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砍三刀的陶勇醫生直播說:不後悔當醫生,要再回到醫院工作

2020-12-12 媽媽智囊團

陶勇醫生瘦了,圓圓的娃娃臉明顯清減了,但精神看起來很好,沒有一點受傷後的陰鬱。看到他帶著微笑的臉龐,反倒讓人覺得格外心疼。

被砍傷後兩個月零10天,陶勇醫生以一個患者的身份做了直播,跟大家聊了些掏心窩子的話。

陶醫生是國內頂尖的眼科專家,一把手術刀在他手中猶如普羅米修斯的茴香稈,為無數病患偷回了光明的火種。憑他的醫術完全可以拿私立醫院的百萬年薪,可他卻堅持留在公立醫院,為每一個普通人兢兢業業地排憂解難。

他所鑽研的眼科葡萄膜炎領域,是唯一能通過手術讓糖尿病人重見光明的醫術。這是一個極小眾的眼科分支,大多數糖尿病人為了治療慢性病,手頭並不寬裕,生活質量極差,治療眼睛又要花一大筆錢。

陶勇醫生從沒放棄過病患。遇到一些家境不好的病患,他總是積極地想辦法,給他們申請醫學援助,有時甚至自掏腰包給他們治病。

可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病人砍中數刀。那個病人本不是他的病人,給他做手術的醫生另有其人。病人手術後出現了併發症,陶醫生作為會診的醫生參與了治療,竭盡所能讓他恢復了部分視力。可誰知道眼盲能治,心盲難醫。病人覺得結果不如預期,懷揣菜刀來到醫院,無辜的陶醫生成了出氣筒。

在直播中,陶醫生說,他的一些同事看到他受傷倒地的樣子,看到他頭上包著紗布,比平時腫了2圈的樣子,都接受不了,有個眼科的同事甚至得了PTSD(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需要服用藥物治療。

可陶醫生本人卻還能雲淡風輕地談論自己的傷勢。他說,有一刀差一點,就要擊碎枕骨,那樣腦子會流出來,他也就沒機會跟大家再見面了;砍在脖子上的一刀,差半公分就會傷到脊髓,那他將大概率高位截癱;還有一刀離頸部大動脈還差一點點……

老天爺給我留了一條命是有目的的,想讓我有繼續給大家服務的機會,繼續從事我的臨床工作」

不知道砍傷陶醫生的患者看到這些話會不會懺悔,反正作為旁觀者的我已經溼潤了眼睛。陶勇人如其名,真勇士也!

作為患者,陶醫生覺得自己的傷能好得這麼快,主要因為兩點:

其一、他很樂觀。

陶勇說自己見多了患者的苦難,相比之下,自己的痛苦也沒那麼嚴重。是病人的積極樂觀也影響了他。

有一個來自河南農村的小白血病人,家裡很窮,爺兒倆在北京沒地兒住,他爸爸白天去火車站賣報紙賺點錢貼補家用,晚上就在火車站的躺椅上睡。

這個孩子後來病情惡化,兩隻眼睛都看不見了,但臉上還是帶著發自內心的微笑。同病房的孩子欺負他,說他連個家都沒有。他卻帶著笑容,自豪地回應:我有我爸爸,我爸爸在哪,我的家就在哪!

這個孩子幾個月來經歷了顛沛流離、打針、醫治、化療,命運對他如此吝嗇,他卻永遠微笑以對。他真的不覺得自己可憐,那種從心底裡散發出的陽光,不帶半點偽裝,溫暖了周圍的人。

這種樂觀讓陶醫生感動,內化成了屬於他的精神力量。在遭到如此重大的打擊時,他才能有力量去面對本不該他承受的飛來橫禍。

剛剛從打擊中走出來的陶醫生,還牽掛著自己的病患們。他說看著親手治療過的孩子過得好,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樣一個內心如同水晶一般的人,命運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其打倒。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其二、他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陶勇受傷後,很多朋友給他推薦各種專家,他都不為所動。作為醫生,他太清楚信任的重要性了。他曾遇到過一些病患,嘴上說著,「陶醫生,我是專門為你而來的。」結果轉身又去找了別的專家。

