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2020-07-17 史海觀復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曾經到周莊遊玩過的人想必都知道,周莊古樸幽靜,有著獨特的江南水鄉風貌。這裡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古風猶存。周莊還有獨特的地方美食,如令人垂涎三尺的&34;、入口即化的&34;、醇香珍貴的&34;等等。

周莊從一個小村落發展成商業大鎮,這與一位江南富豪的發跡有很大關聯,正是由於這位富可敵國的傳奇式人物,周莊才有今天的古城秀色。

這位大富豪便是沈萬三,元末明初時的巨富,吳興南潯人。他本名沈富,字仲榮,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意為他非常富有。時人號曰&34;可見沈萬三的財富多到名震大江南北,婦孺皆知。

躬耕起家 富甲天下

沈家定居周莊後,沈萬三把周莊作為了他的立業之地,與父親苦心經營糧食和油菜、桑蠶等農產業。那時很多富商為了逃命,丟棄了大量土地,沈萬三不辭辛勞,開發那些被丟棄的肥沃的土壤資源,據後來統計,沈家的土地面積佔了當地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便有了&34;的說法。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由於沈家對土地保養得當,施肥優渥,加上大面積種植,他們每年收入豐厚,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沈萬三有著過人的經商頭腦,他不局限於農業的發展,開始從事貿易投資。即使當時社會以&34;為準則,商業不被看好,認為是投機取巧的行業,沈萬三也堅持投資,他抓住了良好的商業機會,用自己敏銳的投資嗅覺,資助商業界的富商,幫他們打理錢財,賺取利益。

&34;,作為江南經濟發達的糧倉,蘇州和杭嘉湖地區每年都提供大量的糧食到北方,而擁有田產數千頃的&34;沈萬三,自然也因此得到了一大筆錢財。

之後元朝政府開放了私人對外貿易,沈萬三機敏的看中時機,他將江南盛產的絲綢、布匹、茶葉、瓷器等物品運輸到亞非等國,然後進口大量珠寶、象牙、藥材和香料回到國內,從中謀取高價利潤,迅速致富。

民間相傳沈萬三有一聚寶盆,能使物生物,錢生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據說,他撿到了一隻被很多青蛙圍著的盆子,有一日,妻子梳頭時不小心將金釵掉落盆中,而盆中卻生出更多的金釵。他們感到驚奇,將銀子丟進去便源源不斷的生出銀子,沈萬三由此發家致富,成為元末明初的巨富。神乎奇乎的傳說也許不可信,但這也反映了沈萬三的財富之多。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吳江縣誌》裡記載&34;沈萬三的發家之路可謂傳奇,起於農,富於商。

得益於他機智的商業天賦、苦心經營農業的勤勉和善於抓住時機的果斷。或許這種精神能為後人所借鑑,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刻苦耐勞的努力。

樹大招風 犒天子軍

元朝末年時,朝廷苛納稅收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崛起了無數農民軍起義勢力。張士誠便是農民軍領袖之一,作為鹽販子,張士誠對朝廷的欺壓勒索十分不滿,遂發兵起義,盤踞在江南富庶之地。

沈萬三家資豐厚,為尋靠山,資助張士誠,同時用張士誠的政權開拓自己的商業範圍。不料,在諸多起義軍勢力的較量中,朱元璋最終登上了皇位,張士誠、陳友諒等人被滅,政權隨之被瓦解。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沈萬三也受到了各種巧取豪奪,朱元璋要求他獻上無數珍寶,對他的田地每畝都徵以重稅,甚至讓沈萬三養數十&34;。即便如此,沈氏仍富饒如故。

一次朱元璋到沈萬三家中做客,沈萬三拿出招待貴客的美味佳餚:豬蹄膀。朱元璋便趁勢為難他,問他一整個蹄膀沒切開如何吃,如果沈萬三說用刀切,便順理成章的治他的罪。

結果沈萬三取其一根細骨,以骨切肉,蹄膀便一分為二。接著他又巧妙的用&34;代替豬蹄膀,避開皇帝的姓氏,躲過一劫。&34;,直到今天,&34;仍是周莊逢年過節招待貴客的主菜。

