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空軍某旅旅長鄭志洲——平凡的世界 夢想的天空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對話空軍地空飛彈兵某旅旅長鄭志洲——

  平凡的世界 夢想的天空

空軍地空飛彈兵某旅組織實彈射擊演練。朱姜海攝

  公元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鮮紅戰旗迎風招展,大國長劍昂首列陣。雄壯的軍樂聲和觀眾的歡呼聲,如同一排排聲浪漾向四面八方。

  距離天安門廣場一公裡之外的一條巷子裡,身著迷彩服的鄭志洲安靜地站在一輛紅旗-9B發射車旁。作為此次閱兵防空反導模塊的組織者之一,站在閱兵場之外的他,微微揚起下巴,仔細聆聽著來自廣場的軍樂聲、口號聲和裝備轟鳴聲。

  此刻,陽光耀眼。鄭志洲輕輕閉上眼睛,腦海中突然閃現自己初入軍營時的一幕幕。30年前,鄭志洲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地空飛彈兵;30年後的今天,他已經成為地空飛彈兵某旅旅長。

  30年,彈指一揮間。鄭志洲完成了從普通士兵到飛彈旅長的人生轉變。儘管別人眼中的地空飛彈兵帥氣炫酷,但鄭志洲總是說,他的世界很平凡。

  深秋時節,記者來到鄭志洲所在的空軍地空飛彈兵某旅,探訪地空飛彈兵的「平凡的世界」。當我們走進「英雄營」榮譽室,走進那一個個飛彈發射方艙,我們發現了這「平凡的世界」中,那一片片被夢想照亮的天空。

  地空飛彈兵的世界,很小也很大

  指揮控制艙中,一排排指示燈不停閃爍,屏幕上的數據不斷更新。鄭志洲站在艙門口,一邊聽著營長下達的口令,一邊向記者介紹每一名官兵擔負的任務。

  望著眼前密密麻麻的按鍵,記者一臉「問號」。鄭志洲笑著說:「我第一次走進這裡,也是這樣的感覺。這麼多按鈕,這得是多麼高精尖的裝備!」

  這是一個普通人對這狹小指揮控制艙最樸素的認識。自從穿上軍裝,鄭志洲的人生便與這幾平方米的戰位牢牢綁定。

  參軍之前,鄭志洲生活在河南一個小村莊。他的生活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一般樸素而平靜。但也正是那段「穿著補丁衣,啃著窩窩頭」的日子,讓他學會堅持,也擁有了「走出大山」的夢想。

  那一年,鄭志洲報名參軍。「看到徵兵的消息,也沒和家人商量就報了名。」直到被通知合格,鄭志洲才向父母攤牌。

  沒有更多的戲劇化情節,帶著父親的一句「你要是認準了就好好幹」的叮囑,鄭志洲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

  入伍後,憑藉著過人的學習能力和吃苦能力,鄭志洲考入了空軍飛彈學院。經過兩年的學習,他成為空軍地空飛彈部隊的一名排長。

  鄭志洲至今記得第一次觸摸飛彈時的興奮與緊張。第一次真正發射飛彈,更是讓他刻骨銘心。

  「轟——」飛彈騰空而起,大地的震顫傳到了鄭志洲所在的指揮控制車,「那一刻,有種空氣被撕裂的感覺。」

  很快,目標從雷達顯示屏中消失。「命中了!」狹小的指揮控制艙內,鄭志洲和戰士們歡呼了起來。

  在鄭志洲的記憶中,這是他成為地空飛彈兵以來為數不多的歡呼之一。自從打完第一次實彈之後,鄭志洲「似乎有了些變化」,他開始重新認識他所在的這方「小小世界」。

  飛彈剎那「嘶吼」的背後,是地空飛彈兵獨有的低調與寂靜。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似乎不屬於他們。在那一座座寂靜的方艙裡,你能看到跳動的燈光與數據,能聽到瞬間爆發的道道口令,而那一擊即中的驚心動魄也蘊藏其中。

  走出大山,走進指揮控制艙。鄭志洲的世界似乎比以前更小了。但,這支被稱為「車輪上的部隊」,隨時能走,隨時能打。在往後的歲月中,鄭志洲的世界隨著滾滾車輪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他曾體驗過在雪域高原上缺氧的「極限感受」,也曾在渤海之濱品嘗過海風帶來的清爽,還曾在西北大漠欣賞過「長河落日」……

