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2020-12-15 騰訊網

《茶經》有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

飲茶之風可以說在中國是由來已久,在歷史當中甚至於可以追溯到傳說時期。而茶文化真正的形成,根據可考的歷史記載,發於唐朝,興盛在兩宋之際

可以說是歷史淵源悠久。非但如此,"茶"在歷史文化形成的過程當中,甚至形成了一種"道"。即為"茶道",從廣義上講這種茶道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深刻的飲食文化。

但是它又不僅僅如此,在"飲茶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它逐漸與中國的儒、釋、道三家產生融合,吸收了他們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慢慢的"茶道"文化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但是為何經過歷史的不斷變遷、不斷發展,源自中國的"茶道"傳承,卻近乎消聲覓跡了呢?在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為何在中國紮根已久的"茶道"能夠迅速的在日本開花結果呢?

兩宋之後日本的"茶道"卻又為何大放異彩,一度超過源自於他的中國呢?在日本茶道裡,又包含著多少的中國文化呢?這都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與討論的。

1、 中國茶葉是如何流傳至日本的?

中國飲茶的來源已久,西漢王褒的《潼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足以說明飲茶的風尚在漢朝就已經很流行。

經過三國、兩晉的發展,飲茶的風氣已經在民間普及開來。而在唐朝,由於經濟文化的空前發展,使得唐朝周邊的小地區國家都以唐為宗主國,紛紛派遣使節向盛唐學習。

而這也就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原因一:中日之間的文經濟交流。在隋唐之時就有不少日本人來中國進行學習,在中國經營產業。

要知道我國古代從唐朝開始便已經有海上的貿易進行,當時的唐朝可以說是世界性的大都市,有不少的西方、歐洲人往來。

並且其他各國經常是以使節團的形式進行拜訪,所以不少外國人能夠受到唐朝皇帝的召見,自然而然的皇帝就會對他們進行賞賜。

茶葉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一種經濟商品而存在,和中國的絲綢、瓷器遠銷重洋。自然而然的茶葉也在賞賜之內,也就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

在以後明朝的朝貢體系中,這樣的事情也已經是司空見慣。唐朝雖然沒有形成這種體系,但是在宣傳國威的本質上大體相似。

原因二:佛法交流促進了茶的傳播。茶文化在中國興起已經是由來已久,在唐朝自然便成為了唐風之一。

但是對於完全沒有過此風的日本而言,佛教交流的進行就為在日本茶文化的興起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在唐朝鑑真和尚七次東渡日本,其中就帶去了不少磚茶。所以中國的茶文化一開始就是在日本的佛教寺院中興起。在日本的平安時代,遣唐使最澄和尚在傳道學法過程當中就帶了不少茶樹回到日本栽種。

可以說在中國茶文化傳播至於日本,不僅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佛法的傳播也是起了至關重要的原因。

2、 為何中國茶文化能夠自成一家,並且在日本生根發展?

中國的文化歷來是以傳統的儒家文化為主,其他文化的發展要麼被兼容到其中,要麼被排擠出主流文化層之外。

但是茶文化的興起卻是很特殊,一方面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依附於儒家文化的存在,但是在一定程度之上保留了它的獨立性。

其二在以儒家文化為生存根基,在一定範圍內卻也兼容了道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又體現出了釋家的佛學性。

可以說茶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多方面的結合體,並非單單只是其中某一家的體現,而這也正是它為何能在中國自成一家的原因,又是它為何能夠不斷向外汲取生命力傳播出去的根本所在。

而它之所以能夠在日本發展下去,一方面是由於它茶文化中包含佛學的"淡然、恬靜"更有一種高僧大德的"禪意"在裡面,而又由佛學傳播,自然而然的它的生存發展也是理所應當。

3、 在日本盛行的茶道,蘊含了多少中國文化

雖然茶文化是由中國產生的,但是傳播到日本以後卻體現的並非是完完整整的中國文化思想,而是參雜了日本的一種武士道精神在裡面。

日本武士道也同中國的儒家文化一樣追求忠孝節義,也體現出了日本的國家文化的特徵性。而由中國的茶文化演變為日本的茶道,其中所體現的包含了貴族階層、知識分子所追求的"雅"。

