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犧牲副團長和參謀長授中將,政訓處主任卻授上將還成了副國級

2020-12-19 天楓說

根據國共合作協議,1937年8月25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由朱德和彭德懷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下轄八路軍115師、120師和129師,後按照戰鬥序列改成十八集團軍,但是人們仍然習慣稱呼為八路軍。

其中129師由紅軍第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一軍和第二十九、第三十軍等部編成,由劉伯承擔任師長,徐向前擔任副師長,張浩擔任政訓處主任。其中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第93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陳賡任旅長,陳再道(許世友)任副旅長,李聚奎任參謀長。第386旅就是讓日軍聞風喪膽的部隊,這一支部隊有多牛呢,我們看看旅部的領導在建國後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旅長陳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參謀長李聚奎1958年被補授上將軍銜,政訓處主任也是後來的政委王新亭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旅長陳再道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旅長許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繼任的參謀長周希漢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可謂是將享閃耀。

當時根據改編命令,紅31軍第93師改編的第772團隸屬於第386旅,其中772團的團長為葉成煥,是烈士。副團長王近山是開國中將,參謀長孫繼先,開國中將,政訓處主任謝富治,開國上將,而且後來還成為副國級,我們來看看772團當時這四個主要領導人。

葉成煥,時任772團團長, 1914年出生在河南光山縣,1929年15歲的葉成煥參加革命,第二年,葉成煥參加鄂豫皖紅軍,作戰勇敢且有指揮才能,他先後任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師長、師政委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成煥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團長。1938年4月18日,葉成煥為國捐軀,終年24歲。2009年9月14日,葉成煥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葉成煥

葉成煥在紅軍時期就是一員戰將,而且是紅軍的高級官員,抗戰時期他擔任772團的團長,他率部在長生口與日軍第一次作戰,並取得了抗日戰爭以來的第一場勝利。同年11月,葉成煥指揮了黃巖底戰爭大獲全勝,並把第772團打出了「老二團」的威風,在七亙村重疊設伏,他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殲敵400餘人。

黃崖底戰鬥中,葉成煥率部隊殲滅日軍第109師團300餘人,擊斃騾馬300餘匹、1938年初,葉成煥率部參加了神頭嶺等戰鬥,共殲日軍1500餘人, 為創建晉東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犧牲的時候,讓劉伯承師長十分痛心,八路軍痛失了一員年輕的戰將,這是中國革命的損失。

葉成煥穿過的草鞋

王近山將軍,於1915年10月29日生於湖北黃安縣桃花區程河村許家灣,1930年6月,15歲的王近山參加紅軍,並且很快入黨,在紅軍中他作戰勇敢,甚至闖出了王瘋子的名聲,在紅軍時期王近山,曾任紅4軍第10師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紅31軍第93師師長,是紅四方面的一員戰將。

王近山將軍時任副團長,在團長葉成煥犧牲後,接任團長。在抗戰中最得意的一仗當屬消滅日軍的1戰地參觀團,1943年10月王近山奉命率1個團趕赴延安,途經山西臨汾東北韓略村時,主動捕捉戰機對日軍實施伏擊,一舉殲滅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戰團」服部直臣少將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及以下軍官120餘人,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轟動。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公安部部副部長等職務。

王近山被人稱為二野的朱可夫,被小平同志稱為一代戰將。

孫繼先中將,時任772團參謀長,於1911年出生於山東曹縣梁堤頭鎮,後參加紅軍,歷任任紅二十二軍六十四師連長、江西模範師二團、三團三營營長。長徵時期擔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營長,作為全軍團的先遣隊為全軍開路。在安順場,孫繼先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奪取並控制了渡口陣地,掩護後續部隊渡過大渡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紅軍。

後調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參謀長,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參謀長。參加了長徵。抗戰時期孫繼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參謀長等職。1955年孫繼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

要說772團團部的這些領導最後軍銜和職務最高的當屬當時的政訓處主任,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還成為副總理,他就是謝富治。

謝富治,於1909年9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城關鎮豐崗謝家壋村們,21歲的時候參加紅軍,紅軍時期謝富治歷任紅四方面軍任排長、副連長、宣傳隊隊長、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紅9軍第26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共川陝省委組織部部長、紅9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是紅軍的高級將領。

八路軍成立的時候,謝富治擔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主任,後來政委制度恢復,他擔任團政委,誰也不會想到他升遷速度太快了,到了解放初期已經成為陳謝兵團的政委,這個速度讓人望塵莫及,將他整個團的戰友都給拋在了身後。