  不僅如此,鄭志洲還曾數次走出國門,在伏爾加河畔與俄羅斯軍事教員探討制勝機理,也曾在波羅的海海邊與外軍同行交流訓練經驗……

  「地空飛彈兵的世界,很小也很大。」鄭志洲這樣理解著屬於地空飛彈兵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南徵北戰是家常便飯。祖國的空天有多大,地空飛彈兵的世界就有多大。

  準備打仗,是一場「寂寞的長跑」

  鄭志洲的書櫃裡,擺放著這樣兩張照片——

  一張拍攝於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那天,鄭志洲作為防空反導模塊的領隊之一,敬著軍禮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另外一張拍攝於2017年7月30日,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那天,同樣作為防空反導模塊的領隊之一,鄭志洲率領著徵塵未洗的部隊,從演兵場走上閱兵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別人都說這是地空飛彈兵的「高光時刻」。但鄭志洲對「高光時刻」有著自己的理解:「一名軍人的高光時刻,永遠都是在戰場上。和平年代,我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走上戰場,但我願意用一輩子為隨時走上戰場而準備。」

  赫赫有名的「英雄營」如今隸屬於鄭志洲所在旅。「英雄營」組建於1958年,次年10月接裝僅5個月,就一舉擊落美蔣高空偵察機1架,首發命中、首戰告捷,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飛彈擊落敵機的先例。此後,他們機動行程18萬公裡,創立「近快戰法」,共擊落5架敵機,1964年6月6日被國防部授予「英雄營」榮譽稱號。

  鄭志洲第一次閱讀這段歷史,是在成為飛彈學院學員後不久。看著榮譽室中一幅幅老照片,鄭志洲內心有種說不出的震撼。這樣的震撼,一直伴隨著鄭志洲從學員走向指揮員的崗位。

  站在「英雄營」即將落成的新史館裡,鄭志洲告訴記者,「每一次打完實彈我總會想起這段歷史。如果換作是我和我的部隊,我們能不能像前輩們一樣,面對祖國呼喚,長劍出鞘一招制敵?」

  2017年,空軍地空飛彈兵某旅全新組建,鄭志洲任旅長,「英雄營」隸屬其中。

  背負著老一輩地空飛彈兵留下的榮譽功勳,鄭志洲和他的戰友們開始了與時俱進的探索。地空飛彈部隊,是一支信息化程度極高的部隊。鄭志洲常常跟戰友講「技術決定戰術」,前輩們在那樣的條件下都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戰績,「擁有了更加先進裝備的我們,更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2018年冬天,全年訓練任務收官之際,鄭志洲請示上級後做了一個決定:整建制全員全裝開赴數百公裡之外,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比武競賽考核。

  「打仗是不會選時間的,敵人不會讓你天氣好了、暖和了再打仗,所以訓練也應該是全天候全時段的。」動員大會上,鄭志洲的這番話,給高級工程師高根支留下深刻印象。

  訓練結束,部隊歸建的那天下起了濃霧。

  「走不走?」「走!」

  濃霧中,長長的飛彈兵車隊在公路上蜿蜒前行,呈現出一幅「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壯觀畫卷。

  成為這支光榮部隊的指揮員,鄭志洲的壓力,常人難以體會。

  「準備打仗,是一場『寂寞的長跑』。」鄭志洲凝視著榮譽室中「英雄營」第一任營長嶽振華的照片說,「我們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如果跑不好,就是對不起他們。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像是農民種地,一時看不到收成。但是,這收成只有到了戰場上才能看到。」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鄭志洲的辦公桌上,只擺了幾部座機電話和兩疊文件,不見現代人辦公最離不開的電腦。

  沒有,並非不用。相反,對於地空飛彈兵這樣一支信息化程度極高的部隊來說,作為指揮員的鄭志洲是個電子產品「發燒友」。

  他習慣於用更加傳統的方式——紙和筆,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在鄭志洲的文件櫃裡,保留著許多份手稿,大到對作戰訓練的思考,小到對個人生活的感悟,都從筆尖流淌到紙面。

  鄭志洲偏愛柳公權的書法。他喜歡柳體字,「骨骼挺拔,筆畫強韌,精瘦硬朗的形態給人挺拔的感覺。但在挺拔之中,又有骨肉均勻的美感」。

  對鄭志洲來說,寫字如此,為人亦如此。

  在一級軍士長蔣大力的眼中,「鄭旅長是個精幹又嚴厲的指揮員」。蔣大力曾親眼目睹鄭志洲發火的現場,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一名副營長在訓練上「冒了泡」。那一次,鄭志洲當著全營官兵的面,狠狠批了副營長一頓。