看病如同上學,信任永遠是第一位的。既要老師把你的孩子教好,又怕人家水平不行,總是在心裡嘀咕。找了這個老師,又覺得另一個老師比較好,最好把每個老師的絕活集中到一起,都來教孩子才好。其實越是這樣,每一個老師都沒辦法充分施展開來,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

求醫也是一樣,找越多醫生,醫生反而會覺得治得好就算了,萬一治不好,該算誰的?每個醫生都只能保守治療,效果反而更差。

陶醫生受傷後就一心一意地在同一個醫生那裡治療,醫生需要他做什麼,他都積極配合。所以他的病好得很快,淤血已經被吸收,頭疼也好了很多。

新冠疫情在國內剛剛平息,我們都在為白衣天使的付出而感動,他們大概是最有職業理想的群體了

他們是拼盡全力從死神手中搶人的人;

他們是會為患者落淚的人;

他們不是戰士,可他們同樣信奉「若有戰,招必回」;

他們會為了每一個病人的治癒而綻放笑顏,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他們中,也有像陶勇一樣,受到患者不公平對待後,仍然不予計較,繼續竭盡全力治病救人的。

可是我很擔心,人類都是健忘的。疫情終會過去,也許1年,也許5年,也許10年,人們又會忘記今時今日的恩情和感動。又會對醫生百般挑剔,治療效果稍不如意就怪罪醫生。

看到陶勇醫生這樣樂觀積極地一心想著重回崗位,令我又是敬佩,又是慚愧,這樣好的一個人,這樣一個仁心仁術的醫生,卻讓他受到了這麼大的傷害。

白巖松說過:「今天你罵醫生,殺醫生,表面上吃虧的是醫生,誰又敢說你不是明天的病人呢?」

這次新冠這麼快控制下來,多虧了我們有4萬醫護人員,逆行而上,治病救人。那麼,下一次呢?

我們需要做點實事,來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切實保護好他們。

別讓陶醫生的悲劇重演,別讓醫生護士們都寒了心,別等將來生了病,都找不到人給看!

不要只在嘴上說謝謝,而要在每一次看病時,認真地配合醫生,給予他們尊重和理解。

亦君說:這是我第二次寫關於陶醫生的文章了。看到他剛剛痊癒就急著回到臨床的樣子,真的覺得世上怎麼能有這樣好的人。

我很擔心,人類太健忘了。也許醫患關係能有那麼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可是之後,也許還會有把命運的不公歸咎於醫生頭上的人。

我們所能做的,唯有儘量銘記在心,儘量提醒世人,今日之恩,不可或忘!