時逢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工程浩大,由於前期戰事頻繁,開支頗多,已無錢財再築城牆。這時沈萬三主動承擔了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的一段城牆,他請來有名的營造匠師,自己也每天督促工程進度,檢查質量。

就這樣,沈氏比皇家修建的城牆提前三天竣工,僅憑家族資產完成了明城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和材料、物料。這讓朱元璋顏面盡失,為了修築明城牆,光是燒城磚就動用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卻不如沈萬三。他怕沈氏真的富可敵國,對他造成威脅,一直心懷芥蒂。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誰知沈萬三在工程結束後,向皇帝提出要犒勞三軍,皇帝龍顏大怒,說道&34;。好在馬皇后勸諫朱元璋&34;。沈萬三因此免受砍頭之刑。

經歷了諸多浩劫,沈萬三損失了大量錢財,因家底豐厚倒也還富足,真正讓沈氏沒落的是被捲入了驚天動地的&34;。

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好色成性,因和陳家的媳婦偷情,陳家一怒之下,誣告顧學文與藍玉通謀,這給沈家帶來了滅頂之災,幾乎是滿門抄斬,從此江河日下,一蹶不振,徹底衰敗,沈萬三也被發配充軍雲南邊陲

沈萬三為尋得一方安穩之地,主動承擔修築明城牆,欲出錢出力犒勞三軍,可謂財大氣粗,行事略為高調。況且他還碰到了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朱元璋忌憚他的財力,心生妒恨,最終導致了沈萬三晚年的悲劇

探秘屯堡 明風猶存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沈氏一家被發配雲南後,便不知行蹤。由於缺乏史料,沈萬三後代最後的歸宿也無從考究。周莊、麗江等地都稱其地域範圍內有&34;,靠著沈萬三的名氣賺取利益開發旅遊業。

一位南京攝影師扎西劉,一直以來致力於研究南京的民俗文化,他花了5年時間,走遍了5個省,為我們查證沈萬三的真正足跡。

在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之後,最終大膽的推測出:沈萬三的後代隱居在貴州的山區,至今延續著沈氏家族完整的宗族體系和明代的生活習慣。

當初被發配充軍至雲南的沈氏,為何在貴州山區延續有後代的身影呢?扎西劉發現,在明朝政府往雲貴高原大規模屯軍之前,貴州、雲南都統稱為&34;,而後貴州才立省。沈萬三被發配的滇,或許是一個大地理概念。

貴州山裡住著明朝巨富的後代,還穿著朱元璋時期的衣服

沈萬三的後代便是生活在貴州天龍屯堡古鎮。為了保護家族血脈,沈族隱姓埋名,在沐英的大軍的掩護下,行至滇黔一帶,且定下祖訓:沈家不與其他三家通婚,要始終居住在一個屯堡裡。

屯堡裡至今還有明朝巨富沈萬三的故居,故居裡的&34;也被摸得光澄明亮。經過一代代繁衍,在天龍屯堡有沈氏家族400多人。他們的文化自成一體,在語言、服飾、建築、宗教信仰上都保留著六百年前明朝文化的遺存之風。

屯堡婦女保留祖制,衣著寶藍色的長衣大袖,儼然成為了研究明朝服飾的活資料。每逢節慶,屯堡的男性跳著明代傳承至今的軍儺,持戈揚戟,那些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仿佛曆歷在目,

天龍屯堡是沈萬三人生的最後家園,人們為了紀念他,修建了沈萬三紀念館。採用石木結構,沿用屯堡三合院、八字長門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鬱的屯堡建築特色,館內陳設沈萬三神像、聚寶盆、珠算和相關書籍,融入了沈萬三理財文化。一方面繼承歷史、紀念先賢,另一方面又充實了旅遊景點,為教育後人,傳承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文/史海觀復