  不過,在衛生隊隊長李牧心中,鄭志洲又有著反差極大的另一面。

  該旅組建不久,趕上了護士節。正在伴隨野外駐訓的衛生隊,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節日問候——鄭志洲手寫的慰問信。

  李牧依然記得,他們收到這封親筆信時的感動:「習慣了在手機上發祝福,寫消息,看到鄭旅長託人帶來的手寫慰問信,我們這一幫子大老爺們,心都被暖化了。」

  心被暖化的不只有鄭志洲的戰友。在這一點上,恐怕沒有誰比鄭志洲的妻子楊曉偉體會更加深刻。

  楊曉偉曾珍藏著幾百封她與鄭志洲往來的書信。每一次看見鄭志洲挺拔有力的字跡,就好像看見那個精幹、讓她有安全感的男人。字裡行間,硬漢的柔情全部傾瀉而下。

  伏於案前,手執毛筆,記者在心中勾勒著鄭志洲寫字時的畫面。鄭志洲年輕時最常寫的一句話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隨著歲月的累積,現在的鄭志洲更喜歡寫那首詩——《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是您心境的變化嗎?」記者問。

  「心境可以變,心態也可以變。但是有些東西永遠也不會變。」鄭志洲認真回答道。

  「比如?」

  「比如夢想,比如追求。」

  用心了,才能跟上時代

  若不是親眼看見,記者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位飛彈旅長竟是90後女兒鄭一鳴的「服裝顧問」。

  「總體來說要突出個子優點,上衣應是短款,小西裝或襯衫,下裝是直筒褲或喇叭褲……」這是鄭志洲寫給女兒的服裝「穿搭指南」。

  「穿搭指南」的緣由是女兒要參加一次校外活動,向父親發來「求助信」。

  我們見慣了錯過孩子成長的軍人老爸,這位習慣了南徵北戰的地空飛彈兵,倒像是一位「非典型」軍人父親。

  鄭志洲對這一點頗為驕傲。他說:「做一個用心的軍人——對國,用心;對家,亦用心。」

  用心了,才能跟上時代。

  鄭志洲讀軍校時,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揚威海灣戰爭,也震驚了全世界。鄭志洲和戰友們第一次認識到,科技竟能產生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軍校畢業後的鄭志洲,趕上了空軍地空飛彈兵快速發展的時代。他的成長步點幾乎踏上了武器裝備發展的所有節拍。

  「脫離時代,我無法成長,更無法追夢。」鄭志洲說,「既然踏上了時代的節拍,那就該與這個時代一起成長。」

  看到人民空軍70年的發展成就,特別是看到以殲-20、運-20為代表的「20家族」翱翔天際,鄭志洲激動之餘,心中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雖不能飛上藍天,但我們與航空兵部隊一樣,都是聯合作戰體系中的一個重要作戰單元。」他說,「不管是天上,還是地下,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堅決捍衛國家空天安全!」

  翻看過往的照片,你會發現鄭志洲臉上逐漸明顯的歲月痕跡。鄭志洲把這當成一種饋贈。在他心裡,任憑歲月如何磨礪,也磨不掉他的初心:「把兵帶好,把部隊訓練好!」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鄭志洲聽完對講機裡傳來的「報平安」後,鬆了一口氣。很快,7萬隻和平鴿展翅飛翔。

