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語錄:一生中所有艱難我都親力親為

2020-12-12 網易時尚


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於日本松本市。十歲那年,她開始產生幻覺,尤其是帶有波爾卡圓點的幻覺。對於她來說,波爾卡圓點象徵著地球、月亮和人類。草間彌生將這種幻覺融入藝術作品中,添加數量多到令人頭暈目眩的波爾卡圓點。後來,她承認,這種圖形幫助她消除自我意識,連接自己和無窮盡的宇宙。


這位現年86歲的波爾卡圓點大祭司讓藝術界為她馬首是瞻。2014年,超過200萬人參觀了草間的「無限困擾」(Infinite Obsession)巡迴展。現在,草間的另一個展覽正在亞洲巡迴展開,先在韓國,再到臺灣,不久後將前往新德裡。草間彌生是2014年展覽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家,這讓她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藝術新聞報》(The Art Newspaper)在上周的新聞中宣布了這一消息,意味著我們最終不得不承認,草間不再只是我們一小部分人的幻覺,她是全世界的明星。我們有數不清的理由喜愛親愛的彌生,從她因性恐懼而創作的男性生殖器軟雕塑,到連接身體與藝術品的波爾卡圓點裸體集會。事實上,注視她的作品讓人感覺置身異界,儘管在周圍的噪聲中迷失自己,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平靜。更不要說她對藝術人生的忠誠——儘管自願永久入住精神病院,她仍然每天堅持創作。為了向草間現在不容置疑的藝術界王者地位致敬,我們整理了一些草間語錄,以幫助您一次性遍賞她富有衝擊力的智慧。

