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糾正王菲《清平調》讀音:讀正確音會更好

2020-12-11 搜狐網
 王菲一直將鄧麗君視為自己歌唱事業的啟蒙者


  據新聞晨報報導,上世紀90代初,鄧麗君邀請當時新生代作家曹俊鴻,將唐代詩人李白《清平調》譜成新曲,之後,鄧麗君僅進錄音室錄製一段試唱,音檔封存超過20年,奇蹟般地躲過1996年香港寶麗金公司的一場大火……

  王菲一直將鄧麗君視為自己歌唱事業的啟蒙者,5月8日,藉由錄音科技,她得以和鄧麗君對唱《清平調》。日前,王菲獨唱的《清平調》正式上線,除引發試聽狂潮外,對李白古詩詞鑑賞,也起到了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王菲是按照鄧麗君的讀音一字不差來唱的,因此在讀音方面出現了瑕疵,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中的「裳」……

  晨報記者專訪文學專家和方言學者,他們一致認為,王菲對古詩詞的推進已起到表率作用,而對於讀音的糾正並非討伐——唱錯不以學術相要挾,唱對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為求完美,5月延至7月發

  《清平調》是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豔;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豔麗,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

  1983年,鄧麗君推出專輯《淡淡幽情》,專輯由古月、翁清溪、劉家昌、黃霑等八位作曲人根據中國古典詩詞譜曲,也是鄧麗君歷來評價最高的一張專輯。上世紀90年代初,鄧麗君邀請當時新生代作曲家兼製作人曹俊鴻譜曲《清平調》,將其視為《淡淡幽情》第二章節最重要的歌曲,只是,鄧麗君只進錄音室試唱一段小樣,便與此曲緣盡。

  直至2013年北京首體「鄧麗君60追夢紀念演唱會」上,封存二十多年的音檔終於曝光,一首由鄧麗君唱前半段、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調》,在眾人驚呼中化作一波遲來的激動。而為了讓合唱版本更完美,王菲此番慎重進行錄音,邀請梁榮駿監製,原作曲人曹俊鴻親自將鄧麗君原音檔進行淨化,以厚重瑰麗飽和的弦樂重新編曲錄製,今年5月8日適逢鄧麗君逝世20周年,這首由鄧麗君與王菲兩代天后跨時空對唱的《清平調》問世,代表兩代歌后惺惺相惜的美麗傳承。

  由於對這首歌曲極為喜愛,王菲另外錄製獨唱版單曲和MV。倘說鄧麗君是牡丹,雍容華貴,那王菲便是蘭花,月下幽香。MV則以動畫精緻呈現中國書畫潑墨筆觸視覺,配以大量青竹、牡丹、錦鯉,中段以水墨轉換全彩大唐盛世風情,MV融水墨、書法、管弦樂、歌聲為一體,堪稱一件別致的藝術作品。因MV後期製作需要時間,原定5月底發行的獨唱版本,為了盡善盡美,一再推遲至7月20日推出。

  糾正讀音,專家給出建議

  盡善盡美也難防百密一疏,由於王菲是按照鄧麗君的發聲演繹,字的讀音上出現了和她相同的錯誤。

  《清平調》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裳」字,王菲讀成了shang。在文學專業張教授看來,唐音讀「shiang」(大概音),現代漢語發音中是沒有的,「先要強調一點,我們現在說的《清平調》發音是中古音,《現代漢語詞典》上是現代音,這是兩回事。所以,『裳』在中古唐音中大致發音是shiang。漢語有很多變遷,很多音現在都發不出了」。

  在《清平調》中,「發不出」的音還有「沉香亭北倚闌幹」的「北」。張教授解釋道:「『北』在這裡不讀bei,讀bok(入聲,大概音)。王菲這個字沒有發錯,bok的音基本跟現代的上海話及粵語『北』的音差不多。」

  張教授認為,既然是現代人演繹古代詩詞,索性都統一成普通話發音比較好,沒必要改變一兩個字,「除非你整首歌都用唐音,而且要知道,我們對上古、中古的很多發音是根據史料進行猜測的,當時並未留下直接的語音材料」。不過,「裳」字現代的書面讀音也不做shang,應該讀作chang(二聲,如霓裳)。張教授表示《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裳」有明確的解釋,「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標準,除了口語『衣裳』搭配shang讀輕聲,其他一概讀chang。要特別強調的是,唐音沒有輕聲,所以這裡讀shang 是不對的,這個輕聲的shang應該是後來雙音化以後才演變出來的」。