1955年,謝富治被授予上將軍銜,這還不算,謝富治還成為了副國級領導,建國後他曾任西南軍區副政治委員,雲南軍區、昆明軍區、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公安部部長的職務。而且他還曾國務院副總理,要知道在整個開國上將中只有五人擔任過副總理,這一成就就很了不起了。

在772團當初的團領導中,他是唯一一個副國級,不得不說他的成就真不小,可惜最後走錯了路,為此也付出了代價。

相關焦點

  • 129師五個團長四個授中將,為何115師三個副團長,後來卻授上將?
    當然成為將軍,對於一名高級將領來說,既要有戰功也要有資歷,並且從當時被授上將的人選來說,如果要成為上將,最起碼也得是八路軍時期團長級別以上幹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八路軍下屬的129師,雖然共有五大主力團,但團長這個級別也僅僅走出了一位上將,這便是陳錫聯,而其他四位團長,普遍是中將軍銜。
  • 八路軍129師386旅轄兩個團,首任團長一為中將、一人犧牲
    八路軍第129師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主要由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三十一軍,陝北紅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軍及紅一方面軍一部整編而成,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為副師長,政訓處主任為張浩
  • 129師剛組建時的4位團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出改編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成第八路軍,9月,又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第120和第129師。第129師由紅四方面軍的部隊和陝北紅軍第15軍團的一部分改編。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為參謀長,張浩為政訓處主任。下轄第385、第386兩個旅。其中第385旅由紅四方面軍第4軍改編,其第10師、第12師分別改編為第769團和770團,769團團長陳錫聯,第770團團長張才千。
  • 紅二、六軍團會師時7位團長,後來怎樣了?犧牲五位一上將一中將
    1928年,劉開緒偷偷回到家鄉,參加了賀老總的革命隊伍,從此就一直在賀老總麾下任職,從警衛員做起,一直做到師參謀長、團長。抗戰爆發後,劉開緒在賀老總麾下120師工作,先是擔任主力部隊715團2營營長,後來在冀熱差挺進軍中擔任33團副團長,參與了開闢平西、平北、冀東、熱南等諸多根據地的戰鬥,1942年不幸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 戰功赫赫的八路軍688團,副團長大名鼎鼎,為何團長無人知曉?
    但卻有這麼一個團很特殊,那就是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第688團,這個團的副團長名震天下,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但團長卻沒有幾個人知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688團的團長是陳錦繡,副團長是韓先楚。韓先楚大家都不陌生了,他在解放海南戰役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陳錦繡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 開國中將閻揆要,為何兩年後要補授他上將?他堅持不要三星要兩星
    從黃埔一期畢業的我軍名將,大家比較熟悉的有陳賡,徐向前等人,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也是黃埔一期傑出的人才,不過因為他做人十分的低調,因而他的名字並不很響亮,他就是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一野戰軍參謀長的閻揆要。
  • 八路軍385旅的兩位團長,一位上將一位中將,都當了大軍區司令員
    八路軍成立,威震太行山的129師總共下轄兩個旅,即385旅和386旅。相對來說,385旅無論實力還是名氣,都不如386旅。386旅的旅長陳賡後來成為十大將之一,而385旅的旅長只是開國上將。不過,385旅的兩位團長後來成就都非常之大,遠超過386旅的兩位團長。這兩位團長都是誰呢?先說769團吧,這個團比較厲害,是385旅甚至於整個129師的主力團,團長陳錫聯。129師出師抗日的開門紅,奇襲陽明堡機場,就是陳錫聯所率領769團的傑作。
  • 129師五大主力團,四位團長被授中將,為何僅他一人授上將?
    不過129師在抗戰初期,也僅僅只有五個主力團,但這五個團的首任團長,都是久經考驗的紅軍將領,除了抗戰中犧牲的772團團長葉成煥之外,其餘四人日後都成為了解放戰爭中的重要將領。當然772團因為葉成煥的犧牲,因此代表性人物也成為了曾短暫帶領過772團的副團長王近山將軍。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當然了,除了陳賡指揮有方外,386旅的領導班了人員也是立下許多功勞的,如副旅長陳再道,許世友,政訓處主任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等人,這些人後來都被授予上將軍銜,除了這四人外還有該旅麾下的772團主任謝富治也是上將軍銜,這樣一算386旅走出五位上將。而旅長陳賡是大將軍銜相信很多都知道。
  • 四大野戰軍組建,參謀長都是誰?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1955年,閻揆要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3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90歲。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1949年2月,第二野戰軍正式組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段君毅任後勤部司令員兼政委。
  • 粟裕在新四軍和華中野戰軍倚重的三員悍將是誰?1955授什麼軍銜?
