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2020-12-21 東方文史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

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1.周至柔參軍,遇到自己人生的貴人—陳誠

年少初長成的周至柔,心裡有著滿腔的熱忱,他想通過當軍給自己的人生來一個逆襲。周至柔在1919年進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來成了浙軍的一份子。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從軍成了很多底層大眾改變自己命運軌跡的選擇。

周至柔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幸結識了陳誠,陳誠是周至柔仕途最大的貴人!陳誠和周至柔兩個人是老鄉,獨在異鄉總是倍思親,周至柔和陳誠兩個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在讀書期間便已經相互熟識。後來周至柔也是在陳誠的引薦下,順勢而為加入了國民黨,後來也參與黃埔軍校的創辦,周至柔後來還成了黃埔軍校的教官之一。

2.參與空軍建設,在抗日戰爭當中屢建奇功

蔣介石這個人任人唯親,他所提拔的人有三條標準,要麼是自己的老鄉,要麼是黃埔系出來的軍官,要麼就是對自己忠誠。很顯然周至柔是蔣介石很好的選擇,再加上自己的親信陳誠一直推薦周至柔,周至柔的軍銜也水漲船高。

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應付日本人的攻擊,國民黨計劃組建一支空軍,在當時周至柔在陳誠的推薦之下,成為了組建空軍的不二人選,從那之後周至柔和空軍結下了不解之緣。1936年開始,周至柔負責空軍組建相關事宜。周至柔也算是臨危受命,他先是去了國外了解空軍的相關建設,之後回國籌備相關事宜,他的付出,蔣介石也都是看在眼裡的。沒過多久抗日戰爭一觸即發,而他也在抗戰期間成為了空軍總指揮。周至柔當時的任務就是專門負責指揮國軍空軍對日作戰

3.周至柔去了臺灣之後,最終的結局如何

因為他在抗日戰爭當中的貢獻,在戰爭結束之後,他成為了空軍第一任總司令,那一年也成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在那之後,因為在解放戰爭當中站錯了隊伍,國民黨功敗垂成後,他去了臺灣。

蔣介石剛到臺灣的時候,賊心不死,還在想著重回大陸。所以在當時蔣介石還有用得著周至柔的地方,再加上陳誠沒少在蔣介石耳邊替周至柔說話,因此周至柔在當時也頗受蔣介石的重用。在陳誠的保舉之下,周至柔在臺灣職位越來越高,後來還成了臺灣保安司令,臺灣省主席。但是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沒過多久就破滅了,周至柔也從實權人物退居二線。

總結:退居二線之後,他擔任過一些閒職,在1986年因病去世,終年87歲。作為民國國民黨高級將領之一,周至柔晚年的結局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比起那些在戰場上面死掉的弟兄們,周至柔起碼是安然度過了自己的晚年時光。