  這是鄭志洲最愛看的畫面之一。作為新時代的中國軍人,他,他們,比誰都珍視和平。

  白鴿飛翔的這片天空,也是每一名地空飛彈兵夢想的天空。

  孫偉帥 付 震

相關焦點

  • 對話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曹開富:我們凝望天空,祖國注視我們
    對話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曹開富——我們凝望天空,祖國注視我們■解放軍報記者 陳小菁 特約記者 劉漢寶 通訊員 陳 磊身為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曹開富無比熟悉他腳下站立的山頭,無比熟悉他仰望的夜空。「春夏秋冬,山頭的風景不一樣,頭頂的星空也不一樣。」這位有著30年軍齡的雷達老兵,早已習慣了這種凝望,也習慣了從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凝望中「尋找不一樣的風景」。目光敏銳了,才能尋找到不一樣的風景。某種意義上,雷達兵的「風景」閃爍在不斷刷新的一方方屏幕上。
  • 軍報記者對話空軍某旅旅長:飛上更高的平臺,遇見更好的自己
    對話空軍哈爾濱飛行學院某旅旅長楊在坤一個人的轉型第二次起飛,從40歲以後開始●「我的轉型有些晚,但很慶幸還是趕上了這個時代」再後來,他便以超出招飛線一大截的高考成績被空軍航校錄取。那是1990年,一場海灣戰爭震驚世界,19歲的楊在坤也因此讀懂了什麼是制空權。「自覺天分一般」的他開始拼命地學習。有人建議性格內向的他去飛轟炸機,但他一口咬定:「就想飛殲擊機。」
  • 對話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曹開富:我們凝望天空,祖國注視我們( / 3 )
    對話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曹開富——我們凝望天空,祖國注視我們■解放軍報記者 陳小菁 特約記者 劉漢寶 通訊員 陳 磊 焦義寶夜幕降臨,曹開富站在山頂上凝望著夜空。從小到大,他的世界,「除了頭頂的一片藍天,就是眼前的一片湖水」。高中畢業那年,在縣城造船廠工作的父親想讓曹開富到船廠工作。但曹開富始終記著母親的一句話:「要有出息,長大了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那年,一心想要「走出去」的曹開富報名參軍,拿到了空軍部隊的入伍通知書。啟程去部隊,曹開富第一次坐輪渡。
  • 對話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孫軍:加力起飛,只為配得上這個時代
    對話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孫軍——
  • 來自四川的空軍「王牌旅」旅長
    黃磊攝     四川元素人物介紹  王樂,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首批改裝某新型戰機飛行員,四川成都人。  國產某新型戰機首次國慶參閱,也是對中國空軍實戰水平的現場檢閱。王樂牽頭成立6個攻關小組,逐條逐項攻關,經過大量計算,提出一套改進方法:把原先機身側麵條形標誌線改為三角形,機身後增加一條紅黃相間標誌線,在複雜氣象條件下編隊更加穩定。  與70年前開國大典閱兵式相比,「現在我們的飛機更好了,但是忘戰必危。」
  • 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特級飛行員郝井文:為祖國奮飛
    戰鷹,為祖國奮飛——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特級飛行員郝井文新華社南京1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黃明、張玉清、張汨汨)初冬,空軍某機場,天空破曉處,霞光萬丈。
  • 從「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到「半山村村支書」
    從「空軍雷達兵某旅旅長」到「半山村村支書」 澎湃新聞 2020-11-27 15:37 來源:澎湃新聞
  • 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的胸懷與情懷
    新華社發(李吉光 攝)新華社南京1月4日電題:男子漢去飛行——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的胸懷與情懷新華社記者張玉清、張汨汨、黃明對於郝井文來說,飛行,是挑戰、是責任,但首先,它是一種享受。正是帶著這個「敢」字,近年來,郝井文帶領團隊率先試驗試訓空軍訓練大綱和訓練法規,在全空軍率先開展海上自由空戰、遠海超低空飛行、夜間空中加油等多項開創性訓練。「最難忘是第一次飛遠海超低空。」一位飛行員回憶,海平面仿佛在自己的頭頂,感覺座艙四周全是海水,發動機的聲音仿佛被吸走了,周圍異常空曠。
  • 矢志打贏的「藍天頭雁」——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
    他就是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被譽為矢志打贏的「藍天頭雁」,「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空軍首屆對抗空戰比武「金頭盔」的獲得者。 「對黨絕對忠誠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在上級組織的一次實兵演練中,空軍航空兵某旅出動數架戰機成功對多個預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飛在編隊最前端的,就是旅黨委副書記、旅長郝井文。
  • 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飛行,是一種享受
