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走進真實美國人家中:看看他們一日三餐吃些啥,和國內有何差異?
在沒有常常出遊以前,每次出國遊一定會讓小編莫名興奮,前往其他國家,體會異域風情與文化風俗,是1種歡悅的新鮮感。而對小編而言,能迅速掌握到1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就是走進他們的家中,才可掌握得更加詳細。以前在美國旅遊的時候,在旅途中認識了1個美國阿姨,她就是我預訂的民宿老闆娘。性情非常豁達,對外國遊客也很熱心友善,常常會請住客與他們家一起進餐。這也使我真切掌握到,美國人一天三餐都吃的什麼。
最先是早飯,美國人都很重視早飯,可他們吃來吃去都不變樣。美國人的早飯通常都是8點以前完成,通常全是烤蛋糕、烤香腸、煎雞蛋、華夫餅配著鮮奶、飲料或燕麥片,偶爾還會加上一點果蔬沙拉。
要是想吃得豐盛點的話,那麼就會提前用黃油在平鍋上加熱,隨後放入雞蛋、培根肉、圓蔥等配料,接下來再裹上芝士,做好後就是1個煎蛋餅,他們稱為Omelet。小編有嘗試過Omelet的口感,還蠻好的,但是對我這個常常早飯喝白米粥的「中國胃」,會有一點些膩。特別應說的是,美式早餐的吐司麵包片很硬和國內那些軟乎乎口感的吐司麵包不一樣,只需抹上花生醬或是各種樓委的果醬就可以吃啦。
午飯的話,美國人就通常簡單「對付」了。美國人生活節奏很快,所以它們更重視午飯的簡捷,並且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通常沒有回家吃午飯的習慣,不是自己帶飯就是在外邊的快餐廳解決。不自己準備的話,要麼就是去超市買零食和吐司麵包,要麼就是附近的某個快餐廳,吃點比薩沙拉等速食食物,他們也鍾愛生冷的飲料。
而晚飯,美國人和中國人都很重視晚飯。朋友之間聚餐和一些重要宴請都會約在晚飯時間,因此美國人的晚飯是最豐盛的。晚飯經常準備前菜、主菜和甜品,美國人在做菜風格上,愛用煎、烤、炸的方法,又喜歡鹹中帶甜的口感。前菜挑用一些可以開胃的湯,主菜大多選用肉排、烤牛肉、炸雞等較為重口味的全肉主菜,配搭一點沙拉菜、吐司麵包、義大利麵。美國人很愛吃甜品,在甜品上她們會選小蛋糕、曲奇餅乾或是冰激凌。
小編去美國時,經常能在晚飯的時候吃的特別飽,然後回國發覺自己增重了好幾斤,我覺得這也和美國的飲食習慣有關係。她們鍾愛吃激素和蛋白偏高的食品,很多美國人比中國人高也是這一原因,但是當然也非常容易超重,造成體形過胖。
儘管在美國旅遊的過程中,小編經常會回想國內的各類美食,也經常想嘗嘗一碗米飯和大白粥,但是這也是1種文化差異的體現吧。我很喜歡米飯就跟美國人鍾愛漢堡似的,沒有什麼更好或更壞,僅僅是由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最關鍵的便是相互尊敬。不清楚大伙兒又如何看待這類差別呢?歡迎留言評論。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