相關焦點

  • 貴州山裡住著一群明朝後裔 還穿著600年前衣服
    在貴州安順市平壩區天龍屯堡古鎮,生活著一群「奇特」的人:他們不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是純正的漢族人,卻穿著其他地區漢人沒見過的「奇裝異服」。原來,他們就是生活在貴州山區的屯堡人,是明朝屯邊將士的後裔,他們穿著的衣服依然是600多年前的「鳳陽漢裝」。走在古鎮裡,到處是石頭建築。
  • 特別的「少數民族」,貴州還生活著明朝20萬軍隊的後代
    在貴州安順一帶,生活著一支特別的漢族,他們以前被人們誤以為是「布依族」「鳳頭苗」,如今他們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叫做「屯堡人」。他們住在石頭房子中,保留著600年前的古風,婦女們還身穿著明朝的服飾。那麼這些屯堡人是如何來的呢?他們的風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本文進行簡單的介紹。
  • 朱元璋30萬大軍駐600年,世界唯一保留明朝文化習俗和服飾的地方
    朱元璋為穩定西南,30萬大軍入駐600年,今是唯一保留明朝文化習俗和服飾的地方。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雲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謀反叛。次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和沐英率30萬大軍徵南,經過3個月的戰爭,平定了梁王的反叛。戰後,為鞏固西南邊陲,朱元璋親命30萬大軍就地屯軍鎮守雲南、貴州兩地。
  • 貴州大山裡的古村落,竟還有明朝的打扮,從朱元璋時期延續至今
    貴州,仍然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這裡的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時至今日依然恪守著其世代傳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習俗。
  • 貴州驚現古代明朝村落,與世隔絕了600年,只因朱元璋的命令
    貴州驚現古代明朝村落,與世隔絕了600年,只因朱元璋的命令大家應該想像不到一件事,就是在現如今如此發達的文明社會,現代文明滲透度如此高的時代,竟然會有人還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還保留著古時候人們的生活習慣,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群人,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簡直可以說是陶淵明《世外桃源》的顯示版本了。
  • 巨富沈萬三到底是哪裡人,為啥在貴州安順天龍屯堡有他的故居?
    提到沈萬三,我第一個反應是「巨富」,以及他那個被傳的神乎其神的聚寶盆。沈萬三在元末明初天下大亂依舊能憑藉自己的處世之道,平安無事,卻在明朝建立後被充軍發配,最終客死他鄉。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沈萬三是哪裡人?
  • 貴州大山出現20萬明朝遺民,在山上隱居至今,只因當時朱元璋的命令!
    貴州大山出現20萬明朝遺民,在山上隱居至今,只因當時朱元璋的命令!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有一篇文章「桃花」,它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而沒有與外界交流。
  • 天龍屯堡古鎮凝聚了六百年的謎,居民至今仍然穿著明朝漢服
    明代時期特有的建築,明代時期的頭飾,明代時期的服裝……這些帶有強烈明代遺風的標誌,會令你產生一種穿越到明代的錯覺。當痛下殺手抽自己一巴掌之後,你才會醒悟過來,自己是走在貴州深山裡的一個叫天龍屯堡的地方,而這些「屯堡人」是地地道道的漢人。
  • 這個古鎮與世隔絕600年,發現之後才知道,裡面住著明朝遺民
    談到貴州省,許多小夥伴應該非常熟悉,因為這裡有許多自然景觀,有許多喀斯特山,著名的梵淨山、黃果樹瀑布等等都在貴州境內,貴州的古鎮也很多,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座與世界隔絕600年的古城,被發現後,住著三十萬明遺民。
  • 明朝首富沈萬三,6000億家產竟惹朱元璋忌憚,結局實在太悽涼
    那麼,沈萬三是如何從一個農民搖身一變成為巨富的呢? 明朝初期,海上貿易頻繁,富豪們紛紛組建自己的海上商隊,這怎麼能少的了沈萬三。他利用海貿做絲綢、瓷器和茶葉等生意,很快就富得流油。那麼沈萬三是怎麼得罪朱元璋的呢?