我是亦君,80後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認知心理學,多平臺作者。謝謝你的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 網友:願今後被世界溫柔以待
    據@兒科醫生王師堯 微博消息此前被砍傷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於5月13日恢復出診3月28日,陶勇出現在直播平臺,這是他受傷後首次面對公眾。4月13日,陶勇出院。他回憶,自己受傷住院期間,得到了很多同事朋友的關心,還有很多陌生人也表達了對他的支持。
  • 被砍眼科醫生傷後首度面對公眾:遭遇劫難但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發生了一起惡性傷醫事件,在那次事件中,39歲的眼科醫生陶勇被砍傷,事件發生後,立即引發了輿論關注,而陶勇醫生的治療情況,也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近日,身穿病號服的陶勇傷後首度面對公眾,「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為黑暗和沮喪的兩個月。」
  • 陶勇:做醫生,依舊是我的人生理想
    從我身上流出的鮮血,會讓他們陷入到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痛苦中,無法想像,他們今後如何再拾起手術刀,回到診室。每一次的傷醫事件,都會極大程度地打擊醫護的從醫信心。」 之所以被稱作「天才醫生」,是因為陶勇有著這個年齡段醫生的最完美覆歷:28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博士畢業,32歲當上北大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36歲升為主任醫師;37歲到北京朝陽醫院擔任主任醫師,並被破格提任博導。
  • 聽聽眼科醫生陶勇的答案→
    眼科醫生陶勇答:烤鴨是豐收的秋天裡,麥浪的顏色。今年1月20日,陶勇遭遇飛來橫禍。他為一個男子保住最後一絲光明,卻被這個因併發症而絕望的患者用菜刀追砍。因左手神經和肌腱被人持刀砍斷,目前,陶勇不得不離開手術臺。
  • 鬼門關裡逃出來的眼科醫生陶勇:世界吻我以痛,我要報之以歌
    今年1月20日,朝陽醫院發生暴力傷醫事件,39歲的博士生導師、眼科主任醫師、教授陶勇,被一名持菜刀者砍傷,當場倒地。他的胳膊多處受傷,左手的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斷裂,最多一處縫了四十多針,至今仍未恢復觸覺。身為醫生,他心裡明白,未來能否重回手術臺,是個未知數。面對如此落差,陶勇只把它當作爬山路上的絆腳石,「你不小心被一個石頭絆倒了,沒有必要對這個石頭拳打腳踢。
  • 聽聽眼科醫生陶勇的答案
    眼科醫生陶勇答:烤鴨是豐收的秋天裡,麥浪的顏色。 今年1月20日,陶勇遭遇飛來橫禍。他為一個男子保住最後一絲光明,卻被這個因併發症而絕望的患者用菜刀追砍。因左手神經和肌腱被人持刀砍斷,目前,陶勇不得不離開手術臺。 在中,陶勇告訴記者,今年想給自己打98分。
  • 專訪陶勇醫生:生死關口走過一回,我仍舊相信這個人間
    他說,98 分。我也拿這個問題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有幾個人說 60 分,有人說 80 分,沒有超過 90 分的。我很想知道,為什麼經歷了這麼沉重的苦難,他的幸福指數還可以這麼高?帶著這個疑惑,壹心理採訪了陶勇醫生。
  • 眼科醫生陶勇愈後半年:出門診卻不能上手術臺,絕不原諒行兇者
    剛滿40歲的優秀青年醫生瞬間跌入人生的至暗時刻,尤其是他在手術後醒來,才知道傷害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曾經想盡辦法救治的人。「為什麼會這樣?」陶勇反覆問自己,無解。4月13日,被砍傷84天後,陶勇出院,5月18日陶勇重回醫院恢復門診。如果說在那個最黑暗的1月,陶勇僅僅是「一起慘烈傷醫案背後受傷害的好醫生」。
  • 傷醫事件一年後,陶勇:願 「天下無盲」|深度·人物
    心  出書、做公益,陶勇很忙  2020年,陶勇很忙。4月中旬出院後,僅僅調整了一個月,陶勇就回到醫院繼續上班,為患者排憂解難;7月,繁忙工作之餘,在好友李潤的幫助下,陶勇開始了《目光》的寫作,並於9月完稿,10月出版。
  • 眼科醫生陶勇文學隨筆集《目光》出版
    在《目光》中,陶勇醫生從一名醫生眼中的世界出發,講述了自己從醫的初心和經歷,在工作中歷經人生百態的思考,把自己的思想觀點脈絡劃分為關於生死善惡、學習教育、從醫選擇、立世榜樣等等幾大章節,並穿插著他在四十不惑之時關於自我的思考,金錢觀、價值觀的剖析,關於信任和大愛,以及未來對盲童和科研事業的規劃與展望。
  • 良醫|我曾以為陶勇的微笑是裝的……