相關焦點

  • 「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其實,當時蔣介石的海陸空部隊配置齊全,不僅有「海軍總司令」與「陸軍總司令」,而且還有「空軍總司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介石的「空軍總司令」。蔣介石的「空軍總司令」名叫周至柔。周至柔出生於1899年,是浙江臨海人。周至柔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雖然成長於這樣的家庭,但周至柔的母親並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取勝而告終。日本宣布投降後,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投降代表在湖南省芷江縣正式向中國投降,史稱「芷江受降」;中國方面,主持芷江受降典禮的受降官名叫蕭毅肅。
  •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最後關鍵時刻,蔣介石明白了這是日本人的陷阱,命令各路部隊迅速撤離徐州,徐州會戰未戰即敗,而且各路部隊的轉移還造成了很大的消耗。蔣介石也不想無功而返,恰好日本的土肥原賢二自己送上門來,孤軍深入追擊撤退的國軍。蔣介石帶領12萬大軍圍攻土肥原賢二,之後又追加到15萬大軍。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武漢國民政府也與南京國民政府順利合併,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後,國民黨各個派系完成了統一。張發奎彷徨無措,不久之後蔣介石復出,張發奎又成了蔣介石的部下,兩人又一次共事。
  • 63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張道陵創建正一派後自封張天師,自此之後,張天師成為張道陵嫡系後裔的專屬稱呼,並在元朝時期被官方承認,「天師」稱號傳到民國年間一共傳了63代。第63代天師名叫張恩溥,他是民國官方承認的63代天師。因為得到了民國政府承認,所以張恩溥在1949年時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63代「天師」張恩溥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1949年,吳國楨逃到臺灣,四年後被蔣介石追殺,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在浙江溪口老家居住一段時間後,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部逃到臺灣。剛到臺灣之際,蔣介石迫切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開始重用與美方關係較好的兩個人:一個是孫立人,另一個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吳國楨。
  • 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
    (周至柔故居)1926年(28歲),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陳誠任司令部參謀。在浙江龍遊、桐廬戰役中,陳誠率部擊敗孫傳芳主力,並一舉拿下蘇州,升任第二十一師師長,周至柔任師參謀長。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第二十一師整編為第十一師。
  • 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命運如何?大多晚景悽涼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臺灣。從那以後,直到1975年病逝於臺灣,蔣介石這輩子再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在1949年前後,跟隨蔣介石前去臺灣的,還有眾多的國民黨將領。比如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閻錫山、熊式輝、劉峙、薛嶽、周至柔、餘漢謀、湯恩伯等人。
  • 「王牌軍」新六軍副軍長舒適存,1949年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在國軍五大主力中,新六軍是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新六軍成立於1944年5月,是在新一軍的新編22師基礎上組建而成。新編22師因為在印度接受了史迪威的訓練,配備了全副美式化裝備,武器與作戰思想都領先當時的國軍一大截,所以新六軍也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蔣介石曾經用「中國虎」三個字稱呼新六軍,足見新六軍有多麼優秀。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胡璉出生於1907年,他是陝西華州人,出身貧寒。胡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家人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省吃儉用供他讀書。1925年,胡璉考入黃埔軍校,進入黃埔第四期,也正是在黃埔軍校中,胡璉認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誠。胡璉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作戰時有勇有謀,戰績出色,深受陳誠賞識。
  • 揭秘;在解放初期,國軍最高級別的五位總司令,都是誰擔任
    在1945年中國軍民取得八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也開始為打內戰而做準備,不斷派兵圍攻八路軍解放區。而且為了方便統一指揮,之前在抗戰時期成立的戰區全部撤消了,包括抗戰時期軍委指揮系統也撤了。後追隨蔣介石參加東徵,北伐等戰役,成為蔣介石最倚重的心腹之將。因此陳誠在國軍中也一直擔任重要的職位,如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 遠徵軍總司令等重要職位。反正,陳誠一直擔任國軍中的高官,深得蔣介石的器重。國軍陸軍總司令,這個職位是當時國軍陸軍兵種最高的級別,因此,蔣介石把他交給五虎將之一的忠將顧祝同擔任。
  • 關麟徵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定居香港後結局如何?
    1930年,關麟徵在決定蔣介石地位的中原大戰中屢次為蔣介石立下奇功,穩固了蔣介石的地位。西安事變爆發後,關麟徵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關麟徵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奔赴寧夏銀川,勸說當時的「寧夏王」馬鴻逵擁戴蔣介石。可以說,西安事變能和平解決也有關麟徵的一份功勞。
  • 1949年大陸解放,這4位軍閥大佬逃到了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 白崇禧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積極抗戰,後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就被蔣介石政府招攬,並一度擔任國防部長。隨著蔣介石政府戰敗,中國共產黨勝利之後,白崇禧就去到了臺灣。
  • 1949年,隨老蔣逃到臺灣的3個軍閥大佬最終結局如何?令人唏噓!
    百姓們原以為美好的生活就在遠後了,可是他們還是低估了軍閥大佬們的力量。畢竟人人都有私慾,何況還是手握重兵的軍閥。儘管最終經歷了抗戰,軍閥力量參與到戰爭中,也損失慘重,但畢竟地位不輸蔣介石,跟隨著蔣介石一群逃到臺灣的3位軍閥大佬,最終都結局如何呢?
  • 戰犯翁文灝,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受邀返回大陸後結局如何?
    1948年6月,翁文灝應蔣介石邀請,擔任國民政府行憲後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是一位大權在握的官員。按照翁文灝當時的位置,他在戰犯中排12位實至名歸。那麼這位成為戰犯的民國科學家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翁文灝的晚年結局。翁文灝出生於1889年,他是浙江寧波人,與蔣介石是老鄉。
  • 曾擴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主動留在大陸,他的結局如何?
    曾擴情不僅資歷老,而且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曾擴情卻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主動留在大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主動留在大陸的曾擴情的最終結局。曾擴情出生於1894年,四川威遠人,黃埔一期學生。在黃埔一期學生中,曾擴情雖然不如黃埔三傑有名,但也是僅次於黃埔三傑的人物。
  • 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不過,1948年遼瀋戰役中,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軍灰飛煙滅,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從1942年新一軍誕生到1948年新一軍覆滅,六年時間裡,新一軍先後經歷了三任軍長。第一任軍長為遠徵軍副總指揮鄭洞國;第二任軍長為新編38師師長孫立人;第三任軍長為潘裕昆。遼瀋戰役後,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各自迎來了不同的結局,他們當中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
  • 「逃跑將軍」黃杰,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黃杰出生於1903年,他是湖南長沙人,是黃埔一期學生,在黃埔學校時就深得蔣介石喜愛。畢業後黃杰就投身於東徵和北伐戰中,緊接著又參與了抗日戰爭,因為出身好和頭腦靈活,很快黃杰就步步高升。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二年,李宗仁指揮部隊取得了臺兒莊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