  • 明朝時期唯一被朱元璋所放棄的領土,如今已成東方夏威夷了!
    其中元朝鼎盛時期疆土最大!而明朝也不少!早在朱元璋、朱棣時代,明朝的疆土就打倒了上千萬平方公裡。而到了崇禎帝時期,很多領土已經無法控制了,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後金的四處威脅和侵犯,讓明朝的國土幾乎縮小了一半!直到南明時期,大明的江山只剩下江南一半了。
  • 明朝末年為什麼最後沒有錢了?只因朱元璋的兩個安排
    為此人們還杜撰出一個故事,說明初有個富甲一方的商人沈萬三,幫朱元璋修建城牆,後又拿出錢來犒勞三軍,惹來朱元璋妒忌,而且軍隊是國家立足的根本,沈萬三此舉無疑是想收買軍隊。於是朱元璋要殺了沈萬三,被馬皇后勸阻,把沈萬三流放到了雲南。
  • 貴州思州土司田氏統治長達831年 到明朝才瓦解
    元朝末年中原大戰,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國,而大西南只剩下思州田氏土司和雲南的版圖沒有統一。在此後的相當長時期內,思州田氏土司與明朝廷上演了一場場歸順與反叛、操控與反制、統一與分裂的明爭暗鬥。  當雲南逐步統一時,思州土司一分為二。公元1411年,田氏土司因爭奪沙坑發生一場內訌,史稱沙坑之戰。這個致命的內訌,成為永樂帝解決思州土司問題的絕佳藉口。
  • 高麗向明朝索要土地,還反對設立鐵嶺衛,朱元璋的手段才叫雷霆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個好脾氣的人,明初的刑法特別重,對於敵人、危害社會穩定的因素,總是施以雷霆手段。最出名的四大案每一案都死了幾萬人。這麼一個人他不來找你事就算好的了,哪還有人敢挑釁他。當時還真有一個不怕死的傢伙,高麗王禑就曾向明太祖索要土地。
  • 明朝時期設計的國旗,被多個國家效仿,此國被稱最有野心的國家
    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國旗,看到國旗就會想知道有什麼含義,中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是最早有國旗的國家,據記載,中國最早的國旗是出自明朝。明朝時期,在位皇帝朱元璋,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雖然他的的後代都不怎麼優秀,但是朱元璋在位時已經讓國家變得很有意義了,還設計了黃底紅日旗,很多古畫中都有記載。中國的國旗開始於明朝,後來所有的朝代都是借鑑明朝所設計的國旗進行修改使用。在清朝時,中國的國旗是黃龍旗,不過在外交時用的都是紅底黃日旗,所以很多多家都以為紅底黃日旗是清朝國旗。
  • 貴州隱藏600年的明朝古鎮,穿衣風格不變,住民的故鄉卻是南京
    在貴州擁有著非常多的古鎮,他們零零散散,稀稀落落的分布在貴州的各個市區,充當著旅遊景區的代表。擁有古鎮情懷的人相信都有一顆懷舊、思鄉的心。600年前,朱元璋為了防住南蠻的入侵,從遙遠的南京發兵,長途跋涉經過了很長時間來到這裡駐守。然而,來到這裡的人一駐守就是600年,經歷了這麼久的歲月,現在他們都還駐守在這裡。對於民族來說,他們是當時真正的大漢族的子民。所以這裡的人們有一個習慣,當別人問起他們是什麼民族的時候,你聽到的回答都是&34;。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告誡不要攻打此國,朱棣卻將其打成中國一省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他從一個地位低微的窮和尚、放牛娃不斷努力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他當上皇帝後並沒有荒廢政事,耽於逸樂,反而更加勤於政事,促成了明處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面。
  • 貴州隱藏600年的明朝古鎮,穿衣風格不變,住民的故鄉卻是南京
    在貴州擁有著非常多的古鎮,他們零零散散,稀稀落落地分布在貴州的各個市區,充當著旅遊景區的代表。擁有古鎮情懷的人相信都有一顆懷舊、思鄉的心。在貴州的西部地區的安順市有這樣一個古村落,這裡的人們通常稱這樣的村落為屯堡(pu),要說起他的由來,那可是跟我國歷史上的一位皇帝有很大的關係。600年前,朱元璋為了防住南蠻的入侵,從遙遠的南京發兵,長途跋涉經過了很長時間來到這裡駐守。
  • 比黔東南更神秘的貴州小城,至今還停留在明清時期,所有景區對江浙滬遊客門票全免!
    誰也沒想到苗族、布依族裡還出現了一個600多年前至今活在明朝的漢族人,看到他們仿佛看見百年前自己祖先的模樣。(▲@圖蟲大地行者)(▲@圖蟲蘇沐然)屯堡人至今一直穿著明朝服飾——明代鳳陽漢裝。那是朱元璋老家漢族婦女的正統裝束。走進屯堡的街上,會有一種錯別,像是來到了影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