻子遭家庭暴力日本biz-journal網站28日報導說,韓國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韓國目前有286種姓氏,人口只有5000多萬,同姓者眾多。在韓國,金、李、樸、崔和鄭等姓氏人口佔一半以上。
  • 向海而興|王遲:北外灘改造與上海郵輪產業興起
    今天,站在重新思考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時點,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欄目推出「向海而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親歷者說」專題,以大歷史視角再思考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思辨新形勢下的全球化。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和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先後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領導者、建設者和參與者開展口述訪談,聽他們講述港與城,海與光的奮進故事。
  • 中國海警船在南沙群島救助3名外籍擱淺帆船船員
    中國海警3303艦施放快艇進行救援。 中國網軍事1月8日訊 1月4日上午,搭載著3名被救外籍船員的中國海警3303艦克服大風浪,經過30多個小時的艱難航行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至此,因所乘帆船在南沙群島三角礁海域擱淺,被困海上27個小時的3名外籍人員得到妥善安置。據中國海警局消息稱,2018年1月1日7時20分,中國海警指揮中心收到南沙群島美濟礁海上搜救系統轉來的求救信息,確認情況後立即派遣正在南海巡航的海警3303艦前往救援。經過搜索,發現1艘外籍動力帆船在三角礁淺灘擱淺。
  • 為寧德向海而興助力 三都澳新區啟動區首拍臨近
    小編近日一直在期待鋰電指揮部的官宣,期待寧德第三個千億產業的爆發點,期待三都澳新區寧德向海而興的號角吹響。中國的城市是極愛建設新區的,當然跟現在城市化加速,大量人口湧入城市有關。為解決城市面臨的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大城市病」,各地都在尋找開闢新的空間區域。我們所熟知的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光明新區,武漢光谷,杭州奧體中心,都是成功新區的代表。 雖然往往新區與主城區的真實的空間距離並不長,通過主幹道、橋梁或隧道,能將新區的位置建在距離主城區5公裡內的地方。
  • 7年超164萬人外流:東北人口振興不能只靠"沈大長"
    (原標題:21人口論|7年超164萬人外流:東北人口振興不能只靠「沈大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