  還有一處明顯的問題由方言學者陶教授指出,「春風拂檻露華濃」中的「檻」,王菲和鄧麗君都讀成了kǎn,他同樣引用了《現代漢語詞典》:「檻」字有兩讀:jiàn和kǎn 。讀jiàn 時,意為:(1)關野獸的柵欄;(2)雕欄;(3)扣押;(4)四面加板的船;讀kǎn時,唯有一義:門下的橫木,即門檻。「從這兩句詩來看,都是表達『欄杆』的意思,故讀jiàn。」

  兩位教授特別強調,他們都是嚴謹做學術的學者,這次回應只是用所學知識與讀者分享,也沒有指責王菲的意思,「唱歌沒必要學術,哪個順口唱哪個,如果是講究一些,讀正確音會更好」。(記者 徐寧)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50722/n417284681.shtml report 2733 王菲一直將鄧麗君視為自己歌唱事業的啟蒙者據新聞晨報報導,上世紀90代初,鄧麗君邀請當時新生代作家曹俊鴻,將唐代詩人李白《清平調》譜成新曲,之後,鄧麗君僅進錄音室

");}

相關焦點

  • 王菲演繹鄧麗君作品出瑕疵 「裳」字發音失誤(圖)
    日前,王菲獨唱的《清平調》正式上線,除引發試聽狂潮外,對李白古詩詞鑑賞,也起到了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王菲是按照鄧麗君的讀音一字不差來唱的,因此在讀音方面出現了瑕疵,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中的"裳"……  為求完美,5月延至7月發  《清平調》是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
  • VLOG正確讀音怎麼讀
    到底啥是正確的發音呢?來跟VLOG教授一起看看吧….vlog這個詞到底咋讀?可別像關曉彤一樣讀錯!在關於vlog讀音的話題衝上熱搜之後,網友們馬上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了讀音,還興致勃勃地參與了投票。不過,從音標中也能看到,其實這個詞讀音很簡單,就是把blog 中輕聲的「b」讀音相應地換成「v」,妥妥的就是正確發音了。之前在女星關曉彤發布的vlog裡面,就曾出現過她自己念成 Vee-log 被工作人員糾正的情況,雖說不是什麼丟人事兒,但以後確實可以避免啦。
  • 蛋撻的ta不讀第三聲!正確讀音是……
    「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撻」不是多音字,它只有一個讀音:tà。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懟」的讀音只有一個,那就是「duì」!也就是說,你們的日常互「duǐ」其實是日常互「duì」!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這首詩中的「看」的確應該讀(kān),究其原因,還得從詩詞的叶韻說起。所謂葉(xié)韻,一作「諧韻」、「協韻」,是詩韻術語。謂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明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原理,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
  • 李成儒科普《還珠格格》正確讀音,原來這些年我們都讀錯了
    尤其是老戲骨李誠儒,他直截了當表達出了對這類題材作品的不認可,認為它沒有完全尊重歷史,會對觀眾造成誤導。 他當場糾正了趙薇的發音。 根據李誠儒科普,格格這兩個字應該都讀一聲,而不是大家現在所讀的二聲+四聲。
  • 康輝與李佳琦同框直播帶貨,現場給後者上課,糾正讀音
    康輝來到李佳琦直播,有不少網友也是希望康輝能教李佳琦讀優惠券的「券」。據悉,在直播中李佳琦一直將優惠券(quan)讀成優惠券(juan)。 網友拜託康輝糾正李佳琦的讀音,網友可能只是開玩笑,但是康輝卻當真了。
  • 康輝與李佳琦同框直播帶貨,在線糾正「優惠券」的讀音
    康輝來到李佳琦直播,有不少網友也是希望康輝能教李佳琦讀優惠券的「券」。據悉,在直播中李佳琦一直將優惠券(quan)讀成優惠券(juan)。網友拜託康輝糾正李佳琦的讀音,網友可能只是開玩笑,但是康輝卻當真了。在直播中,康輝真的特意教了李佳琦說「優惠券(quan)」,而不是「優惠券(juan)」,康輝也真的是有求必應了。
  • 語文拼音暨漢語普通話發音中容易讀錯、發錯的音,這兩招輕鬆糾正
    不少大學生對漢語拼音一竅不通,即便畢業後進入工作崗位,也都是用五筆輸入法(那時五筆輸入法很火,社會上打字培訓大都是五筆打字),很少會使用拼音輸入法,原因就是不會拼。雖然識字,知道怎麼讀,但是卻寫不出對應的音。
  • 也談《清平樂》中「樂」的讀音
    近日,沈文凡教授結合熱播劇《清平樂》,專門撰文糾正詞牌「清平樂」中「樂」的讀音,認為不應讀「yuè」,而要讀「lè」。電視劇之於娛樂的作用姑且不論,學者就電視劇作深入淺出的討論,那影響的可未必是娛樂圈,其意見不但關乎學問,而且涉及學習。
  • 部分字詞改拼音 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王暉告訴澎湃新聞,語音的變化隨著時代一直在變,只是這種變化體現在詞典、語文教材或審音表中時,往往會引起較大關注。王暉認為,上述網文所涉改動讀音的字詞,有些是「教材定的」,有些則是審音表定的。「比如『鬢毛衰』,這是教材改的,因為從孩子的記憶角度來看,儘量不要有過多的多音字出現,而讀『shuai』和詩的意也能匹配起來,所以會改成就讀一個音。」王暉解釋。