    後來,葉飛擔任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官至副國級。葉飛將軍一生唯一的敗筆,就是金門島的失利。1955年授上將軍銜。王必成(1912-1989),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人。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班長、副連長、連長、營長、營政委、副團長、團長、團政委、副師長、旅長、縱隊司令、軍長、兵團副司令等職。他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宣漢反"六路圍攻"、長徵、延陵大捷、黃橋戰役、蘇中七戰七捷、豫東戰役、萊蕪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 八路軍最初十六個團,兩個留守,團長分別是誰?
    359旅718團由紅三十二軍改編組建,團長為文年生,副團長賀慶積,參謀長帥榮,政訓處主任羅志敏。120師各部開赴前線後,718團留守陝甘寧,1937年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改編為留守兵團,718團改為留守兵團警備第八團。1955年,文年生授銜中將,賀慶積、帥榮授銜少將。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19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
  • 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
    抗戰時期任120師358旅特務連連長,第5團營長,晉綏軍區雁北支隊支隊長,塞北軍分區副參謀長、358旅715團團長,第1野戰軍1軍1師副師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去世,享年75歲。第2師師長:王尚榮,湖北石首人,1915年生,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3軍司令員參謀、偵察科科長,龍山獨立團參謀長,第5師15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紅32軍第96師師長,參加了長徵。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團長,獨立第1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陝甘寧邊區綏德警備區副司令員,獨立第1旅旅長,第2師師長等職。
  • 建國後1955年第一次授軍銜時,這三人最不滿鬧得最兇
    在1955年授銜時,43歲的王必成被授予中將軍銜,王必成曾參加過長徵,在此期間最高職位是副師長,到了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王必成又擔任過旅長、司令員等等,並參加過漣水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因此按照王必成的履歷來看,授予上將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整個第三野戰軍授銜情況來看王必成也應當授予中將軍銜,在王必成不滿自己的軍銜向上級發牢騷時,也是被狠批一頓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三位都是開國上將,只有他是開國中將,他是誰
    按地名劃分為即: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他們的參謀長是誰呢?,更是上將。只有擔任一野參謀長的他是中將,那麼他是誰呢?下面咱們一起來回顧下他的生平。 他叫閻揆要,1924年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1926年夏任綏遠國民軍第三軍騎兵團營長。1926年入黨,1927年10月參加清澗起義。同年12月任西北工農革命軍遊擊隊參謀長,而後擔任楊虎城部警衛團副團長、團長。
  • 八路軍中唯一的獨立團,出了1個上將,1個中將和1個少將!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電視劇,它的名字叫亮劍,很多人對李雲龍的帶兵方式印象特別的深刻,他所帶領的獨立團,在對日作戰時屢戰屢勝,戰績相當的可觀,李雲龍在抗戰期間一直都是獨立團的團長,在建國之後,李雲龍因為在戰爭年代的功績。
  • 1955年,我軍一司令被授開國少將,為何能享受到中將和上將的待遇
    建國後被授銜少將的1300多位開國將軍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的軍銜只是少將,但享受的待遇、職務,卻都能達到開國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他是誰,為何能低銜高配享受這樣的待遇呢?開國少將鍾偉,19歲參軍入黨,從一個拎著油漆桶貼標語的小小宣傳員做起,短短三年時間就坐到了團部政委的位子上,又先後參加了5次反圍剿和2萬5千裡的長徵,至我軍順利北上,返回延安後,他已經積功升職為師政治主任,後用隨軍參與領導了東、西徵和抗日戰爭,歷任政治主任、團長、支隊司令,率部在敵後開展遊擊武裝鬥爭,為我軍在河南、湖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 八路軍這兩個主力團,團長名氣不大,兩位副團長卻都名震天下
    抗戰報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統一戰線一致抗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6個旅12個主力團的戰鬥序列,在這12個主力團中有兩個團,團長名氣不大,兩位副團長後來卻成了赫赫有名的戰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國民黨軍隊中為何會出現上尉團長,上校軍長及少尉總司令?
    說起國民黨軍銜,因為經常會出現上校軍長,上尉團長等,更有少尉總司令的奇怪現象,相信這讓很多人都頭都大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34年,國民党進行整軍,同時軍政部設立軍事委員會直屬的銓敘廳,負責軍銜的晉升與評選問題(類似新中國55年授銜),到1935年5月,軍政部正式給相關人員授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