    新華社南京1月4日電男子漢去飛行——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的胸懷與情懷空軍於2011年開始組織對抗空戰考核,極大地釋放了殲擊機部隊的戰鬥力。飛行員們說,只有飛過自由空戰,你才體會到什麼叫「天高任鳥飛」。首屆對抗空戰比武,郝井文就摘得一頂「金頭盔」。此後數屆,只要他的部隊參賽,就一定要力爭第一。然而,「窗戶紙」捅破之後,兄弟部隊很快趕了上來,郝井文所在部隊領跑變得越來越不容易。
  • 80後飛行員連奪3頂金頭盔,全空軍唯此一人!36歲當上主戰旅旅長
    以前的師長、旅長等高級軍官,有不少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達到的。但是現在和平盛世,軍人想要晉升的話都要走正常的晉升道路,如果要當上師長、旅長這樣的職位,一般來說,年紀也已經上去了。不過,現在中國空軍裡面有著一位比較特別的存在,他出生於1981年,1999年才參軍入伍,加入了中國空軍,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 男子漢去飛行——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的胸懷與情懷
    新華社南京1月4日電 題:男子漢去飛行——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井文的胸懷與情懷  新華社記者 張玉清、張汨汨、黃明  對於郝井文來說,飛行,是挑戰、是責任,但首先,它是一種享受。  空軍於2011年開始組織對抗空戰考核,極大地釋放了殲擊機部隊的戰鬥力。飛行員們說,只有飛過自由空戰,你才體會到什麼叫「天高任鳥飛」。  首屆對抗空戰比武,郝井文就摘得一頂「金頭盔」。此後數屆,只要他的部隊參賽,就一定要力爭第一。  然而,「窗戶紙」捅破之後,兄弟部隊很快趕了上來,郝井文所在部隊領跑變得越來越不容易。
  • 透視海軍陸戰隊某旅新年開訓中的國際元素
    透視海軍陸戰隊某旅新年開訓中的國際元素 2019-01-21 15參與互動    新華社廣州1月21日電 題:為和平,向世界敞開胸懷
  • 老兵的期盼 新兵的方向——推薦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新兵白晨志外公的...
    編輯同志:近日,在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新兵營組織的「讀家書」主題活動中,新兵白晨志和大家分享了外公的一封家書。白晨志的外公是一名老兵,雖然退役多年,但依然保持著軍人本色,始終把軍旅生涯視為一生的榮耀與驕傲,也一直對軍營念念不忘。
  • 航空兵旅長郝井文:血液裡流淌的是"國家使命"
    戰鷹,為祖國奮飛——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李吉光攝初冬,空軍某機場,天空破曉處,霞光萬丈。迎著朝陽的方向,一架架銀色的戰鷹呼嘯而起,飛向祖國遼闊的領空……這是郝井文帶領團隊遂行的又一次戰鬥起飛任務。入伍20多年來,千百次這樣的起航和返航,郝井文早已習慣——作為中國軍人,他的血液裡流淌的是「國家使命」。郝井文,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空軍特級飛行員,「全軍愛軍精武標兵」。
  • 第七十八集團軍某旅瞄準「靶心」不分神打出新境界
    第七十八集團軍某旅瞄準「靶心」不分神打出新境界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陶李、牛輝責任編輯:李晶2020-08-04 08:47 第七十八集團軍某旅瞄準「靶心」不分神打出新境界
  • 我空軍某航空旅旅長兩次駕機受閱 為何留下一遺憾
    新華社石家莊9月27日電題:「遺憾」成就精彩——記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李凌 黃書波、周正新、初正 「取好高度差,加入航線……」 聽到耳機裡傳來編隊長機、航空兵某旅旅長李凌的聲音
  • 空降兵軍橫空出世:中國空軍的空降兵部隊已劃歸北部戰區
    全軍新調整組建84個軍級單位之後,「北部戰區空軍空降兵軍某旅」這一單位近日通過軍方權威媒體的公開新聞報導進入公眾視野。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新聞綜合欄目《國防時空》2017年5月1日報導,「『五一』期間,北部戰區空軍空降兵軍某旅組織300餘名官兵深入駐地村莊、街道、敬老院等場所開展『情系駐地、共建家園』義務勞動活動。
  • 每個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毛毛蟲的天空》陪伴孩子一起蛻變
    任何一個人,哪怕她再平凡,也有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利。1. 鮮活、美麗的生命,時時刻刻都發生著有趣的故事毛毛蟲長得軟塌塌的,渾身都是毛,看起來很可怕。不過毛毛蟲會建一座白白的蛹房,在裡面睡覺,等毛毛蟲醒來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美麗的蝴蝶,在天空中飛翔;小蝌蚪黑黑的,軟綿綿的,像一個小逗號。它們慢慢長大,長出了腿,尾巴變沒了,渾身變綠了,就會變成捉害蟲的能手——青蛙;蝸牛在雨天、溼潤的天氣裡會探出頭來,在樹上慢慢的爬。
  • 掛住一個紅軍女幹部,白軍排長果斷起義,1年後當上紅軍旅長!
    抓住一個紅軍女幹部,白軍排長果斷起義,1年後當上紅軍旅長!現在流行一句話,「只要工資高,我就敢跳槽」,我們現在人稱轉行或者轉專業為「跳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跳槽事件。他憑藉著自己突出的軍事才能,還有優異的戰略指揮,最終被任命為紅軍某旅旅長,從一個小小的排長做了旅長值得我們稱讚,然而不幸的是最終他在一次戰役中英勇就義。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