  • 詞典取消六"lu"讀法 專家:讀音應遵循地方文化
    專家   讀音應遵循地方文化   據悉,我國有兩個地名中的六念作「lu」,一個是安徽的六安,還有一個就是南京的六合。   幾年前,關於六安的「六」字讀音是否可以由「lu」改為「liu」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本報也曾做了一系列報導。
  • 是"樂"還是"澇"一地之音引熱議 專家:爭議讀音將統修
    地名讀音之爭隨著「河北樂亭扇貝大面積非正常死亡或與油汙有關」的新聞而成為網絡上議論的熱點。社科院專家表示,針對一系列爭議讀音的修訂工作正在進行,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將會給出說法。到底是「樂」還是「澇」近日,一條「河北樂亭扇貝大面積非正常死亡或與油汙有關」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與事件本身無關的一個細節卻成為網絡熱門話題,那就是樂亭的讀音。到底是「樂」還是「澇」?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讀「xié」還是「xiá」
    專家提醒,目前普通話規範讀音的依據為《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已經定下來的讀音你讀對了嗎? 對於這些改變的拼音,不少網友表示,沒想到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就因為念錯的人越來越多就改了,讓堅持正確的人情何以堪?有網友則表示,以前的音念起來押韻好聽,尤其是在古詩詞中,不應該被修改;也有網友持反對意見,古詩詞中其他字詞都不念古音,為什麼個別字要念?
  • 六合讀「liu」還是「lu」? 作家認為讀音「liu」更靠譜
    是「liu」還是「lu」,六合的「六」讀音最近在微博上引起了一場熱議。記者採訪的多位六合市民和專家都認為,應該讀「lu」,字典裡「六」的「lu」讀音應該恢復。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liu」也有道理,應該以字典為準。
  • 古詩漢字改讀音引網友熱議 專家:不應"一刀切"
    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並引發爭議。就此多位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公眾應有一種開放的語言發展觀。   18年前人教版課本   「衰」音已標註為「shuāi」   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六安」怎麼讀?當地仍習慣讀lù,字典裡只有liù一個音
    社科院詞典編輯室:不應放棄普通話讀音去讀方言音《現代漢語詞典》的編訂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曾對取消「六」字「lù」音讀法進行了解釋:「主張讀『lù』的人說,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按照當地人的語言習慣,六安、六合等地名中的『六』應該讀作『lù』,但在安徽、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王暉告訴澎湃新聞,語音的變化隨著時代一直在變,只是這種變化體現在詞典、語文教材或審音表中時,往往會引起較大關注。王暉認為,上述網文所涉改動讀音的字詞,有些是「教材定的」,有些則是審音表定的。「比如『鬢毛衰』,這是教材改的,因為從孩子的記憶角度來看,儘量不要有過多的多音字出現,而讀『shuai』和詩的意也能匹配起來,所以會改成就讀一個音。」王暉解釋。
  • 古詩詞讀音被改?長沙名師認為應當尊重古音的讀法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在讀古詩詞時,有一些字的讀音並非正確讀音,但如果把這些讀音又「改邪歸正」了,我們還應該怎樣讀古詩呢?最近,「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這一話題引發眾人關注。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就「古詩詞讀音被改」的現象進行調查。
  • 究竟咋讀? 專家回應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專家得知,帖子中涉及的有些字音早已改變,並非新聞;還有一些尚未改變,誤導了讀者。專家提醒,目前普通話規範讀音的依據為《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網絡:舊文再被翻紅引網友熱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究竟咋讀?專家回應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專家得知,帖子中涉及的有些字音早已改變,並非新聞;還有一些尚未改變,誤導了讀者。專家提醒,目前普通話規範讀音的依據為《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網絡:舊文再被翻紅引網友熱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