在思想層面上由"飲茶"之風展現出一個的"淡然"、"恬靜"的理想精神世界。"茶"對於味覺的感受是先苦後甘,又帶有無窮的回味,又給人一種忍耐過後苦盡甘來的滿足感。

同時日本茶道脫胎於中國的茶文化,其間自然也就也繼承了儒家文化的"禮",道家的"無為"灑脫。

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性,心靈淨化,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4、結語: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和靜清寂」的日本茶道——失去的中國文化
    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迴給主人。主人隨後可從裡側門內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在正宗日本茶道裡,是絕不允許談論金錢、政治等世俗話題的,更不能用來談生意,多是些有關自然的話題。
  • 日本文化丨不可不知的日本茶道文化(上)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日本茶道,品味日本茶道中的禪意。茶道,源於中國,盛於日本。日本茶道的發展歷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奈良與平安時代(模仿期)、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草創期)、江戶時代(黃金時期)、現代(成熟期)。
  • 品 | 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是一門藝術,是人在草木之間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茶道,是內容和形式的結合,茶藝與精神的融合。用一句話說,茶道就是由茶衍生出的茶文化。茶道,源於中國,盛於日本。中國的茶文化中注重品茶,在乎的是茶的味道和香氣,享受的是茶的清新和淡雅,或是濃鬱甘苦。與其說是中國茶道,不如說是中國茶藝。這與日本茶道所看重的茶的精神世界則是完全不同。
  • 【茶道】日本茶道歷史與文化之旅
    (1325年),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禪宗文化中心之一,尤以茶道文化而聞名。淡交社是日本出版茶道書籍最多最有影響力的出版機構,也是日本佛教文化方面書籍的主要出版商,與各茶道機構與寺院都保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 淺析日本茶道文化
    「和敬清寂」包含了怎樣的思想?這些問題大概都可以在日本茶道中找到答案,但真正去領會它們卻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已形成其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茶與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從日語中的「日常茶飯事」一詞可以見得,但日本茶道卻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茶、品茶大不一樣,與其說是一種飲茶的儀式,不如說是一門將禪文化、神道思想、儒教思想囊括在一間茶室之內的哲學。
  • 日本傳統文化——茶道
    茶道的根本是任憑自然的體態,珍視季節之感,以「接待」和「裝飾」為基本的生活文化。作為主人,首先要整飾庭園,在茶室內做好掛軸、水、茶碗等事先準備。這些都是日本的風土所孕育的文化的結晶。所以茶道是「日本的美之世界」。而且賓主之間,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馨之人情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和敬靜寂」之精神。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盛於中國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千利休居士曾經說過「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就是茶道的根本。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當我們進入茶室之中品嘗一碗茶時,無論是客是主,「請先」,「請慢用」以及種種的言詞,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蘊含的「和」之意。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所謂「精行儉德」之人,就是指那些追求「至道」的賢德之士。「精行」是指行事而言,茶人應該嚴格按照社會道德精神,不懈怠。浙江大學莊晚芳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還有陳香白先生的「七義一心」茶道理論,其精神核心都是「和」;「和」又是儒、釋、道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
  • 論文鑑賞: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茶作為一種精神文化載體,由中國傳入日本後,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本土神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特徵鮮明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是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文化,是日本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一個縮影,它匯集了日本園林、建築、禮儀、書道、花道、陶瓷和料理等的特質,是日本藝術的綜合體現。
  •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文化中比較久遠的歷史了、為客人奉茶之事,「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在明清之際,煎茶傳入日本,套用了抹茶道而產生出所謂的煎茶道,但由於煎茶道沒有獨立性,它是不被納入茶道的。所以日本的抹茶道並非是在中國形成之後傳入日本的,而是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抹茶從唐朝傳入日本,到明中期形成抹茶道,中間經歷了七八百年的時間,足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了。
  • 日本茶道文化竟起源於杭州!每年還有很多日本茶道中人來這裡尋根
    寺內有一南宋孝宗御碑,高約5.3米,中有孝宗御書:「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四周刻滿了龍紋,還有三尊鐵佛為西方三聖,左為觀世音,右為大勢至,中間乃是彌勒佛,三尊佛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堪稱為明代冶鑄工業的上品,由此也可見明代的冶鑄工業技術也已十分嫻熟。
  • 從日本茶道文化看日本民族精神
    而從日本茶道文化中,我們可以研究出日本的民族精神。本文從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開始研究,通過深入分析日本茶道的相關內容,了解日本茶道對於日本民族精神的影響。關鍵詞:日本茶道;茶文化;民族精神;茶禪合一中國是茶的故鄉,日本茶文化是從中國引進的,當時中國正處於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是周邊最強大的國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日本以及周邊國家對於中國文化的熱衷,使得中國文化逐漸流入這些國家,並在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中生根發芽,衍變成本國的文化。日本的茶道文化便是如此。
  • 日本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源遠流長
    日本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源遠流長,「茶禪一味」日本茶道的發展共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時代。奈良、平安時代。據日本史料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將茶文化由中原帶入日本,而日本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茶文化興起便是始於奈良時代。公元805年,中國茶籽漂洋過海,東渡日本,在日本日吉神社旁生根,並逐漸衍生出一片茶園。
  •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1]嵯峨天皇愛好文學,特別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響下,弘仁年間成為唐文化盛行的時代,茶文化時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經常與空海在一起飲茶,他們之間留下了許多茶詩,如《與海公飲茶送歸山》。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在「書院茶」時代基本確定下來。書院式建築的產生使進口的唐宋藝術品與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並且使立式的禪院茶禮變成了純日本式的跪坐茶禮。書院茶將外來的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結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以東山文化為中心的室町書院茶文化裡,起主導作用的是足利義政的文化侍從能阿彌(1397—1471年),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通曉書、畫、茶。
  • 深度日本文化!茶道的歷史與魅力
    茶道的意思是「精通茶之道」,也被稱為「茶之湯」。茶道在日本傳統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茶道的一舉一動包含了和諧之道與哲學的深意。要精通茶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茶道的歷史茶道的起源要追溯到9世紀,日本的歷史書籍《日本後記》中記載,約700年前,從中國回歸日本的僧侶永忠向天皇敬獻煎茶。發源於中國的茶道,經過歲月的洗禮,漸漸形成了日本獨有的流派、特色與儀式。 到了16世紀,禪宗思想對茶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今流傳的茶道,是點茶的禮法與禪宗教義融合的產物。
  • 異域文旅:漫說日本茶道文化
    陸羽品茗圖:陸羽時期使用煎茶而無論抹茶道還是煎茶道都是從中國學習而來,又結合日本社會特點所形成的。茶道日本的茶道學自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由來已久,飲茶方式也是逐漸演變,唐之前的煮茶法,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點茶法以及明之後的撮泡法,至今泡茶已成為我們幾乎唯一的飲茶方式,其他方法已然消失不見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茶文化博大精深,從食用到藥用,從飲用到文化,茶文化一直引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著世界。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文化有著相似之處。日本茶道雖來源於中國,受中華文化影響頗深,但與中國茶文化卻出現了十分不同的樣貌。在日本文化中,茶道藝術具有很高的地位。日本的茶道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具有日本民族精神的綜合性文化體系。