請在這些具有啟發性的語錄中欣賞草間另類的魅力吧——

「我,草間,是現代版仙境中的愛麗絲。」


「我愛藝術。除了藝術,什麼都無所謂。」


「我母親反對我做藝術家,她只想讓我嫁給一個有錢的男人。」


「一個人可以通過消滅自我回歸無窮宇宙。」


「波爾卡圓點不能獨立存在。當我們用波爾卡圓點代替自然和我們身體的時候,我們就成了環境的一部分。」


「我不會用藝術摧毀自己。」


「忘記你自己。成為永恆的一部分,成為環境的一部分。」


「我的作品來源於只有我能看見的幻覺。」


「對於我來說,在醫院或是任何有限空間中工作都不重要。每天,我盡全力創作作品。」


「我獨立完成所有工作,沒有助手。這就是我坐在輪椅中的原因:一生中,我對一切艱難工作親力親為。」


延展閱讀:草間彌生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草間彌生:「一切苦難,我都親力親為」(紀錄片視頻連接)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頭銜和稱號有很多,如「日本國寶級藝術家」、「波點/圓點女王」、「前衛女王」、「精神病藝術家」、「怪婆婆」,等等。草間彌生的經歷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1941年,開始出現幻覺,患上精神病。
  • 草間彌生被評為2016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
    每年按照「領導人與革命家」、「創業者與企業家」、「科學家與思想家」、「英雄與偶像」及「藝術家與娛樂界人士」五大項,評選出引領風潮的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草間彌生,現年87歲。自十歲起開始藝術創作。目前,生活創作於日本。草間常出現波點幻覺,感覺波點密布在她的周圍的每一寸空間。自己被磨滅,在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中不停旋轉。
  • 百萬福州人畫草間彌生百萬名畫 全城市民用藝術為鄉村點睛
    百萬福州人畫草間彌生百萬名畫 全城市民用藝術為鄉村點睛 國際藝術大師草間彌生被精神病困擾、被痛苦折磨,卻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對所有藝術作品都親力親為。我們希望通過城市人的親力親為,為福建山村處境艱難的眼疾兒童,完成一場公益集創。福州市民集體作畫 用彩色圓點為鄉村「點睛」
  • 草間彌生:我的一生都通過藝術來表達愛
    片中的草間彌生可愛、率真,自信又自戀,就如同這部紀錄片的標題「I Love Me」。當草間彌生在看雜誌上關於自己的報導時,看到上面還有一篇是關於村上隆的報導,她評論道:「他畫得不如我」。一次參加節目,當草間彌生在北野武面前被問到是否知道北野武並看過他的電影時,草間回答說:「不知道也沒看過」。
  • 莫蘭迪、雷杜德、草間彌生,這些大師的一生竟然如此單調?
    到了美國,草間彌生將這種極限圓點重複運用到了雕塑和裝置藝術中。沒想到,這居然引起了美國波普藝術的潮流。草間彌生第一次以鏡子為媒介的裝置作品《無限鏡屋》而在她所有的圓點作品中,最常出現的就是南瓜,這樣的執念竟然也來自於她的童年生活。在草間彌生小時候,爺爺的農場裡種著很多很多南瓜。
  • 剖析「草間彌生」現象
    看她的圓點,我有點產生幻覺的感覺,感覺圓點在動,有不同的層次……大概我也快要住精神病院了,哈哈。先有圓點,才有摯愛。草間彌生患上了神經性視聽障礙,她經常出現幻覺,看到的世界仿佛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身邊出現薄紗一樣的灰色帳幕將我蓋住」。強烈的恐怖感讓她的精神接近崩潰,於是她開始畫這些斑點,自那以後,圓點成了她作品中的標誌性圖案。」
  • 身價過億,卻住在精神病院的草間彌生,作品升值超北京房價10倍
    貴族的出身,丫鬟的命草間彌生的童年並不美好,甚至有些病態。草間彌生小時候,被診斷為所謂的精神分裂症,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的一戶富裕家庭,按理說她該不愁吃不愁穿。可現實的就是,草間彌生的母親專心於家族生意,對女兒的疾病一無所知,並且覺得她時無病呻吟,經常就是一頓毒打。害怕的她,開始學會利用繪畫來緩解壓力,她把幻覺中產生的可怕形象用畫筆一一記錄下來,這些日後都成為了她的創作靈感。
  • 草間彌生作品展即將亮相上海
    「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你為我指路……」   1957 年,幾經周折後,28 歲的草間帶著三百套和服和一百萬日元去了美國的西部城市西雅圖。美國自由開放的環境激發了她的靈感,很多年以後,她提到美國,說:「如果我沒有去美國的話,我就不會是今天的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在紐約
    她一生的作品,從她尚未到達紐約的上世紀40年代,到其離開紐約的70年代之後,被精心挑選,以回顧展的形式,陳列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一個以「美國藝術」為名的美術館中。在長達八旬的人生中,草間彌生在美國只生活了15年,但在這段旅居歲月裡,她創造了其藝術生涯中最為人知的作品。多年以後,當她回到紐約,這座城市在她眼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芒:「沒有變化,乏善可陳。」
  • 謎樣的草間,令人眼花繚亂的彌生
    當她的個展,首次在中國境內的藝術館推出時,引起的轟動,是一般藝術展覽所難以企及的,上海當代藝術館天天人山人海,有些作品都必須排隊才能看到。為什麼草間彌生這麼吸引人?是什麼使她今天在全球所到之處必然帶動人潮?是什麼使草間彌生那麼迷人?首先,草間彌生從來都認為:「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更有才華,我是最棒的。」
