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元老」吳稚暉,1949年被蔣介石接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2020-12-18 騰訊網

民國時期,國民黨有四大元老,他們分別是蔡元培、張靜江、李石曾與吳稚暉。四大元老都曾為國民黨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也是當時社會鼎鼎大名的人物。在這四大元老中,吳稚暉是一個另類,吳稚暉另類在什麼地方呢?吳稚暉雖然是國民黨元老,但是卻奉行「不當官、要參政」的理念,吳稚暉曾有句名言:「官是一定不做的,國事一定不可不問」。那麼,這個「不當官、要參政」的吳稚暉晚年是什麼結局呢?

吳稚暉出生於1865年,他是江蘇武進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吳稚暉幼年時母親去世,他靠外祖母撫養長大。長大後的吳稚暉努力考取功名,先後考中秀才與舉人。之後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滅亡,民國成立,吳稚暉也逐漸由清朝臣子成為民國的革命人士。

吳稚暉早年間就是與孫中山齊名的革命家,1903年,孫中山到法國後曾經主動上門邀請吳稚暉一起吃飯,之後吳稚暉正式結識孫中山先生。結識孫中山先生後,吳稚暉被孫中山先生的個人魅力所感染,同盟會成立後,吳稚暉成為同盟會最早的一批會員。

早年間吳稚暉一直在歐洲鼓吹革命,並與張靜江、李石曾在巴黎組織世界社,發行《新世紀》報刊。也因為他們早期就開始宣傳革命活動,並與孫中山先生結下了深厚友誼,所以吳稚暉與張靜江、李石曾等被稱為民國四大元老。

民國成立後,吳稚暉一直關心教育事業,他從1924年開始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國民政府領取工資。吳稚暉雖然掛著職務,卻基本不去上班,從國民政府領到的工資也基本上都被他用來接濟別人了。吳稚暉不貪財、不愛財,一生學貫中西,也算是民國那個時代少有的一股清流。

吳稚暉對民國的教育貢獻頗多,包括當時的漢字標註拼音就是他的發明。另外,吳稚暉還發起了勤工儉學運動,組織青少年赴法勤工儉學,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吳稚暉的這項勤工儉學運動為近代中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人物都曾參與過吳稚暉的勤工儉學運動。

1949年,隨著蔣介石在大陸的節節敗退,蔣介石率領自己的殘部逃到了臺灣。吳稚暉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蔣介石專門派專機把吳稚暉接到臺灣。客觀來說,當時吳稚暉已經84歲了,他本人也不想在這個歲數離開大陸故鄉,但是蔣介石強令蔣經國把吳稚暉帶到了臺灣。

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國民政府的金融體系崩潰,金圓券一再貶值,吳稚暉早年間靠賣字得到的財富幾乎貶值殆盡。到臺灣後,吳稚暉的所有家產僅兌換了100多臺幣,這導致吳稚暉到臺灣後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吳稚暉一生不蓄私財,工資基本上都用來接濟別人,因此吳稚暉病重時甚至無錢住院。好在他朋友較多,一起湊錢把吳稚暉送進了醫院。1953年,吳稚暉在無限鄉愁中因病去世,終年88歲。吳稚暉去世後葬在了離大陸最近的金門海域。

值得一提的是,吳稚暉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被聯合國授予「世界百年文化學術偉人」稱號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