    他傷後一位醫學同行去探望他,不承想這位醫生同道看到陶勇的樣子自己受不了,精神上受到劇烈的刺激,到了要服用藥物才能恢復的地步。很多時候陶勇反過來要去安慰看望他的人,甚至在媒體採訪中,很多記者在看到陶勇如此冷靜描述自己被追砍的過程時,臉上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這是個人嗎?還是修煉千年的神仙?
  • 豆瓣評分9.3,集集爆哭,他們是「中國醫生」!
    朱良付醫生是整個綠色通道項目的組長,不管多晚接到救治電話,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去。當然除了綠色通道的工作,他還有普通門診要做。他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有一次到了夜裡12點多,他還有16臺造影要做。國家要培養一個像我這樣的主任醫師需要差不多25年的時間。如果,我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國家資源」四個字,讓我想起陶勇醫生。
  • 吳明赴:「當兒科醫生,我不後悔」
    吳明赴:「當兒科醫生,我不後悔」 // 專家介紹 // 兒科裡的「好評」醫生,收穫大小「粉絲」 在揚州,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在家長們心中是一塊響鐺鐺的金字招牌。「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8年。」 揚大附院兒科主任吳明赴笑著說。
  • 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被砍傷醫生不治身亡
    封面新聞訊(記者 梁波)5月7日,封面新聞從廣東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被砍醫生陳仲偉醫生已於當天中午12點39分搶救無效去世。 此前報導》》》 被25年前病人砍傷 廣東人民醫院退休醫生仍昏迷無自主呼吸 5月5日下午5時20許,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剛退休的陳仲偉主任醫師被人尾隨回家,砍了30多刀,生命垂危。
  • 豆瓣9.2,很多人衝著顏值小哥圍觀《中國醫生》,卻哭著看完全片
    「難」於工作強度《中國醫生》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不同科室,通過長達一年地跟蹤拍攝,客觀、真實地記錄了中國醫生的工作日常,鏡頭之下聚焦的不只是「醫者仁心」,還有醫生們身為普通人所面臨的艱難苦楚。「超負荷」是醫生工作的常態,因為病患多,醫生只能每天連軸轉。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朱良付醫生是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的主任醫師。他每天要面對的是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腦卒中,這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緊急,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殘甚至致死。
  • 中山三院一男子持刀傷2人後跳樓自殺,被砍醫生曾援鄂
    「我已經不在臨床工作了,對醫院的場景有些模糊。但今天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監控視頻裡的醫生,這個身型十分熟悉,我就隱隱擔心會不會是他。」根據孔一雨的口述,這個一笑就會堆起皺紋、很沒有距離感的老師,會專門囑咐護士關照實習生的工作,「科室出去聚餐的時候,他也會主動拉著實習生一起走。」
  • 三甲醫院辭職醫生:有的醫生年收入1000萬!
    就是說不管上一年做到什麼程度,下一年的手術量都要比前一年同期提高10%。如果醫生達不到指標,就扣除獎金。這樣的結果就是,我要不斷增加手術量,不斷縮短病人住院的時間。」  「以前一天做兩、三臺手術,後來增加到一天五、六臺手術,甚至七、八臺,這是我在過去根本不敢想像的事實。沒有人反抗,大家都逆來順受,隨波逐流。
  • 無國界醫生可能是人間最接近醫生理想的工作|一刻·思想
    在那個時候,我太太跟我說,你如果要去的話,你就去吧。然後,她還陪著我到香港去面試。無國界醫生的招募是需要大量的準備,而且這個申請的過程是比較長的。然後,我的太太就一直陪著我走了這一段。之後的話,我就贏得了一次實現夢想的機會,參加無國界醫生為期兩個多月的救援行動,我的太太就在家裡照顧孩子。我想我能夠做成無國界醫生的這樣一件事,我的太太是最關鍵的原因。
  • 奔跑在湖北戰「疫」火線的「逆行者」:茅臺醫院醫生胡雄飛
    胡雄飛,茅臺集團旗下的貴州茅臺醫院內科醫師,「 85後」的他是茅臺最年輕的醫生之一。因為探親在年前就回到湖北老家的他,想都沒想過這個春節會過得如此不「平凡」。
  • Amber為雪莉慶生、大華trap、趙小棠評價段小薇、漢堡王道歉、陶勇...
    哥哥會一直加油」、「我的妹妹,再一起玩吧,生日快樂」…… 人間水蜜桃 在那個世界要快樂~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