  • 「精神病畫家」草間彌生:一生用藝術治癒童年,因畫圓點名譽全球
    很多人在評價草間彌生時,都會帶有自己對她的看法。但無論是褒,還是貶,都無法描繪出草間彌生這複雜而又離奇的一生,以及她獨特的藝術風格。「精神病畫家」和「圓點女王」,這似乎就是人們對於草間彌生最深刻的印象。顯而易見的是,這兩個標籤,已經貫徹了草間彌生的整個人生。
  • 草間彌生 用波點造夢
    現年84歲的草間彌生幾乎每天創作8個小時。「在人生的迷宮中,我通過藝術創作持續奮鬥,並存活到今天。」她說,「我想畫1000幅至2000幅畫,我想一直這樣畫下去。」    草間彌生的作品以營造異境著稱,密集的波點和網狀圖案是她最常用的元素。有人把她的作品比喻成一次「波點的復興」。
  • 「裸露」「非法」「被驅逐」——瘋狂的草間彌生
    相信大家都知道草間彌生,她是日本的一位前衛女藝術家,尤其是她的「圓點」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為眾人所熟知。對她有一定了解的網友們,都知道草間彌生患有精神疾病,她的藝術成就幾乎是基於其「精神疾病」的,又被人稱作「精神病藝術家」。
  • 「美術大事記」草間彌生——我希望掀起一場革命
    【美術大事記】草間彌生——我希望掀起一場革命1948年,19歲的草間彌生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學習繪畫。1957年,草間彌生移居美國,並開始前衛藝術創作。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一起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8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並和安迪·沃霍爾、小野洋子等先鋒藝術家見證了當代藝術史。
  • 草間彌生:在精神病中創作的波點藝術女王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1929年在藝術家這個群體裡,草間彌生並不能完全算作一個另類。在她之前,受困於、也受益於精神狀態和視覺幻覺的還有我們更加熟悉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梵谷。頂尖水平的藝術創作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痛苦,是作者對於自己靈魂和思想的剖析、展示,如同我們看到凝結糾纏的油彩就會想到梵谷一樣,看到富有震撼力的密集波點就會想到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一個「精神病」藝術家填寫缺失的愛
    [摘要]草間彌生對自己的定義卻是:我只是一個「精神病」藝術家。雖一生都在跟幻覺抗爭,也借用幻覺成就了自己非凡的名聲,作為個體,草間彌生晚年的顏色,填寫的卻是童年空白了的記憶與缺失的愛。與之呼應的是三樓《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兩件空間作品,均為上海度身定製。這是草間彌生回到日本後的創作。現地作品的概念是融入當地生活,按當地文化布置,物件也都在當地選購。每一次的展出,規模與物件都不同。房間內的電磁爐、電飯煲、自行車,都非常的上海味道。MoCA的工作人員也都紛紛解囊,將自家的物品捐獻出來。今天你和同伴們在白色小屋用圓點貼紙肆意粘貼的道具,其實早已染上十幾年的生活氣。
  • 約瑟夫·康奈爾:我不只是草間彌生的男朋友
    在他眼裡似乎什麼都是寶貝,像之前說的他經常會拿一個破紙袋在街上搜羅一些東西,草間彌生後來在自己的傳記中也提到過這一點;「他平常走在路上,只要看到舊木頭廢料,或者是舊釘子之類的任何老東西,就會撿起來,放進隨身的紙袋裡,小心翼翼帶回工作室。」連同舊書店和二手商品店都是他的聖地。
  • 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一起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並和安迪.沃霍爾、小野洋子等先鋒藝術家見證了當代藝術史。
  • 看懂草間彌生:在無限圓點中自我消融
    △ 草間彌生為母親畫的畫像   1945 年,16 歲的草間彌生的畫作入選了在家鄉舉辦的「第一屆全信州美術展覽會」。草間彌生當時這麼想。但出乎意料的是,歐姬芙居然回信了,她們後來還有多次書信往返,這給年輕的草間彌生以莫大的鼓舞。「與喬治亞·歐姬芙畫冊的相遇,成為連接我和美國的契機。」她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1957 年 11 月 18 日,草間彌生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當時沒有收入的草間彌生很快就陷入了極端貧困的境地。但即使在最饑寒交迫的日子裡,草間彌生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夢想。
  • 「美術大事記」草間彌生——在波點中成為國寶的怪婆婆
    【美術大事記】草間彌生——在波點中成為國寶的怪婆婆「我的作品來源於只有我能看見的幻覺」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草間彌生我一直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藝術上,並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間彌生的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