《吳稚暉先生傳記》張文伯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那麼,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客觀來說,其實鄧文儀的軍事才能在國民黨內並不算特別出色,他之所以能夠在蔣介石面前站穩腳跟,完全是憑藉著兩個條件:第一,他是黃埔一期學生,蔣介石一直都把黃埔學生視為自己的嫡系,對黃埔一期尤其重視;第二,鄧文儀對蔣介石忠誠,認可蔣介石的地位,並追隨蔣介石。鄧文儀畢業後不久就跟隨在蔣介石身邊,曾經連續七年被任命為蔣介石的隨從參謀,由此可見蔣介石對鄧文儀的信任非同一般。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取勝而告終。日本宣布投降後,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投降代表在湖南省芷江縣正式向中國投降,史稱「芷江受降」;中國方面,主持芷江受降典禮的受降官名叫蕭毅肅。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于右任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于右任的最終結局。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他是陝西三原人,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杜聿明是老鄉。于右任青年時期就在國內創辦報紙,宣傳革命,也因此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日本。1906年,他在日本認識了孫中山,受孫中山影響加入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早期會員。
  • 63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因為得到了民國政府承認,所以張恩溥在1949年時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63代「天師」張恩溥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江西上清鎮有一座「嗣漢天師府」,這座天師府就是正一派掌教天師居住的地方。天師府位於江西龍虎山下,正一派所有的天師都曾在這裡講經傳道,包括63代「天師」張恩溥,江西龍虎山也由此聲名遠播。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 那麼張發奎後來為什麼會反對蔣介石呢?這就得從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一事說起了。1927年,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並拉來胡漢民當國民政府主席。張發奎不同意蔣介石這一計劃,公然打出了要討伐蔣介石的旗幟。
  • 國民黨中有哪些高逼格的元老級人物?他們跟著孫中山先生打過江山
    ▲中國同盟會大佬他的前身是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孫中山先生在1911年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其在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統治大陸一直到了1949年。中間經歷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役,很多元老根本沒能撐到臺灣。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 「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1924年,周至柔南下廣東,經陳誠介紹加入國民黨,之後參與創辦了黃埔軍校並成為黃埔軍校的教官。蔣介石提拔人有三條標準:分別是老鄉、黃埔系以及對自己忠誠。周至柔最起碼佔了前兩項,而且周至柔還有大貴人陳誠幫忙,隨著陳誠在黃埔軍校發跡,周至柔的軍銜也水漲船高。
  • 1949年,吳國楨逃到臺灣,四年後被蔣介石追殺,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在浙江溪口老家居住一段時間後,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部逃到臺灣。剛到臺灣之際,蔣介石迫切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開始重用與美方關係較好的兩個人:一個是孫立人,另一個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吳國楨。
  • 「八大金剛」陳繼承,1950年被蔣介石召回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八大金剛」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例如何應欽、陳誠、錢大鈞等人。他們的個人行為都對當時中國的政局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說「八大金剛」中名氣最小的一個人,當然他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只不過他的光芒被「八大金剛」的其他人所掩蓋,這個人就是「八大金剛」中排行最末的陳繼承。陳繼承出生於1893年,他是江蘇靖江人。
  • 宋子文的妻子,1949年沒有跟著蔣介石到臺灣,晚年的結局究竟如何?
    蔣介石能有一番成就背後少不了宋家的支持,宋美齡不光在政治上給他提供了諸多的幫助,宋子文更是國民黨政府的財政部長。作為民國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給予了蔣介石最堅實有力的經濟力量,蔣介石這才能有後來的地位。宋子文長得文質彬彬,十分有書生氣質,而且又是個留過學的高材生,那麼他的太太會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1987年10月在臺北病逝!錢大鈞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建校初期教官。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是蔣的八大金剛之一。曾擔任重要職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去臺後任臺北市私立戲劇學校董事長、「中華全國田徑協會」名譽會長、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1982年病逝。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1949年,隨老蔣逃到臺灣的3個軍閥大佬最終結局如何?令人唏噓!
    儘管最終經歷了抗戰,軍閥力量參與到戰爭中,也損失慘重,但畢竟地位不輸蔣介石,跟隨著蔣介石一群逃到臺灣的3位軍閥大佬,最終都結局如何呢?以桂係為首的軍閥頭子白崇禧一直讓蔣介石忌憚不已,曾數次差點將蔣介石拉下馬,蔣介石雖痛恨他多年,但是也不敢貿然處置白崇禧。
  • 「新疆王」盛世才1949年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1933年到1944年之間,西北軍閥盛世才開啟了自己對新疆長達11年的統治,他在任新疆主席期間,一手把持了新疆的軍事政治大權,用鐵血手段排除異己,被人稱為「新疆王」。不過,曾經的「新疆王」在1944年後逐漸眾叛親離,並在1949年後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
  • 此人面子真大,孫中山請他吃飯,蔣介石專機接送,蔣經國親自送葬
    這個人面子真大,孫中山請他吃飯,連汪精衛都敢怒罵,國民黨敗退臺灣,蔣介石指定專機接送,去世後,蔣經國為其送葬,他這一生罵人無數,就只有一個人他沒有罵過,那就是蔣介石,他是蔣介石的死忠粉,那麼這位牛人是誰呢?小編就來聊一聊。
  • 吳稚暉 | 一個壞透了的好人
    1924年起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1953年卒於臺灣。1950年代他位於臺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東路交叉口的銅像,為臺北市地標之一。他,22歲中秀才,26歲中舉人;早年參加康梁「公車上書」,要求清廷變法圖強;後參加孫中山同盟會,一生追隨孫中山,是孫中山遺囑的起草人和見證人之一。
  • 「王牌軍」新六軍副軍長舒適存,1949年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不過,作為王牌軍副軍長的舒適存卻因為沒有參加遼瀋戰役而逃過一劫,最終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那麼,作為王牌軍的副軍長的舒適存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真正改變舒適存命運的時間發生在1932年,這一年,舒適存被蔣介石任命為南昌行營少將參議,正式步入國軍軍官行列。兩年後,舒適存進入當時的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成為師部參謀長。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7個去臺灣1個留大陸,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
    各自的結局如何?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八大金剛有七個人跟隨他,一個人留在了大陸。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分別是陳誠,顧祝同,何應欽,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八人。大多數都是非常熟悉的人物,如小委員長陳誠,福將劉峙等,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